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征》800字改写作文 篇一
第一篇内容:追寻英雄的足迹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流传百年的诗歌,它描述了年轻的农民壮丁们挥别家园,投身战场的壮丽场景。这首诗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的一次军事体验,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军人的辛苦与坚韧。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我作为志愿者参加了一次军事训练营。在那个训练营里,我见到了很多年轻的士兵,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的是学生,有的是工人,有的是农民。他们都怀揣着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的决心,毅然踏上了从军征程。
在训练营里,我们进行了紧张而艰苦的军事训练。大家每天早早起床,进行晨跑和体能训练。白天则是各种战术演练和实地考察,晚上还要进行繁重的夜间训练。训练的内容囊括了军事技能、体能素质、战术战略等多个方面,要求我们全面发展,做到全方位的军事素质提升。
这段训练的日子过得非常辛苦,但也让我获得了很多。我从这次训练中学到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明白了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我还学会了坚持不懈,只有坚持下去,才能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最重要的是,我领悟到了军人的职责与担当,他们为了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
回想起《十五从军征》中的壮丽场景,我深感自己与那些年轻的农民壮丁们有了共鸣。他们离开了家园,踏上了陌生而危险的战场,为了国家的安宁,为了家人的幸福,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战斗。正是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才使得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
在今天的和平年代,我们没有亲身经历过战争的残酷,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历史,通过了解军人的付出,来珍惜和平,尊重军人。我们应该向那些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们致敬,让他们的精神永远铭记在心。
《十五从军征》800字改写作文 篇二
第二篇内容:战争的残酷与反思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流传百年的诗歌,它描绘了年轻的农民壮丁们离开家园,投身战场的壮烈场景。这首诗让我深思战争的残酷与悲哀,也让我反思和平的珍贵与可贵。
战争是人类最大的灾难之一,它带来的痛苦和伤害无法想象。战争让人们失去亲人,失去家园,失去安宁。在战争中,人们无法享受生活的美好,只能面对死亡和痛苦。《十五从军征》中描述的场景让我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让我深感战争是多么可怕。
然而,正是因为战争的残酷,我们更应该珍惜和平。和平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我们共同的追求。我们应该借鉴历史的教训,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和矛盾,避免战争的发生。只有和平,才能让人们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
在今天的和平年代,我们应该反思战争的代价和后果,努力为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保持友好的交流与沟通,增加了解和信任。我们还可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传递和平与爱的理念。只有每个人都为和平贡献一份力量,我们才能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让人感慨万千的诗歌,它唤起了我们对战争的思考和对和平的向往。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为实现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没有战争的美好世界。
《十五从军征》800字改写作文 篇三
《十五从军征》800字改写作文
导语:《十五从军征》是《乐府诗集》中一首非常著名的诗歌,描绘了一个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不止有“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感慨,更有“物是人非”的哀叹。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十五从军征》的译文及扩写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十五从军征
佚名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译文: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改写:
秋天已经接近尾声了,地上铺满一层凋零的枯叶。天色已近黄昏,在凄清的羊肠小道上,走着一个孤零零的老兵。他两鬓全白,一身破旧的`布衣,连那萧瑟的秋风都挡不住,那老树皮似的手拄着一根拐杖,蹒跚地朝着他记忆中的家乡走去。在夕阳的映照下,更显憔悴……一甲子过去了,他整整离乡六十几年了,六十几个春秋未亲近的故土啊,如今他却找不到自己的家。
老兵走得又累又饿,在小道旁的大石块上坐了下来歇息。就在这时,一个老农路过,忙探身打问,原来那老农是他年少时的玩伴。
“是你吗?真的是你吗?”
“你是?”老农不解的问。
“我,就是那六十几年前被朝廷征去当兵的那个十五岁少年啊!你不记得我了吗?”老兵激动的讲着。
“是你。想不到啊,想不到我还能见到你。”老农打量了一下老兵。
“对了,这几十年来,村里有发生什么大事吗?”
“哎。咱们这种小地方,哪能发生什么大事。几十年了,都还是老样子,百姓受苦受难,朝廷拨的款和救济物资被那些贪官占为己有。接连不断的有百姓没饭吃,就都饿死了,太可怜了。”
“可恶啊!那我家现在还有什么人?”
“你家啊,就在那。那里已经变成了松柏掺杂的一块坟墓之地。”老农用手指了指不远处的一间杂草屋,“在好几年前你的父母就都去世了。”
“什么?”老兵吃惊不已。他没想到,好不容易盼到了回家的一天,而双亲却早已去世,他腿一下子软了,顿时,就好像掉进了冰窖里,从头顶凉到了脚尖。
他顾不了这么多了,告别了老农后,步履蹒跚地向那间杂草屋走去。他眼前凄凉一片,断垣残壁。院中杂草丛生,水井边长满了野葵花,茅草屋里那野兔从狗洞里钻进钻出,野鸡听到了声响一下子就飞到了梁上去,头上已没有屋顶,凄凄秋风穿堂而过,那风声好像也在诉说着悲哀&
hellip;…他亲手抚摸着那曾经熟悉而现在却已腐烂的一件件东西,一张张熟悉的面孔都已消逝,他的内心如刀绞般疼痛。他仰望天空,发出感叹,只见浮云漂移,阴暗的黄昏仿佛也在哀悼着这一切的凄惨……天已昏暗,肌肠响如鼓,老兵在月光下,用石头垒砌简易的灶台,采集院中的野谷用来做饭,采摘野葵用来做汤。饭菜不一会儿就做好了,眼前孤单一个人,却不知有谁能来和他共进晚餐,手拄拐杖站立起来,放眼眺望,漆黑一片。
也是,谁会在晚上来到这荒郊野林?想不到自己一生为了朝廷,出生入死,转战沙场,却不能为自己的父母尽孝,自己的栖身之地已变成了乱葬岗,只能无奈地坐下,独自伤感,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
劳碌的一生没有得到好报,伴他残年的只有内心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