道德的经典故事 篇一:《孔子与柳下惠》
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和孔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故事和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一位名叫柳下惠的学生,他的品德和智慧备受孔子的赞赏。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这个关于孔子与柳下惠的道德故事。
在孔子的时代,柳下惠被誉为当时最聪明的人之一。他非常擅长辩论和思考问题,经常能够给孔子提供新的见解。一天,孔子对柳下惠说:“下惠啊,你的才智出众,但你的品德还需要进一步修炼。你应该学会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关心他人的感受。”
柳下惠听后感到十分震惊和惭愧,他立刻决定改正自己的问题。于是,他开始主动关心他人,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他还特意向孔子请教如何更好地对待他人。
孔子告诉柳下惠:“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是互相尊重和关爱。你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与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柳下惠认真地消化和领悟了孔子的教导,并付诸于实践。他不再只关注自己的成功和利益,而是积极倾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人的困境,并提供帮助和支持。他的举动感染了身边的人,逐渐树立了一个以关爱和互助为核心的社会风气。
柳下惠的改变也深深感动了孔子。他对柳下惠说:“下惠,你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你明白了一个道理,人应该以仁爱和关心他人为目标。只有通过关心他人,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道德修养是一个人完善自我的重要方面。一个人的才智和智慧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这些才智也会变得毫无意义。只有通过关心他人,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道德的经典故事 篇二:《亚伯拉罕与以撒》
亚伯拉罕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共同崇拜的先知和圣人,他的故事在这三个宗教中都被广泛传颂。亚伯拉罕与以撒的故事是一个充满道德和伦理思考的经典之作。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这个关于亚伯拉罕与以撒的道德故事。
故事发生在古代的迦南地,亚伯拉罕是那里的一位富有的牧羊人。他一直以来都非常虔诚地信奉上帝,并且非常善良和正直。一天,上帝向亚伯拉罕显现,并命令他献上自己最爱的儿子以撒作为祭品。
亚伯拉罕听到上帝的命令后,心里十分矛盾和痛苦。他深爱着儿子以撒,不舍得让他受到任何伤害。但他又非常害怕得罪上帝,违背上帝的命令。面对这个道德困境,亚伯拉罕陷入了沉思。
最终,亚伯拉罕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决定顺从上帝的命令,并准备献上自己最爱的儿子以撒。他告诉以撒:“孩子,上帝要我献上你作为祭品,你愿意吗?”以撒听后十分害怕,但他相信父亲的决定是正确的,于是他也顺从了父亲的命令。
当亚伯拉罕将以撒绑在祭坛上,准备将他献给上帝的时候,上帝派遣天使阻止了他。上帝对亚伯拉罕说:“亚伯拉罕,你是一个虔诚而又忠诚的人。我只是想考验你的信仰,看看你是否真的愿意为我献上你最爱的儿子。现在你已经通过了这个考验,我会赐福给你和你的后代。”
故事结束后,亚伯拉罕和以撒都深受感动和震撼。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信仰和道德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只有通过信仰和道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得到上帝的眷顾和祝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道德和信仰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在困境和道德抉择面前,我们应该以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为指导,勇敢地站在道德的一边。只有通过信仰和道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得到上帝的眷顾和祝福。
道德的经典故事 篇三
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叫乐羊子的人,他的妻子知书达理、温柔贤惠。有一年,乐羊子决定外出求学,妻子一人留在家中纺线织布。
但是,有一天他突然返回家,跟妻子说他太想家,不想求学了。妻子听后,什么都没说,而是拿起剪刀,把织布机上的布剪成了两半。
然后才语重心长地说:“织布机上的这些布看起来很美丽,但他们都是由一根根丝线慢慢累积起来的,现在我一刀就把他们剪断了,等于前功尽弃。
你在外求学,和我纺线织布一个道理,你这样半途而废,怎能学有所成?”乐羊子觉得妻子说的很有道理,就又去继续求学了。
道德的经典故事 篇四
穆律罗是17世纪西班牙最有名的画家和贵族。在他众多的奴仆中有一名叫塞伯斯蒂的青年奴仆,对画画有种与生俱来的喜好。穆律罗给学生上课时,塞伯斯蒂就在一旁偷偷地学习。
一天晚上,塞伯斯蒂一时兴起竟然在主人的画室里画起画来,以至于穆律罗和他的贵族朋友出现,他都没有发现,穆律罗并没有惊动塞伯斯蒂,而是静静地望着他笔下优美的线条出神。塞伯斯蒂画完最后一笔,这才发现身后的主人,他慌忙跪下,在那个等级森严的年代里,塞伯斯蒂是可以因此而被主人处死的。
这事成了贵族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就在他们纷纷猜测穆律罗会以何种方式严惩他的奴隶时,他们却听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穆律罗不仅给了塞伯斯蒂自由,而且还收他作了自己的弟子。
这是贵族们决不允许的,他们开始疏远穆律罗,也不再去买他的画,贵族们都说穆律罗是个十足的傻瓜。
穆律罗对此却不以为然,他听了只是一笑,那些傻瓜又怎能明白,塞伯斯蒂将会是我穆律罗最大的骄傲。
300年后,一位历史学家在写到这个故事时,补充了两点:
一、事实证明,改变一个人命运的,往往是他自身的才华,塞伯斯蒂证实了这一点。
二、一个受后人尊敬的人,不仅仅是他的传世作品,更重要的是他的人格,穆律罗正是如此。
而在意大利的藏馆中,塞伯斯蒂的作品与他恩师穆律罗的名画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都是价值连城。意大利人是这样看待这件事的:他们是17世纪最杰出的两位画家,他们是师徒,都很伟大。那些说穆律罗是傻瓜而没有买他的画的人,才让人觉得是多么地浅薄。
道德的经典故事 篇五
1809年2月12日,亚伯拉罕·林肯出生在一个农民的家庭。小时候,家里很穷,他没机会上学,每天跟着父亲在西部荒原上开垦、劳动。他自己说:“我一生中进学校的时候,加在一起总共不到一年。”但林肯勤奋好学,一有机会就向别人请教。没钱买纸、笔,他放牛、砍柴、挖地时怀里也总揣着一本书,休息的时候,一边啃着粗硬冰凉的面包,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晚上,他在小油类下常读书读到深夜。
长大后,林肯离开家乡独自一人外出谋生。他什么活儿都干,打过短工,当过水手、店员、乡村邮递员、土地测量员,还干过伐木、劈木头的重力气活儿。不管干什么,他都非常认真负责,诚实而且守信用。
他十几岁时当过村了里杂货店的店员。有一次,一个顾客多付了几分钱,他为了退这几分钱跑了十几里路。还有一次,他发现少给了顾客二两茶叶,就跑了几里路把茶叶送到那人家中。他诚实、好学、谦虚,每到一处,都受到周围人的喜爱。
1834年,25岁的林肯当选为伊利诺斯州议员,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1836年,他又通过考试当上了律师。
当律师以后,由于他精通法律,口才很好,在当地很有声望。很多人都来找他帮着打官司。但是他为了当事人辩护有一个条件,就是当事人必须是正义的一方。许多穷人没有钱付给他劳务费,但是只要告诉林肯:“我是正义的,请你帮我讨回公道。”林肯就会免费为他辩护。
一次,一个很有钱的人请林肯为他辩护。林肯听了那个客户的陈述,发现那个人是在诬陷好人,于是就说:“很抱歉,我不能替您辩护,因为您的行为是非正义的。”
那个人说:“林肯先生,我就是想请您帮我打这场不正义的官司,只要我胜诉,您要多少酬劳都可以。”
林肯严肃地说:“只要使用一点点法庭辩护的技巧,您的案子很容易胜诉,但是案子本身是不公平的。假如我接了您的案子,当我站在法官面前讲话的时候,我会对自己说:‘林肯,你在撒谎。’谎话只有在丢掉良心的时候,才能大声地说出口。我不能丢掉良心,也不可能讲出谎话。所以,请您另请高明,我没有能力为您效劳。”
那个人听了,什么也没说,默默地离开了林肯的办公室。
道德的经典故事 篇六
春秋时,有一个叫梓庆的木匠,他技艺高超,制作出的木器精巧而耐用。这天,他雕琢了一把木头锯子。这把锯子造型美观,上面的花纹纤巧,从没有一把锯子这么美。每一个见过这把锯子的人无不叹为观止。大家都不相信是梓庆做的,都认为只有鬼神才能做出这种极品。
鲁国国君听说后,也跑来欣赏。他很惊奇,也不相信这是人工做出来的,于是问梓庆:“你是不是会法术?这把锯子是不是用法术做成的?”
梓庆笑了笑,说:“我不过是一个普通人,怎么会懂法术呢?”
鲁国国君不相信他的话,接着又问:“那好,你告诉我他的制作过程。”
梓庆回答说:“做这把锯子之前,我先养神静气。斋戒三天,以获得内心平静。在这三天,我使自己摒弃掉对荣华富贵的渴求;然后再斋戒五天,使自己去掉杂念,忘掉技巧;接着再斋戒七天,这时我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已经能做到‘不以物喜’。
我的眼中已没有朝廷和家庭,外界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影响到我的技艺了。斋戒过后,我会去森林中寻找制作锯子的原料。我仔细观察各种树木,以选择与锯子外形最匹配的。而这时锯子的样子已经成竹在胸了。
只要选好木料,锯子也差不多完成了,只需要加工就可以了。做任何木器,我都要经过这样一个过程。我想这大概就是制作出来的木器好像神工鬼斧制作一样的原因吧,以一颗纯真的心,加上木料的自然天性,制作出精巧的木器也就不奇怪了。”国君听完,恍然大悟,这才明白何为“鬼斧神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