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守信名人故事【优秀3篇】

时间:2013-07-03 03:41:2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诚实守信名人故事 篇一

郑板桥:诚实守信的文化守护者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诚实守信一直被视为一种美德。而在这个价值观中,郑板桥是一个非常出色的代表。他是清代著名的文化学者和艺术家,也是一个极具诚实守信精神的名人。

郑板桥生于1732年,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尽管家境贫寒,但他从小就对文化和艺术充满了热爱。他勤奋好学,对书法、绘画和诗词都有着很高的天赋。他的才华很快被人们所发现,并得到了一位贵族的赞赏和支持。

然而,郑板桥并没有因此而忘记了自己的根基。他始终保持着谦逊和正直的品质,从不向权贵低头。一次,有人给他送来了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玉,希望他能够为其书写题词。尽管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但郑板桥却毅然拒绝了。他告诉人们,他只会为自己钟爱的事物付出心血,而不是为了金钱而做任何事情。

郑板桥一生中的诚实守信精神也体现在他的艺术创作中。他不仅注重技巧和美感,更注重作品所表达的内涵和情感。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对自然和人性的深刻理解。他的诗词和画作都充满了真挚和诚实的情感,让人们能够感受到他对艺术的真正热爱和追求。

除了在艺术创作中展现诚实守信的价值观外,郑板桥还在生活中以身作则。他坚守自己的原则,对他人真诚和善良。他乐于助人,宽容待人,无论贫富贵贱,他都能以平等和友善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

郑板桥的诚实守信精神不仅在他的时代得到了认可,而且在后世也影响深远。他的作品和所传承的价值观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和尊重。他的名字成为了诚实守信的代名词,他的故事也成为了激励人们追求真实和诚信的力量。

郑板桥是一个诚实守信的名人,他以自己的才华和品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诚实守信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文化的守护者。只有通过诚实守信,我们才能够保持文化的纯正和传承下去。

诚实守信名人故事 篇二

林则徐:诚实守信的国家忠诚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名人以其诚实守信的品质和国家忠诚而受到人们的尊敬。而林则徐就是其中一个令人敬佩的名人。

林则徐,字则徐,号筱湖,是清代末年的政治家和文化学者。他生于1785年,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从小,他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对于学问和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然而,林则徐并不满足于纸上谈兵,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改变社会。

在他的一生中,林则徐面临了许多艰难和困难的抉择。他曾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都落在了他的肩上。然而,他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诚实守信的品质。

林则徐在1821年被任命为福建巡抚,他秉持着为民请命的理念,努力为百姓谋福祉。然而,他也面临着许多的压力和阻力。在福建的任期中,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整顿官员队伍、兴办学校、发展农业等。尽管这些改革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阻力,林则徐始终坚持他的信念,为了国家的未来和人民的幸福不懈努力。

在林则徐的一生中,他还面临了一个重大的抉择。在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以鸦片为借口入侵中国。林则徐面临着国家存亡的危机,他毅然决然地领导起抵抗英国侵略的斗争。他发动了著名的"禁烟运动",并成功地将鸦片销毁。他的行动激励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也为中国保卫国家主权立下了赫赫战功。

林则徐的诚实守信和国家忠诚精神深深地感染了后人。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国家忠诚者。他的名字成为了国家忠诚的代名词,他的故事也成为了激励人们追求真理和正义的力量。

林则徐是一个诚实守信的名人,他以自己的行动和品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诚实守信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国家的忠诚和责任。只有通过诚实守信,我们才能够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诚实守信名人故事 篇三

诚实守信名人故事

  诚实守信、信守诺言就像保卫祖国的荣誉一样,显得特别重要和可贵!诚实守信的名人故事有哪些?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诚实守信的名人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诚实守信的名人故事 篇1

  韩信

  韩信落魄的时候,一个漂母给他饭吃,韩信离开她的时候,告诉她以后一定来报答她。后来韩信做了楚王,不忘旧恩,奉黄金千两以漂母

  宋庆龄

  宋庆龄有一次与一所小学约定去看望小学生,可是到了约定日期,天下起了大雨,同学们都以为宋庆龄奶奶不能来了,但宋庆龄依然冒雨前去赴约,这让同学们很感动

  诚实守信的名人故事 篇2

  晏殊信誉的树立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候的对比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郁离子》中记载了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淦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淦

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以上详见《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读本》 中央文献出版社)

  诚实守信的名人故事 篇三

  早年,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国人涉足。后来,许多日本人到这里观光旅游,据说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诚信。

  一天,几位日本摄影师请当地一位少年代买啤酒,这位少年为之跑了3个多小时。

  第二天,那个少年又自告奋勇地再替他们买啤酒。这次摄影师们给了他很多钱,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个少年还没回来。于是,摄影师们议论纷纷,都认为那个少年把钱骗走了。第三天夜里,那个少年却敲开了摄影师的门。原来,他在一个地方只购得4瓶啤酒,于是,他又翻了一座山,趟过一条河才购得另外6瓶,返回时摔坏了3瓶。他哭着拿着碎玻璃片,向摄影师交回零钱,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这个故事使许多外国人深受感动。 后来,到这儿的游客就越来越多。

  诚实守信的.名人故事 篇四

  在纽约的河边公园里矗立着“南北战争阵亡战士纪念碑”,每年有许多游人来祭奠亡灵。美国十八届总统、南北战争时期担任北方军统帅的格兰特将军的陵墓,坐落在公园的北部。陵墓高大雄伟、庄严简朴。陵墓后方,是一大片碧绿的草坪,一直绵延到公园的边界、陡峭的悬崖边上。

  格兰特将军的陵墓后边,更靠近悬崖边的地方,还有一座小孩子的陵墓。那是一座极小极普通的墓,在任何其他地方,你都可能会忽略它的存在。它的绝大多数美国人的陵墓一样,只有一块小小的墓碑。在墓碑和旁边的一块木牌上,却记载着一个感人至深的关于诚信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两百多年以前的1797年。这一年,这片土地的小主人才五岁时,不慎从这里的悬崖上坠落身亡。其父伤心欲绝,将他埋葬于此,并修建了这样一个小小的陵墓,以作纪念。数年后,家道衰落,老主人不得不将这片土地转让。出于对儿子的爱心,他对今后的土地主人提出一个奇特的要求,他要求新主人把孩子的陵墓作为土地的一部分,永远不要毁坏它。新主人答应了,并把这个条件写进了契约。这样,孩子的陵墓就被保留了下来。

  沧海桑田,一百年过去了。这片土地不知道辗转卖过了多少次,也不知道换过了多少个主人,孩子的名字早已被世人忘却,但孩子的陵墓仍然还在那里,它依据一个又一个的买卖契约,被完整无损地保存下来。到了1897年,这片风水宝地被选中作为格兰特将军陵园。政府成了这块土地的主人,无名孩子的墓在政府手中完整无损地保留下来,成了格兰特将军陵墓的邻居。一个伟大的历史缔造者之墓,和一个无名孩童之墓毗邻之墓,这可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奇观。

  又一个一百年以后,1997年的时候,为了缅怀格兰特将军,当时的纽约市长朱利安尼来到这里。那时,刚好是格兰特将军陵墓建立一百周年,也是小孩去世两百周年的时间,朱利安尼市长亲自撰写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并把它刻在木牌上,立在无名小孩陵墓的旁边,让这个关于诚信的故事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诚实守信的名人故事 篇五

  曾子杀猪

  曾子原名曾参,是孔子的学生。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懦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看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诚实守信名人故事【优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