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作文:铭记与深化(精彩4篇)

时间:2013-04-04 07:43:2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重阳节的作文:铭记与深化 篇一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它源于古代的祭祖活动,也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每年的九月初九,人们会登高祭祖、赏菊、饮酒、品菜、佩戴菊花等等,以表达对长辈的敬意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这个节日里,我们不仅要铭记历史,更要深化对重阳节的理解。

铭记是指将历史的记忆深深刻在心中,不忘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那时候的九月初九是阳气最盛的时候,人们为了祈求平安和长寿,开始登高祭祖,并且在山上赏菊。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了重阳节的重要内容。通过铭记重阳节的历史渊源,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文化,让我们的后代也能够感受到其中的美好。

深化是指对重阳节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和挖掘。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佩戴菊花,这是因为菊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高洁、坚贞的象征意义。菊花在秋天盛开,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在这个时候也会总结一年的努力和收获。佩戴菊花是为了表达对自己的赞美和祝福,同时也是对自己秉持高尚品质的一种自我要求。深化对重阳节文化内涵的理解,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践行和传承这一传统,让它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重阳节的作文:铭记与深化 篇二

重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是人们向长辈表达敬意的时刻,也是人们追求长寿和祈福的重要日子。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应该铭记历史,深化对重阳节的理解,并将其传承下去。

铭记历史是为了让人们对重阳节的起源和意义有更深刻的认识。重阳节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那时候的九月初九是阳气最盛的时候,人们开始登高祭祖,以祈求家庭的平安和长寿。随着时间的推移,重阳节逐渐发展成为登高赏菊的传统活动。通过铭记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一传统,让后代也能够感受到其中的价值和意义。

深化对重阳节的理解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其中的文化内涵。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佩戴菊花,这是因为菊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高洁、坚贞的象征意义。佩戴菊花不仅是对自己的一种祝福和赞美,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要求和期许。此外,重阳节还是人们亲情和友情的表达时刻,人们会登高赏菊、品尝重阳糕等,以表达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和祝福。深化对重阳节的理解,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一传统文化,让它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出新的光彩。

总之,重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我们应该铭记历史,深化对重阳节的理解,让这一传统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传承和发扬。无论是通过佩戴菊花、登高祭祖,还是通过品尝重阳糕、赏菊等活动,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其中的美好和祝福。愿每个重阳节都让我们铭记与深化,传承与发扬。

重阳节的作文:铭记与深化 篇三

  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一个纪念先人及扫墓的节日。

  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

  这一天,正值仲秋季节,天高气爽,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中国历代许多文人雅士,每当此时,登上高处,一面饮菊花酒,一面吟诗取乐,留下无数诗篇。

  九月,严寒的冬关即将降临,人们开始添置冬装,他们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时烧纸衣,让先人在阴间过冬。这一来,重阳节便演变为扫墓及为先人焚化冬衣的节日。

  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家人。在新加坡,仍有一部分会馆保留重阳节祭祖的习俗,叫做“秋祭”。

  其他人士可以在这一天选择较有传统意义的庆祝方式,比如一家人或与友好相约到户外活动,既可享受大自然的`风光,又能联络亲友之间的感情。

  农历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数,双阳相重,故名重阳节。重阳节作为一个以娱乐为主的节日,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

重阳节的作文:铭记与深化 篇四

  重阳节也称作老人节,理应把为老人祈福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我们这里却很少有见到如此的,也许是缘自忌讳。人到暮年,脑子已大不如壮年时灵光,想得最多的就是大限之时。愈想愈怕,于是愈发受不得一点刺激。别说是祝福长寿了,光是翻翻日历都会默然良久。比如我外婆寿已七十有六,眼睛也不大好。我们这一带以九的倍数为人寿的灾祸之年,视为不祥。比如二九十八岁,八九七十二岁等等。时不时就听见外婆叹气,八九七十二,要不要还呐。逢年过节给我们压岁钱时总以“现在不给就来不及了……”开头。我望向夕阳,西沉的日头给眼睛带来一丝刺痛。很多老人就是这样的心态,固执得像一头牛,什么重阳不重阳对他们来说真的没有什么意义。

  渐渐发现,现在的节日更像是一种为了忘却的纪念,忘却古老,忘却过去。在我们一次次用食物和整天的锣鼓喧嚣深化节日这个仪式时,节日真正的精神与内涵却在渐行渐远。若有一日一觉醒来,重阳节凭空消失,如同从未出现过一般,不知我们是否会感到讶异,寂寞,抑或是漠然。

  也许一个节日的结局是这样的:最后一个记得这个日子的老人躺在一把摇椅上,目光随着落日下降,渐渐闭上。这就如同一个文明的覆亡。别妄想与天地同寿,那只不过是一个水中的梦。当社会已不再需要,当再也没有更多的理由让它存在时,有一个完满的终点,比它如何开始更为重要。

  当然也有可能是由这个节日衍生开去,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新的含义,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比之彻底消亡的说法,我也更为认同这种说法,毕竟走极端的只是少数,完全维持中平不被同化的概率几近于零,还是融合来得更为妥当,弱化了具体的概念,而能将精神内核提炼出来。

  于是就想到一个关于民族大同的问题。早些时候我对他的概念是比较模糊的,后来砖头与我提起,一个民族的走向,无非是两种,即同化他人和被同化。对当今这个越来越趋向于一体化的世界来说,出现统领全局的文化只是迟早的事,当然现如今这个问题便转化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争斗,简言之就是中华文明与欧式文明的一场战争。中华的儒家文化存在了几千年,自然有它的道理。平正,中庸,凡事不争第一也不落最后,于是团队作战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欧式文明更讲究竞争,也催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这场战争也许会旷日持久,也有可能因为一个微小的细节而闪电结束,总之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许要靠来自外太空的非自然可抗力了。砖头更倾向于中华大同思想的最终获胜,但究竟以何种方式来结束,就要留给历史来印证了。

  一个文明的推演,要依靠一次次的铭记与深化;而希望

这一次,不会仅仅流于形式。

重阳节的作文:铭记与深化(精彩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