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传承美德的主题征文(实用6篇)

时间:2018-04-05 07:33:2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的主题征文 篇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变化。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经典的力量始终能够穿越时空,影响人们的心灵。诵读经典是一种重要的传统文化活动,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化的积淀,还能够传承美德,塑造良好的品格。

首先,诵读经典有助于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经典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智慧和人生哲理,通过诵读,人们可以深入理解其中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例如,中国古代经典《论语》中有着丰富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教诲,诵读这部经典可以帮助人们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而在西方,莎士比亚的作品也是经典中的经典,他的剧作中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道德的较量,通过诵读莎士比亚的作品,人们可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诵读经典有助于培养人们的情感和审美能力。经典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艺术魅力,通过诵读,人们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享受。例如,李白的诗歌给人以豪放和奔放的感觉,通过诵读李白的诗歌,人们可以体验到其中的情感冲击和美的享受。而在西方,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以其丰富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闻名,通过诵读莎士比亚的作品,人们可以深入感受其中的情感变化和戏剧张力。

最后,诵读经典有助于培养人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经典作品中的语言优美、表达精准,通过诵读,人们可以学习到其中的语言技巧和思维方式。例如,古代文人的诗词作品常常以其精炼的语言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而被人称道,通过诵读这些作品,人们可以学习到其中的表达技巧和思维方式,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总之,诵读经典是一种重要的传统文化活动,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理解文化的积淀,还能够传承美德,塑造良好的品格。诵读经典有助于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培养人们的情感和审美能力,以及提升人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让我们一起走进经典的世界,感受其中的力量,传承美德,成就更美好的未来。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的主题征文 篇二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面对这样的变化,如何传承美德成为了我们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诵读经典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活动,可以帮助我们传承美德,塑造良好的品格。

首先,诵读经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传统美德的含义。经典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智慧和人生哲理,通过诵读,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其中的道德准则和传统美德的含义。例如,中国古代经典《论语》中有着丰富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教诲,诵读这部经典可以帮助我们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而在西方,莎士比亚的作品也是经典中的经典,他的剧作中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道德的较量,通过诵读莎士比亚的作品,我们可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诵读经典可以激发我们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享受。经典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艺术魅力,通过诵读,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享受。例如,李白的诗歌给人以豪放和奔放的感觉,通过诵读李白的诗歌,我们可以体验到其中的情感冲击和美的享受。而在西方,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以其丰富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闻名,通过诵读莎士比亚的作品,我们可以深入感受其中的情感变化和戏剧张力。

最后,诵读经典可以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经典作品中的语言优美、表达精准,通过诵读,我们可以学习到其中的语言技巧和思维方式。例如,古代文人的诗词作品常常以其精炼的语言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而被人称道,通过诵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学习到其中的表达技巧和思维方式,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总之,诵读经典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活动,可以帮助我们传承美德,塑造良好的品格。诵读经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传统美德的含义,激发我们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享受,以及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让我们一起走进经典的世界,感受其中的力量,传承美德,成就更美好的未来。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的主题征文 篇三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孩子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做人是我们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初衷。活动的实施,如清风涤荡校园,于无形中净化着每一个人的心性。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研究和实验中,引领学生们走进文化经典的圣殿,汲取精神的营养。半年来,我们欣喜地听着,看着,感受着经典带给孩子们的种种欢娱和教益,并时时为身边的一个个小小镜头感动着,感染着,可以说,是经典诵读让书香满校园,是经典诵读让孩子们从此受益终身。

  在学校,如何让学生被经典所吸引,真正做到“乐读”“美读”呢?我们精心设计了许多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引领孩子们在玩中、在乐中诵读经典,如安排好诵读的时间,每天利用活动时间,开始是集体读,读的形式很多,有轻读,朗读,领读,引读,接龙读,师生配读,男女生对读,方法灵活多变。实践证明,“多样诵读”可以大大激发诵读兴趣,学生们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节奏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后来因为学生记忆的快慢拉开了距离,我们又用奖励的办法,凡是背诵下来一段《弟子规》的内容,我们就奖他一面小红旗,最后看谁的小红旗得到的最多,他就是诵读经典小博士。在这种积极的鼓励之下,学生们的背诵热情一天天增长。在“读经典,学做人”活动蓬勃开展的同时,大家惊喜地看到了孩子们一些崭新的变化——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口中吟诵的这些古老的句子已悄悄地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有时它在校园,有时它在家庭,有时它在社会生活中。

  以前,班级偶尔发生丢东西的现象,可自从学习了《弟子规》,学生明白了“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既为偷。”的道理以后,班上失窃的行为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一种互帮互助的班风也悄然形成了,你忘了带笔,我借给你,你忘了带书,咱俩一起看一本。公共场合,你会发现我们的同学也在随时随地实践着经典的教诲——公共汽车上,有同学在给年老的人让座位,因为他知道“长者先,幼者后。”袁尔迪的家长在“家长来信”中写到:“经典诵读活动举办以后,我的孩子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每天回家后,随口诵出来的是一些经典格言,有时让我们作父母的都深感启迪,一个具有优秀品质的人,永远都会是社会的财富,家庭的骄傲。”闫鹏的家长在来信中写到:“以前孩子特别好玩,完全是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状态,现在变化很多,对待长辈表现的非常有礼貌,能够在上学和放学时和家长打招呼,说是“出必告,返必面”;当父母工作一天很累的时候,就会给大人捶背揉肩的,有时还会帮助妈妈洗脚或做饭,懂得孝敬父母了;和邻里的小伙伴也能和睦相处,团结友爱,所有这些都让我们家长看到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喜在心里,非常感谢学校和老师为教育孩子而作出的这么多的努力,让学生学习诵读经典美文,实在是一种极佳的教育方式。“正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那些曾经读过的美好纯洁的句子对学生们来说,真正做到了“进我耳,入我心”,时刻指导着他们的言行与思想,它在微笑地告诉孩子们,怎样才可以成为一个真正高尚的人。

  回首和孩子们一同走过的诵读之路,我们感慨;看着学生们在经典中获益,我们欣慰!“读经典,学做人”活动还将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置身于书声琅琅的校园,我们深深地相信,今天读经诵典的稚子孩童,便是明日德才兼备的国之栋梁。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的主题征文 篇四

  这几天,徐老师向我们推荐了《国学经典》这一本书,并且还给我们打印了这本书里比较好的名言,让我们多背,让这些名言永远做我们的生活导航。我们通过多读、多背,渐渐的了解了这些名言的意思。

  就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这一句吧,我们就可以以字面上的意思来解释这句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留取丹心就是留下一片赤诚丹心,照汗青就是要为光照史册留下最精彩的一页。连起来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要为光照史册留下一片赤诚丹心。这句话告诉我们,人没有一个能长命百岁长生不老,所以活着要做一个能牺牲,有意气的人。我们的一生都要向文天祥那样的爱国。

  还有一些能琅琅上口而又意味深长的名言警句。比如“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张百岁”、“志小则易足,易则无由进”……一些能启迪人心灵的谚语、名言都能让人滥记于心。这才是读诗、读词的最高境界—读名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学习。《国学经典》这本书正是中小学生国学启蒙的一本好书。

  这本书分行节俭、强自信、讲智慧这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经典要义、故事、生活、实践和经典诵读四个部分组成。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本书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让中小学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读了这本书,不但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更让我明白了要把这些道理应用在生活中。比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警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要奢侈浪费。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才能,增强自己的独立性;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不可能总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应该自立自强。

  《国学经典》这本书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学习。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的主题征文 篇五

  假期里我观看了经典诵读节目《国学小名士》。比赛以“诵读经典、传承美德”为主题,有三个环节,分别是“我爱记诗词”,“名家对对碰”和“美德大考验”。节目把传统经典中的正能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让人受益匪浅。

  节目第一关“我爱记诗词”,我看了之后,不禁感叹:啊!太难了!能答上来的选手,绝对是下过一番苦功夫准备过的啊!但选手们都能对答如流还不重复,我心中不禁升起了一份敬意。

  最让我难以忘记的选手是周榟童、刘康宁、陈韵竹和宋文晓,他们每人运用诗词各自做了有特色的自我介绍后就开始了比赛。小选手们巧舌如簧,在紧张的气氛中灵活地做答诗词。尤其是周榟童小朋友,三年级的小妹妹来和初中高中的大姐姐比拼,着实让我为她捏把汗呀,虽然背诵诗句没有别人多,但沉稳的状态实在让人佩服。他们对国学的热爱也深深地感染了我,小妹妹真是为我做了个榜样啊。

  第二环节“名家对对碰”中,选手们有的稳中求胜,有的大胆挑战,题目不同,但精彩纷呈。

  第三关“美德大考验”是出现一个考点,如捡纸团、抄试卷……是考验选手是否能传承国学美德。当我看到一个“捡纸团”的考验时,心中不觉一惊,四个人,只有一人捡起了纸团!小选手们的表现让我陷入了沉思。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呢?他们的表现让我明白了学习国学最重要的是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啊。知是行的开始,而行是知的完成,知而不行是未知啊,要相辅相成才行。看着看着,我心里暗自打算着:嗯,如果是我,一定会遵守规则的,保护好我的劳动果实。这时脑海里又冒出一个小人对我说,这并不是重要的考试啊,而且我们都是一起比赛的队友啊,应该互相帮助才行啊。就在脑海里的小黑人和小白人要打仗的时候,评委老师说了,孔子曰:“要以直报怨,并不能以德报怨。”要先判断问题的原则,再采取措施,要多角度的看待他才行啊。我又明白了,助人为乐也要分场合的,严肃的考场上是不能作弊的,我们应该帮助他学习,而不是告诉他答案。

  看完每场比赛,我都会深刻的反思着生活中的自己,无论是自己的国学积累,还是美德修养,都需要很大的提升空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后,我将努力学习中国博大精深的国学,并且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争做一个真正的“国学小名士”。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的主题征文 篇六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古人的智慧,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作为小学生,我们更应该继承它,并把它发扬光大。

  前一段时间,我有幸参加了菏泽市举行的首届“国学小名士”的比赛。为准备这次比赛,我每天都要在家里背《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等。一开始,我觉得十分枯燥。正当想放弃的时候,《劝学》中的“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古可镂”提醒了我。如果我连这样的小事都坚持不下来,长大后又能成就什么大事呢?我为自己想放弃的想法感到汗颜,于是,调整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国学的怀抱……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国学的了解也越来越多,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像磁铁一样吸引了我,它荡涤着我的灵魂,滋养着我的心田。在为人处事方面,我知道了“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在孝敬父母方面,我懂得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在学习方面,我学会了“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尤其是读了“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句话,我便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力求做一个懂文明、讲礼貌、尊重他人的好孩子传承美德优秀。于是“乐乐真有礼貌”、“乐乐真有爱心”的夸赞声不绝于耳,小朋友们都争着向我学习呢!国学不光可以让我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还可以让我提高个人素养呢!

  尝到了国学带给我的好处,我背诵国学的劲头更足了。虽然有时背得口干舌燥、头晕眼花,但,我还是不肯改变对国学的喜爱。渐渐地,这些书就像刻在了我的脑海中似的,想忘都忘不掉。有时妈妈问我上一句,我就像百度的搜索引擎一般自动地应对出下一句,并且朗朗上口

  课间,我也经常和同学们玩有关国学知识的游戏。不用说,每次游戏我都是以胜利而告终。在小伙伴们佩服而又羡慕的眼神中,我内心里填满了国学带给我的幸福与快乐!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比赛我取得了全市第二名的好成绩。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但获得了菏泽市首届“国学小名士”的称号,还从中收获很多:国学就像一把钥匙,帮助我打开了传统文化的大门;国学就像一泓清泉,滋润着我渴求知识的心田,国学就像一位无声的老师,引领我畅游在古典文化的乐园……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同学们,让我们共同走近国学,把她学习好、继承好、发扬好,争做传承国学文化的美德少年!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的主题征文(实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