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与骑象人读后感 篇一
《象与骑象人》是英国作家罗曼·罗兰的一部小说,通过讲述一只聪明的象和它的骑象人之间的故事,探讨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性的复杂性。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人与动物之间的互动以及人类的行为方式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首先,我被书中的象所深深打动。作者刻画出了一只非常聪明、善良而独立的象,它拥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与骑象人相处的过程中,它表现出了对人类的善意和忠诚。尽管遭受了种种不公和虐待,但它并没有对人类产生仇恨,而是选择了包容和宽容。这让我想起了现实中的一些动物,它们也同样拥有情感和智慧,但却经常受到人类的伤害和剥削。这让我反思人类对待动物的方式,我们是否应该更加尊重和保护它们的权益。
其次,书中的骑象人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一个追求权力和利益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不择手段地对待象。他的行为让我对人类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产生了质疑。我们是否应该像骑象人一样追求权力和利益,而忽视了对他人的伤害和对待动物的不公?这些问题让我思考人类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
最后,书中的情节紧凑、扣人心弦,让我对故事的发展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通过象和骑象人之间的对抗和斗争,作者成功地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人与动物之间的矛盾。同时,书中也穿插了一些关于自由与奴役、正义与不义的思考,使故事更加深邃和有内涵。
总的来说,《象与骑象人》是一本令人深思的小说。通过讲述象和骑象人之间的故事,作者引发了对人与动物关系、人类行为方式以及道德价值观的思考。这本书让我对动物的权益和人类的行为方式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加深了我对文学的理解和欣赏。我相信这本书会给更多的读者带来启发和思考。
(字数:621)
象与骑象人读后感 篇二
《象与骑象人》这本小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人与动物之间的互动以及人类的行为方式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这本小说通过讲述一只聪明的象和它的骑象人之间的故事,探讨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在故事中,象展现出了自己的智慧和情感,它不仅能够理解人类的指令,还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与此同时,骑象人则代表了人类对动物的控制和剥削。他不顾象的感受和权益,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和权力。这让我对人类对待动物的方式产生了深深的反思。我们是否应该更加尊重和保护动物的权益?我们是否应该像骑象人一样追求权力和利益,而忽视了对他人的伤害和对待动物的不公?这些问题让我思考人类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
此外,小说中的情节紧凑、扣人心弦,让我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通过象和骑象人之间的对抗和斗争,作者成功地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人与动物之间的矛盾。同时,书中也穿插了一些关于自由与奴役、正义与不义的思考,使故事更加深邃和有内涵。
总的来说,这本小说引发了我对人与动物关系、人类行为方式以及道德价值观的思考。它让我对动物的权益和人类的行为方式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加深了我对文学的理解和欣赏。我相信这本书会给更多的读者带来启发和思考。
(字数:600)
象与骑象人读后感 篇三
《象与骑象人》是一本积极心理学方面的书,在这本书中,作者把我们的心理用人驾驭大象来做比喻,象就是那个本我,它怎么想、怎么做骑象人无法控制,但可以对本我进行适当的引导。这种比喻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常常下定决心想减肥,但又抵挡不住去享受美食带来的愉悦感。除此之外,作者用一个骑在大象上的人来比喻“自我”,我们的潜意识时刻都会对外部世界作出各种直觉判断,而意识也就是骑象人则为直觉判断编造出各种合理的解释。作为骑象人其实很难控制大象的,大象反而常常是主导者。
全书讨论的话题有如何认识自我、如何彼此相处、如何追寻幸福、心理和道德层面如何成长以及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与鸡汤文不同的是,本书通过大量的心理学实验诠释如何活得更幸福,告诉读者背后的原理及具体的做法。我们说大象是一种自动程序、是一种本能,大象使用的语言最主要的字眼就是:喜欢,不喜欢。我们对人生的想法都是在无意识中快速形成的,没有什么道理,就是喜欢不喜欢。但我们往往把简单的事情想复杂了,因而产生了很多烦恼。而大象不然,它就是简单的,是快乐的。快乐是可以及时反映的,喜欢就快乐,不喜欢就不快乐。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每达成一小步快乐就会出现一次,换句话说,快乐在于过程,而我们人类更喜欢结果。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提到一种人类的情绪——“提升感”,它不只是一种快乐的感觉,而是会让我们心中充满爱及信任感,自觉地想去帮助他人或者是让自己变得更好,实际上,这是具有安神镇静作用的迷走神经和荷尔蒙、催产素一起作用产生的感觉,通过阅读名作,观看经典电影,或是去佛堂拜佛求经,我们都可以产生这种“提升感”。
通过本书的阅读,我明白了一些道理,本能和意志、行为与心理、左脑与右脑、感性与理性撕扯着我们,使我们每天都深陷大大小小的漩涡,被各种冲突的欲望和想法折磨着。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变通,在遇到许多问题时,虽不能“兴之所至,步之所及”,但至少也要尝试“兴之所至,心之所安”。
现代生活压力重重,不少人期盼着回归自然,抛弃功名,简单的活着。终南山上兴起的"隐居热",李子柒视频点击量上万,都可以说明问题。只是,闭上眼睛、闭上欲望之门的活着就是幸福了吗?作者海特先生明确表示――这种冷静漠然,不费力追求的人生态度,基本上是为了避开激情……没有激情起伏的人生,根本不是人应过的生活。所以,正是因为我们的人生起起落落,因为丰富所以特别。没错,人类对欲望的执著会带给我们悲伤痛苦,但是,犹如一把双刃剑,执著也会给我们带来幸福。
向阳而生,阴影便都会被抛在身后。
象与骑象人读后感 篇四
这本书可谓是一本高级鸡汤——首先说一下,鸡汤这个词现在有点贬义,稍微高级范的都不屑于撒播,甚至反鸡汤还往往更方便博眼球,因为很引起人们心中的愤懑不平,而愤怒恰恰是最容易传染的情绪。
但无论什么东西,一旦高级了,就有了不同的趣味。譬如说路边摊一碗蛋炒饭,以前五块钱,现在涨价了,但一碗好吃的的蛋炒饭也不会超过十五块。而食神戴龙的一碗蛋炒饭可以卖到五千块。所以一
碗鸡汤如果炖出了风云变幻,水帘洞天,也是值得期待的。
这就是鸡汤心理学哲学伦理宗教社会人类学的集合——积极心理学。虽然有人信上帝,基督爱每个人;有人信佛陀,众生皆苦四大皆空;有人是无神论者,唯物主义至上。但无论是谁,找寻人生的意义,是每次吃饱饭之后都有可能想到的问题——我们大概是国内不需要考虑温饱的第一代,所以社会折射出的各种生存危机理论上都是如何适应生活品质对比的竞争问题。
这本书一开始说明人的心理是如何运作:和《思考快与慢》里系统1系统2的概念差不多,很多我们以为是理性的系统2做的决定,大多都只是系统1确定之后,系统2来做个自圆其说;接着从互惠和道德虚伪的角度来分析群体生活中的规则;接着讲述幸福的来源,而无论是想要的东西,还是只来自内心,都不能彻底解决——除了极少数在某个方面达到极致又不困惑的幸运儿,大多数人是很难纯粹从外部或者内部来平和的(从我的理解,是出世与入世都得有)。
最后讲美德与人生的意义,作者提出了神性的概念——在社会空间里,有三个维度:亲密度,社会等级,以及神性。而神性为何如此重要,是可以带来一种提升感,让人产生一种欢欣的'冲动和暖流,从而达到敬畏/超越/自由的状态,产生巅峰体验。不可避免地谈到宗教在这方面的作用,但其实很多重复的动作和仪式,都是可以让人产生这样的提升和归属感——譬如军队的训练也是一样,一些匠人不断重复达到精益求精的境界也是类似。
关于神性,想起《少有人走的路》里面提到的恩典一章,提到两个很有趣的案例:一位出生宗教家庭的人,始终无法感知到上帝,而另一位出生科学世家的人,却能不断感知到神的召唤。最后前者离开教会,而后者加入,都找到了心安。所以,之前看到某句名言,讲述他并不相信任何宗教,但只是相信上帝。而关于提升感,这恰恰是艺术里常常出现的——为什么好的艺术作品能有如此强大的魔力,靠得就是这种提升感,让人能从俗世中解脱出来,达到神的境界。而集合了音乐与美术等形式的电影在这上面的感染力是最强。受《千面英雄》启发的卢卡斯所制作的星战系列,是个中典型。而《千》里面提到的各种古代神话,也都是这样的作用。
所以,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如果就这么清晰明了,那些人生问题不就太容易解决了?根据这么简单的设定,解决方案必定也清晰很多——就好比那些分析企业战略问题的案例,如果都很容易解决,还要那些高价咨询公司做什么?另外,如果就这么简单,人生不也很无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