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萍舞蹈《雀之灵》观后感 篇一
《雀之灵》是杨丽萍的一部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舞蹈作品。我有幸观看了这场精彩的演出,深受震撼和感动。舞台上的杨丽萍化身为一只自由飞翔的小鸟,带领观众进入一个充满神秘和美丽的世界。
整个舞蹈作品通过舞者的动作和音乐的配合,展现了大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和谐共生。舞台上的布景简洁而又富有创意,舞者们的服装也充满了民族特色,使整个舞台呈现出一种原生态的美感。舞者们用独特的舞姿和肢体语言,表达出大自然中各种生物的动态和神韵,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动物世界中。
舞蹈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杨丽萍的舞技和表演力。她的舞姿优美而又灵动,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和神秘感。她凭借着自己出色的技巧和表演能力,将小鸟的形象完美地展现出来,使观众仿佛看到了一只活灵活现的小鸟在舞台上自由翱翔。她的舞蹈既展示了舞者的个人魅力,又表达了对大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热爱。
舞蹈的音乐也是一大亮点。舞台上的音乐配乐将传统的民族音乐和现代的元素相结合,充满了动感和韵味。音乐的旋律流畅而又优美,与舞者的舞姿相得益彰。整个舞蹈作品的音乐氛围充满了神秘和梦幻,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奇的世界中。
通过观看《雀之灵》,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舞蹈的魅力和艺术的力量。舞者们用他们的身体和表演,将自然界的美妙展现在观众面前。他们的舞蹈不仅仅是一种表演,更是一种对大自然和生命的赞美和敬畏。我被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所吸引,也被舞者们的才华和热情所感动。通过观看《雀之灵》,我对舞蹈的理解和欣赏有了更深的体会,也更加热爱这一艺术形式。
杨丽萍舞蹈《雀之灵》观后感 篇二
《雀之灵》是一部令人叹为观止的舞蹈作品。杨丽萍用自己独特的舞蹈语言,将大自然的美妙和生命的力量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场舞蹈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感受到了舞蹈的艺术魅力和表达力。
舞台上的杨丽萍化身为一只小鸟,展示了小鸟在大自然中自由翱翔的姿态。她的舞姿优美而又独特,每一个动作都经过精心设计,展现出小鸟飞翔的神韵和力量。她用自己的身体语言表达了小鸟在空中自由飞翔的快感和生命的激情,使观众仿佛与小鸟一起飞翔在蓝天之上。观看她的舞蹈,我仿佛也感受到了自己的身体在空中自由飞翔的感觉,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令我难以忘怀。
舞蹈的音乐配乐也是一大亮点。音乐中融入了传统的民族音乐元素,使整个舞蹈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音乐的节奏明快而又优美,与舞者的动作相得益彰。音乐的旋律流畅而又韵味十足,使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奇的世界中。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令人陶醉其中。
通过观看《雀之灵》,我对舞蹈的理解和欣赏有了更深的体会。舞蹈不仅仅是一种表演形式,更是一种对大自然和生命的赞美和敬畏。舞者们用自己的身体和表演,将自然界的美妙展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感受到了舞蹈的魅力和艺术的力量。通过观看《雀之灵》,我不仅对舞蹈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舞者们的才华和热情充满了敬佩和赞叹。这场舞蹈作品让我对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也激发了我对舞蹈的兴趣和追求。
杨丽萍舞蹈《雀之灵》观后感 篇三
杨丽萍舞蹈《雀之灵》观后感
导语:《雀之灵》寄托了“孔雀仙子”杨丽萍对圣洁宁静世界的向往,舞蹈充满着恬静的灵性及和谐的生命意识。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观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雀之灵观后感_第1篇:
音乐响起了!
杨丽萍身着一条雪白色的丝绸连衣裙,在裙褶上有许多的孔雀的羽毛,在她的头上插着一根墨绿色的孔雀毛,全身
散发着一股“灵气”。她趴在地上一动也不动,静静的忽然猛跳起来,托起长长的裙褶上的一角在空中不停的旋转,欢腾,雀跃,跳跃。有时如水的一样滑过,她那修张的手臂和手指配于长长的晶莹的指甲,让她的每一个动作都显得别致突出,时而像鸟儿的翅膀是那样的灵敏;时而像岔出的一个树枝,奇妙而又不失风韵;时而如同闪电迸出眩目的火花,在瞬间光彩夺目,美艳动人!
杨丽萍的舞蹈很纯纯,离现实的炊烟很远很远,却离我们心灵所渴求的东西很近很近。她的舞蹈总是和“灵”“魂”有关,借着人们熟悉的意象来表现人的内心境界,空间,梦想……
你在那舞蹈,月中寂寞的身影,云头飘落的羽毛;你在哪里舞蹈,彩虹上旋转的舞裙,心里猜不透的梦幻。
在漆黑的夜里,只有寂寞的湖水和孤独的月光,月倒映在湖水上,再伴起略带忧伤的曲调,“孔雀”在湖边独自舞蹈,从她的脸上,我看出了“孔雀”心中的那份孤傲,这在她的舞蹈的舞姿中也可以看出来。“
雀之灵观后感_第2篇:
优美的音乐和舞着生动的表演融为一体,使人身临其境,忽而昂头,似乎在张望;忽而低头徘徊,似乎在寻找;忽而转头啄啄身子,似乎在梳理……她在灯光下,显得独一无二。这美丽的舞姿,把孔雀昂首引颈的姿势表现得淋漓尽致。招来了蝴蝶,招来了鱼儿,更招来了一些羡慕它的孔雀。
每位观众都凝视着,不希望遗漏了这曼妙的舞姿中的任何一个细节
她的胳膊,头,脖颈,不住地抖动着,有节奏的抖动着,从左手指尖,一直到右手指尖,一拨又一波,如湖水,如波澜。
这舞姿,有着一种特别的气质,有着一种格外的美丽,有着一种无言的欢快.华筵九秋暮,飞袂拂云雨。杨丽萍所独创的手臂酥软无骨般的颤动,在纤细、柔美中迸发出生命的激情
她微笑着,有着一份镇定自若而又气质典雅。 杨丽萍表演的孔雀舞展现了女性的温柔、美丽,更使孔雀舞增加了独特的韵味和魅力。
音乐停了,在耳边的就只有掌声了。
《雀之灵》犹如一个蓝色的梦境,一个无限纯净的世界,在那个神秘的境地,生命之河在流淌,洗涤和净化着我们的心灵
雀之灵观后感_第3篇:
看完《雀之灵》这个舞蹈后,真让人难以用语言表达,这支《雀之灵》是有舞蹈家杨丽萍所跳的。
音乐响起来了,舞蹈着手托裙子活动她那灵巧的手指,慢慢地走上舞台,我的心也随之舞动起来。
她忽而灵动手指表现出孔雀点头;忽而俯身舞动手臂,表现出水的波纹;忽而托裙旋转,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低头饮水,表现出无限的欢喜。她在舞蹈之中,什么都忘了,达到忘我的境界。她用她灵活的手臂舞动雀之灵,用她那纤软的腰肢来舞出雀之灵,还用她熟练的双腿来跳出雀之灵。完美的旋转灵动的身躯述说着,雀之灵的故事。
手臂,把水的波纹模仿的逼真,接近事实。手指,摆出了小巧玲珑的孔雀头。腿,翘腿带动着衣裙飘了起来。头插孔雀的翎毛,跳起来时就宛如一只孔雀。音乐,低回、婉转、悠扬。雀之灵舞蹈的美妙,就被这音乐全部烘托出来。
雀之灵这舞蹈,看了真让人难以忘怀啊!
雀之灵观后感_第4篇:
读罢谢婉莹的作品《观舞记》,看过杨丽萍的舞蹈《雀之灵》,心头立刻产生了一个强烈的冲动:写一篇描写孔雀舞,激赏杨丽萍的散文。
跟谢婉莹笔下卡拉玛和拉达的`印度舞不同,杨丽萍的孔雀舞没有湿婆罗,也没有铜灯台,舞台上空无一物,黯黑一片。不过,没有布景的布景,自有其妙处——它给观赏者留下了虚拟想像的广阔空间:你可以说,那里是云南的香格里拉,那里是云南的西双版纳;你还可以说,那里有凤尾竹、孔雀树、蝴蝶会,那里有筒裙蜡染、傣村苗寨、竹楼佛塔……那是一派旖旎的热带风光。
在射灯的追踪照耀下,杨丽萍携着袅娜的剪影,缓步走到舞台中央,立即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与此同时,她的左手:捏紧的中指与拇指构成孔雀的嘴巴;手掌与扇形地翘起的食指、无名指、幺指共同构成孔雀的头颅;擎起手臂构成孔雀的颈项。她的右手提起裙裾,仿佛孔雀开屏,整个肢体形成了“三道弯”,这是傣族孔雀舞独特的造型。
她翩翩起舞了:或站或蹲,或跪或伏。跟谢婉莹笔下卡拉玛和拉达的印度舞相同,杨丽萍的孔雀舞也以长眉妙目、纤手柔腰作为妙曼的舞蹈语言,也有漫步和旋转,也有扭胯、抖臂,也穿艳丽的裙裾。不过,杨丽萍后髻上插了一根孔雀的翎毛,身上穿着一袭落地的白色连衣裙——绣有水滴状的金圈圆眼,一提起展开就如同孔雀开屏那般漂亮。
这舞蹈也配动听的音乐,不过没有碎繁的铃声,没有疾骤的鼓点,一小段女声哼鸣后,穿插响起葫芦丝、竹笛、小提琴和吉他之声,悠扬的旋律直到高潮部分才出现短暂的急迫。
杨丽萍给观众欣赏到的是那么一只孔雀:她独自在静僻的森林中散步、饮泉、戏水、沐浴、梳羽、晾翅、抖翼、开屏、翻飞、翔舞,无拘无束,安逸悠闲。
搔首弄姿、迎风挺立、跳跃旋转、振翅翱翔几个舞段,就像一块块磁铁,把人们的目光完全吸引过去,使之停留在那模拟头颈的左手上,投射在那模拟翅膀的双臂上。指腕细腻的张翕蜷舒、肘臂柔韧的扭颤摇蠕,酥软无骨,最令人叹为观止。
舞蹈进入高潮:但见杨丽萍倏尔捏起裙摆大幅抖动,疾速旋转。这也许是雄孔雀突然被什么触发,变得莫名欣喜,一边不断转身面向雌孔雀,一边突突跺脚沙沙开屏,以自己的雄姿去赢取雌孔雀的芳心。
舞者不怕犯忌:在大部分时间里,舞台灯光打得很暗,只把她头手腰身的剪影般的轮廓勾勒出来,有意隐藏她的正面和五官,只露出侧面或背部,为的是着意突出手和臂。对此,观众已经不在意,不挑剔了。
孔雀舞是云南傣族人的信仰,因为他们觉得孔雀最为美丽,是美好事物的象征,是生命繁衍的象征,因为孔雀开屏的时候是为了吸引异性。这种舞蹈是云南傣族人的一种仪式,在民间广为流传,但多由男性表演,用鋩锣和象脚鼓伴奏。
舞蹈家杨丽萍是白族人,1968年生于大理,自幼父母离异,可她自强不息,1971年从村寨进入西双版纳州歌舞团,1980年后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至今从艺已经30余年。18岁时,她根据云南傣族原生态的孔雀舞创作独舞了《雀之灵》,并一举成名。她把孔雀模仿得尽态极妍,出神入化,成为孔雀灵魂的化身。
她为舞蹈而生,她曾说过“舞蹈是我生命的需要”。她用“心”而舞,用肢体表现着对生命,对人生的感悟、思索和追求。现在,她正带领舞蹈团到国内外巡演大型原生态舞蹈《云南映像》。
杨丽萍是澜苍江边飞出的一只孔雀,是云南少数民族的骄傲,她的舞蹈是中国文化艺术殿堂里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