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面试作业范文(精选6篇)

时间:2014-05-06 09:40:1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数学面试作业范文 篇一

题目:计算器的使用

导语:计算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工具之一,它能够帮助我们进行各种数学计算。在小学数学面试中,老师可能会问到学生们如何正确使用计算器。下面是一篇范文,介绍了如何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

正文:计算器是一种方便快捷的计算工具,但是在使用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它的基本操作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学会打开计算器的电源开关。通常,电源开关位于计算器的一侧或者背面,可以通过按下或滑动开关来打开或关闭计算器。在使用计算器之前,我们需要确保它的电源已经打开。

接下来,我们需要熟悉计算器的按键功能。计算器上通常有数字键、运算符键和功能键等。数字键用来输入数值,运算符键用来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功能键可以进行开方、求倒数等特殊运算。在进行运算时,我们需要按照运算的顺序依次输入数字和运算符,并按下等号键来得到结果。

例如,我们需要计算 15 + 7 的结果。首先,我们需要按下数字键 1 和 5 来输入数字 15,然后按下加号运算符键,再按下数字键 7 来输入数字 7,最后按下等号键。计算器会立即显示出结果 22。

同样地,我们也可以使用计算器进行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只需要按照相应的操作顺序输入数字和运算符,然后按下等号键即可得到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运算时,我们应该始终保持仔细和准确。在输入数字和运算符时,要逐个按下,避免按错或者漏按。在得到结果后,还需要仔细检查一遍,确保没有出现错误。

总结:计算器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能够帮助我们进行各种数学运算。在小学数学面试中,正确使用计算器是一个重要的考点。通过熟悉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我们可以轻松地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只要我们保持仔细和准确,就能够正确地使用计算器,并得出正确的结果。

小学数学面试作业范文 篇二

题目: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

导语:在小学数学面试中,老师可能会要求学生们解决一些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需要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下面是一篇范文,介绍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正文:解决数学问题是一种需要动脑筋的活动。在面对一个数学问题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问题的要求和条件。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中所给的信息,确定需要找到的答案。

然后,我们需要分析问题,找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列方程、画图、逻辑推理等方式来解决。我们需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接下来,我们需要进行计算和推理。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已知信息,我们可以运用数学知识和技巧进行计算和推理。在进行计算时,我们需要仔细、准确地进行运算,避免出现错误。在进行推理时,我们需要理清思路,运用逻辑思维来推断出正确的答案。

在得出答案后,我们需要进行检查和验证。通过重新阅读题目和计算过程,我们可以确定我们得到的答案是否正确。如果答案不正确,我们需要回到解题过程中,检查是否出现了错误,并进行修正。

最后,我们需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表达我们的解答。在写答案时,我们需要注意规范书写,清晰明了地表达出我们的解题思路和结果。

总结:解决数学问题是一项需要思维和技巧的任务。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和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我们可以解决各种数学问题。在小学数学面试中,老师也会考察学生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通过了解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数学面试中的各种问题,并得到正确的解答。

小学数学面试作业范文 篇三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6~9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为10加几的转化思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关键

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小棒、游戏用品。

学具:小棒20根、圆片20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启思

师:今天,钱老师想带一(1)班的小朋友去参观运动会,在出发之前让我先来考考你们。

1.对口令。

复习2、4、5、8等数的组成。

加几的加法。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lO+8 10+9

师:这些都是几加几的算式?

师:小朋友们学得真不错,咱们出发吧!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

师:我们来到运动会场的一角,你看到了哪些运动项目,分别有多少人参加?先小声说给自己听,再举手汇报。(指名回答)

小结:运动会场里有运动员和裁判员,赛跑组有6名运动员,跳绳组有3名运动员,踢毽组有9名运动员,跳远组有7名运动员。

2.试着说说想法。

师:服务队的小朋友为运动员买了一些盒装饮料,纸箱里装了几盒?散的有几盒?你知道共有几盒饮料吗?(指名回答,板书算式)

师:你是怎样算一共有几盒的?(指几名学生发表看法)

学生中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1)1、2、3……12、13依次数。

(2)从9数到13。

(3)9和4合起来是13。

(4)13可以分成9和4。

(5)先捡一盒放进箱子里,再想“10+3=13”

3.得出最佳方法。

师:小朋友,你们可真会动脑筋,想了这么多的好加法,那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呢?为什么?

师:几种方法都很好,不过依次数比较麻烦,9和4合起来是多少一下子很难想出来,先看纸箱本来可以装几盒,这时还是要先把它变成10盒再来想,10加几比较简单。 (演示凑+过程)为什么要拿1个放进纸箱里呢?

我们可以把这种想法用思维图表示出来,把4分解成1和3,1和9合起来是10,再想 10+3=13”。(板书: )

我们的想法在思维图上一目了然。

4.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往运动场上看一看,你能提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呢?先问问同桌,比一比谁提得多,老师有奖品。

(指名提问题,并发给奖品)

师:刚才小朋友提的问题真棒,我们来共同解决它。

(单独出示踢毽组和赛跑组)问:踢毽组和赛跑组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9+ 6= ”)

(展示凑十过程)画思维图:

(展示踢毽组和跳绳组)问:踢毽组和跳绳组一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9 +3= ”)

(展示凑十过程)画思维图,

(展示踢毽组和跳远组)问:踢毽组和跳远组一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算式9+7=16 )

5.归纳算法特点。

齐读算式。问:算式有什么特点?第一个加数是几?我们叫它9加几。

师:我们是怎样算9加几的呢?都是把9加几变成10加几来算的。 (用箭头将算式和 10加几连起来)

边画边说顺口溜:看大数,分小数,凑成+,算得数。学生齐说后同桌拍手说顺口溜。

6.动手操作。

(1)摆小棒,“左边摆9根红色的,右边摆3根黄色的,怎样列式计算一共有几根小棒?”(实物展示台出示)

(指名列式)师:说说怎样想的?(学生说后,展示移小棒,圈小棒)

(2)摆图片, “左边摆9个红色的圆片,右边摆7个黄的圆片,怎样算一共有几个圆片?”(指名列式)“说说怎样想的?”

师:把你想的过程在书上填思维图。(指名报答案)

三、巩固新知,寻找规律

游戏:摘苹果。

引导学生观察得数的特点: (先小声说给同桌听)

9+1=10 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小结:(1)结果都十几。(2)得数十几中的几比第二个加数少1。

问:这个“1”哪儿去了?掌握这个特点,我们就能又准又快地计算9加几的加法了。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老师有几个问题要请小朋友帮助解决。

1.数菠萝。

(大屏展示9个再添5个)问:怎样列式计算一共有几个菠萝?说说怎样想的。 (圈住其中10个)

2.数苹果。

(大屏展示15个苹果)问:一共有几个苹果?说说怎样想的(圈住其中10个)

3.数鸡蛋。

(大屏展示鸡蛋图)指导观察:一个鸡蛋箱可以装几个鸡蛋?现在已装有几个了?问:一共有多少个鸡蛋?怎样又快又准地算?(展示移入一个鸡蛋的过程)

4.数蛋糕。

(大屏展示蛋糕图)师:一个箱可以装几个蛋糕?箱子里有几个蛋糕?外面呢?怎样算?(指名列式)(演示凑十过程)

五、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解答这些题比较简便的方法该怎样想? (学生能说多少说多少)

师:对于这些题目,先想到9+1=10,再把第二个加数分成1和几,9加1凑成10, 10再加剩下的数,这种方法叫“凑十法”。“凑十法”非常重要,在以后的学习中还要经常用到。

板书设计

说课

“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6~98页的内容,它是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前所述的教学目标。

由于一年级儿童认知结构里具体思维是主要特点,他们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印象才深刻,才能运用自如,迁移到8加几、7加几、6加几等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凑十法”的思考过程(即为什么用“凑十法”和如何用“凑十法”)是本节课的难点。

用什么教学方法才能突破教学难点,把握教学重点,又能让学生多方面得到发展呢?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尤其重要,一年级学生思维缺乏独立性,容易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所以我很注意让一切教学活动都有利于学生尽快地形成探索性学习模式,课堂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的陈述,都应该接受课堂中其他人的提问、反诘和推敲,让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运用主题图培养学生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级上学期让学生提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需进行引导,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架起已知和未知的桥梁,去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让学生在自提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方法的过程中,发现不同于常规的思维方法和途径,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真正把学生的主体性放在突出的地位。

基于以上所述,我着眼于新旧知识的联系,放手让学生探索学习,将教学过程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首先,在带着学生走向新知之前,再现与新知有关的原认知,复习数的分解和10加几的知识,为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作铺垫。

其次,仔细观察,积极探索。

教学中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举例,学生模仿的消极被动状况。以学生集体的自主观察讨论为主旋律,由学生在主题图中发现数学问题,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报告自己或小组研究的结果,表达自己的见解,促进数学交流。

大屏幕显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自己观察到运动场上有哪些比赛小组,他们各有几位运动员。小组讨论可以提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紧接着小组讨论,汇报本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列出9加几的算式,再在一起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运用动画操作,启发学生找到最简便的方法──“凑十法”计算。这样就抓住教学重点,学生自己找要解决的问题并探索解决途径,教师只起引导作用。

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智力的起点,在引导学生归结算理时,我先让学生摆小棒和圆片,再填写思维图。然后学生小结算法,齐读算式,发现共同点,教学顺口溜: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

再次,巩固新知,寻找规律。

一年级学生注意不持久,在突破重难点之后,用一个摘苹果游戏,调节学生注意方式,巩固9加几的知识,按规律整理算式,排列算式,观察得数特点,找寻又快又对的计算窍门。

最后,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观察菠萝、苹果图,培养学生看图列加法算式的能力;数鸡蛋、蛋糕是运用“凑十法”于实际生活中,进一步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知识的用途。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揭示出9加几的算理,融入转化的学习方法,既突出了重点、难点,又布局合理美观。

总之,这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操作,积极探索,学习气氛活跃,充分体现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小学数学面试作业范文 篇四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在模拟旅游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旅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方法目标:在解决如何合理“租车”的活动中,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经历观察、思考,运算等数学练习过程,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积累生活经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积累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经验,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渗透有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

课件及车溪风景区美景视频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喜欢),大家去过哪些地方旅游,或者有什么非常想去的地方呢?

课件:春天来了

同学们一定也感受到了春天气息,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欣赏春天美丽的景色,到民俗风景区宜昌车溪去看看。我们要到车溪旅游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生:租车)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唤起学生对以前旅游美好经历的回忆或向往,为后面旅游活动作铺垫;接着出示宜昌风景区春天美景图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参入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二、合作探究

(一)活动一:租车

1、(课件完整出示情境信息)生独立阅读信息后提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

(1)我们班的同学有31名,为了安全学校还派了9名老师。

(2)大车每辆限乘18人;小车每辆限乘12人。(大车、小车图)

2、我们怎样租车呢?(对话框出示问题)

3、研究租车方案

温馨提示:

(1)请独立设计租车方案,把你的方案填在表格里。看谁的办法多!

(2)四人小组交流,并对组内租车方案进行整理,填在小黑板上的表格中。

(3)看哪组合作,能把组内的想法有条理的进行描述。

A、学生活动

B、全班交流。(各组派代表上台发言)

教师白板出示自己的整理表格。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些表格,你认为那种整理得?为什么?(学生比较租车方案统计表)(板书:有序思考)

4、这么多种方案,你会选择哪种方案?为什么?

请看(课件添加信息):大车每辆160元,小车每辆120元。

5、猜一猜:哪种方案最省钱?

(板书:空位最少最省钱)

6、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分组计算各种方案需要多少钱.

比较得出租1辆大车2辆小车最合理,花了400元,空座位也最少。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得出不同的租车方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小组合作的优越,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活动二:购门票

1、出示信息:同学们,我们坐上汽车很快就来到了车溪风景区的大门口,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信息),购买门票就可以进去啦!

成人票每张80元,学生票每张40元。

团体票40元/人(45人起订)

2、提出问题:怎样买门票最合算?

3、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设计方案。

(2)集体交流

(三)游车溪:课件出示:车溪美景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游览车溪。(看图片及介绍)

师:我们徜徉于车溪的青山绿水时,无尽的乡土气息如清泉般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仿佛回到了“梦里老家”。

【设计意图】解决了租车问题后,学生已经略显疲惫。欣赏车溪风景区美景,调节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得到短时的放松,还能起到过渡的作用。

(四)活动四:用餐

师:醉人的景色真是让人流连忘返,不知不觉肚子饿了。同学们我们看看有什么好吃的。

多媒体出示37页快餐店图片

1、合理点菜

(1)师:假如你们一组人到本店吃饭,你们想吃什么?共花多少钱?请大家设计一个最合理的方案。

(2)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整理方案。

(3)汇报。

(4)仔细看看,哪种订餐方案好,为什么?引导得出点菜时注意营养,荤素搭配,主食搭配,同时注意养成节俭的习惯。(板书:荤素搭配,注意营养,节约不浪费)

2、合理配菜

(1)师:同学们,现在本店隆重向大家推出了20元四菜一汤并赠米饭的活动,假如你是快餐店的老板,你打算怎样配菜?怎样配菜才合理呢?请大家想一想,在小组内设计出一种合理的配菜方案。

(2)学生小组交流,设计方案。

(3)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点菜设计中,再与组内成员交流,使学生体验到与人合作的优越;对别人点的菜进行评价,提出合理的建议,增强了生与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反思交流、感受快乐

师:同学们,今天的旅游活动很顺利愉快,你们开心吗?在旅游中知道了什么?(生谈收获)

师补充:

1.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数学。

2.旅游中除了学会计算,节约费用,还要注意安全、卫生、健康、文明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总结,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数学学习是有意义的,从而深刻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四、实践活动,学以致用。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共同解决了旅游中许多问题,你们真棒!旅游中还有很多数学问题要考虑,如时间,住宿等等,课后为班级制定一份旅游计划。下节课再全班交流。

小学数学面试作业范文 篇五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命题的概念,能把命题改写若p则q的形式,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数学思想。

(二)教材的地位作用

命题的概念,若p则q形式的命题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是后续学习充要条件的基础,这一章我们在初中的基础上学习常用逻辑用语,体会逻辑用语去表达和论证中的作用,他将成为反证法的理论依据,并为进一步学习,特别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推证能力打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构成,能判断给定陈述句是否为命题,能判断命题的真假;

(2)能把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2、过程与方法:

(1)多让学生举命题的例子,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

(2)能把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命题的概念、命题的构成

(五)教学难点:

分清命题的条件、结论和判断命题的真假

二、说教法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是师生多向合作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学生发展为本,有效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素质,根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

(1)引导发现法

(2)练习巩固法

三、说学法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本节课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我进行如下学法指导:

(1)由特殊到一般的划归方法: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去观察、讨论、探索、分析、发现、归纳、概括

(2)练习巩固法

四、教学过程

学生探究过程:

1.思考、分析

下列语句的表述形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判断他们的真假吗?

(1)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0

(2)如果a,b是任意两个正实数,那么a+b≥2(ab)1/2;

(3)如果实数a满足a2=9,则a=3;

(4)中学生目前的学业负担过重;

(5)中国将在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2.讨论、判断

学生通过讨论,总结:所有句子的表述都是陈述句的形式,每句话都判断什么事情。其中(1)(2)为真,(3)为假,(4)(5)的真假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总是可以确定真假.

教师的引导分析:所谓判断,就是肯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不能含混不清。

3.抽象、归纳

定义:一般地,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

命题的定义的要点: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在数学课中,只研究数学命题,请学生举几个数学命题的例子.教师再与学生共同从命题的定义,判断学生所举例子是否是命题,从“判断”的角度来加深对命题这一概念的理解.

例1判断下列语句中哪些是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真命题)

(2)若整数a是素数,则a是奇数;(假命题)

(3)指数函数是增函数吗?(不是)

(4)若空间中两条直线不相交,则这两条直线平行;(假命题)

(5)x>15.(不是)

让学生思考、辨析、讨论解决,且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关键看两点:第一是“陈述句”,第二是“可以判断真假”,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均不是命题.

判断下列语句中哪些是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4)求证∏是无理数

(5)若X是实数,则X2+4X+5≥0

4.命题的构成――条件和结论

上面例1中的(2)(4)具有“若p,则q”的形式.在数学中,这种形式的命题是常见的.

“若p,则q”也可写成“如果p,那么q”“只要p,就有q”等形式.

其中p叫做命题的条件,q叫做命题的结论.

例2指出下列命题中的条件p和结论q;

(1)若整数a能被2整除,则a是偶数;

(2)若四边形是菱形,则它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1)条件p:整数a能被2整除,结论q:整数a是偶数;

(2)条件p:四边形是菱形,结论q: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有一些命题表面上不是“若p,则q”的形式,但可以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例如: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若两个平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例3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判断真假;

(1)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2)负数的立方是负数;

(3)对顶角相等;

(1)若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则这两条直线平行,它是假命题。

(2)若一个数是负数,则这个数的立方是负数。它是真命题。

(3)若两个角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相等。它是真命题。

5.练习:P4:

6.课堂小结

(1)、命题的概念

(2)、能指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7.思考题

一,下列四个命题中,命题(1)与命题(2)(3)(4)的条件和结论之间分别有什么系?

(1)若f(x)是正弦函数,则f(x)是周期函数;

(2)若f(x)是周期函数,则f(x)是正弦函数;

(3)若f(x)不是正弦函数,则f(x)不是周期函数;

(4)若f(x)不是周期函数,则f(x)不是正弦函数;

二,四种命题中任意两个命题之间有关系吗?是什么关系?它们的真假性之间有关系吗?是什么关系?

8.作业 P8:习题1.1A组第1、题

小学数学面试作业范文 篇六

一、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过了如何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你们掌握的怎么样呢?

师: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数一数”的游戏,请看大屏幕,老师在大屏幕出示了百数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积极计算。

师:你能找到表中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吗?比比谁找的又多又快

师:这个问题对同学们没有难度,所有同学已经积极找到了。看来之前的知识同学们掌握的不错。

师:2的倍数有哪些数?2、4、6、8、12、18、20……同学们数出好多了,那5的倍数有哪些呢?

师:10、15、20、25……

师:嗯,同学们真棒,都正确数出这么多,回过头想想,这些数据有什么特征?

师:那老师想问同学们,如果老师随意给出一个数字,你能确定它们到底是不是2或者5的倍数?

师:老师告诉大家,虽然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但是它们都是有一定特征的。

师:今天我们就先通过100以内的数来研究2和5的倍数特征。

二、新授

活动一:2、5的倍数特征

师:同学们,现在拿起你的笔,在书本百数表中找一找,圈一圈,画出2和5的倍数,开始吧。

师:找完了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都找完了。

师:你们是怎么找的呢?

师:老师听到好多同学们说利用乘法,2的倍数有2,4,6,8,10……非常好!

师: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找到5的倍数。那5的倍数有哪些?第三排的男生,你先说。

师:你说5的倍数有5,10,15,20……不错哦!

师:那这么多数字你们在百数表中是如何区分的?

师:嗯,作不同标记,用圆圈和三角形,你是用来五角形,同学们太厉害了,老师给你点个赞。

师:那2和5的倍数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前后桌四人小组合作探究,说说你的发现。5分钟时间,现在开始。

师:时间差不多了,同学们都停止讨论了,谁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第一小组已经举手了,你们来说。

师:你们发现2的倍数有5列。不错,那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吗?看个位数字确定,如何确定呢?

师:你发现了2的倍数个位都是2,4,6,8,0……回答正确!

师:嗯,同学们,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根据2的倍数特点,哪个小组来总结一下5的倍数特征呢?

师:第三小组,你们的小组代表来说说。

师:你准备好了,你说5的倍数也有两列,个位上不是5就是0 。

师:请坐,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刚才同学们说2的倍数特征是个位上的数都是0、2、4、6、8;5的倍数特征是个位上不是5就是0。

师: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同学们你可以拿两个数字验证一下哦。验证后和同桌交流一下。

师:好了吧,你是怎么验证的?哦,你说圈好的5列尾数都满足,同理5的倍数特征也满足

师:很好,我们已经找到了2、5的倍数特征,现在大家再看看百数表,是不是有一列很特殊呢

师:你抢答了,你说最后一列,怎么特别了?

师:被标记了两次,说明这一列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师:观察仔细,一看就经过认真思考了,补充非常完整,那个位数字有什么特征呢?

师:对,个位数字都是0 ,所以我们总结同时是2、5的倍数特征,即个位数字是0.

师:希望今后同学们学以致用,利用这个规律快速的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者5的倍数。

活动二:奇数和偶数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分析分析2的倍数吧。

师:同学们来观察一下刚刚你们圈出的百数表中,2的倍数和不是2的倍数,你又能发现什么呢?

师:你回答的真迅速!你说2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不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1,3,5,7,9 。

师:你还想说,你来说。

师:你说2的倍数像极了双数,不是2的倍数像极了单数。

师:老师想给你们竖大拇指了!同学们,在整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数叫做奇数。

师:因此,整数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这两大类。

师:如果用a表示整数,偶数和奇数你能尝试用字母表示吗?

师:嗯,这么快就说出答案了,偶数用2a,奇数用2a+1表示,看来同学们前边内容掌握的不错。

三、练习

师:好,同学们,我们学习了2,5的倍数特征,你们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师:请看大屏幕,老师出示了一些数,请同学们快速找出2和5的倍数。找到的同学请举手。

师:同学们的小手都举成小树林了!你们都找对了吗,来看大屏幕的答案!

师:同学们都自信的笑了,看来是都做对了。

四、小结

师:愉快的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谁能来给大家分享今天的学习成果?

师:你知道了2和5的倍数特征。我们只看个位就可以确定一个数是否2或者5的倍数了。

师:你有补充,你来说吧。我们还知道了奇数、偶数。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呢!

五、作业

师:数学的学习不仅局限于课堂,课下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两个小任务。

师:请同学们完成练习册的第一题和第二题。制作本节课的数学书签。

师:同学们!下课!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试讲稿

师:三年级时,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同学们对小数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经常能够用到小数?

生1:商店和超市里商品的价格

生2:测量身高的时候用到小数

师:用的最多的地方是哪里?

生:超市和商店里

师:的确如此,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经常用到小数,哪些同学有过购物的经验?

生:买图书,买文具

师:非常好,大家都有买东西的经验,在购物过程中,我们不但会遇到小数,还会遇到小数的计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数的加减法

师:现在请同学们一起看屏幕,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小丽买了两本书

师:这两本书的价格分别是多少,买这两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呢?

生1: 、;

生2: ;

师:列出式子,结果如何计算呢,大家先独立思考,请一位同学说说看

生:元换算成6元4角5分,元换成4元2角9分,然后进行相加

师:恩,很好,大家都有生活经验,元角分的换算已经很熟悉了,能算出总价是多少,那如果后面没有单位,又该怎么计算呢?可以结合我们学过的关于小数的知识

生:是6个1、4个、5个;是4个1、2个、9个,分别对应相加。

师:同学们真聪明,学会利用小数的意义来解决小数的加法计算,达到了知识的融会贯通,老师还想问问你们,还有没有不同意见呢?

生:列竖式

师:对了,有同学又想到一个方法,列竖式,你会列竖式吗?老师看到大家在练习本上完成了,老师在黑板中同样写出这个竖式,你来看看跟你的一样吗

生1:一样;

生2:不一样;

师:出现不同看法的,黑板中老师写出的这两个数字、,上下错开一个数,没有完全对齐,这样对不对呢

生:不对;

师:有同学看出问题了,那为什么不对啊?

生:列式计算,对应的数要对齐,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数都要对齐。

师:同学们思考问题真全面,有跟老师一样写出竖式的要注意了,列竖式一定要遵循对齐原则,整数和小数部分都要对齐,所以正确的书写方式大家一起来说,那现在我们按照整数竖式加法原则,从最右边开始,5+9=14,需要进一位,写出4,接着4+2=6,不要忘记还要加上刚才的进位,也就是7,最后6+4=10,直接写出数字10,算完了吗

生:还有小数点

师:同学们课真聪明,一定不要忘记小数点,那小数点该点的哪个位置?

生:0和7的中间

师:每个数字对应计算,最后小数点也是对应写下来,所以最重要的是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保证数位对齐,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那接着我们再回到大屏幕,这两本书的价钱不一样,那你能不能再告诉老师《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钱呢?

生:列出竖式

师:同学们都学会抢答了,这次还是请同学们自己在练习本上写出正确的竖式,然后检查一下老师在黑板中写出的这个竖式对不对?

生:对了;

师:跟着老师一起来计算一下最后结果吧,首先该按照竖式加减法原则,先从右边算起,5-9需要向前借一位变为15-9=6,写在对应位置,下一步4-2=2,是把结果直接写到商的位置吗

生:不对,4被借位之后变为3,应该是3-2=1;

师:是的,正确结果写1,最后一步6-4直接得出2,没有借位没有进位,写在商的位置,最后结果别忘记点小数点,仍然是其对应位置处,同学们你们都做对了吗?

生:做对了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棒,学会举一反三了,刚才我们探究了两道不同的题目,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的时候要注意小数点一定对齐,好了,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课程上到这时间已经差不多了,回顾一下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生:小数加减法

师:是的,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小数点对齐后,保证相同数位对齐,然后再进行加减运算,这是我们本节课带领大家学习的重点内容。

师:课后大家完成课本习题1-3题,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大屏幕中的选做题,有问题小组间进行讨论,下节课我们统一给大家解决,这节课先上到这,下课。

我的试讲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评委的聆听,我能擦掉板书了吗。

教资人,加油!

小学数学面试作业范文(精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