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哲理故事(实用6篇)

时间:2012-01-03 05:49:4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幽默哲理故事 篇一

标题:笑一笑,十年少

从前有一位名叫李大海的年轻人,他是一个笑容灿烂的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总能用幽默的方式来化解。因此,他的朋友们都说他是一个活生生的“笑话大王”。

有一天,李大海参加了一个面试,希望能够得到一份工作,但是这个面试非常艰难。面试官看起来非常严肃,提问也非常刁钻。李大海虽然有些紧张,但是他还是尽量保持笑容,试图缓解紧张的气氛。

面试官问道:“请问你在过去的工作中,遇到过什么挑战?”

李大海微笑着回答:“最大的挑战就是每天早上起床,战胜自己的懒惰。”

面试官听后忍不住笑了出来,他没有想到李大海会给出这样的回答。于是他继续问道:“那你是如何战胜懒惰的呢?”

李大海依然保持微笑,“其实很简单,我每天都会给自己一个小目标,比如要在早上7点前起床,然后我就会把闹钟放在离床边远一点的地方,这样我就不得不起床去关掉它。”

面试官听后笑得更开心了,他觉得李大海的回答很有创意,同时也能看到他的积极进取的态度。

最后,面试官告诉李大海他通过了面试,并且给予了他这份工作的机会。李大海非常高兴,他知道自己的幽默和乐观的心态帮助他度过了这个难关。

李大海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笑容和幽默是化解困难和压力的良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能够保持乐观的态度,用幽默来面对,就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在笑声中变得更加坚强。

幽默哲理故事 篇二

标题:幽默的力量

在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位名叫王小明的年轻人,他是村里最幽默的人。无论是在村民们的聚会上,还是在一些重大的庆典活动中,他总能用他那犀利的口才和幽默的笑话让大家开怀大笑。

有一天,村庄里发生了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一位老人家突然晕倒在地。村民们都非常担心,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该怎么办。

王小明看到这个情况后,走了过去,他对大家说:“大家别担心,我有一个办法可以让这位老人家醒过来。”

村民们都非常好奇,纷纷围了上来。

王小明拿出一个大白萝卜,把它切成了一个小人的形状,然后将这个白萝卜人放到老人家的鼻子前面晃了晃。

村民们都不明白他在做什么,但是王小明一脸认真地说:“这个是我的秘密武器,叫做‘呼叫白萝卜人’,只要老人家闻到它的味道,就会立刻醒过来。”

村民们听后都忍不住笑了出来,他们觉得王小明的幽默真是无穷无尽。

就在大家笑声之中,老人家竟然真的慢慢醒了过来。村民们都非常惊讶,纷纷表扬起王小明的聪明和幽默。

从那以后,王小明成为了村里的英雄,他的幽默才华也被更多的人所熟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幽默的力量是巨大的。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们可以用幽默来化解紧张和压力,通过笑声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幽默也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快乐和温暖,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亲近感和友谊。所以,让我们都学会用幽默来面对生活的挑战吧!

幽默哲理故事 篇三

  饭厅内,一个异常谦恭的人胆怯地碰了碰另一个顾客,那人正在穿一件大衣。

  “对不起,请问您是不是皮埃尔先生?”

  “不,我不是。”那人回答。

  “啊,”他舒了一口气,“那我没弄错,我就是他,您穿了他的大衣。”

  【大道理】

  要做到理直气壮,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理直的人,往往低声下气;而理歪的人,却是气壮如牛。

幽默哲理故事 篇四

  南方的小城。将军退居二线,门前冷落鞍马稀,日影陡然增长许多。

  哥从老家打来电话,说娘近些日子,拿东西使筷子都不方便了。于是,对娘的思念越来越执拗地浮上来,如丝如缕,扯不断理还乱,好多个梦也压向他,几乎每个梦里都有娘的影子,老家的风景。

  娘在梦里还是年轻时俏生生的模样,斜襟棉袄蓝底白色碎花,头发用水拭过,梳得光溜溜的,在脑后面绾了髻,团上黑色的发网,一根银簪一把簪住。娘站在满山满坡的杏树底下,笑盈盈的。那山他认得,就在老家的村子后面,儿时他没少往山上跑。他还在梦里看到了自己,五六岁的样子,捡柴割草,在娘身边跑前跑后。

  他小时候很踢腾,像只调皮狗,只有娘能降住他。娘不打他也不骂他,只在他乖的时候,给他讲故事。娘认识字。娘的爹是一位私塾先生,她跟着她爹识了不少字,《三字经》《龙纹鞭影》都溜溜熟,知晓不少故事。娘说:“有孝才有德,有德才无敌。”他被那些故事吸引着。60年后仍然记得一个叫黄香的男孩,冬天的夜晚,给他爹爹暖冰凉的被窝。那时,他听了这个故事,就坚持着天天给娘暖被窝。五六岁的他,把光溜溜的身子蜷在冷硬的被子底下,像搁在石板上一样,冻得上下牙齿打战,身子好半天伸展不开。娘说:“俺孩儿懂事理,将来一定干大事!”

  果然被娘说中!十三岁那年,他悄悄离开家,跟着征兵的队伍走了。一走就是二十多年。等他再见到娘时,娘鬓发已苍,岁纹丛生,他则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官,英姿飒爽,在南方的一个城市娶妻生子,呼风唤雨,落地生根。娘看他的眼神,客客气气小心翼翼,像看一个大人物,跟他隔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后来,他又回过老家两三次,电话打了无数遍,想把娘带出去,可是,娘都婉言拒绝了。做了将军以后,他身不由己,再也没回过老家。娘已经进入耄耋之年。他南征北战几十载,保家卫国,暮年真该回去行点孝啊!寒冷的冬天已经来临,不知娘跟前的儿孙们,会不会有谁给娘暖一回被窝?

  如今的将军少了许多的顾忌,说走就走。他急急火火下了飞机,风尘仆仆,回到山村。整个村子都轰动了,好多干部、乡亲簇拥着他,众星捧月一般。娘眼巴巴地站在村口站在寒冷的风中迎接,不知道站了多少时辰!娘扎着黑色的绑腿,深蓝的棉衣棉裤,身子又瘦又小,看上去很轻飘,不经风吹。再近,看清娘黑瘦的脸,如一枚干巴巴的红枣,满嘴的牙齿掉得光光,微张着,像老屋的破窗户洞开。那梦里的乌发银簪,俏生生的容颜,全部遗失在岁月深处!他泪花闪闪,腿一软,大老远跪下:“娘!儿子回来孝顺您了!”娘早已泪涌如泉。

  晚上,他说什么也要跟娘睡在一床,给娘暖一回脚。娘把电热毯开上,他又不声不响地关上。哥嫂孝顺,给娘盖的被子很柔软,可他的身子触到时,还是禁不住哆嗦了一下。

  娘的气息蕴上来,是陌生的。他蒙上头,抽动着鼻孔,使劲儿嗅,搜索童年时的记忆,末了,无声地哭了。像一只倦怠的鹰,穿越五六十年光阴的山川河流,他又回到生命的起始地。他心里说,娘,儿子再不离开您了!

  直到他把被窝暖得没有一片凉的地方,才服侍娘在床的另一头脱衣睡下。娘腿脚冰凉,碰到了他,被他一把搂住,焐在腋窝底下,暖。

  不知不觉,他睡着了。

  他又梦到了娘,娘依然俏生生的,站在满山满坡的杏树底下。这次,娘是向他告别。娘说:“娘该走了!”他急,追着娘跑,又追不上。撒泼,哭号,顿时惊醒。娘的身子像一块冰,抱在怀里凉飕飕的。再看娘,鼻息全无,驾鹤西去。

  将军大恸。

  感悟人生:亲情不应只是牵挂,有一种思念也叫冷漠!

幽默哲理故事 篇五

  前不久,德国一家电视台提出高薪,征集“十秒钟惊险镜头”活动。许多新闻工作者为此趋之若鹜,征集活动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诸多参赛作品,一个名叫“卧倒”的镜头以绝对的优势夺得了冠军。 拍摄这10秒钟镜头的作者是一位名不见经传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对于这个作品,每个人都渴望一睹为快。 几个星期以后,获奖作品在电视的强档栏目中播出。

  那天晚上,大部分人都坐在电视前边观看了这组镜头,最初是等待、好奇或者议论纷纷, 10秒钟后,每一双眼睛里都是泪水。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德国在那10秒钟后足足肃静了10分钟。

  镜头是这样的: 在一个火车站,一个扳道工正走向自己的岗位,去为一队徐徐而来的火车扳动道岔。这时在铁轨的另一头,还有一列火车从相反的方向近车站。假如他不及时扳岔,两列火车必定相撞。

  这时,他无意中回过头一看,发现自己的儿子正在铁轨那一端玩耍,而那列开始进站的火车就行驶在这条铁轨上。是抢救儿子,还是扳道避免一场灾难──他可以选择的时间太少了。那一刻,他威严地朝儿子喊了声“卧倒!” 同,冲过去扳动了道岔。 一眨眼的工夫,这列火车进入了预定的轨道。 那一边,火车也呼啸而过。 车上的旅客丝毫不知道,他们的生命曾经千钧一发,他们也丝毫不知道,一个小生命卧倒在铁轨边上──火车在轰鸣着驶过孩子丝毫未伤。那一幕刚好被一个从此经过的记者摄入镜头中。 人们猜测,那个扳道工一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

  后来,人们才渐渐知道,那个扳道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他唯一的优点是忠于职守,没误工过一秒钟。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儿子是一个弱智儿童。

  他告诉记者,他曾一遍一遍地告诉儿子说:“你长大后能干的工作太少了,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 儿子听不懂父亲的话,依然傻呼呼的,但在生命攸关的那一秒钟,他却“卧倒 ”了── 这就是他在跟父亲玩打仗游戏时,唯一听懂,并做得最出色的动作。

幽默哲理故事 篇六

  国庆长假前,老总打电话叫我到他那儿一趟,放下电话,我来到老总的办公室。老总破天荒地指了指他对面的座位,示意我坐,然后问我:“国庆有什么安排吗?”“没有。”我如实回答。

  “好。是这样的,我的一位战友的朋友过节要来爬山,我正好要外出,推辞又不太好,好在我虽然和战友非常要好,但他的朋友却不认识我。我的意思是你冒充我接待一下,他们不过是来爬爬山玩玩,你辛苦陪一下。”

  “这,当然没问题,只是花费怎么办?”我不得不提出这一敏感的问题。

  老总看了我一眼,说:“进山的门票、打的票,这些你付,人家来了,咱要尽尽地主之谊,可宴请他们两次,规格适当高一些。你是个实在人,这个你灵活掌握吧。”

  国庆节前一天,我按约定去火车站接了客人,客人一行三人,一位年龄大些的老头和两位小伙子。我首先在我们公司附近一家酒楼为他们接风洗尘,第二天便陪他们徒步登临泰山,由于我对泰山的景致、掌故了解较多,于是尽情地给他们当起了导游,三位客人对我的讲解非常满意,连夸我懂得多。从山上下来,我咬咬牙在我们这里有名的饭店请了他们一顿,客人们都非常高兴。

  第三天他们要去别处,吃过早饭后我送他们来到汽车站,在等车的当儿,那位和蔼的老头把我拉到一边,悄悄对我说:“小伙子,有句话我想问问你,你可别见怪。”我说:“您客气啥,有什么尽管说。”老人笑眯眯地说道:“你是王总吗?”我一怔:“您认识王总?”老人笑了,说:“是随便问问,绝对替你保密。”

  “你怎样看出我不是王总的?”我疑惑地问。

  “听说王总当了十多年的老总,酒量总不至于三杯吧。噢,还有,上次那顿饭花了五百多元,大方倒是大方,我给你数了数,你在饭桌上足足提了五次。”老人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幽默哲理故事(实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