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名人的故事 篇一
中国近代名人的故事:梁启超
梁启超(1873年-1929年),字希贤,号青云山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他出生于江苏无锡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在梁启超的一生中,他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致力于推动政治体制的改革和民主化进程,提倡科学、进步和民主的思想,被誉为“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奠基人”。
梁启超早年留学日本,深受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影响。他在日本的学习经历开拓了他的眼界,使他对中国的社会和政治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回国后,他开始投身于政治活动,积极参与政治改革运动。
梁启超在政治改革方面的主要成就之一是他的《新民丛报》。这份报纸于1902年创办,成为中国近代最重要的政论刊物之一。梁启超在报纸上发表了大量文章,批评了清朝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并提出了一系列政治改革的主张。
梁启超还积极参与了辛亥革命,支持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他在辛亥革命后的政治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革命党的重要成员。
除了政治活动,梁启超还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他的学术领域涵盖了政治学、文学、历史学和哲学等多个领域。他的学术研究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梁启超的一生充满了挫折和困难,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他不仅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中国近代名人的故事 篇二
中国近代名人的故事:鲁迅
鲁迅(1881年-1936年),原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名鲁迅,号雨花台,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作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的一生经历了中国社会动荡的时期,他用笔剖析了社会现实,揭示了民众的苦难和社会的黑暗。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
鲁迅的代表作之一是《狂人日记》。这篇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叙述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和对社会现实的触动。小说中的狂人代表着鲁迅的思想,他对传统文化、封建社会和现代文明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鲁迅还写过很多揭示社会问题的短篇小说,如《阿Q正传》、《孔乙己》等。这些作品以精湛的笔触展示了中国社会的种种不公和人性的丑陋。这些作品不仅对中国近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除了文学创作,鲁迅还积极参与革命活动,为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坚持着对封建主义和帝制主义的抵抗,为民众争取权益,追求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鲁迅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始终站在弱势群体一边,为他们发声。他的作品和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成为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
中国近代名人的故事,无论是梁启超还是鲁迅,他们都以自己的才华和奋斗精神为世人树立了榜样。他们的故事不仅值得我们铭记,也应该成为我们追求进步的动力。
中国近代名人的故事 篇三
梅兰芳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取得了世所公认的成就,成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最卓越的代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他被邀请参加了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了中国文联和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京剧院院长。
他经常参加国内外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从事艺术研究,还认真培养青年演员。他的学生,不但有京剧演员还有不少地方戏的演员。同时,他仍然经常演出。全国各地都向他发出邀请,希望他能到那里演出。他理解人民的要求,在十年的时间里,走了十九个省,让观众实现了“看看梅兰芳”的愿望。
1959年,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时候,梅兰芳排演了他一生中最后一个新戏:《穆桂英挂帅》。那年,他已经是六十五岁的高龄了,可扮演出的穆桂英仍然是神采奕奕,为建国十周年增添了喜庆气氛。
梅兰芳在晚年患有心脏病,可他不顾这些,一心要为更多的人演戏。1961年夏天,六十七岁的梅兰芳应邀到新疆参加铁路落成典礼,并进行演出。
一想到此生能到大西北为人民演戏,他很激动,做好了各种准备。不料就在这时候,他的心脏病发作,住进了医院。新疆去不成了,他十分着急。
8月4日,周恩来总理来医院探视梅兰芳,对他说:“梅先生,我正在北戴河开会,听说你病了,特意赶来看你。”
梅兰芳有些着急地说:“新疆有条铁路刚刚落成,约我参加通车典礼,火车票都买好了,可我却去不成了……”
“不要急,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养病。等病好了,还愁没有工作干吗?”周总理安慰说。
不幸,四天之后,梅兰芳因病去世了。他为中国人民创造的艺术精品永远是民族的瑰宝。
中国近代名人的故事 篇四
新中国诞生后,有一天,一个幼儿园接到上级通知,说宋庆龄副主席要来看望孩子们。大家高高兴兴做好了一切准备。谁知到了那一天,天气骤变,飞沙走石。大家纷纷议论:“宋副主席可能不会来了”,“也许,风停了再来……”正在这时,只听大门外汽车喇叭声鸣,宋奶奶冒着漫天的沙尘来了。幼儿园老师很感动,一位老师歉疚地说:“天气不好,您就改个日子再来嘛!”宋副主席摇了摇头,认真地说:“不,我不能失信,我应该遵守诺言。”
宋庆龄从小就注重养成遵守诺言的美德,答应的事,一定去做,从不失信。
一个星期天,宋庆龄一家用过早餐,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做客。
小庆龄听到这个消息后,高兴得跳了起来。她最喜欢到这位叔叔家去了,叔叔家养的鸽子长着尖尖的嘴巴,红红的鼻子,黑黑的小眼睛,漂亮极了!叔叔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小庆龄想到这些心里就高兴,她急急忙忙跑到自己的房间,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找出来穿上,准备和爸爸宋耀如一起去叔叔家。
她刚跟着爸爸妈妈走出门,突然想起今天上午小珍要来跟她学叠花篮,于是就不知不觉地停住了脚步。小珍和小庆龄的年龄差不多,两人可要好了。
父亲见小庆龄站在那里不动,就问:“庆龄,你怎么落后了,难道你不想去看鸽子了吗?”
小庆龄说出原委。父亲说:“没关系,明天你到小珍家里教她。”
她为难地说:“不行,我们已经约好了,不见不散。我走了,会让她失望的”
姐姐说:“小珍不会怪你的,明天见到小珍,解释一下就行了。”
可是小庆龄仍然站在那儿不动:“爸爸说过,做人要信守诺言。如果我忘了,明天见到她,可以道歉;可是现在我想起来了,我就得在家里等她,不然就不守信用。”
宋耀如同了女儿的话,心里很高兴,于是就对其他的孩子说:“庆龄做得对,你们都应该向她学习,做个讲信用的孩子。”
中国近代名人的故事 篇五
1946年1月,周恩来同志从延安乘飞机去重庆。同行的除了工作人员,还有叶挺的女儿小扬眉,她才11岁。
飞机飞得又快又稳。透过云层,可以看到积雪的山峰层层叠叠,好像波涛汹涌的大海。突然,飞机遇到一股强烈的寒流,机翼和螺旋桨上都结了冰,而且越结越厚。不大一会儿,机身也蒙上了厚厚的冰甲。飞机像冻僵了似的,沉甸甸地往下坠,还失去了平衡。机翼掠过一座座山峰,眼看就要撞着山尖了,情况十分严重。机长命令机械师打开舱门,把行李一件一件往下扔,好减轻飞机的重量,还要大家背
上降落伞包,做好跳伞的准备。
大家正忙着,忽然听到小女孩的哭声。周恩来同志立刻站起来,从摇摆不定的机舱一头,几步跨到小女孩面前。原来小扬眉的座位上没有降落伞包,她急得哭了。周恩来同志马上解下自己的伞包给小扬眉背上,还亲切地鼓励她说:“孩子,不要哭,要像你爸爸那样勇敢、坚强,同困难和危险做斗争!”
大家看到周恩来同志不顾自己的安危,把伞包让给了小扬眉,都要把自己的伞包让给周恩来同志。周恩来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不要管我!大家要沉着,不要慌张……”
就在这时候,飞机冲出了寒流的包围。在阳光的照射下,冰甲开始融化了,整块整块的冰哗哗地往下掉。飞机渐渐升高了,继续快速平稳地向前飞行。“咱们脱险啦!”机舱里一片欢腾。
父亲到了朋友家,把这件事跟他的朋友讲了,那位叔叔还让父亲给庆龄带回两只鸽子,算是对她的奖励。
宋庆龄从小就养成的诚实善良的品格一直伴随她一生。她是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妻子,孙中山先生去世以后,她一直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虽然孙中山创立了国民党,但是蒋介石统治下的国民党已经腐败,脱离了孙中山先生创立时的宗旨。于是宋庆龄始终站在共产党一边,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被尊称为“国母”。
中国近代名人的故事 篇六
开心明理,内养外济
郑板桥的旷世奇才被世人称道,这得益于他一生勤奋读书。然而他认为,读书更重要的'作用是可以“开心明理,内有养而外有济也”,能“用以养德行,寿考百岁期”。这是非常重要的养生方式。
有道是落笔养气、读书生神。读书时,身心沉浸于书卷中,摒弃杂念,抱元守一,虽未刻意以治病健身为目的,而潜移默化中已然启迪心智,慰籍心灵,进而能够达到调和阴阳,修身养性、健脑益智、祛病延年的功效。
郑板桥读书,率性自主,不拘成规,舟车中、马背上、被子底下都是他读书的场所,曾经“日与上人作西山游,夜则挑灯煮茗,联吟竹屋,几忘身处尘世,不似人海中也。”郑板桥读书还有着自己的主张,他认为读书须有取舍,否则便“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他还告诫弟弟要善于读书,要“知书中有书,书外有书,则心空明而理圆湛”,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不能机械模仿,人云亦云。
翻开书本,他可以将人世的困苦烦恼暂时抛于脑后,在荡涤心灵中不断开阔胸襟。在他眼里,世间百态和人情冷暖,也是可读之书,同样能够使他胸怀淡泊、坦荡达观、疏泄解郁、百病难侵。正如现在央视公益广告中所说:“要过日子,也要放飞灵魂。阅读,与后者有关。”的确,读书不仅可以让我们丰富知识,增长见闻,更有助于我们形成独立的人格,开阔视野和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