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典寓言故事【精简6篇】

时间:2011-04-01 07:19:2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中国古代经典寓言故事 篇一:《老鼠嫁女》

在古代中国,有一只聪明的老鼠妈妈,她有一个可爱的女儿。这只老鼠妈妈非常担心女儿的婚事,她希望能找到一个好丈夫,让女儿过上幸福的生活。

一天,老鼠妈妈听说远处有一只很有名的豹子,她听说豹子很聪明、勇敢,便决定去找豹子为女儿嫁个好人家。老鼠妈妈带着女儿来到豹子的领地,她们在远处观察豹子的行动。

豹子看见老鼠妈妈和女儿后,非常吃惊。他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抓到两只美味的小老鼠。于是,他装作很友善的样子,邀请老鼠妈妈和女儿进入他的洞穴。

老鼠妈妈看出了豹子的陷阱,但她没有表现出来,只是笑着对豹子说:“豹子大人,我带着女儿前来拜访您,希望能将女儿嫁给您的儿子。我听说您的儿子很聪明、勇敢,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幸福的。”

豹子听到这些话,心里非常高兴。他想着如何吃掉这两只老鼠,便同意了老鼠妈妈的请求。

第二天,豹子安排了一场盛大的婚礼,他邀请了许多动物们来参加。老鼠妈妈和女儿非常高兴,她们穿上漂亮的衣服,和其他动物们一起庆祝。

正当大家沉浸在喜庆的气氛中时,老鼠妈妈突然说:“豹子大人,我非常感谢您的好意,但我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希望您能同意。”

豹子疑惑地问道:“什么要求?”

老鼠妈妈微笑着说:“我希望您能为我的女儿和您儿子准备一道特别的菜肴,这是我们老鼠家族的传统,也是我们的婚礼习俗。”

豹子对此毫不怀疑,他觉得老鼠妈妈这个要求很简单,便答应了。

婚礼当天,豹子准备了一道特别的菜肴,里面加了很多香料和调料,非常美味。他满怀期待地等着老鼠妈妈和女儿尝试。

老鼠妈妈和女儿看到菜肴后,感觉到了危险。她们知道这是豹子的陷阱,但为了保护自己,她们只能假装很高兴地接受了豹子的款待。

当豹子看到老鼠妈妈和女儿吃下菜肴后,他非常高兴。但很快,他开始感觉到身体不适,他的喉咙开始发痒,呼吸困难。

原来,老鼠妈妈事先准备了一些解毒药,她和女儿吃之前已经服下了解毒药。菜肴中的香料和调料是毒药的解药,只有老鼠妈妈和女儿才能安全食用。

豹子非常后悔自己的贪心和狡诈,他明白自己在这次游戏中败给了老鼠妈妈的智慧。从此以后,他对老鼠家族充满敬意,并保证永不伤害他们。

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智慧和诚实的力量。老鼠妈妈用她的智慧保护了自己和女儿,并教训了豹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人还是动物,只有通过智慧和诚实,才能战胜困难和危险。

中国古代经典寓言故事 篇二:《乌鸦喝水》

在古代的中国农村,有一只聪明的乌鸦,它非常喜欢喝清澈的溪水。但每当它想要喝水时,水面总是太深了,它无法够到水面。

乌鸦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观察,它找到了一种解决办法。每当它口渴时,它会飞到附近的农田里,找到一个空的田埂。它会捡起一颗小石子,然后飞到溪水旁边。

乌鸦把小石子放在溪水里,水位就会上升,接近乌鸦的嘴巴。乌鸦就能够轻松地喝到水了。

有一天,乌鸦看到一只狐狸在旁边观察它的行动。狐狸非常羡慕乌鸦喝水的方法,他想要学习。

狐狸找到了一个空的田埂,也捡起了一颗小石子。他兴奋地飞到溪水旁边,准备把小石子放进水里。

然而,狐狸没有乌鸦的技巧和经验。他把小石子一扔,结果溅起了一阵水花,小石子也被水冲走了。

狐狸非常失望,他看着乌鸦轻松地喝水,感到非常羡慕。

乌鸦飞到狐狸旁边,对他说:“朋友,你为什么不试试其他的方法呢?你可以找个空的杯子,把它放在溪水里,然后喝水。”

狐狸听了乌鸦的建议,感到非常惭愧。他明白自己没有经验和智慧,只是盲目地模仿他人。乌鸦的智慧和灵活性让他非常敬佩。

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智慧和创造力的重要性。乌鸦通过观察和实践,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狐狸则只是盲目地模仿他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通过智慧和创造力,才能克服困难和取得成功。

中国古代经典寓言故事 篇三

  伯愁是伯乐幼年时的好朋友。成人后,以磨面为生,本小利薄,小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整天愁眉苦脸,像根秋丝瓜。

  这天,他从城里回来,却一反常态,笑逐

颜开。

  老伴惊诧地问:“你拣到宝贝啦,今天这么高兴?”伯愁说:“我在城里碰到伯乐啦,他答应送我一匹千里马!你算算,千里马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一天能磨多少面?往后,咱们的日子不用愁了!”

  老伴也听别人说过,伯乐善识千里马。丈夫这么说,她心里也挺高兴。

  第二天一大早,伯愁就把家里那匹拉磨的黑马牵到城里去。中午,骑着一匹浑身像锦缎裹着似的枣红马回来了。他高高兴兴地对老伴说:“看见没有?这是匹千里追风赤兔马!我骑着它从城里回来,百把里路,不到一个时辰就到家了!”

  奇怪的是,这匹赤兔马拉起磨来,并不比原来那匹黑马快多少,伯愁的日子还是不好过。他的如意算盘落空了,脸上又堆满了愁云。

  “唉!世人都说伯乐善识千里马,我看他是徒有虚名而已!”伯愁长吁短叹地说。

  不久,从城里回来的人说,伯乐在马市上又发现了一匹千里乌骓马。这匹乌骓马,很像伯愁家原来那匹拉磨的黑马。

  伯愁听了,一个劲地摇头:“笑话!笑话!”

中国古代经典寓言故事 篇四

  齐宣王有个特点,喜欢听别人对他说恭维话。齐宣王爱好射箭,他喜欢听别人说他不论多强硬的弓都能够拉开。其实,齐宣王自己拉的弓,拉开时所用的力气还不到三石。

  齐宣王射箭时,常常向身边的大臣们表演拉弓。他身边的近臣们为了奉承自己的国君,一个个都是先拿起宣王的弓,站好姿势,故意拉起来试试。这些近臣们在试弓时有意地做出很认真的神情,装出拼命地使出全身之力的样子:闭住嘴,鼓满两腮帮,将眼睛瞪得大大的,一眨不眨地站在那里,再慢慢地将弓拉到半满时故意停一下子就松开手。他们都说统一调子的话:“这张弓好厉害!真是强劲极了。如果没有九石的力气是别想将它拉开的。”“那还用说,这么强的弓,除了大王您以外,是没有人能够拉开的。”“世界上像大王这样能拉这么强硬的弓的人是很少有的。”……听了这些特别顺耳中听的话后,齐宣王的心里感到特别舒服,心里乐滋滋的,甜甜的,比蜜还要甜。

  这样,齐宣王所拉的弓虽然只需用不超过三石的力,但是他一辈子都认为他拉的弓,没有使出九石的力是拉不开的。

  拉开这张弓只用三石的力就可以了,这是实际;而用九石的力,则是徒有虚名的啊!齐宣王只喜欢虚名,却不知道他的实际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这篇寓言故事告诉人们:缺乏自知之明的人喜欢听奉承话。听到奉承话、恭维话就沾沾自喜的人必被人耻笑。

中国古代经典寓言故事 篇五

  危在旦夕

  太史慈是三国时期吴国的著名将领,他年轻的时候就武艺高强,很有心计,远近闻名。当时大名士北海相孔融听说了太史慈这个年轻人,对他非常欣赏,认定他是难得的奇才,很想与他结交,于是便多次派人去看望他的母亲,并向他的母亲赠送了丰厚的礼物。这让太史慈的母亲非常感动。

  当时还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风起云涌,孔融为防侵扰,出兵屯驻都昌这个地方,结果被黄巾军管亥包围,情势十分危急。正好太史慈由辽东回家,母亲便命他去救助孔融。她说:“你和孔融并不认识,但是他在你走后,派人非常周到地照顾我的生活。今天他被敌军围困,你应该赶紧去救他啊!”

  太史慈赶到都昌城下,趁夜间找机会进入城内,拜见孔融。孔融便派太史慈去找刘备搬救兵。太史慈来到平原,对刘备说:“我与孔融非亲非故,但都是讲道德仁义的人。今管亥乱,孔融被围,危在旦夕。您有仁义之名,能救人之急。因此孔融让我冒着生命危险突出重围向您求救。”刘备闻言,恭敬地回答:“孔融知道这人世间有我刘备这个人吗?太看得起我了。”刘备于是立即调遣精兵三千跟随太史慈驰救都昌,黄巾军听说有救兵前来,便四散而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把最好的给予别人,就会从别人那里获得最好的,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你帮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你越吝啬,就越一无所有。现实就是这样,只有那些乐于帮助他人的人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

中国古代经典寓言故事 篇六

  孔融让梨

  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

  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

  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

  爸爸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古人对道德常识非常重视。道德常识是启蒙教育的基本内容,融于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中国古代经典寓言故事【精简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