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话题作文 篇一:家人团聚的中秋节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每年中秋节,我都会迫不及待地期待着和家人团聚,共度这个特殊的日子。
中秋节的前一天,妈妈就会开始忙碌起来。她会提前准备好各种食材和食物,从早到晚忙着烹饪,准备着一顿丰盛的中秋节晚餐。在厨房里的妈妈,总是充满了热情和忙碌的身影。我常常会偷偷溜到厨房里,帮妈妈打下手,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虽然我不是很擅长烹饪,但是妈妈总能给我指点迷津,让我感受到了家人之间的温暖和亲密。
中秋节的当天,我们全家人都会聚在一起,共享这一顿丰盛的晚餐。桌子上摆满了各种美食,有妈妈做的传统月饼、爸爸买的各种糕点和水果,还有外婆亲手做的美味佳肴。大家围坐在一起,相互祝福、互道中秋快乐,笑声和欢声不绝于耳。我喜欢看着爸爸妈妈品尝月饼的表情,他们总是带着满足和幸福的笑容,这让我觉得家庭的和谐和幸福是如此的美好。
吃完晚餐后,我们会一起去院子里放天灯。天灯是中秋节的传统活动之一,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分。我喜欢看着天灯在夜空中飞扬,带着我的愿望和祝福,向远方飘去。我会仔细地许愿,希望家人身体健康、学业进步,还有世界和平。看着天灯逐渐远去,我总是充满希望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中秋节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顿美餐和放天灯的活动,更是家人团聚的时刻。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感受到了家人之间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家人的陪伴让我觉得无论发生什么,我都有一个温暖的港湾可以倚靠。中秋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因为它让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中秋节的话题作文 篇二: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会进行各种传统的习俗活动,让中秋节更加有意义和有趣。
首先,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就是吃月饼。月饼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也是人们最喜欢的小吃之一。月饼的种类繁多,有豆沙、蛋黄、莲蓉等多种口味,每一种都有着独特的风味和口感。在中秋节的晚餐上,人们会品尝各种口味的月饼,一边品味着美食,一边感受着节日的氛围和快乐。
其次,中秋节的传统习俗还包括赏月。中秋节的晚上,人们会相约在户外或者阳台上,一边赏月一边品味着月饼。赏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分。我喜欢看着那轮明亮的圆月,思绪万千地漫游在夜空中。赏月的时候,我会仔细地观察月亮的形状和亮度,感受着它带给我的宁静和祥和。这样的时刻让我觉得心灵得到了净化,思绪也变得清晰起来。
最后,中秋节的传统习俗还有放天灯。放天灯是中秋节的一个重要活动,也是我最期待的一部分。天灯是一种特殊的小灯笼,有着美丽的外形和灿烂的色彩。在中秋节的晚上,我会和家人一起去户外放天灯。我们会将天灯点燃,然后放飞它们,看着它们在夜空中飘扬。这个过程中,我会许下自己的愿望和祝福,希望它们能随着天灯一起飞向远方,实现我的心愿。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让这个节日更加丰富多彩,也让人们更加热爱这个节日。我喜欢参与到这些传统习俗中,感受着中秋节的独特魅力和浓厚的文化氛围。无论是品尝月饼、赏月还是放天灯,这些活动都让我感受到了中秋节的快乐和幸福。中秋节是一个美好的节日,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享受家人团聚和亲情的时刻。
中秋节的话题作文 篇三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人们又如火如荼地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在这个古老而盛大的团圆日中,家家户户吃着月饼,都沉浸在团聚的喜悦里。显得格外开心、快乐。
而我,却没能感到如此的节日气氛。“每逢佳节倍思亲。”就在这样的日子中,让我更加想起远在异地他乡工作的爸爸,爸爸为了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抱负,也为了让我们母子俩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几年前辞职到外地去应聘,因为数隔千里,一年没有回家几趟,已经好几年没跟我们一起过中秋了。
因此,我和老妈也没有认真去过中秋的习惯,今年也不例外。所以中秋与平常八九不离十。吃过晚饭后,我的两个伙伴同平常一样,在我的阳台下呼喊着我的名字,让我下去和他们玩。我们漫步到生活区的河边,静静地眺望深邃的天空,深情地望着圆圆的月儿出没的位置,却看不到平日那皎洁的明月,无情的乌云密布在月儿的周围,此时的月儿就像害羞的小女孩,躲着不敢出来,让中秋之夜竟没有了昔日的美丽。令我感到今日的中秋不再那么的迷人。虽然没有月光的沐浴,但我还好有这份珍贵的友谊。我和伙伴们一起分享着自己的快乐,渐渐把我心中的思念淡化,我何必为了没有见到爸爸而抹去了节日的气息呢?我重新振作起来,与伙伴们一起游戏,一起讲述中秋的故事。
没过多久,乌云被袭来的微风化去,天上那位“小女孩”终于探出了小脑袋,给大地倾泄了一片清辉,如水的月光静静地洒在地面,大地仿佛披上了一层银色的轻纱。而此时的大地又沉静在梦幻般一样的银色,给中秋夜平添了一份浪漫的气息。月光带着节日的喜悦洒入了我的心中,我们坐在石凳上,静静地观赏着如此的夜色,重新感到了中秋时节的气氛。这让我知道,跟朋友一样可以过中秋。
中秋之夜,就也请嫦娥姐姐,把我们最美好祝福带给四川朋友们,带给那些战斗在不同岗位上的人们,也带给我远方的爸爸。“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话题作文 篇四
适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见一轮圆月,但不是我们常说的一轮皎洁的圆月,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蒙在月光下。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牵于二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既不喧宾夺主,又有万般娇态。
有人说,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圆月如西子之明眸。这似明眸的圆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实为不妥,谚语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说。云生月隐,神秘、迷离。此中秋圆月虽不及西子之善睐明眸,却独具情调。
我愿随月在云中漫步,听她讲古老的传说;也愿站在静处悄悄凝望。不过,这一切都化为柔和的月光洒在我身上。这才是真实的接触,是老朋友的祝福。许多人愿意在屋中欢饮度过这中秋之夜,而我却更喜欢在宁谧的夜晚,在高高的阳台或户外倾听月的歌声,感受“月中清露点朝夜”。
我曾读过唐人曹松的《中秋对月》中“直到天头无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诗句,也曾看过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的绝对,还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些难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诗抒发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发对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发哀愁。他们均写月,写月的无私公平普照大地,写月的淡淡月光给人的安慰,纵然其中并非都是中秋圆月。月亮从古至今都是思念、温柔、恬静的象征。
尤其是中秋圆月,多少诗人睹物生情,写下传世之作;又有多少离别之人的惆怅。而我却没有这样的哀愁,我记起台湾的地震,它牵动着我也牵动着亿万炎黄赤子的心,一片片温暖跨海传情。中秋的月好象也正为此感人之举默默流泪。她,繁忙的信差,祖国人民的安慰由她传达。那么,原来思念、温柔、美好、恬静的象征中,更应添上一笔关爱和帮助,使无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这月光虽不及太阳炽热的光芒,但却更能唤起联想——在困难之时,定有人伸出无私的手,给你帮助和温暖。这联想不是对世俗的乞求,而是我们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类年轻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纳百川,这中秋圆月仿佛是平静的大海吸收这每个人的思索,在她的温柔恬静中,思索的波涛也在缓缓地释放,化成云雾环绕其周。这是意境,注入新象征的意境。
愿这意境荡涤我陈旧的思想,冲刷掉世间的不平。或许你对这圆月还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请开启你思维的闸门,畅想明天,畅想属于自己的“心月”吧
中秋节的话题作文 篇五
中秋节,是合家欢乐、团圆的日子,本是满怀畅饮的时刻,可为何心中却有种孤独的愁绪浮上心头。匆匆过了十八年,在记忆中从小到大都是一个人,因此童年比别人少了几许关心与呵护,比别人多了些孤立与坚强。每一个节日都是由自己度过,从未享受过生活节日的气氛,家的温馨,所有的欢乐都走向寂静。父母一生忙碌,长年累月在外,渐渐的
习惯了这一切,总之黑漆一团活着,夜阑人静,回头一想,哪能够不为自己悲哀,哪能够不痴痴地笑,笑里感到无限的生的悲哀。
每逢中秋节时,心里总有说不出的苦痛缠着,可想到父母与自己相隔两地,看到这深深一层的隔膜,我除了傻笑,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吗?笑之余又似乎隐约有泪的味道,实在正是因为后面有看不见的泪,说不清的孤独。中秋的夜晚,别人的幸福与欢乐,我不羡慕也无羡慕的必要,与其羡慕不如找些理由来填充心里的孤独,为自己找一丝的安慰。我无法说清我内心里的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不过说清也许只是多余的,存在就是合理,已经发生了就只能面对,无法拒绝也抗拒不了……
中秋时的月亮好圆,凝视着天空,我似乎可以感受到别人幸福的聚在一起享受这节日的气氛,而我却只能把它当作休假日一样百无聊赖的打发。静谧的夜,望着皎洁的月光,星星似乎在向我眨眼,像是在讽刺我的孤独,顿时有种想哭的冲动。
皎洁的月光用白纱装饰了大地的美丽,道路旁的灯光普照着大地,灯光与月光浑为一体,显得格外的美丽。心中同时充满了孤独的惆怅和感受中秋月圆的欢悦,这两种情绪混杂在一起,使我的心就像一清一浊两水交汇的河流,两水都汹涌着,努力抚平,使它们融合一地,并且进而相互在对方中消失,以使自己的内心恢复平静。
泪与笑,同样可以演绎出不同的精彩。中秋,自己并不孤单,因为在生活中已依附了它欢乐的气氛,所以一个人过又何妨呢?
中秋节的话题作文 篇六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处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