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论文(精选4篇)

时间:2014-05-05 08:24:4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浅谈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论文 篇一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幼儿园教育是孩子们教育生涯的起点,它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早期发展的环境和基本学习的基础。小学教育则是孩子们进入正式学校教育的阶段,它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将从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对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进行浅谈。

首先,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幼儿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动手能力等基本素质。通过游戏、活动和亲子互动等形式,幼儿园教育帮助孩子们建立自信、培养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小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孩子们的学科知识和学习能力。小学教育中,学科知识的学习成为主要任务,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数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其次,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在课程设置上也有所不同。幼儿园教育以游戏和活动为主,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幼儿园教育的课程设置包括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等多个方面,注重综合发展。小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则更加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等。小学教育中,学科知识的学习成为主要内容,通过系统的学习帮助孩子们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此外,教学方法也是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区别之一。幼儿园教育注重以游戏和活动为主的亲身体验式教学,通过亲身参与和亲子互动等方式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小学教育则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以讲授和演示为主的教学方法更为常见。小学教育中,教师会通过讲解、演示和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最后,评价方式也是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不同之处。幼儿园教育中,评价主要以观察记录为主,注重对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和表现的评价。评价结果主要用于了解孩子们的发展状况和制定个别化教育方案。而小学教育中,评价主要以考试为主,注重对学生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评价。评价结果主要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水平,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在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幼儿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通过游戏和活动等方式帮助孩子们建立自信和培养合作精神。小学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学习方法的培养,通过讲解和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评价方式上,幼儿园教育以观察记录为主,小学教育以考试为主。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各有侧重,共同为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内容。

浅谈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论文 篇二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孩子们教育生涯中至关重要的两个阶段。幼儿园教育作为孩子们教育生涯的起点,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早期发展的环境和基本学习的基础。小学教育则是孩子们进入正式学校教育的阶段,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将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环境等方面对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进行浅谈。

首先,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幼儿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动手能力等基本素质。通过游戏、活动和亲子互动等形式,幼儿园教育帮助孩子们建立自信、培养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小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孩子们的学科知识和学习能力。小学教育中,学科知识的学习成为主要任务,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数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其次,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在教育内容上也有所不同。幼儿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和动手能力,通过游戏和活动等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包括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等多个方面,注重综合发展。小学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等。小学教育中,学科知识的学习成为主要内容,通过系统的学习帮助孩子们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此外,教育方式也是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区别之一。幼儿园教育注重以游戏和活动为主的亲身体验式教育,通过亲身参与和亲子互动等方式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小学教育则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以讲授和演示为主的教学方法更为常见。小学教育中,教师会通过讲解、演示和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最后,教育环境也是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不同之处。幼儿园教育注重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孩子们提供安全、温馨和有趣的学习场所。幼儿园教育中,教室布置、游戏区域和教具设备等都以孩子们的需求和兴趣为主导。而小学教育则更加注重学习环境的规范和学习氛围的营造。小学教育中,教室布置、教学设备和学习资源等都以学科知识的教学为主导。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环境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幼儿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通过游戏和活动等方式帮助孩子们建立自信和培养合作精神。小学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学习方法的培养,通过讲解和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无论是幼儿园教育还是小学教育,都为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内容。

浅谈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论文 篇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也就是说,做好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有机衔接工作,为孩子进入小学做好准备,是幼儿教师的重要任务,也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幼儿能够在宽松的教育环境中获得健康成长,从幼儿园教育发展阶段顺利过渡到小学教育发展阶段,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应当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为幼儿做好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各方面的入学准备。

  一、认清处于衔接两端的教育差异

  处于衔接两端的教育是有很大差异的。

  ①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在幼儿园学到的东西是低年级接受教育的基础。相对于幼儿教育而言,小学低年级最显著的特征是它由“朦胧”逐渐走向“清醒”。学校的环境发生改变,表面上跟社会生活相差甚远,但是从低年级生活、学习、作息时间的规范形式来看,已经具有明显的社会性。

  ②幼儿园以“保教、抚育”为主,老

师细心周到的照顾,让孩子生活得无忧无虑,孩子的许多知识是通过游戏和实物以直观方式轻轻松松地学到的。而进入小学后,每天上六七节课,许多事情让孩子独立完成。如果说幼儿园更多地强调“呵护”与“照顾”,那么一年级则注重“自理”和“自立”。幼儿园虽然也有规范的生活、行为、准则,但老师则更多地承担了“保育员”的角色。

  ③从心理角度来看,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限远远低于“无意注意”。而一年级的小学生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已经初步具备,需要的只是“点拨”、“约束”和“自律”,纪律约束则由“软化”向“硬化”转变。诚然,在这个过程中,强调生活的规范性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但具备现实的生理基础,而对其今后的成长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在积极实施新课改教育的今天,作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期的老师,特别要处理好这一阶段对孩子的引导,使其更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扎实开展衔接课题的学习研究

  要做好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教育,就要认真地开展有关衔接课题的学习与研究,不断积累经验,大胆实践,从习惯、态度、情感、能力、知识等诸方面入手,探索实现幼小有效衔接的策略和途径,让幼儿进入小学后能尽快适应人际关系、学习方式、行为规范和学习环境等方面的变化,顺利过渡到小学的学习生活。我们结合实际,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出了幼儿目标培养细则,明确了小、中、大班不同年龄段应该有不同的要求与侧重。比如,小班以学习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为主,讲究卫生、尊敬长辈、懂得礼貌等;而到了中班,就要重点培养幼儿的礼貌交往习惯;到了大班,就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书写姿势,守时、守纪、爱学、好问等习惯。虽各有侧重,但这些内容都要从小班开始渗透。如果一开始不教育,一旦形成了不良习惯,再纠正就难了。经过教育,大班幼儿的一些习惯、能力等都会有明显的进步,这就为幼儿上小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着重培养幼儿听说写看的能力

  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着重培养他们听、说、写、看的能力。

  ①专心听话的能力:可以通过大班的日常教学进行幼儿专注听话的训练

  ②流利说话的能力: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才会自由地和别人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和经验。

  ③自如书写的能力: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训练手指的灵活度,从而锻炼幼儿自如书写的能力。

  ④正确看书的能力:教师要有计划地指导幼儿阅读,使幼儿逐步养成正确的读书习惯。

  四、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小朋友在园中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远远超过低年级的小学生行为。古人云“养其习于竟蒙,则作圣之基立于此”。意思说:孩子的启蒙教育,良好的行为习惯,则为其成就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事入手培养,启发孩子的自觉性,加强行为训练和习惯培养,促使孩子做到知与行的统一。如:学会整理学习用品,教育孩子遵守纪律,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培养文明行为,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等。为了能够给幼儿搭建平台,满足幼儿渴望实践操作的要求,可以开设室内外区域活动,如班级围绕主题开设美工区、益智区、语言区、建构区等。通过与幼儿的集体讨论设立各区域的进区规则,如按各区域规定的人数进区活动,不吵闹,玩完后将物品放回原位等。幼儿采取自选的方式学会自己安排自己的活动,做活动的主人,了解活动与规则的关系,从而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大班幼儿对小学的学习生活充满了好奇与向往,不妨每学期组织一次参观小学活动:一是参观小学的校园、教室、活动室、电脑房、舞蹈房、书画室、手工室、中队活动室等。二是让孩子们观看小学生上课,看着大哥哥大姐姐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孩子们都会十分崇拜。在参观活动中,孩子们初步感受到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不同之处,消除了小学在他们心目中的焦虑:原来小学和幼儿园一样漂亮,一样好!这些活动的开展会让大班小朋友更加向往小学生活。

  五、锻炼幼儿自我控制的意志能力

  幼儿入小学后,即要担负紧张的学习任务,不仅需要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且还要控制自己在上课时间不随意讲话,不做与上课无关的小动作。因此,在幼儿园大班的学习阶段锻炼幼儿意志,对其自制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教师要充分利用日常活动的各个环节培养幼儿自制力及其责任感。凡是幼儿力所能及的,要尽量放手让他们独立地去完成。如午休前整理自己的衣物,参与分发点心和学习用品,摆放桌椅。游戏活动后收拾整理自己的玩具照看自然角的动植物等。对于有畏难情绪、依赖心理、做事马虎草率的幼儿,要及时进行正面教育,逐步培养和提高幼儿的意志能力。教师要有计划地促进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如听课坐姿端正、专心听讲、举手发言的习惯;爱好学习用品,保持书本、作业整洁的习惯,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和听信号迅速行动、严格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等。

  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的转型,将成为孩子真正走向社会的重要起点,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能浅尝辄止,而要不断研究有效促进幼小衔接的途径与方法,为幼儿尽早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础。

浅谈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论文 篇四

  摘要:

本文指出了当前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中的问题,提出了几点促进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有效衔接的对策。

  关键词:

幼小衔接;问题;对策

  一、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

  “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质量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学习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这一阶段的教育教学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教师重点关注。

  1.幼儿教育存在小学化的倾向。家长和教师将读书识字和数学课放在了教育的首位,幼儿未入学就已经提前进行了知识学习。这种现象导致幼儿在入学后极易产生厌学情绪,对其环境适应能力和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而且为幼儿教育带来了诸多弊端。学校教材下移看似是让幼儿提前适应学校环境,尽早接受知识,实际上是对幼儿阶段教育的误读。幼儿把知识先学一遍,然后重新再学一遍,重复的.学习内容和枯燥的学习氛围使其日后的学习后劲不足,在应该学习的阶段容易产生被动心理。一旦储备知识用完,幼儿后期的知识使用就会出现困难,导致负面效应。

  2.幼儿园阶段过于注重智力因素的开发,对课堂纪律和规则意识的教育相对缺乏。这种情况会导致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未得到应有的锻炼。例如,刚入学的幼儿无法按时完成作业,缺乏时间观念,不了解准时上课的重要性等,出现对学校环境的不适应现象。在此过程中,教师忽略了非智力因素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其感情、动机、意志和爱好等因素缺乏关注,仅仅强调知识的讲解和积累,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日后的学习成绩。

  3.幼儿在幼儿园阶段养成的一些不良习惯,对其进入小学后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幼儿教育大多以游戏为基本内容,随意性较强。进入小学后,幼儿出现了使用学具后不能将学具还原的情况,以及汉字书写不规范、笔顺错误、坐姿和握笔姿势不正确、过于依赖教师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对幼儿以后的学习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二、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对策

  1.正确认识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幼小衔接”的核心不是简单地在幼儿园与小学之间增加一个环节。幼儿园与小学在作息制度、学习环境、学校纪律和行为规范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教师要认清其中的差异,并在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形式和方法等方面做好衔接和过渡工作;同时,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因势利导,循序渐进,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幼儿实施教育,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使幼儿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获得全面、协调、健康的发展。

  2.理性面对“幼小衔接”中出现的问题。幼儿在“幼小衔接”中出现的问题正是我们开展教育的最佳契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幼儿学习的重要过程,过程中客观存在的问题是他们的成长点。幼儿园教育以游戏活动为主,而小学教育则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因此,两个阶段之间存在的差异也正是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中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所以,“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教学要形成一定的专属模式,对两个阶段的教育不必过于迁就,要注重教育目标,避免影响到各自的教育目的。幼儿常规意识和常规习惯的遵守虽然能够迁移,但幼儿教育中主要强调的还是生活和游戏中的规则,而对小学教育中经常出现的教学规则问题却没有涉及。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内容、目标和方法等问题必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予以解决,不能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实施集中训练。

  3.发挥家长在“幼小衔接”中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引导家长重视和关注“幼小衔接”工作;其次,教师应帮助家长了解小学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差别,明确小学对新生的要求,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育方法;再次,家长要安排好幼儿的假期生活,制订科学的作息计划,使其生活和学习形成一定的规律和习惯,并进一步加以巩固;最后,家长要在幼儿的营养和健康方面多加关注,对幼儿进行正确地启发与引导,使其学会与人交流,处理矛盾,主动寻求帮助。

  三、结语

  总之,“幼小衔接”在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幼小衔接”是重要环节。因此,只有提高“幼小衔接”的专业化水平,有针对性地促进“幼小衔接”教育,才能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推动基础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潘珍如.对幼儿教育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0(8).

  [2]陈景凡.浅析我国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08(33).

浅谈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论文(精选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