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店设计总结范文【实用6篇】

时间:2011-07-05 09:40:3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文创店设计总结范文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文创店设计总结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文创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作为一个文创店的设计师,我最近参与了一个文创店的设计项目,通过这次经验,我对文创店的设计总结如下。

首先,文创店的设计要突出独特性。文创店的目的是提供与众不同的文化创意产品和体验,因此设计要与众不同,突出独特性。在设计过程中,我们注重挖掘文化元素和历史故事,将其融入到店铺的整体设计中。例如,在一个以传统手工艺品为主题的文创店中,我们使用了传统的建筑材料和元素,打造了一种复古的氛围,使顾客能够感受到传统手工艺品的魅力。

其次,文创店的设计要注重空间布局和流线。文创店通常拥有有限的空间,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要合理利用空间,确保产品展示和顾客流线的顺畅。在一个文创书店的设计中,我们将书籍分成不同的主题区域,通过合理的布局和导视系统,帮助顾客更好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此外,我们还设置了舒适的休息区域和阅读角落,提供给顾客一个愉快的购书环境。

再次,文创店的设计要注重细节和品质。细节决定成败,品质体现价值。在设计过程中,我们注重每一个细节的处理,从灯光、陈列、装饰到细小的配饰,都力求精雕细琢。我们选择高品质的材料和产品,确保文创店的整体质感和品质。一个精心设计的文创店,不仅能够吸引顾客的眼球,更能给顾客带来愉悦的购物体验。

最后,文创店的设计要与品牌定位相符。每个文创店都有自己独特的品牌定位和目标客群,设计要与之相符。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要深入了解品牌的理念和核心价值,将其融入到店铺的设计中。例如,在一个以自然健康为主题的文创店中,我们选择了自然的色彩和材料,打造了一个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店铺氛围,以吸引有健康意识的顾客。

总之,文创店的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独特的设计、精心处理的细节和与品牌定位相符的设计,可以打造一个成功的文创店,吸引更多的顾客并提供愉悦的购物体验。

文创店设计总结范文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文创店设计的思考

作为一个文创店的设计师,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创造一个独特而又吸引人的店铺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我总结了一些关键的思考点,分享给大家。

首先,文创店的设计要与目标客群相契合。不同的文创店有不同的目标客群,例如,一个以年轻人为主要消费群体的文创店,设计要注重时尚和个性,追求前卫和创新;而一个以中老年人为主要消费群体的文创店,则要注重舒适和传统,追求稳重和典雅。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要深入了解目标客群的需求和喜好,将其融入到店铺的设计中。

其次,文创店的设计要注重故事和情感。文创店的成功不仅仅在于产品的创意和质量,更在于能够给顾客带来情感共鸣和故事体验。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挖掘产品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将其呈现给顾客。例如,在一个以传统手工艺品为主题的文创店中,我们将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和传统技艺的故事融入到店铺的设计中,让顾客能够感受到传统工艺的魅力和历史。

再次,文创店的设计要注重与环境的融合。文创店往往位于特色街区或文化地标,因此设计要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体现地域特色和文化风情。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要深入研究当地的历史和文化,将其融入到店铺的设计中。例如,在一个位于历史街区的文创店中,我们使用了当地的建筑风格和元素,打造了一个与周围建筑相协调的店铺形象,吸引了更多的顾客。

最后,文创店的设计要注重灵活性和创新性。随着文创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设计师要不断创新和提升设计水平。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市场的变化和潮流,灵活应对,不断更新设计理念和方法。例如,我们可以引入新的科技元素和互动性设计,提供给顾客更多的参与和体验。

总之,文创店的设计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创意的过程。通过与目标客群契合、注重故事和情感、与环境融合以及灵活创新,可以打造一个独特而又吸引人的文创店,吸引更多的顾客并提供令人难忘的购物体验。

文创店设计总结范文 篇三

根据区xxx会20XX年工作要点安排,区xxx会将对全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审议。为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区xxx会成立调研组,于9月底围绕该项工作展开了深入调研。调研组一行实地察看了屯溪胡开文墨厂、安徽展睿文化创意有限公司、黄山华度传媒企业,并召开汇报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屯溪区政府按照省市相关要求,坚持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推进文旅融合转型升级,拟定出台《关于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文旅产业发展政策不断完善,文旅融合发展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至9月底,全区旅游接待量万人次,同比增长 %,增幅排全市第二名,旅游总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全市排名第一。

(一)文旅产业配套设施情况

全区现有电影院4个、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2个名人纪念馆(戴震馆、程大位珠算馆),4家综合文化站以及44家乡村文化活动中心,省级旅游示范村1个(南溪南村);全区共有21个项目列入各级非遗名录,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达120人;文化规上企业7家,其中文化类高新企业2家。

(二)文旅产业发展现状

2.文旅融合,扎实开展特色活动。树立全域旅游整体营销观念,统筹全区文化旅游资源,深化与景区景点、文旅协会和重点企业等的合作,巩固全域旅游创建成果。筹划开展屯溪食神大会、非遗购物节、田园赞歌、黎阳文化艺术节等主题活动,打造屯溪“景城相融,秀雅屯溪”活动品牌。围绕节日举办民俗踩街、汪满田渔灯巡演、“笔墨飘香迎新春”“糕饼甜庆余年” “纳凉节”等节庆活动。

3.立足长远,促进旅游业态转型升级。围绕旅游空间结构总布局,打造屯溪核心旅游带,由黄山不夜城、屯溪夜市、新安夜市构成三大夜间经济片布局;禾谷耕舍、徽女杨梅园、大方圣园无花果基地被评为首批市级休闲旅游示范点,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推动徽州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编制“屯溪旅游乡村宝典”,并同步微信电子版,用创意、创新、创造激发文旅资源潜质潜能。

二、存在问题

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疫情造成多方面影响。按市里的任务目标,今年我区需要申报1—2家文化规上企业,但就目前文旅企业摸排情况来看,大多规模小、效益低,且受疫情影响成长速度放缓,对照入规标准有一定距离。由于全国各地仍有零散疫情发生,旅游接待量也遭遇很大波动,存在不确定性。

二是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不够。对现有的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利用不足,虽有程颐、程灏、戴震、程大位等历史名人和红色及非遗项目品牌文化亮点,但缺乏创意和突破,文化资源没有充分转化为可以深度体验的文化旅游产品;景区景点的文化推介不足,承载的文化内涵没有得到很好展示,有景少文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参与性、互动性、娱乐性项目少,游客多是旅游观景的状态。同时,旅游商品开发不足,很少能让游客带走的文化旅游产品,没有实现深层次的文化游。

三是乡村文化旅游相比周边区县是短板,虽有以农事体验、景区、民宿以及艺术创意等为依托的四种形态,但开发中主要还是集中在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乡村文化传统和民俗资源的挖掘利用不够,产业链条过短,活力不强,吸引力不够,导致游客流失到其它区县,经济效益不高。

三、几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全力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结合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紧抓当下“全方位融杭接沪”的目标机遇,立足新发展阶段,强化组织保障,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作用,尽快出台《关于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提质升级文旅产业;要树立“大旅游”理念,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统筹做好资源整合,形成工作合力,有效推动落实我区文旅产业发展;区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文旅产业的支持力度,积极做好现有规上文旅企业的跟踪服务和对小微企业的扶持,积极利用本地特色文化、自然资源,加大招商力度,推进特色文旅产业发展。

二是进一步狠抓产品打造,创造更多文旅融合精品。挖掘我区生态、红色、农业、历史、非遗等特色资源,加强资源整合,将文学、艺术、影视、动漫、特产等融入其中,“无”中生“有”,打造竞争力强的个性化文旅产品,开发彰显徽韵的伴手礼,不断丰富旅游业态,更好满足各类游客需求;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强化集散地和服务功能,依托花山谜窟、两大夜市及不夜城,提升打造黎阳老街、屯溪老街特色街区,以夜宴、夜演、夜游等形式,进一步激活夜间经济,为游客营造夜间精神文化盛宴,真正成为“江浙后花园”;确立文旅产业发展的数字化思维,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加速旅游业智能化的发展,举办线上文化旅游消费专题系列活动,促进业态转型升级,以“新兴文旅”弥消疫情对文旅产业的影响。加强红色基地、研学基地建设,依托我区现有的社会资源,因地制宜,开发独具特色、竞争力强的徽州红色及研学产品,着力提升红旅、研旅品质。

三是进一步推进乡村旅游,规划引导凸显特色。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的原则,邀请专业团队结合我区镇、村地域特点,挖掘不同自然景观、民俗文化内涵,拓宽“旅游+”内容,针对不同的游客群体,策划精品乡村文旅“打卡点”,形成一镇一村一品,以一日游、周末游、主题游等线路,催动我区文旅产业“内循环”变为内外循环相促进。

文创店设计总结范文 篇四

听取和审议市政府推进文旅融合工作情况报告是市xxx会20XX年度的重点监督工作。为确保这项工作有序推进, 市xxx会民宗侨外工委会同教科文卫工委在常委会罗卫红和徐小林副主任带领下,认真开展前期准备工作。7月5日和13日,分别赴上城区、拱墅区、滨江区、萧山区、建德市等地开展关于文旅融合工作情况调研,实地查看了严州古城、建德博物馆、中国动漫博物馆、杭州旅游经济实验室、全季酒店“30秒入住”数字化应用等11处文旅融合点位情况,并召开了座谈会,听取市文广旅游局及部分区、县(市)文旅局等单位工作情况汇报,分析交流文旅融合工作所面临的困难挑战及机遇前景,收集了相关人大代表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文旅融合工作推进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xxx和省、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抢抓国家重大政策机遇,对标城市发展定位,坚持文化挖掘、旅游业发展、生态保护互促互进、优势互补,发挥杭州特色风貌优势和历史人文优势,大力推进文旅融合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国际重要旅游休闲中心,有效促进了我市旅游业健康发展。20XX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2285亿元,比上年增长。今年1-6月份,全市接待游客484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亿元,分别增长和,分别恢复至20XX年同期的89%和。

(一)有效塑造文旅融合软实力。保护传承文化资源,实施西湖、西溪、运河及良渚古城遗址保护工程和“城市记忆工程”,推动丝绸、茶叶、金石篆刻、浙派古琴艺术等东方传统非遗文化元素活态传承,全市已获得世界文化遗产3项,人类非遗代表作4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8项。加强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和西湖、大运河、钱塘江文化等研究,开展杭州优秀传统文化系列丛书编撰工程,已编撰出版系列丛书20套。建设提升文旅设施,建成全国首家“国字号”动漫主题博物馆,规划建设杭州博物馆、杭州音乐厅、杭州美术馆等一批大型公共文化和文旅综合体项目。积极推进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院、良渚遗址国家公园、南宋皇城考古遗址公园、吴越文化考古遗址公园、世界旅游联盟总部和世界旅游博物馆建设。遴选推进全市18张文旅“金名片”等重大项目,努力打造文旅新地标。策划推广文旅线路,围绕大运河、“三江两岸”、千岛湖等山水资源,策划浙东唐诗之路、钱塘江唐诗之路、京杭运河游,围绕西湖沿线历史遗迹和“最美浙江人”展示馆、五四宪法馆等人文景点,开发爱国文化、修身文化、廉政文化专线。围绕民俗展示和传统体验,推出蚕桑文化之旅、年味江南之旅、国画印学之旅。围绕西湖、大运河、良渚古城三大世界遗产,推动历史文化遗址、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建筑和历史文化村落串点成线。打造文旅融合IP,举办全球旗袍日、杭州奇妙夜、宋韵杭式生活节、苏东坡文化旅游节、中国大学生旅游节等一系列文旅节庆活动,打造具有杭州特色的文旅融合IP。

(二)不断激发文旅融合创造力。融文博于旅游,实施文物激活推广工程,联合浙江省博物馆等8家重点博物馆(院)推出“杭州宝贝过大年”系列活动。依托中国xxx杭州历史馆、五四宪法馆等,新开发10条“红色走读路线”。整合胡庆余堂中药文化等十余项涵盖国家级、省级的非遗项目,打造文旅融合体验基地。打造书香杭州,建成杭州书房68家。融演艺于旅游,围绕“中国演艺之都”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演艺产业,打造了《宋城千古情》《最忆是杭州》等演艺精品,推出了西溪湿地的《今夕共西溪》、建德的《江清月近人》、淳安的《水之灵》等文旅演艺项目,引进了全球顶尖太阳马戏《X绮幻之境》入驻杭州新天地太阳剧场,形成了“来杭州旅游,看杭州演艺”的良好口碑。融文创于旅游,发挥中国动漫节品牌效应,积极探索“动漫+旅游”模式,将动漫文创产品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推动动漫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推动传统工艺活化利用,推出了万事利丝绸、朱炳仁铜雕等一批文旅产品。融会展于旅游,定期举办杭州文博会、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等重大活动。结合“国际会展目的地城市”建设,拓展办会场地新空间,推出包括云栖小镇、梦想小镇等十大新经济会议小镇,举办“杭州之夜”国际会议目的地等推广活动,挖掘会议大使引会新动能。融数智于旅游,上线“西湖一键智慧游”,覆盖景区近60平方公里区域,将西湖打造成为目前国内面积最大的“数字景区”。依托“城市大脑”文旅系统,推出“20秒景点入园”“30秒酒店入住”和“长三角旅游PASS卡”等五大便民服务应用场景,覆盖全市214个景点场馆和664家酒店宾馆。

(三)有力推进文旅融合国际化。提升城市文化国际影响力,举办“知味杭州”亚洲美食节,召开“亚洲美食与人类文明”等系列论坛,开展“香约亚运”等特色活动。连续15年举办杭州茶文化旅游博览会,为传承茶文化、推动茶旅游、促进茶经济提供重要载体,形成集乡村旅游、文化创意、民俗体验、运动休闲、养生健身等于一体的茶旅融合新样本。牵头承办第四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广播电视合作论坛,通过积极争取,“亚洲之光”国际艺术节永久落户杭州,20XX年5月份将正式举办,进一步提升杭州在亚洲乃至全球的影响力。构建国际交流推广体系,承办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合作部长论坛、中美旅游高层对话等重要国际会议,举办世界旅游联盟“杭州之夜”推荐会。在日本大阪、中国台北设立“杭州文化和旅游展示中心”,先后赴美国、日本、韩国、越南和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开展旅游促销,积极拓展境外重要客源市场。精心组织城市主题活动,配合“杭州国际日”,策划推出“杭州文化旅游主题馆”,通过非遗体验互动、“数字文旅”成果展示、文创产品展示销售等,展现历史与现代交融的“魅力杭州”。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搭建长三角城市文旅融合交流平台,促进区域城市文化旅游交流。

二、我市推进文旅融合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对加快文旅融合发展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旅游业投资大、周期长,短期内对GDP、税收贡献不如工业的思想还比较普遍,尚未真正认识到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对杭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还未将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引领服务业发展的龙头产业来抓,相较于上海及长三角其他城市,我市各级政府在资金投入、产业扶持方面力度不够。近年来,我市文旅融合大项目落地较少,市、县两级政府在利用好土地要素保障,编制和调整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促进文旅融合大项目落地方面,主导作用发挥不够。

(二)文旅融合工作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我市存在文旅融合缺乏共识、行业壁垒难以打破、文旅资源缺乏共享、创新力量难以汇聚等问题,文旅融合发展机制还不够健全,文化遗产、文化资源与旅游业在规模化、整体化有机融合方面还有待加强。文旅融合管理体制不顺、多头管理也制约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如大运河(杭州段)由市运河综保委、市运河集团及沿线相关区政府等单位管理运营,不利于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又如文旅资源在我市分属市文广旅游局、市园文局、西湖风景名胜区、市文广集团及市文创中心等不同部门管理,较难形成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工作合力。

(三)文旅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我市对整合各地各类文化、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发展的统筹力度有待加强,尤其是区、县(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文旅产业融合统筹不够,总体呈现投资小、散、弱“浅融合”现象。我市公共文化设施规划和建设力度滞后于部分副省级城市,且还呈现传统功能性的现状,没有充分考虑新时期文旅融合的设计与推广需要,未真正将文化融入旅游开发、服务和体验中。文旅融合的区域连接性不够,存在区、县(市)之间自成一体、单打独斗的现象。文旅项目大部分仍以参观和较为初级的自助式体验为主,沉浸式体验类项目和产品及新业态产品较为缺乏,无法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新需求。文旅融合产品缺少创意创新,文化内涵、文化元素的展示缺乏新形式、新方法,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不强。

(五)文旅融合发展人才支撑不足。目前,我市文旅融合发展各类人才缺乏,不仅缺乏对杭州特色文化进行创新创造,提升旅游品味和层次的研究型人才,也缺乏文旅融合的`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及企业家等应用型人才,还缺乏文旅融合一线专业化导游、讲解等基础型人才。文旅融合发展缺少智力支持,导致融合发展的内生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市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进一步做好我市文旅融合工作的建议

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全力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杭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具有文旅融合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是杭州的核心竞争力、国际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之所在。要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充分认识文旅融合对旅游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战略性支撑作用,放大文旅融合的综合效应、带动效应和辐射效应,在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城市范例行动中,构建牢固的文化纽带,营造诗意的栖居环境,以文旅高质量融合赋能我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要加强协调统筹,不断夯实文旅融合发展的基础。要强化组织保障,充分发挥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作用,在党委和政府的统筹协调下,重点统筹挖掘整合文化资源,协调推进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和文旅融合配套设施建设。推动区、县(市)成立由党委和政府分管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形成全市上下联动的机制。要强化规划引领,立足全市城乡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同步编制实施文旅融合发展规划,在文化研究、项目创意、景区开发、文物保护、配套建设、旅游营销、形象提升上整体谋划、全面推进。要强化要素保障,要加强文旅融合研究,适时出台支持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加强对各区、县(市)政府的统筹指导,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做好土地要素保障,加快引进培育文旅融合大项目。要强化智力支持,建立全市文旅产业人才专门数据库,加强文旅专业研究、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文旅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

文创店设计总结范文 篇五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北湖区深入实施“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紧贴郴州“锦绣潇湘、别样郴州”旅游形象,打造“养生福地、水月北湖”旅游品牌,有力推进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一)资源禀赋较优。北湖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民俗文化丰富,农耕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瑶族文化、义帝文化等在五岭大地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郴阳对子调、剪纸、龙女与柳毅传说、劝农故事、金仙传说等独具魅力的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历代涉足北湖区的文人墨客、达官名臣众多,如名相王陵、张九龄、寇准,名将周勃、马援、岳飞,文化名人沈佺期、宋之问、韩愈、柳宗元、秦观、王船山,理学家周敦颐、张栻,地理学家李吉甫、徐霞客等,都曾在北湖驻足,并留下了剑泉、燕泉、韩愈北湖叉鱼等历史古迹。北湖区还是湘南革命的发源地之一,有龙广洞革命根据地、邓华故居、十八红军墓等红色旅游资源,以骡马古道为代表的商埠文化,以中国女排“五连冠”为代表的体育文化,也有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历史旅游资源,更有溶洞峡谷、草原丛林、湖泊温泉等原始资源,充分彰显了北湖文化旅游资源的魅力。

二、主要问题

尽管我区在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实践,但我区旅游业仍处于观光型的初级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整体规划不全。目前,我区文化旅游产业总体处于起步、探索、培育的初级阶段,发展还相对滞后,缺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走向、消费趋势以及对各种文化市场发展应有的数量、比例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预测和引导,文化行业的发展仍处于自发状态。

(二)文旅产业发展不优。一是文化产业规模较水,层次较低。文化动漫、文化传承、娱乐演出、广告、印刷、教育培训业等整体上规模较小、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无法形成大品牌,没有发挥产业的效应,无法起到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作用。旅游方面有一定资源,但文化底蕴挖掘、开发不足,文化对旅游的影响力有限。如区内的瑶族文化、湘南民居木雕、大布江拼布秀、鲁塘砂罐烧造技艺等深入系统挖掘、研究不够,不能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体系,较难产生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旅游产业链条不长。在传统旅游“六要素”中,我区目前只能基本满足游客“吃、住、游”的需要,在“行、购、娱”上还是短腿,具有北湖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少、开发力度不够。我区现有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山水产品多,文化产品少;观光产品多,休闲度假产品少;欣赏产品多,体验产品少;粗放产品多,高端产品少,难以留住游客,增加消费,延长消费链。

(三)旅游品牌不响。资源开发品位不高,缺乏像张家界、南岳这种在国际、国内叫得响的旅游精品,到北湖旅游的游客以郴州本地人为主,省外、境外游客占比不大。一些优秀的旅游资源还处于粗浅开发阶段,像仰天湖高山草原、仰天巨佛、永春的杜鹃花等景点,还缺少配套服务设施,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匆匆而去,留不住游客,无法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又带动不了当地经济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亟待挖掘现有旅游资源,塑造旅游品牌,打造龙头企业,带动区内旅游产业的发展。

(四)文旅融合度不高。文化是旅游之魂,旅游是文化之躯,没有文化的旅游就缺乏内力,没有活力,没有旅游支撑的文化同样缺乏张力,难有生命力。北湖文化底蕴比较深厚,民族民俗文化比较丰富,但

挖掘不深,整合不够,培植力度不大,旅游的文化品位没有得到很好提升。

(五)文旅专业人才匮乏。我区文化旅游从业人员普遍文化程度偏低,特别是文旅产业经营管理高端人才稀缺,导致文化旅游产品质量不高。

三、发展对策

文旅融合是文化和旅游发展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北湖区在文旅融合发展上要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红色传承、绿色发展”,遵循“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文旅发展新途径,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一)加强统筹,因地制宜长远规划。坚持规划引领,进一步修订完善全区旅游总体规划、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以及区文旅广体“十四五”规划,充分利用山、水、人、物四大资源,对全区文化旅游资源统一保护规划,开发和营销,做好产业布局,产业聚集,新型业态融合发展以及产品创意开发,产业链高端发展目的地体系建设等规划,力求突出北湖特色,找准景区(景点)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结合点,实现文化旅游的联动发展、错位发展、互补发展。同时,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产业发展和景区(景点)开发建设,要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实施,区相关职能部门要从严把关,强化监督,确保我区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开发旅游资源,引领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二)立足区情,大力丰富文化体验活动。一是采取“文化+”模式,重点打造演艺综合体,围绕“湘南文化”“红色文化”“都市文化”等特色资源,策划凸显北湖区特色的标志性文旅项目,如北湖公园商贸圈、五岭广场金融圈,逢节假日组织消费节、赏灯节等,五岭广场组织大型综合文化演出,策划组织昆曲、音乐、电影、非遗、红色文化等主题文化活动,提升文化软实力。充分利用北湖公园人群集聚的优势,组织文化、体育、舞蹈等协会在北湖公园周边广场开展文艺演出、太极拳展演等系列文体活动,穿插互动娱乐项目,在友阿综合体集中规范发展美食、KTV、酒吧、足疗、电竞等一批休闲娱乐场所,提升夜生活品质文化,满足市民及游客的多样化需求,构建北湖公园夜间经济文化圈,培育夜间消费亮点。二是立足地方传统文化传承,结合湘昆剧、郴阳对子调、剪纸民间艺术和龙女与柳毅、劝农故事等民俗文化,在“夜听”字上做文章。以环五岭广场夜间休闲聚集区为主,五岭阁、市博物馆突出历史文化特色,带动文化消费和人气。三是充分利用我区西南山区道路曲折、森林覆盖率高等优势,开辟自驾游与露营房车聚集地,同时开辟攀岩、速降、探险等娱乐项目,让大量游客参与其中。四是打造一批文旅结合特色业态聚集区。如集中建设特色工艺品一条街,特色餐饮一条街、酒吧茶楼一条街、休闲娱乐一条街和民宿一条街等。丰富游客的文化体验活动内容,使游客完成日间游览后能有另一种精神享受和文化观摩。

文创店设计总结范文 篇六

高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凝聚形成了“神农炎帝故里、长平之战发生地、金元古建博物馆、上党梆子之乡”四张文化名片。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晋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平在推进“两件大事、两个率先”发展战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坚持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突破口,持续发力加以推进,“神农炎帝”文化品牌知名度不断扩大,带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把脉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走向,笔者深入文创产业园区、各文创项目基地调研走访,初步摸清了文创产业发展现状,找准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调研情况,就推动文创产业加快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及发展经验

近年来,高平市委、市政府着力抓好特色产业文化和民俗文化建设,突出文化精品创作,文化产业取得了稳步发展,初步形成了图书音像、旅游、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文艺演出、工艺美术、信息服务、群众文化等文化产业门类。目前,高平市共有各类文化艺术服务企业50家、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21家、建筑和工艺美术品生产企业15家,从业人员2864人。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党梆子、高平鼓书,珐华瓷工艺品、黑陶工艺品、许氏盔头等在省内外都有较大影响。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验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保护传统民俗文化。高平作为“上党梆子戏曲之乡”,上党梆子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同时还有高平鼓书、高平秧歌等民间曲艺,九莲灯等优秀民间社火,高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传统文艺的保护,扶持壮大了人民剧团、上党梆子剧团两个专业剧团,依托高平中专开展了上党梆子传习活动,先后编排了《清宫风云》《长平绣娘》《西沟女儿》等剧目,其中《西沟女儿》被评为山西省廉政教育优秀剧目,《长平绣娘》作为山西省唯一参评代表参加了在广州举办的全国第二十七届戏曲梅花奖评比,主演杜建萍夺得梅花奖。上党梆子剧种夺得的五朵梅花奖全部花落高平。在连续四届神农炎帝系列活动中,上党梆子都登台为台胞侨胞展演,展示了古老戏剧剧种的魅力,获得省、市领导和嘉宾的好评。

(二)发展特色文化产品。全方位开展文化产业普查建档工作,认真挖掘传统工艺,先后扶持培育了黑陶、琉璃、珐华瓷等陶瓷工艺品,潞绸、手工布鞋、棉麻服饰等织造工艺品,桑皮纸等特色文化产品。积极组织文化企业参加深圳文博会,参加晋城市文化产业“四项工程”专题培训;大力推进对高平传统文化的保护与挖掘,高平市文化研究与创意产业中心再现了失传已久的珐华陶瓷技艺,烧制的珐华艺术品成为“太湖世界文化论坛”国礼。高平潞绸织造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吉利尔潞绸集团被确定为传承单位。

(四)探索影视创意文化。近年来,高平先后与央视影视制作中心等单位合作,拍摄制作了《铁血长平》等影视作品,在央视电视剧频道播出。根据“高平好人”李丽丽真实故事改编创作的电视剧《红萼纷纷》在意大利举办了首映式,引起了强烈反响。此外,原村乡良户村与省电视台影视制作中心合作拍摄的喜剧片《古镇奇谭》开启了旅游景点通过影视创作扩大宣传的尝试。

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近几年高平文化创意产业虽然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总体发展水平依然较低,处于起步阶段;分布零散、发展水平不具规模,协同性弱,规模小、效益低,未形成产业链;与其所拥有的丰厚文化资源相比尚不相称,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距离,与先进县市相比差距还较大。

(一)重视程度不够,发展观念滞后。从总体来看,各有关部门还没有把文化创意产业放到与经济发展同等的位置对待,没有明晰具体的产业发展规划,引导、扶持、协助发展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整体水平不高,资源整合程度不够,仍处于自发性发展的状态。同时,一些文化产业经营单位和经营者产业意识淡薄,缺乏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大部分文创产品仍是传统手工艺品的复制,与时代脱节,缺乏工业化生产的潜力,没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有的还在凭爱好、凭个人意愿发展,对市场研究不够,没有具体的指导性的发展规划;一些企业满足于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没有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企业发展缓慢。

(二)业态较为单一,产业集聚力不强。当前高平市文创产业以分散型企业为主,业态还比较单一,特色还不够突出,比如剪纸、面塑、刺绣等与周边县市同类产业存在同质化问题,缺乏主打的品牌性文化符号,这对于优质特色产业资源的集聚十分不利。同时,高平市文化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由于文化创意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对本地丰富的“炎帝文化”“古建文化”等还处于研究宣传阶段,只是进行了初步开发,还没有形成产业化发展模式,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虽然神农炎帝遗留下了“谷物酒、茶、药”等文化遗产,但高平当前只有一家生产黄芩茶的企业,且没有利用“神农炎帝”品牌。另外,现有文创企业也普遍存在着“小、乱、弱”和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的问题,比如黑陶工艺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引进至今,没有做大做强,而是一直以零散小作坊形式存在,低水平复制,“有山无峰”导致技术和资源实力有限,随着行业技术更新速度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必然受到资源、信息、技术和市场等因素制约,风险较大。

(三)竞争力较弱,拉动力不强。一是缺乏创新活力。文创产业发展总体科技含量低,大多数是剪纸、泥塑、刺绣、烙画葫芦等传统手工艺品,新兴文化产业比重偏小,以信息化、数字化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如创意设计业等比较薄弱。二是文化创意水平低。现有的文化产品还处于粗放型经营状态,大多数产品是文化原形的复制,缺乏创意和创新。特别是对历史文化资源中可以市场化的部分(如古建斗拱、雕塑壁画等文物产品的复制、仿制和创新)缺乏开拓,对其可以同市场结合的部分缺乏开放性的利用。三是文化与旅游、商贸结合不够紧密。高平神农炎帝文化资源丰富,炎帝陵近年来知名度不断扩大,但由于对文化资源挖掘、整合、培育、打造的力度不够,仍只停留在景点开发、收取门票的浅层次方面。旅游商品开发不够,多是一些普通的剪纸、泥塑、挂件,文化创意和地方特色不足,附加值不高,作为旅游商品竞争力较弱。

(四)创新人才极度紧缺,人才建设有待加强。当前高平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最缺乏的就是创意人才。思维敏捷、智慧迸发、创意迭现且带有艺术家气质的思想者与知识精英;既通晓创意产业内容、过程又擅长市场经营管理的管理者与实践者;熟悉本地历史文化,又对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有深度研究的文化产业研究者,以上三方面的专业人才高平市都严重储备不足。不仅如此,一些文创项目在后备人才培养方面依然依靠传统的口传心授、老带小,由于学徒期技艺水平低、收入低甚至没有收入,导致年轻人不愿从事文创产业,人才队伍结构老化、知识结构偏低,尤其是懂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人才明显不足,极大地制约了产业的发展。比如调研中我们得知,许氏戏曲盔头由于市场小众,工序繁杂,在经过四代人的传承之后,目前竟遭遇传承人子女都不愿学习传承的窘境。

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一)加强产业研究,科学制定规划。衡量一个地区文化经济发展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看它的产业布局在内容上的先进性、完整性和在结构上的合理性程度。因此,要根据高平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要素禀赋的特点、潜在的发展需求等,科学制定文化创意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一是明确指导思想。依托高平经济社会发展,整合文化优质资源,在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中融入文化创意元素,提升产业层次,做大相关产业,使产业与文化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互相促进,形成一批既有地方特色、又有时代气息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品牌。二是突出重点方向。关注和紧跟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趋势,深入研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专业知识和相关资料,明确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重点方向、项目布局、配套政策及评估体系,严格按照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引导文化创意产业高效发展。三是制定有效规划。根据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战略要求,彰显本土特色,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区域优势文化创意产业,包括:以神农炎帝文化为依托的文创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深度挖掘古建文化开发新型的、可工业化生产的文创产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服务业,把文化旅游作为展现城市品位、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工程分步推进。四是强化组织保障。完善相应机构和工作制度,制定完善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体系,提出重点扶持项目和优先发展领域。建立规范高效的规划管理体系,加强跟踪管理,强化规划权威,确保优势文化创意产业得到较快发展。

(二)挖掘文化资源,开发文创产品。高平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应立足本土因地制宜,对文化产业资源予以开发、创意和升华,打造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品牌。一是神农炎帝文化品牌。借鉴故宫文创产品门类,积极发展炎帝陵微缩模型手机支架,Q版炎帝软陶、树脂造型摆件,百谷白菜造型书签等特色文创产品;充分挖掘神农炎帝农耕文化遗产,整合小米、小杂粮等生产企业,统一使用“神农炎帝”品牌,生产精包装小杂粮、黍米黄酒、九蒸九晒传统黄芩茶等特色文化产品,木质传统农具等模型或儿童拼装玩具。二是长平古建文化品牌。借鉴敦煌等地文创产品开发经验,利用高平开化寺壁画、炎帝陵壁画、开化寺王羲之集字碑等文化遗珍,开发减压填色画、数字油画、描红佛经、王羲之书法集字对联等文创产品,以崇明寺等国保单位建筑结构开发木质或3D打印斗拱、梁架模型,一方面供古建爱好者研究,此外也可以作为特色文玩摆件。鼓励珐华瓷烧制企业积极与佛教、道教协会等组织加强联系,承接室内宗教塑像等特殊用品的制作,扩大产品知名度。同时,黑陶、法华瓷生产企业要积极走市场化道路,可以烧制茶叶罐,澄泥砚台,仿太湖石、灵璧石摆件,陶埙等小件、实用型陶瓷器,拓宽销路,扩大影响,提高效益。三是长平之战军事文化品牌。打造军事主题公园,特色训练基地,吸引周边企业、单位开展拓展训练;积极开发春秋战国战车、士兵、古兵器等手办模型或玩具,吸引军事爱好者收藏、拼装、制作。四是上党梆子戏曲文化品牌。可以围绕戏曲文化发展周边产品,许氏盔头可制作微缩版戏曲盔头的汽车挂饰、壁挂工艺品,扩大销售提高效益,同时也吸引年轻人加入传承技艺。整合丝绸、刺绣等传统工艺,制作戏曲人物卡通绢人摆件。录制上党梆子名家名段、整本整折音像制品,采取“五朵梅花”获得者签名特售等方式,改变过去只能走场唱戏赚钱的方式,通过衍生产品提高效益,强化上党梆子传承。

(三)发展文化旅游,促成“文旅互动”。将文化融入旅游,为旅游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以文化提升旅游品位,以旅游彰显文化底蕴。通过联合举办、政策优惠、资金补贴等多种方式支持开展文化旅游节,引导周边省市群众到高平旅游,春看梨园花如雪,夏享乡村绿如茵,秋赏枝头果如珠,冬访古建美如画。同时,与办好“农民丰收节”等节庆活动相结合,把“丰收节”办成农产品展销的节日,文化创意产品展示销售的节日。启动“文化消费季”活动,培养文化消费理念,引领文化消费行为,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拉动旅游、影视、图书、书画、娱乐等消费水平,培育扩大文化消费市场,不断改善居民文化消费环境。

(四)创优发展环境,营造良好氛围。积极组织开展创意设计大赛、大型文化采风等活动,推动创意产业的形态和内涵同步发展,宣传媒体充分发挥舆论对创意产业发展的正确导向作用,加强宣传推广力度,营造良好的创意氛围。设立相关的奖项,定期对文学艺术创作以及文化创意组织评选,推动交流合作,以此激活文化创意、文艺创作,推动文化建设,增强文化竞争力,提升发展软实力。邀请相关领导、国内知名行业研究机构、行业专家、园区企业家定期召开沟通交流会,研究产业发展对策;组织企业、科研机构举办各种对接洽谈活动,促进企业间的沟通协作和产学研的联动。利用省文博会、深圳文博会等文化贸易平台,助推优秀文化项目展演交流,提高高平市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针对高平市文化创意中小企业的现实需求,编制《重点扶持企业目录》,对重点企业进行一对一的扶持和引导,提供政策、资金、宣传推广等帮助,推动企业成长为行业龙头企业。

(五)创新人才培育,强化智力支撑。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本,文化创意产业不只需要创意策划人才,还需要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人才。建立有效的人才开发机制,做到“引进急需”和“培养现有”并重。一是引进文化创意产业紧缺人才和综合实用人才。建立文化创意产业专门人才数据库,设立跟踪机制,随时记录人才发展的最新情况,加强人才储备;出台激励政策,提供实现个人价值的职业平台。二是完善文化创意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利用高平中专、高平技校、晋城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引导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提升规范文创产业技能门类,设立文化创意人才培训基地,培养既立足本土又有开放眼光的创新型人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成立工作室,鼓励技能人才老带新、传帮带。

从当代世界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来看,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产业向高端发展,实现产业结构优化,集聚创新要素,建设创新型城市,不断开拓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文创店设计总结范文【实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