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壮族三月三习俗作文(优选3篇)

时间:2017-02-09 02:10:2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描写壮族三月三习俗作文 篇一

壮族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他们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习俗。其中,三月三是壮族人民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他们独特的传统习俗活动。下面我将为大家描绘壮族三月三习俗的盛况。

壮族三月三是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的,这一天,壮族人民会穿着盛装,整个村庄充满了喜庆的氛围。在这一天,人们会早早地起床,整理家中的神龛,给神像上香,并祈求平安和丰收。然后,全家人会围坐在一起,享受一顿丰盛的壮族传统美食。这些美食包括酸笋、酸姜、糯米饭等,都是以米酒为主要调料,酸香可口。

接下来,壮族人民会组织各种各样的传统活动。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歌舞表演。壮族人民以歌舞为媒介,表达他们的喜悦和对生活的热爱。男女壮族青年会穿着传统的壮族服饰,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圈,跳起欢快的舞蹈。他们的舞蹈动作矫健有力,身姿优美,配合着高亢的歌声,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欢乐。

此外,壮族人民还会进行一些传统的竞技活动,如踢毽子、打陀螺等。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人们的身体,也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友谊。人们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三月三。

描写壮族三月三习俗作文 篇二

壮族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他们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习俗。其中,三月三是壮族人民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他们独特的传统习俗活动。下面我将为大家描绘壮族三月三习俗的盛况。

壮族三月三的习俗不仅包括了庆祝活动,也有一些祭祀仪式。在这一天,壮族人民会前往祖先陵墓或祖宗庙,祭拜祖先,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恩之情。人们会给祖先献上鲜花和食品,点燃香火,祈求祖先的保佑和福祉。这是壮族人民传承祖先文化的重要一环。

此外,壮族人民还会举行一些传统的民间活动。如船竞赛和划龙舟比赛。船竞赛是壮族人民的传统项目,人们会在河流或湖泊上比赛划船的速度和技巧。而划龙舟比赛则是壮族人民模仿古代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而发展起来的。在这个活动中,人们会组织一支队伍,划着装饰华丽的龙舟,在水上进行比赛。这个活动不仅展示了壮族人民的团结和勇敢,也加深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壮族人民还会举行一些传统的民间游戏,如打马球和踢毽子等。这些游戏既是人们娱乐的方式,也是锻炼身体和提高技能的机会。人们在游戏中尽情地欢笑和享受,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三月三。

壮族三月三习俗是壮族人民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通过这些习俗活动,人们不仅可以了解壮族的风土人情,还可以感受到壮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这是一个充满欢乐和温情的节日,也是一个展示少数民族文化魅力的舞台。

描写壮族三月三习俗作文 篇三

描写壮族三月三习俗作文

  导语: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壮族人民聚集在一起一同狂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关习俗的作文,欢迎阅读参考。

  第一篇:壮族三月三习俗

  1、包五色糯米板

  节前家家准备五色糯米板和彩蛋。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彩蛋则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际传达情感的物品。

  壮家人喜爱五色饭,把它作为幸福吉祥的象征。除了农历三月初三外,社日、中元节,甚至过年等,也有人做五色糯米饭吃。在孩子满月、新居落成等喜庆日子里,也要蒸煮五色饭分送左邻右舍。壮人也爱枫叶,认为枫叶能“除邪驱鬼”,给人带来吉利和平安。所以,农历三月三做五色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门口都插上一枝精心挑选的枫叶。甚至做五色饭的染料渣,也要撒在房屋外围的墙脚下,以求驱邪保平安。

  2、抢花炮

  在农历三月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盛装,天刚亮就争先恐后地奔向活动场所,抢得花炮的人被认为来年最有福气,也最受姑娘青睐。

  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第二篇:壮族三月三习俗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关于它的来历,民间有许多动人的传说。

  一说古代有一对情人,经常唱山歌来表达爱意。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两人不能结为夫妻,于是他们双双殉情。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侣,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传说最广是关于刘三姐的:壮族歌仙“刘三姐”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有一年的三月初三,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这些传说现已难于考证,但在宋人着的《太平寰宇记》中就有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也很兴盛。

  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圩也成了文化娱乐和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并出现了抛绣球的游戏。女子将绣球抛给自己心爱的男子后,双双退出歌场,互赠定情信物,到了清代,便形成了成千上万人参加的大型活动。到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圩活动的就有二十六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壮族对歌的场所叫歌坪,壮语“欢龙洞”。意思是到田间唱,也叫“欢窝敢”,即到岩洞外唱歌。届期,人们用枫树叶、黄花草、三月花煮染糯米饭,以祭奠刘三姐,并自己食用,俗说食此可以像花木一样兴旺茁壮。

  壮族歌墟,是壮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它是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它的来历,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以“赛歌择婿”的故事流传最广。传说在很久以前,一位壮族歌师的女儿,品貌端序、美丽,歌声婉转清脆。歌师一心想为女儿选一个歌才、人品都出众的青年做女婿。消息传开,男青年一批接一批前来赛歌,负者自然离去,歌才最好的一个小伙子留下来与歌师的'女儿成了亲,他们的结合被传为佳话。从此,男女青年借歌传情择偶。就形成了歌墟。

  第三篇:壮族三月三的习俗

  今年,我第一次到乡下外婆家去过三月三,农历三月三是壮族传统的节日。壮族人民做的五色糯米饭特出名,我是早有耳闻的。一听见五色糯米饭这个词,我嘴都谗了。

  到了外婆家,我叫外婆演示一次做糯米饭的程序给我看,外婆笑了笑就答应了。开始,外婆把枫叶放在臼中捣烂,晒干浸入一定量的水中,外婆还说,这枫叶一定要泡到明天才能继续做。第二天,外婆把叶渣捞出来滤净,然后取出黑色染料液体。黑色染料液体要放入锅中用文水煮到五、六十度,再把糯米浸入其中。外婆接着把黄栀子的果实提取,再将黄栀子捣碎成片后放入清水里浸泡,就可以得到黄橙色的杂料液体。紧接着,外婆又用同一品种而叶片形状不同的红蓝草经水煮而成的红色杂料液体和紫色杂料液体跟糯米浸泡。外婆还告诉我说,这些植物叶片稍长的,颜色就稍深点,煮出来的颜色较浓,泡出来的米即成紫色;叶片较圆的,颜色较浅,煮出来的颜色较淡,泡出来的米即成鲜红。经外婆这么有一讲,我才知道:原来一种植物还会有两种颜色呢,真是太神奇了!

  外婆说,用这些杂料浸泡过的糯米分别放在锅里蒸十几分钟,就能得出各种各样的糯米饭。说着说着,我口水都流了,真想很快就能吃到五色糯米饭啊!

  可是当外婆还没有做好五色糯米饭时,邻居的小伙伴已经来叫我去赶歌圩了。我听了立刻欣喜若狂,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去赶歌圩呀。我和小伙伴边走边聊天起来,虽然他们说的壮语我一句也听不懂,但是从他们的眼神和笑容里,我知道了壮族人民是很热情好客的,就连小孩

也不例外。

  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一个土坡上,只见一对对青年男女肩并着肩在土坡上对歌,周围都围满了观众,真是热闹非凡啊!他们唱的山歌咿咿呀呀的,我都听不懂唱的是什么,但是从那些叔叔阿姨脸上的表情来看,我猜想他们唱的应该是喜庆的山歌。听到他们的歌声,我突然想起现在中央电视台正在播放的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里所唱的歌,就有一些选手唱的也是用民族语言唱的歌曲,主持人把它叫作“原生态唱法”,我想:这些叔叔阿姨们唱的调子大概也应该是原生态唱法吧。

  看着看着,我忽然想外婆还在家给我做五色糯米饭呢,于是我赶紧往家跑去。刚回到家门口,就闻到一股清香味从门缝里钻出来。我赶紧跑进家去,只见饭桌上摆满了香喷喷的五色糯米饭,它们的颜色分别是:红、黄、黑、紫、白五种。我连忙盛了一碗糯米饭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那五色糯米饭色泽鲜艳、五彩缤纷、晶莹透亮,再加上它的滋润柔软、味道鲜美、纯正平和、且有微甘、美味可口、沁人心脾,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

  如今,已经过了一个多月,可是每当想起外婆做的五色糯米饭,那浓浓的亲情和纯纯的友情便萦绕在我的脑海里。

  我爱美丽而迷人的家乡,更爱家乡勤劳热情好客的壮族人民!

描写壮族三月三习俗作文(优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