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年味作文 篇一
故乡的年味
我生长在一个美丽而古老的小镇,那里的年味扑面而来,让我觉得每一年过得都格外温暖和幸福。
在我小时候,每逢春节,整个小镇都沉浸在一片热闹喜庆的氛围中。街道两旁的商铺都会装饰得五彩斑斓,灯笼高高挂起,门口贴满了红纸贴画。人们穿着盛装,相互之间拜年问好,笑声不绝于耳。走在街上,到处都能听到烟花爆竹的声响,清脆悦耳。年夜饭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刻,桌上摆满了各种美食,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欢声笑语不断。夜晚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会去放鞭炮,看着五彩斑斓的烟花绽放在空中,心中充满了喜悦和祝福。
除夕夜,我们还会去庙里烧香拜神,祈求来年平安顺利。庙里香火旺盛,人们神情肃穆,虔诚地向神佛祈祷。我会默默地许下心愿,希望家人身体健康,学业有成。拜完神后,我们还会去买年货,街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年货摊位,糖果、瓜子、花生、腊肠等琳琅满目。我会用压岁钱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非常开心。
春节期间,还有一个传统的活动是舞龙舞狮。村里的舞龙队会在大街上表演,人们围观鼓掌,喝彩声此起彼伏。我也曾参加过舞龙队,一边跟着队伍一起舞动,一边听着欢快的锣鼓声,感受到了一种家乡的年味。
在我心中,故乡的年味是一种浓浓的亲情和温暖。每一年的春节,都让我感受到家人之间的关爱和和睦。无论我走到哪里,故乡的年味永远是我最珍贵的回忆。
故乡的年味作文 篇二
故乡的年味
我出生在一个美丽而宁静的村庄,那里的年味让人流连忘返,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春节前夕,村庄的大街小巷都会被红红的灯笼装饰得亮堂堂的,门口贴着大红对联、福字,充满了喜庆和祝福的气氛。人们忙着扫尘、刷墙、贴春联,整理出一派新年的景象。大家都穿上新衣服,笑容满面地祝福彼此。邻里之间互相串门拜年,年夜饭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刻,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桌上摆满了各种美食,鱼、肉、蔬菜,香气扑鼻。吃完饭后,我们会一起看春晚,笑声和欢乐充满了整个屋子。
除夕夜,村庄的庙会是我最期待的活动之一。庙会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有各种各样的游戏、小吃和表演。我会跟着爸爸妈妈一起逛庙会,尝试各种好吃的小吃,玩各种有趣的游戏。我最喜欢的是放烟花,看着五彩斑斓的烟花绽放在空中,心中充满了喜悦和祝福。
春节期间,我们还会进行一些传统的活动,比如拜神、贴春联、舞狮等。我会跟爸爸一起去庙里烧香拜神,祈求来年平安顺利。贴春联是我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我会认真地写好对联,然后跟爸爸一起贴在门上,希望家人幸福安康。舞狮是每年春节的一大亮点,我会跟着舞狮队一起舞动,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在我的记忆中,故乡的年味是一种浓浓的喜庆和温馨。每一年的春节,都让我感受到家人之间的关爱和团聚。无论我走到哪里,故乡的年味永远是我最美好的回忆。
故乡的年味作文 篇三
在城里待久了,人们不是被卷入忙碌的快节奏生活,就是迷失于西方节日的乐趣与浪漫,但新年仍是人们最期盼的节日……
每逢过年,我都会千里迢迢的回祖屋里过年,虽不是农村,但年味真的浓了不少。年二十九,街道上早已挂上了灯笼,从人们浓厚的乡音中,我听到了和谐安详和过年的欢喜。
三十这天是热闹的,一大早就被父母叫起来,去走访亲戚,互助新年。午饭过后,还得跟着爷爷去贴对联。从大门到仓库,从室内到对门,全是红红的颜色,这是大城市里见不到的。
午夜饭十分热闹。首先人们都要请过世的长辈回家吃年夜饭,酒茶鞠躬一个都不能少。仪式过后,饺子上场。为了吃到那个包着硬币的幸运饺子,大家都争先恐后的抢着吃——第一个吃到的人会被认为今年会行大运,随后被吃到的人人都会沾沾自喜,互相祝福。年味的饺子香在空中弥漫……
新年的钟声敲响了,顿时楼下,窗外,路边……人们放起震耳欲聋的鞭炮,绚丽的彩花。行走在街上,大人,孩子个个都喜上眉梢,空气中添上了浓浓的火药味,年的气息散布在空气中……
大年初一,按照农村的规矩是要上祖坟的。我随着爷爷一家去了老爷爷和奶奶的坟,这真是下乡了啊!
这村里的人都是一家似的,在外回乡的老朋友见了都能聊上半天。路上我看见一家贴着真正用毛笔写的对联,粗大而有利的笔锋,仿佛每根毛都留下了印记,这真是无比精妙的中国书法啊!年味,自古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
过年其实不仅仅是一个盛大的节日,更是数万中国人心灵的寄托。我想说:即使有一天在钢铁大厦林立的城市里,消失了鞭炮声,红对联,但那飘香的饺子,声声的祝福,和那团团圆圆的浓浓年味,是永远也不会消失的,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故乡的年味作文 篇四
过年了,人们纷纷回家过年,新闻上也有说春晚的事了。我回到了奶奶家,奶奶家的年味越来越浓了。
除夕傍晚,我们开始放礼炮。传说叫“年”的怪兽最害怕的是巨响和红色。于是人们燃放烟火爆竹驱逐年。
礼炮声音很大,噼里啪啦的。我们捂着耳朵观看这个热闹的景象。
然后趁着天还没黑,贴春联。上联:人逢治世居栖稳;下联:运际阳春气象生。横批:家庭幸福。
接着就是过年的惯例——看春晚。
有老面孔,也有新面孔。一个个小品,我最印象深刻的是蔡明和潘长江演的'《车站奇遇》,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一个大妈的女儿过年加班不能回家,她就准备在12点前去他女儿的公司给她一个惊喜,她去搭车,与司机发生了一系列搞笑的东西,却没能在12点去他女儿那,后来她发现司机的儿子也是五年没回来了,他就准备陪司机过年,后来他儿子回来了,他们两家就一起过年去了。
过年还要放炮。表姐买了一盒“烟雾弹”,点着后不会发响,只会喷烟雾。因此怕响声的表弟总算找到了适合他玩的。
最重要的是两盒烟火。12点了,四周的烟火都放上了天,很漂亮。我们全出去观看放烟火。我们也该点了。表哥和大爸爸点完,一个个烟火在漆黑的夜幕上绽放,连同附近的烟火,将世界照得如同白昼。
在家乡过年很热闹,家乡的年味很浓。
故乡的年味作文 篇五
年三十了,一放鞭炮,家家户户开始吃年夜饭。我们家里十分热闹,不仅我一家,还有姑姑一家在我们家过年呢!桌上的菜十分丰盛、鸡、鸭、鱼、蒸的、煮的、红烧的、炒的,各种蔬菜一盘盘摆放的整整齐齐的,筷子、碗规规矩矩地排列着,杯子有大有小,有的倒酒、有的倒果汁。米饭用锅盈着在一旁,馒头出锅了,还有米糍粑和发糕等点心。
吃完年夜饭,孩子们放花炮去了,大人们有的打麻将;有的看春晚;有的在嗑瓜子聊天;更有饮酒娱乐的妈妈给我们姐弟发了红包,奶奶也发了。大街小巷里声声炮响,街上满地红红的,家家户户赶着贴春联,门上也有贴福字或是门神。窗上贴窗花或是红纸,小孩子穿上新衣,等12点一过就去拜年要红包。远处,烟花在夜空中旋开了,灯火斓姗。灯笼高挂,每一盏灯都得开。桌上要摆上瓜果还有糖,客人来了,大人叫小孩泡茶,递上瓜果。常见的瓜果有花生、瓜子、杏仁或是干生姜和红薯条,糖都是奶糖和巧克力。有时,会有贡糕或者年糕、糍粑吃。
十二点一过,家里就有拜年的人来了,钟声一响,小镇里每家每户一起放爆竹和烟花。声音响澈云霄,就是辞旧迎新的意思。我的故乡是不吃饺子的,我们更多的是吃年糕。
到了初一,我们故乡的人们都会去庙里烧香拜佛。今年,人照例有许多,但浓浓的年味,却会一直延续……
故乡的年味作文 篇六
一群意气风发,红光满面的大爷大妈们,他们的身后是锅碗瓢盆铲,油盐酱醋茶。他们正在做着年味。
沉闷的房间内立刻爆出一阵脆响,是油泼辣子被激烫;“嚓嚓”的剪刀声,是花馍即将诞生;一片片雪白的小饼,是甜丝丝柿饼已经收获。
看——大爷们手起刀落,以迅疾而又猛烈的刀法切着食材:肉片、大肠、葱花、豆腐,在灵动的刀光下,成片,成丝,成块。锅中放入大把辣椒面,烧开一锅油,将烈油浇在辣椒面上,爆出阵阵脆响。此时,把食材加入沸水,在烈油与沸水的交织下,淬炼出一锅浓郁的麦子泡。孩子们早已按耐不住狂跳的心脏,原地转起圈来,像热锅上的蚂蚁。待到出锅,他们顾不得手烫,端起就吃。和亲人们在一起大快朵颐,品尝着年三十的故乡味道。
“嚓嚓”,“嚓嚓”,老人们左手执馍,右手执剪,用上下翻飞的手指,在馍上剪出一朵朵绽放的、绚丽的花朵,国色天香。那剪刀飞舞着,犹如一只只飞翔的白鸽,展翅飞翔。时而上升入云,时而俯冲收敛,静缓地梳理着羽毛,停在馍上。最终,一个五彩缤纷,美不胜收的花馍呈现出来。做好的花馍,可以称为工艺品,使人难以下口又直咽口水。
黄澄澄、饱满的黄灯笼摘下,晒干。这时,时光会磨钝柿子的硬气,沉淀柿子的糖分。霜降之时,柿子上会凝满白霜,充分发挥柿子的甜香。柿饼之品,源于时间的沉淀与升华。之后,捏扁柿子,一片片柿饼诞生了。柿饼往往是手工制作的,不打糖水也甜得沁人心脾,味道丝毫不比水果糖差。
故乡,是我记忆中最悠远的年味。人们欢聚一堂,有说有笑,有吃有喝,品着最美好的团聚。这是明年的期待,也是明年的牵挂,更是明年回家的守望。
第二天一早,守完岁人们去休息了。
鼻翼间仍弥漫着一股最醇厚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