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的树》观后感 篇一
电影《雨中的树》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与坚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影片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展现了一个家庭在面对极端天气和困境时的坚韧和勇气。
故事发生在一个小镇上,这个小镇常年受到山洪的威胁,人们生活在恐惧和不安中。然而,与大部分人不同的是,小女孩九条真子并没有被这个恐惧所打击,反而展现出了惊人的坚强和勇气。她和她的父亲住在山上,每天都要面对山洪的威胁。尽管如此,她依然积极乐观地生活着,勇敢地面对困境。
电影中的雨林树木也是一个重要的元素。雨林被描绘成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它为人们提供了无尽的生命力和能量。然而,它也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破坏。电影中的树木成为了一个象征,象征着生命的坚韧和奇迹。尽管经历了无数次的洪水和摧毁,树木依然能够重新生长,带来了新的希望和生机。
影片通过真子和树木的形象,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即使面对困境和逆境,生命依然会坚强地生存下去。这种坚韧和顽强的精神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尊重的。无论是在面对自然灾害还是人生的挫折时,我们都应该保持乐观和勇敢,相信生命的力量。
电影的摄影和音乐也非常出色。雨中的景色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音乐则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一层深情。这些元素使得观影过程更加引人入胜,让人情不自禁地沉浸在故事中。
总的来说,电影《雨中的树》通过真子和树木的形象,传递了一个关于生命和坚韧的重要信息。它让我深刻地意识到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只是暂时的,而生命的力量和坚韧却是永恒的。这部电影给了我勇气和信心,让我相信无论遇到什么困境,我都能坚持下去。
《雨中的树》观后感 篇三
关于《雨中的树》观后感
今天下午,全体党员干部去环球影城观看电影《雨中的树》,坐在电影院里,看着银幕上这个普通的再也不能普通的基层干部的人生经历,情绪在不断波动起伏,时而振奋,时而低落,时而欢笑,时而啜泣,我深深地为这样的人而感动。这就是我在观看电影《雨中的树》时的情景。我为影片的主人公——一位叫李林森的县委组织部长而流泪、而感动。这部影片,的确让我的心灵收到了一次净化和洗礼。
影片以国人司空见惯的打乒乓球活动开篇,以李林森儿子追寻父亲的足迹为线索,展开了一个基层党员干部短暂人生的一幕幕。故事采用倒叙、插叙、平铺直叙等方式,一段段展开,紧凑而不繁琐,平淡却不单调,庄重并不矫情,有些细节还原了一个普通党员干部的人性的一面,如买胶鞋和打摩的时的讨价还价、在小饭馆吃面要多放辣子、搭轮船挤公交的的推推搡搡等,都是平常人最生活的情境再现。这些经历,应该是每一个基层党员干部都会遇到的。
艺术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影片在反映李林森真实而平凡的经历之上,要展示的是他的卓尔不凡。从乡镇党委书记到县委组织部长,面对生活境况和工作岗位的不断变化,李林森的伟大就在于他始终能够保持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人格。他是森林中一棵平常的大树,但更是一棵能够经受暴风雨洗礼的大树。这恐怕也是创作者为什么把片名定为《雨中的树》的寓意所在。想一想,时下,如果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能像李林森那样,在纷繁复杂的诱惑面前始终保持淡定、从容和高尚,在层出不穷的困难面前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那么我们党的队伍就会始终具有纯洁性和先进性,就会形成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党的执政基础就会牢固,党的事业就会千秋万代。
人的一生无外乎就做两件事,一是做人,二是做事。做人就面临着为人子女、为人父母、为人夫妻、为民为官等问题,就意味着要承担一系列责任和义务。我们看到的李林森是:为子,他尽责尽孝;为夫,他热爱妻子;为父,他给儿子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官,他爱民如子、心系
正如李林森说的那样,人生就是一条河,组织部就是一条船,负责把党的事业需要的优秀人才送到彼岸、送往高处。作为组织部长,他按照党的要求,既做到了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也帮助了那些需要关心照顾的干部,他坚持原则、不讲情面、任人唯贤、对党忠诚,他心里时刻装着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即使在生命垂危之时,也在争取时间为党工作。他诠释的不仅是一个基层组织部长的风范,更展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的伟岸形象。
面对李林森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他对党忠诚、爱岗敬业、淡泊名利的崇高精神和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学习。我们必须以他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常思发展之举,常修为政之德,为党的事业尽职尽责,为科学发展贡献力量。我们知道,人民在注视,时代在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