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左手观后感 篇一
在观看电影《我的左手》之前,我对这部电影几乎一无所知。然而,当我走出电影院时,我被这部电影所传达的强烈情感深深触动。
《我的左手》讲述了一位名叫克劳迪奥·布罗索的艺术家的真实故事。克劳迪奥在年轻时意外失去了右手,他不仅保持了强烈的求生欲望,还通过学习和练习,用自己的左手创造了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这个故事让我深思。
首先,这个故事向我展示了人类的无限潜力。克劳迪奥凭借他的意志力和毅力,克服了身体上的障碍,用左手完成了以前由右手完成的任务。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决心和毅力,我们可以克服任何困难,实现我们的目标。
其次,这个故事也提醒了我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在看到克劳迪奥失去右手后,我开始意识到我们经常会忽视自己身上的特殊能力和优势。我们应该学会欣赏并充分利用我们的能力,因为这些是我们实现梦想和追求幸福的工具。
最后,这个故事还向我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即要相信自己。尽管克劳迪奥的左手艺术作品一开始并没有得到认可,但他坚持自己的信念,并最终获得了成功。这让我明白,当我们相信自己并持续努力时,我们可以克服障碍,实现我们的梦想。
通过观看《我的左手》,我深深被这个故事所打动。它向我展示了人类的潜力,提醒我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同时也教会了我要相信自己。这个故事不仅是一部感人的电影,更是一堂关于生活和梦想的启示课。
我的左手观后感 篇二
《我的左手》是一部让人深思的电影,它向观众展示了一个不平凡的人物和他的不平凡故事。这部电影不仅令人感动,还引发了我对自身能力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克劳迪奥·布罗索的故事深深触动了我。他在年轻时失去了右手,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打击。然而,他没有放弃,他选择用他的左手开始重新学习和创造艺术。克劳迪奥的毅力和决心让我深受启发。他的努力和耐心显示了人类的坚韧精神,让我相信无论遭遇何种困境,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决心,就能够战胜困难。
电影中的克劳迪奥也让我思考了自身的能力和潜力。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才能和天赋,但有时我们会因为自卑或恐惧而放弃尝试。然而,克劳迪奥的故事告诉我,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且勇敢地面对挑战。只有当我们敢于尝试并相信自己时,我们才能发现自己的潜力并实现自己的梦想。
此外,电影中克劳迪奥与他身边的人之间的关系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尽管他的家人和朋友一开始并不理解他的选择,甚至有些反对,但他们最终都支持并鼓励他。这让我明白,我们的家人和朋友是我们人生中重要的支持者和推动者。他们的支持和关爱能够激励我们面对挑战,追求我们的梦想。
通过观看《我的左手》,我不仅被克劳迪奥的勇气和毅力所感动,也被他对自身能力和人生意义的思考所启发。这部电影让我相信无论遭遇何种困难,只要我们相信自己、勇敢尝试,并得到身边人的支持,我们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是一部不仅感人而且富有启示性的电影,它向观众传递了关于生活和人性的重要信息。
我的左手观后感 篇三
残缺,但完美。这是我对《我的左手》这部电影最直接的感受。
观看了影片《我的左手》 ,一种自强的力量强烈的地震撼着我的内心。影片中的主人公胡 小军以 2006 年“感动中国”人物丁小兵为原型。他在战斗中英勇奋战,荣获一等功却身负 重伤,痛失右手。苏醒过来的瞬间,失去右臂的沉重事实令他再度晕厥过去。因为渴望在战 场上冲锋陷阵,他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不能再拿枪的残酷事实。
起初在病房里,他强烈抵制大家对他的帮助,并曾一度情绪失控,想通过绝食放弃自己生命。但是,当他看到因为他而憔悴得一夜白发的母亲、想到为救护他而牺牲的两名战士,终于逐渐地重拾自信,开始以顽强的意志和毅力,用一只左手抒写自己坚毅顽强的人生,用力擎起生命意义的旗帜。
不愿离开部队的他放弃了优厚待遇, 甘愿连降六级军衔,他在重回部队的整个过程中遭受了重重困难,军校考试课上一句“如果需要照 顾就没有必要来这里了! ”的话让他顿悟,并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在部队生活中克服种种 困难:为用左手练好字,他写坏了一支又一支钢笔;为完成部队的训练目标,他抡着独臂在 雨中一次次进行单杆练习,摔了又起,起来又摔;为不给连队拖后腿,他拼命地练习单手打 背包,用牙咬,用头顶……他用行动展示出的是一种常人无法想像的坚强和超强毅力!他的 那句话 “为了救我两名战士牺牲了, 从此我就发誓决不轻易放弃任何一个战友! 振聋发聩! ” 因为不放弃任何一名战士,在严肃的军纪和权威面前,他顶住压力,力保炊事员廖保才、战 士冯凯。 这是一种何等强烈的责任心和责任感! 在他身上所展现出来的是一股顶天立地的英 雄豪迈之气,是一种真正的军人气质,是民族脊梁的精神象征!震撼、崇敬、赞叹过后,我 想,留给我们的应当是更多的启示和感悟。为了向心爱的姑娘表达爱意,他故意在首长面前宣称护士长是自己的女朋友;草稿 纸上写满了范春晓的名字;黑夜里,悄悄跑出来,犹豫了几步,终于还是打开 橱窗偷走了护士长的照片,一封封书信犹如片片雪花飞向爱人的心里。他苦苦坚守,适时进攻,默默等待,正是那股傻傻的倔劲感动了漂亮的护士长,在失 去左臂的同时意外地找到了右手,打赢了属于一个人的战役。“愿这石头比人还坚强” ,这是范春晓借用苏军为纪念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在坚硬的石碑 上所刻的碑文对身残志坚的胡小军评价和肯定。 残缺,但完美。身体上的缺憾是有形的,而心灵上的完美却是无形的,这 种完美在坚持的力量中彰显得淋漓尽致。我们何尝没有理想,只因身在盛世, 习惯了顺境,听惯了褒奖,忘记了有一种精神叫做坚持,是胡小军的故事唤醒 我们思考,一种曾经坚守的梦想,带着深埋心底积蓄已久的力量如潮水般滚滚 袭来,愿我们像石头一样坚强。
胡小军只是一名普通的战士,身残志不残,在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中,无论碰到多大 困难,他始终以一名普通战士的身份以惊人的毅力做出不平凡的事。至今, “母亲织毛衣” 、 “首长命他左手拿枪装子弹”“父亲让他摘下英雄勋章”“他替战士吃泔水馒头”及“深夜偷偷开橱窗看范春晓照片”等场景仍一幕幕萦绕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不断给我以勇气和振奋的动力。如此,作为青春朝气蓬勃一代的我们,更应该勇于去面对学习和生活碰到的困难, 不管遇什么样的艰辛,我们都要敢于面对它,研究它,战胜它,哪怕失败一千次一万次!我 们要学习他那种坚强不屈的进取精神和始终保持高度责任感的崇高的情怀。
我一直在想,是不是只有身体的残缺才能真正磨练一个人的意志,一个人的成长到底是靠逆境中残酷的灾难,还是顺境中平稳的顺 变?其实,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了一口的“苹果” ,人生的阴霾隐藏在灿烂的阳 光后,晴朗的白天是一种完美,黑暗的夜晚也未必是一种缺憾。
“我的手呢?” 我们何尝没有一双灵巧的手,但在顺境中,它太安逸了。主人公胡小军因 一场战役永远失去了左臂。残疾人本应享受特殊的照顾,何况他是一等功臣, 带着英雄的光环衣锦还乡难道不好吗?然而,他却拖着残缺的身体坚持留在部 队。你也许会质疑,一名残疾军人留在纵使有一百双手都不够使的部队,是等 着养老,还是没有勇气面对新的生活?胡小军的想法很单纯,他想带兵。勇敢 和坚强是军人的代名词,这本不该炫耀,可是失去左手这是事实,有哪个姑娘 愿意嫁给他?但是,胡小军创造了神话。 “在战火中立功是容易的,但在平凡的岗位上建功立业才是考验,如果二十年后你还能坚持,那才是真正的英雄。 ” 坚持是平凡的字眼,但它蕴涵着伟大。胡小军的坚持来自于营救他而牺牲 的两位战友以及带给他第二次生命的护士长范春晓。是战友不抛弃,不放弃的 精神,是护士长对生命的理解与尊重,使他放弃了优厚的待遇,毅然决然地选 择坚持留在部队。时光的流转,当荣誉的光环一点点褪去,曾经的英雄还原成 了普通人。这些难能可贵的精神,不都是值 得我们提倡和学习的吗?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都是坦途,谁都会遇到各种的挫折和困难。 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去面对。我想,我们应该像片中主人公一样,以坚强的毅力和信念去战胜 困难。获得人生和人性的升华! 纵观影片,我们看到了一个残疾人如何面对生活的逆境并走出来。在亲情,友情,爱情 及个人的军队事业中,用顽强的意志,塑造出一个当代先锋的英雄军人形象。战时敢舍身, 工作乐奉献,在平凡中成就伟大的高尚情操!在鲜红而庄严的旗帜下,没有右臂的胡小军,正抬起左手向红旗致敬!平凡的军人胡小军,用左手,谱写了一首“坚强与努力”的歌曲,他用左手,撑起了一片天空!
在他的身上,有着太多的闪光点,有着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当他失去右手,从 一个正常人变成一个残废人的时候, 这一身体和心灵上的双重打击, 在一瞬间几乎使他崩溃, 从此,他要面对多少生活上的不便和心灵上的煎熬,然而,他并没有就这样倒下去,而是以 自己坚强的毅力和信念战胜了挫折和苦难, 并用他的左手和凭借超凡的毅力谱写了光辉而感 人的人生。他那种难能可贵的坚持在片中多次都有体现,比如,他用自己的坚持完成了所有 军事动作,他以自己的坚持带好了连队的后进兵,他用坚持赢得了自己的爱情。 只有左手的他,为了给所有战士做好表率,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努力就会 有回报,他的军事动作让任何一个战士都无话可说,他以情感带兵,当连里的后进兵受众人 指责时,是他坚持不把这个战士送到别的连队,他说“为了救我牺牲了两名战友,那时我就 发誓, 再不放弃任何一个战友” 他通过表扬和鼓励促使这名战士从此奋发努力。
刻苦训练。 人生并非坦途,总是布满荆刺和坎坷,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和 困难,这时,我们就要像影片主人公一样,以坚强的毅力和信念去战胜困难,获得人生和人 性上的升华。正如影片中一个护士念到高尔基的《海燕》中的一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让我们在困难中磨练自己,用坚持和毅力在平凡的生活中写下自己不平凡的人生。 社会上,也许有许多人同影片的主人公一样会在某天突然遭遇不幸,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同胡小军一样能顽强的站起来,有许多人会自暴自弃,对生活失去信心,看不到希望。 希望这部影片能给那些同样受到伤害的人们带来希望和信心,有时让人坚强只 需一句话或一个动作,失去手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愿每个人都能坚强起来,用力撑起生命意义的明天。人生并非坦途, 在生活中, 我时常遇到挫折和困难, 但我们要有顽强的毅力来战胜困难。我们不是主人公,我们不能体会这种痛苦,但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主人公这样的能力。只是一念之差,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哪怕会失败,但有一颗比石头还坚强的心,我们就一定会成功。 相信明天会更好。
我的左手观后感 篇四
18号下午,实在不忍再看新闻里关于震区的报道,赶紧换了个频道。大灾期间,电影频道当然也及时调整了节目内容,于是,看完了这部《我的左手》。
其实很早就知道这部片子了,因为主人公胡小军的原型就是当年老山前线的战斗英雄丁晓兵,今天他仍留在部队,已是一名团政治委员,上校军衔。
丁晓兵是从安徽合肥入伍的,他的父母是合钢的普通工人。至今我还记得学校组织听英模报告,丁晓兵端坐台上,右边的袖子是空的。不知道当年听报告的人当中有多少还记得内容,但我清楚地记得他的讲述并不长,脸上的表情甚至有些腼腆。中间他停下过几次,那是讲到激烈的战争场面时,还有就是他说自己的普通话不好,后面就没照稿子念,而是用的合肥话。有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其实我不是什么英雄,我就是一个当兵的,只不过我活了下来,虽然右手没了,但是我的战友,牺牲了。
那是第一次,我知道原来做报告也可以讲真话,而不是光念口号和名人名言。因此,对这位在同一个城市生活过的年轻人,心中充满了好感与敬意。
20多年后,丁晓兵作为部队的先进典型再一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我的左手》便取材自他的先进事迹。在豆瓣上我给出了4颗星的推荐评价,但这评价是给丁晓兵的,而不是电影本身。因为,电影带给我的实在有着不少的遗憾。
主演马跃在片中的表现确实超出了他以往的角色塑造,力图还原一个和平年代的当代军人形象。影片讲述的是离开战场后的胡小军,从一名战斗英雄到一名出色的政工干部的角色转换。炮火纷飞的战斗场面,几次出现在他的梦境中,我活了下来,虽然右手没了,但是我的战友,牺牲了。当年记住的那句话随着画面再度浮现。可以说,创作者抓住了贯穿人物的'一条主线,他对部队、对战友难以割舍的深情,但遗憾的是,在展现人物心理和再现人物行动的选材、结构方面,却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为什么,他身负重伤,仍不肯离开部队;为什么,他对自己带的兵,一个都不肯放弃?电影中,感人的情节始终停留在被炮火炸飞右臂的那个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上,而主人公在和平年代坚守军人本色,他的朴实与真实的特点,却展现得远远不够。是的,丁晓兵的突出特点就是这两个词:朴实和真实。
这遗憾,或许来自我们对英雄一词的固定理解,以为英雄必得做出惊天壮举,必得与普通人拉开距离。这遗憾,也或许来自创作者对主旋律影片的固定思路,戏剧性的对比,先进与落后人物的对比等等。恰恰,朴实,真实,才是英雄之所以为英雄的唯一解释。不需要拔高,不需要渲染,甚至不需要仰视,只需要深入人物的内心,认真体会他不加修饰的真实言语。
片中,李幼斌饰演的部队首长问:留下来,你能做什么?于是,胡小军用一只手拼命将子弹填进弹匣。彭玉饰演的母亲摩挲着毛衣的右臂潸然落泪。可是,到了另一位女性那里,却只有她将一封封来信锁进抽屉,深夜来电话告诉胡小军自己要回家探亲与别人结婚了。影片结尾,范春晓追上拉练的部队,告诉他,自己愿意做他的右手。如此牵强的转变,完全消解了两个人在现实中复杂却又真实的心理过程,也包括对英雄原型的妻子的轻慢与不公。我不知道创作者对丁晓兵的先进事迹究竟做过多少案头工作,至少在我看到的材料中,有不少值得提炼成影片内容的生动素材,而不仅仅只局限于主人公对自我的生理挑战和感情世界的挫折。
重新换回抗震救灾的频道,眼前不时出现迷彩服的身影。还有那浓雾中砰然绽放的降落伞,像一朵朵吉祥的白莲花,耀眼而夺目。在灾难面前,军人意味着奉献,意味着希望,而在和平环境中的军人,又意味着什么呢?
完善自我,不图虚名。我更愿意相信,身为一名政工干部的丁晓兵,昔日的战斗英雄,以他朴实而真实的言行,实践了作为一名现代军人的价值与意义。他不可能代表全体军人,但他是全体军人的象征之一。而且,观影的遗憾,并不能削弱我对真正意义上的军人的崇敬之情。因为,他们首先是人,然后是一名军人,最终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我的左手观后感 篇五
昨天看了一部名叫《我的左手》的电影,这部电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叫胡小军的军人在越南的战争中失去了自己的右臂,他靠着顽强的生存意志活了下来,但后面却要面对残疾所带来的种种挑战。从昏迷中醒来,他无法接受自己失去右手的事实,但听到两名战友为救他而牺牲的消息,看到一夜白头的母亲时,他开始正视自己。他拒绝离开部队,因为他不想再离开任何一个战友。他乐观、坚持,用残缺的身体完成了种种严酷的训练,成为一名优秀的战士;同时,他还执着于自己的感情,年复一年的守候着那个在他弥留之际救了他的女孩。他默默地坚定的履行自己的承诺,不放弃任何一个战友,也不放弃自己的感情,最终他都做到了。我们不能简单的用身残志坚来形容他,我想,他拥有一颗完整的心。
我们再慢慢长大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会丢失很多东西,比如真诚、乐观、坚强我们并不会立即发现它们消失了,而是当有一天突然感觉包裹在自己外边的那个虚伪的外壳越来越重、几乎难以呼吸的时候,我们才知道我们的心缺少了一块。所以我们会觉得累,会迷茫,会无助,我们的心是空的,找不到坚持下去的动力。
我们应该时常回头看看,看看我们是不是丢了什么东西,也许是小的时候为了800米的第一名就算跌倒了爬起来仍然冲向终点的勇气,也许是高中时为了理想中的大学挑灯夜战的毅力,也许是曾经挂在脸上的那抹最真诚的微笑无论是什么,把它找回来吧,让自己拥有一颗完整的心。
电影中的男主人公最后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同时找回了自己的右手一个愿意一生支持他的人,其实,他的右手在他不断的坚持自己的信念的时光里已经找回来了,它一直都在,因为他的心是完整的。
我的左手观后感 篇六
星期五晚上集体组织看了这部电影,觉得值得写几句影评,看完大体有几个感觉:一是干净,画面干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干净,音乐也很干净,有那个年代独有的味道;二是朴实真实,拍摄的点都是关于军队训练、集合、吃饭等等日常,没有一味拔高,不像其他一些主旋律电影那样让人厌恶;三是感人,日复一日的坚持,把一件小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伟大!
30年后的今天,部队早已不是一方净土,或者说部队从来都不是一方净土,荣誉感缺失,理想信念的缺失,面对一些小的利益就能争个头破血流,感情的淡薄,久不经战事,跟这个社会一样变得浮躁,所以说带兵人身上的责任重大。世界是有两面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性也最不值得考验,可是电影里描述的那个干净的年代真的很让人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