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存在问题及策略论文 篇一
标题: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引言:
小学班级管理是教师们日常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可以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然而,现实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本文将分析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改善班级管理的效果。
问题一:缺乏有效的纪律管理
在一些小学班级中,学生的纪律问题较为突出。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上常常不守纪律,打闹嬉戏,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另一方面,一些学生在班级之外也存在纪律问题,比如不按时完成作业,不服从老师的安排等。
解决策略: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班级管理者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建立明确的纪律规范:制定班级纪律规章制度,明确学生的行为规范和纪律要求,并向学生和家长进行宣传和解释。
2.加强班级纪律的执行:班级管理者要严格执行纪律规章制度,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惩罚,以起到警示作用。
3.与家长合作:积极与家长沟通,共同合作解决学生纪律问题。班级管理者可以邀请家长参加班级会议,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表现,并与家长共同制定解决方案。
问题二:缺乏个性化的教学管理
在一些小学班级中,教学管理过于一刀切,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重视。教师们往往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解决策略: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班级管理者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班级管理者可以通过调查问卷、个别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风格和学习困难,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策略。
2.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班级管理者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小组合作学习、个别辅导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个性化评价:班级管理者可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例如口头评价、作品展示等,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进步。
结论:
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重视并及时解决。通过建立明确的纪律规范、加强班级纪律的执行以及与家长合作,可以有效解决学生纪律问题。同时,通过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个性化评价,可以实现个性化的教学管理。班级管理者应不断探索和改进,以提高班级管理效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字数:618)
小学班级管理存在问题及策略论文 篇二
标题: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引言:
小学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了解这些挑战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可以帮助班级管理者更好地应对问题,提升班级管理效果。本文将探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挑战一:班级规模庞大
小学班级通常都有较多的学生,这给班级管理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人数众多会导致教师难以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关注和管理,也容易造成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不足。
应对策略:
为了应对班级规模庞大的挑战,班级管理者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分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组织小组内的合作学习活动,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2.个别辅导:在适当的时间,班级管理者可以给予学生个别辅导,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借助家长力量:班级管理者可以紧密与家长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行为表现,及时交流和解决问题。
挑战二:家庭背景差异大
小学学生的家庭背景差异较大,这会对班级管理造成一定的困扰。一些学生可能来自贫困家庭,面临着学习资源的不足和家庭环境的不利影响。
应对策略:
为了应对家庭背景差异的挑战,班级管理者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班级管理者应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公平的学习机会,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支持。
2.建立家校合作机制:积极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并与家长共同制定解决方案,帮助学生克服家庭背景带来的困难。
3.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班级管理者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积极应对家庭背景差异带来的压力。
结论:
小学班级管理中面临着班级规模庞大和家庭背景差异大等挑战。通过分组合作学习、个别辅导和借助家长力量等策略,可以有效应对班级规模庞大的挑战。通过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等策略,可以应对家庭背景差异的挑战。班级管理者应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策略,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字数:613)
小学班级管理存在问题及策略论文 篇三
一、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班级作为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重要场所,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完善管理。班级管理的好坏是决定学校各项工作质量的基础,其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班级管理是小学班主任针对班级具体情况的组织与管理,根据教学目标与小学生的性格特征进行合理的协调与控制,班级管理作为教学管理,通过管理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进行管理,管理与教学相辅相成。班级管理的时效性直接决定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够使得整个班集体团结互助、朝气蓬勃。
针对小学生来说,小学生处于初步的学习阶段,他们在心智与认知能力方面还有很大的欠缺,还没有完全形成自身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一个具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如今随着社会多元化不断发展,多种文化冲击使得小学生的社会意识不断提升,个性逐渐增强,导致班级整体的凝聚力下滑,同时加重了班主任的管理难度。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起着引路人的重要作用,作为小学班主任,必须要通过有效的班级管理与组织来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与教育,有怎样的班主任就有怎样的班级,小学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需要有对学生无私的爱和科学的管理组织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班主任不仅要教学小学生学习,同时也需要引导他们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对待生活,
二、当前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班级管理的运行状态对小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有着最直接的影响,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如今小学班级管理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教学方案的实施与教学目标的实现,现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1.班级管理教育理论底蕴差
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其应当涉及到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管理心理学等各个方面,而如今的小学班级管理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管理教学理论底蕴的欠缺,首先表现在学校领导对班主任培训工作的不重视,没有花足够的时间与财力到班主任的培训当中,忽视了班级有效管理的重要性,高估了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能力,导致管理工作无法实施到位。其次,过分注重学生的成绩,过多约束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应试教育模式加大了班主任的教学负担,在应试教育影响下,班主任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提升学习成绩上,导致忽视了对班集体的管理,同时教育部门与社会也都把成绩当做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一些形式主义的检查使得班主任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去应付,一些事务性工作占据了班主任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无暇顾及班级管理的完善。
2.班级管理观念与能力有待提升
首先,班级管理的内容显得片面化,班主任一般在管理当中只注重常规的管理,而忽视了对小学生能力的培养,如今小学生在心理承受能力、生存能力与交往能力等方面都显得不足,而班级管理的内容则仍然是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注重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忽视了班级学习环境的创造。其次,在管理方法上略显简单化,没有具体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沟通与协商不足,没有掌握到学生的具体学习现状,无法进行正确的管理决策,同时,也没有完善处理好学校同学生家庭之间的关系,一些班主任很少进行家访工作,有的甚至从未家访,无法及时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影响了班级管理工作效果。此外,班级管理缺乏民主性,班主任过于权威化,一些班主任从班规的制定、班干部的确立到对学生的评价监督等都是一手操办,学生没有参与的机会,导致了学生没有认同感,班级的凝聚力不够,并且,在评价方面,班主任的方式也显得主观化,学生的成绩好坏与听话程度成为了评价监督的主要指标,打击了学生的创造性,影响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三、加强小学班级管理的对策
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必须要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作为班主任,如何通过完善的班级管理打造一个和谐向上的班集体,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下文则根据小学班级管理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加强小学班级管理的对策。
1.更新管理观念
首先,作为小学班主任,要增强班级管理的意识,树立起正确的观念,同时,作为班级管理教学者,有必要具体学习管理科学、心理科学、教育科学等理论,掌握管理教学的基本原理,更新管理观念,同时,树立起正确的管理思想,从班级的内外各个因素分析整个班级系统的现状,掌握班级的整体状态与学生整体面貌,科学有效地实施班级管理工作,同时,班主任需要培养自身对班级管理工作自我评价的良好习惯,在自我评估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对小学生的应付能力,从而能够更为自如处理管理中的问题。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班级的主体始终是学生,班主任需要充当一个良好的引导者的角色,在具体的管理工作当中班主任需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民主精神,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小学生喜爱受到表扬与肯定,班主任可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积极的促进,让其学会意见交流、培养其责任感、进取心与合作意识,寓教于乐,让他们热爱集体,从而产生班级良好的凝聚力。
3.抓好德育工作,狠抓纪律
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一个班集体,必须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例如学习制度、卫生制度、纪律制度等,班主任需要严格做好监督与指导工作,班主任需协助学生解决学习与生活各方面的问题,对学生的表现可以进行定期评价与奖罚工作,促进学生遵守纪律,形成互相激励的良好班级氛围,同时针对小学生活泼爱玩的特征,班主任需要抓好德育工作,让学生认识到品德的重要性,以德育人,同时,班主任要做好表率,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例如要求学生多运动,教师自身可抽时间与学生一起活动,通过言传身教来感染学生。
4.家校相连,共同管理
班级管理并不是学校单方面的工作,学生家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合作是解决班级管理问题的重要措施,班主任作为班级的主要管理者,需要发挥好学校与家庭间的纽带作用,积极协调家庭教育,将其与学校班级教育互相融合。班主任可定期召开家长会,积极了解学生在家庭的情况,并制定相关计划,与家长共同进行监督引导,班主任平时也需要积极与学生家长联系,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汇报学生的现状。只有家校共同管理,才能进一步优化班级管理。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班级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作为学校教学管理者,尤其是班主任,必须要投入十足的热情,保持爱心,与家庭、社会共同构建起完善的管理体系,同时,作为教育管理者,更需要做到与时俱进,更新管理理念,结合当今学生特征,扬长避短,提升管理质量,从而为社会培养出优秀人才。
小学班级管理存在问题及策略论文 篇四
【摘要】
在改革新的课程教学体系中,班主任是学生成长和课堂管理的领导者。班主任的管理能力水平和整体素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在小学期间。在学生养成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关键时刻,班主任需要弄清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然后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提高课堂管理的整体效率。
【关键词】
小学;班级管理;问题及策略
教育改革已经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每一个重要领域和背景都会对改革的深化和实施产生影响。因此,小学班主任需要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成果的精髓,重新整合课堂管理的各种管理思想和要素,使课堂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一、小学管理的问题
1.对于学生
从目前的角度来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要素,教室是学生教育内容的主要教学场所。它们与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之间也有着必然的联系。随着经济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小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较早发展。虽然主观意识形态的存在可以为其后续的创造力提供坚实的基础,但正是由于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小学学生的早期成熟。与预期的治理目标之间的差距正在扩大,最终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特别不利的影响。此外,班级管理系统的不同意见和不赞成在某些方面也增加了班主任日常班级管理工作的难度,这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施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2.不正确的管理模式
初级阶级治理的传统模式来自家长式治理。它也是“官僚”治理模型的体现。小学课堂管理由传统的家长式管理模式支配:领导者是规则的统治者和执行者,而学生则受到外部力量的监督,角色的这种定位非常不利于学生学习。特别是,学生缺乏对规则来源的主观理解。外部压力是叛乱背后违反规则的驱动力。其次,是否遵守规则从最重要的问题转变为有限的自由问题,学生将了解自由的原理和内涵,这将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最后,班主任教室管理的效率非常复杂。班主任手中只剩下一张“权威”王牌,当学生对“权威”的挑战变成一种抵抗的喜悦时,它将陷入教室领导层的无尽循环中,导致班班主任成为班级领导者。
二、优化小学课堂管理策略
1.学生的自我建设
班级会议系统是解决班级问题的有效途径。班级规则源自班级集体必须面对的所有外部环境,包括集体生活、纪律、规则等。值得注意的是,班级管理的发展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直接的独立事件。建立学生自我管理的模型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应逐渐学习集体生活和公众意识的概念,以提高其自我调节行为的能力。课堂会议系统是一种自组织方式。将自我管理的概念纳入领导者和学生的思想中,是发展学生自尊心的第一步。在制定集体规则时,课堂教师和学生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集体赞誉。坚持以自己的需求为出发点是自律,而自律是另一门学科的简称,因为自律是针对学生的认知系统的。班主任应组织学生进行民主辩论和民主提议,使学生可以参与课堂管理,然后实现自我调节。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利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在当前的课堂管理过程中,课堂风格的好坏对课堂管理的质量和有效性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一方面,为了改变课堂管理的现状,课堂教师必须大大提高树立正确的课堂风格的重要性。这样,通过表现出良好的阶级精神,它为后续管理任务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时间,当小学生经历心理和生理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时,对与错的感觉。缺乏对与错概念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非常不利。因此,班主任必须根据自己多年的领导经验,考虑到现阶段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开发科学合理的教室管理系统。另一方面,规范和限制学生的日常行为,最终为发展良好的课堂风格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作为学生领导者的学生和发展中的教育工作者自己行事和做事。每个人都对学生的个人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小学领导班级的教师中,班主任必须言行举止要谨慎,教育学生举止得体,严格遵守班主任的职业规范和道德规范,以人格魅力感染周围的人。最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以提高课堂管理的质量。
3.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小學生入学前没有经历过集中管理,对小事好奇,对规范缺乏理解。小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良好的学生习惯,因此班主任需要发展良好的课堂风格,以使整个班级更具凝聚力。良好的生活习惯会使人受益,对于小学生来说,习惯通常是在小学教室里形成的。班主任必须确认学生的良好表现。在课堂上,学生应确定正确的概念并坚决抵制不良习惯。
4.开发班级管理评估系统
课堂管理评估系统应该是学生自我管理的延伸。值得注意的是,该评估反映了集体行为得分的总结,即个学生人行为对集体行为的影响。因此,评估系统具有良好的纠错潜力。因此,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科学的课堂管理考核体系。
简而言之,如果班主任想成为一名领导小学的好教师,那么班主任就需要注意课堂管理并积极承担教育责任。班主任应不断改善各项管理任务,增强专业技能,与学生进行更多的交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只有提高基础班主任的教育和管理水平,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卢喜成.优化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J].学园,2014,6(4):159-160..
[2]凌能祥.浅谈优化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策略[J].中文信息,2014,5(11):229.
[3]李玉杰,于洋.优化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5,9(3):139-140.
小学班级管理存在问题及策略论文 篇五
摘要:
班级管理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又是学校工作的主要内容。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善于探索,勇于创新,按照一定的原则,从班级实际出发,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协调全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等各方面的正确引导,从而最终实现教育目标。
关键词:
班级管理;灵活多样;持之以恒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生命线。所谓班级管理是指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为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实现共同的目标而不断进行协调的综合活动。简单地说,班级管理是指班主任对所带班级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措施,为实现教育目的而进行的组织活动过程。如果每位班主任都能将班级管理工作做实、做细,那么整个学校就会自然而然形成一种良好的校风、学风。所以,作为一名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那究竟该如何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呢?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以下几点。
一、全面了解学生,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管理若没有适合班级实际的管理制度,那一切都只能是空谈。笔者自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每学期开学之初,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全面了解学生,及时召开班会,组建班委会,并全班讨论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制度。制度的建立可参照《中小学生守则》及《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结合全班学生实际。当然,在管理制度的建立上,不能太单一,太死板。如笔者每带一个班,不仅建立班级管理制度,还同时建立与其相符的班级管理办法、班级一日常规、班级考勤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整个一套管理制度,都是由全班学生共同参与,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完成的,这样不仅充分体现了班级民主,还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班干部的工作组织能力。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班级管理方法,实现班级精细化管理
班级管理不能太严,当然,也不能过于松懈,一定要适度。太严,会束缚学生的发展空间;太松,可能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上,一定要多思考,多创新,尽可能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以实现班级精细化管理。首先,在班干部的组建上打破常规,班长不分正副,只分职责,他们在分工上各不相同,但在权力上不分大小。其次,采用操行评分办法管理全班,把全班每位学生一周来的学习、思想道德、劳动、卫生、纪律等方方面面的表现,以分值量化的形式统计出来。最后,把权力交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每次班会,主题让学生自拟,过程由学生自行组织,班主任只作指导或是旁听。在锻炼班干部管理班级能力的同时,又减轻了班主任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班级管理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所以,作为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地探索,大胆地创新,寻求更好的、更适合班级实际的方法,以实现班级管理的最终目标。
小学班级管理存在问题及策略论文 篇六
1、小学教学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小学时期的经历是每一个学生在求学道路上的第一步,因此小学教育阶段对学生以后求学路上的发展都有着很深远的影响。一个好的教学环境可以为学生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可以培养学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开拓性思维与创新意识得到激发。教学主要就是教与学这两个方面,如果想使两方面都取得良好的效益,就应当跟随素质教育改革的步伐,小学教学管理就必须跟着进行相应的改进与调整。
2、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教师队伍建设的不够完善
老师是学生在学习时期最直接的领路人,老师的综合素质与职业素养的高低对其教学能力与学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现在的社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但老师的个人能力与素养相对偏低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通过对小学教学的了解来看,老师队伍的建设相对还是不够完善,还应该进一步的提升与壮大。现在的小学老师很多都是理论强于实践,其个人的综合能力与职业道德相对不高,因此对小学教学管理的质量有着很严重的影响。
2.2小学教学管理观念的落后
现在还有很多老师与学校的管理者依然在采用传统的教学观念与管理方式,一直无法真正的进行转变。在教学管理的时候还是采用学习成绩的好坏对学生进行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产生了很大的阻碍。同时学校管理者在素质教育上认识的不足,导致了在管理过程中很难产生创新意识,因为在实际的教学管理过程中还是采用传统的方式,所以对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产生了严重的阻碍。
2.3教师对学生心智研究的缺乏
小学生的年纪大多是在七至十三岁之间,因此他们由于年纪还小心智还不成熟,心理素质也比较差。虽然老师的教学基本原则谨遵以学定教,但很少有老师关注学生的心智,致使在教学管理时存在很多教条性、盲目性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特长与兴趣爱好不能得到发展。这样的教学管理模式下很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学习水平很难得以提升。
3、小学教学管理水平提升的策略
3.1教师队伍建设的完善
在小学教学管理中,老师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教学质量有着很深的影响,所以对于老师队伍建设的完善也就成为了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一项最重要的内容。因为小学老师综合素质相对偏低,因此老师在教学管理上的关键在于职业道德与教学技能的培养。现今教学管理的宏观目标是如何培养全能型的人才,但是对于小学生的培养大多是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进行的,所以老师如果本身缺少职业道德素养或是结合能力不高对学生的全成发展产生影响。所以学样对老师招募的时候对于老师的综合素质与职业道德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察,这样做不只是可以保证老师有着较高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可以保证老师有着较高的个人素质与实践能力。同时,在岗的老师也应当加强自身的修养,积极掌握、学习更加先进的教学管理方法,使自已的教学管理水平得到全面的提升。
3.2对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
对于传统教学管理方式的创新与改革,不只是对管理手段与方法的改变,更应对传统的教学管理思想与观念进行转变。在现在这个激烈竞争的年代,只是按照学生的成绩来对一个学生是否优秀来进行评定已经跟不上这个年代发展的步伐了。小学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阶段,我们应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考虑,加强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使课外课内相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取代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在素质教育为主的教育观念下,更应关注学生德知体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动手实践能力。
3.3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可分为教学氛围与教学设备两个部分,教学环境对于小学生来说不只是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影响更大。所以我们应当重视小学教学管理对于教学环境的完善与创建。老师应当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和谐的氛围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学习相当重要,因此老师应对班级加强管理,使课堂有一个良好的纪律,使学生生活在一个环境温馨的班级之中。教学设备应全面配置,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应多进行课外活动,如果不能全面配置教学设备那么对于教学质量会有很大的影响。
4、结语
一个成功的小学教学管理模式,除了管理制度的科学性与规范性之外,也应该从学生的发展角度与情感需要来进行管理。我们的教学管理工作不仅要做到“一丝不苟、认认真真”工作外,更要做到“和谐共处、创新有效”的工作境界,从而为我们营造出一个信任人、尊重人的工作环境。在我国现在以素质教育为主的大环境下,做为教师也应当转变思想,抛开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采用更加具有创造力的教学模式。当然教师也应尽可能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与综合素质。这样两者相结合才可以使小学教学管理达到一个更好的水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