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情调》读后感 篇一
《教育的情调》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在书中深入探讨了教育的本质和意义,让我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书中强调了教育的情调。作者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品德。教育应该是一种温暖而有爱的过程,师生之间应该建立起互信和理解的关系。只有在这种情调下,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且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学习。
其次,书中提到了教育的目标。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只注重死记硬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时,能够灵活应对,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此外,书中还强调了教育的社会责任。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个体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社会做出贡献。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对社会的影响,并且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通过阅读《教育的情调》,我对教育的理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品德,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才华、有情怀的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综上所述,我对《教育的情调》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深刻。它让我对教育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也让我明白了教育的本质和意义。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教育实践中,我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品德,注重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并且注重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教育的情调》读后感 篇三
《教育的情调》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的情调》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教育的情调》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反思自己的某些教育行为和想法,其中大多是觉得自己当时做得不够好,需要做出一定改变的。
我从书中的教育事例看到,好的教育行为总是以孩子为出发点的,而我的出发点却经常是某一个标准,就像上课认真听讲,作业按时完成之类
的。标准很美好,结果总是毫无例外地送我一肚子气。由此可见,很多时候我从一开始就错了。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独特在由内而外的各个方面,作为老师,我们尤其需要关注他们体验现实情境的独特性,要知道他们不可能用完全相同的方式去体验相同的情境,也就不会有一样的收获。所以给了五十多个孩子同一个标准的老师,比如我,理所应当得到一肚子气。
对于这种情形,书里也给出了应对方法——培养和提高自身的教育敏感性和教育机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针对不同的个体实施不同的教育行动。显然在同一情境下关注全体孩子的体验与收获对我而言很难做到,可我想,倘若从分层做起,我还是能够应对的,这也将是我努力提高业务能力的一个方向。
书里有这么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孩子不是为我们而活着的,我们却为他们而活着。”这要求我们观察、倾听孩子,并向他们学习。没有一个人会喜欢被支配、被约束,孩子更是如此,所以那些带有强制意味的`教育行为大概率会被抵触。我们能做的,是通过外在行为引导他们去感受、体验这个世界,而更多的可能性则是他们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实践、去创造。他们的这些生活探索也会让我们体验到丰沛的希望,看到多姿多彩的可能性。
所以,教育要让孩子握有一定的主动权,而不应该是父母或老师欲望的体现。关爱孩子的父母或老师能体验到由于孩子的出现而萌发出的生活的希望,这一点我是完全赞同的,因为我从办公室好几位优秀老师的身上都看到了这些,他们积极关注孩子对生活的体验,也会把自己的体验分享给孩子,最终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教育的情调》让我体会到教育学的细腻,认识到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不足。我会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注意他们对于情景体验的关注,而不是简单地把自己的感受和标准放在他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