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乡村环境论文范文(优质6篇)

时间:2013-09-01 02:39:3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优化乡村环境论文范文 篇一

标题:乡村环境优化策略与实践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乡村环境的优化和改善。乡村环境的优化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还能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本文将探讨乡村环境优化的策略与实践,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首先,乡村环境优化的策略之一是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农民应该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民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从而促进乡村环境的优化。

其次,乡村环境优化的策略之二是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应得到提高,例如改善农村道路条件、提供优质的供水和电力等。此外,农村的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也应得到改善,以减少环境污染。

第三,乡村环境优化的策略之三是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可以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政府应该积极扶持乡村旅游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同时加强乡村旅游的宣传推广,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乡村旅游。

最后,乡村环境优化的策略之四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采取科学合理的农业种植和养殖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时,农民应该加强对农业环境保护的意识,积极参与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

综上所述,乡村环境优化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发展乡村旅游以及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乡村环境优化的重要策略。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和实践,相信乡村环境将得到有效的改善和优化。

优化乡村环境论文范文 篇二

标题:科技创新促进乡村环境优化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在促进乡村环境优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将探讨科技创新在乡村环境优化中的应用,以及其带来的好处和挑战。

首先,科技创新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农业对环境的影响。例如,利用生物技术研发高产、抗病虫害的农作物品种,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此外,利用无人机、遥感和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精准农业管理,减少农业资源的浪费,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其次,科技创新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也能够改善乡村环境质量。例如,利用新型材料和技术,开发高效节能的环保设备和产品,可以减少工业和农业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环境污染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乡村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然而,科技创新在乡村环境优化中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专业人才支持。在乡村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缺乏科技创新的资金和人才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其次,科技创新需要适应乡村环境的特点和需求,不能一刀切地复制城市的科技成果。因此,科技创新在乡村环境优化中需要考虑到乡村的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科技创新在乡村环境优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科技创新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农业对环境的影响,改善乡村环境质量。然而,科技创新在乡村环境优化中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通过克服这些挑战,相信科技创新将为乡村环境优化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发展。

优化乡村环境论文范文 篇三

2019年3月1日,晋江五店市的乡贤故事亮相央视中文国际频道《记住乡愁》栏目,让海内外华人再一次为晋江的乡贤文化点赞。

今年春节期间,晋江磁灶镇各村(社区)纷纷开展“新春走亲”活动,有效引导磁灶海内外乡贤们积极建言、捐资家乡各项建设,以实际行动践行“善行天下”的晋江精神。

在磁灶苏垵村,短短2个多月时间,300多位在外经商的苏垵村乡贤,合力捐出近千万元成立“苏垵村锦里慈善基金会”,致力于反哺家乡建设,助力家乡各项事业振兴。

在磁灶岭畔村,为更好地借助1000多名外出乡贤的力量反哺家乡振兴,村两委积极走访有名望的返乡乡贤,积极推进“岭畔村乡贤参事会”筹备事宜。以助力家乡民生事业发展为落脚点,岭畔村各界乡贤不仅继续捐资晋江首个村级慈善协会——岭畔村慈善协会,还捐资700多万元成立了磁灶荔枝宅慈善基金会,捐资80多万元用于扶持村庄养老事业发展。

在磁灶三吴村,村里以前山自然村为试点,率先成立了“三吴前山乡贤议事分会”,不仅激发了村里各界乡贤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还累计收到乡贤捐资200多万元,用于村庄民生配套建设和各项治理提升项目。

此外,在磁灶镇大埔、东山、洋宅、前尾、瑶琼、太昌、大宅、磁灶社区等其他近20个村(社区),也都通过走访返乡乡贤、召开“乡贤反哺”座谈会等形式,凝聚各界乡贤合力,助推家乡各项事业发展。

據不完全统计,今年磁灶各村(社区)的新春走亲系列活动,除广泛听取了各界乡贤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建议外,还累计收到各界乡贤捐资3000多万元用于助力乡村各项治理提升。

近年来,得益于海内外乡贤的鼎力支持,磁灶乡村振兴战略有序实施,不仅先后培育了1个国家级“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和1个泉州级、7个晋江级“美丽乡村”,通过实施“人才反哺农村”计划,还挖掘、培育了一批农村治理人才,6名农村带头人获评晋江市农村治理人才,4名农村带头人获评省级以上劳模称号。

优化乡村环境论文范文 篇四

泌阳县2016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

泌阳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

泌阳县是传统山区农区,素有“五山一水四分田”之称,全县辖9镇10乡3个街道,354个行政村,91万人,总面积2335平方公里。焦桐高速、沪陕高速、新阳高速和S234、S333、S334、S335四条省道穿境而过。2014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以来,全县90%的行政村达到了“三无一规范一眼净”。87个行政村达到示范村,占。183个行政村达到达标村,占。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被省、市评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先进县,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统筹科学编制建设规划。坚持把规划编制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的首要任务,以村庄布局规划为指导,不断完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一是编制示范村建设规划。规划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功能健全,在实际规划中按照路、树、灯整齐、协调,污水、雨水分流排放,广场、游园设施完善,绿化树种多样,达到“绿、亮、净、美、畅”的效果。同时,结合乡村规划,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村庄布局规划,规划建设了“集中居住区、休闲观光区、商贸创业区”等功能服务区,创新了美丽乡村建设模式。杨家集乡孟岗村按照乡“一园一观一林”的建设思路,邀请驻马店市规划设计公司,准确定位村庄区域功能,广泛征求当地群众的意愿,综合考虑产业布局、乡土文化、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因素,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二是做好村庄整治规划。在做好村庄布局规划和全面完成村庄规划的基础上,结合乡情、村情实际,制定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实施方案》,重点规划了水、路、房、电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产业发展项目、环境美化绿化等建设内容。同时,按照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形成了功能齐全、各具特色的村庄发展模式。三是严格执行各项规划。坚持“无规划不建设、无设计不施工”的理念,做到了规划一批,建设一批,依次推进,分步实施,维护了规划的严肃性。对基础条件一般的村庄,规划以水、路、房、电等基础设施为重点,对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庄,规划以村庄环境治理为重点,对具备一定基础的村庄,加快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建设美丽乡村。

三、持续推进整示范村建设。开展了以垃圾清理、脏乱差治理为重点的环境整治,全县的村已达到示范村。的村达到达标村标准。至目前,共投资亿元,已全部完成综合项目建设任务。一是有效清理农村垃圾。实施村庄“净化”工程,采取整组、整村连片推进的办法,集中开展了6次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彻底清理整治村庄街道、房前屋后的 “三堆” (垃圾堆、柴草堆、粪堆)、农户庭院卫生、村组道路两侧的垃圾,每个乡镇建成了两个环境卫生整治示范村。同时,充分利用一事一议等项目,全县建成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场23处,实现了生活垃圾、废旧地膜分类集中收集,各村组配各了保洁员,对居民点、村组公共地段实行定期清扫保洁,有效解决了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二是加快连片改造提升。围绕城乡结合部、乡村主干道路、产业园区、旅游景点沿线周边,按照“点线面结合、整体化推进”的思路,采取整组、整村、整乡、整区域推进的办法,加大村容村貌连片综合整治力度。全面清理乱搭乱建、残墙断壁、柴草杂物、废旧农膜、尾菜垃圾等脏乱差现象,拆除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的违章建筑,连片整治区达到村庄周围干净整洁,集中绿化、美化村庄环境,完成219个村容村貌整治,配套完善了水、路、电等基础设施,农村环境面貌得到进一步提升。三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在抓好整治建设的基础上,完善了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立村内环境卫生日常保洁管理制度,相关设施运行和长效管护机制。制定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实施方案,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列入乡镇重点工作考核,与重点工作落实同安排、同部署,加大考核力度。成立垃圾清运、卫生保洁、公共设施维护、道路绿化养护、河道治理管护等专兼职队伍,明确管护职责,细化奖惩措施,加强日常管理维护,村组主干道路、公共地段、居民点街道实行定期清扫保洁,强化村民参与监督,切实巩固好环境整治成效。

四、切实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以住房改造、通村道路、村庄绿化为重点,建设了全县示范村基础设施。一是改善农村住房条件。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注重体现村庄特色,结合中心村建设、扶贫开发、易地搬迁等项目实施,采取新建与改建相结合的办法,通过进行示范村房屋改造提升,加大农村住宅连片建设力度,完成危旧房改造9000户。切实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二是加快交通道路建设。大力实施农村通达畅通工程建设,将项目适当向基础条件比较薄弱的村倾斜。全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实施农村公路582公里、修建桥涵230座。目前,共开工建设通畅工程、扶贫道路工程、通村公路工程52项,所有项目全部完成。加快通村道路建设和通组道路建设,示范村通村主干道路硬化率达到了100%,通组道路和居民点道路硬化率达到90%以上。三是提升村庄生态绿化水平。以村旁、宅旁、路旁、田旁、水旁绿化为重点,动员群众在村内主要道路、居民点因地制宜栽植绿化树木,在村内公共场所、空地配套建设花圃、花园,打造小景观,让农村绿起来。今年全县定植绿化苗木万株,落实农田防护林204公里、绿色通道181公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同时,积极争取水利、扶贫、移民、教育、卫生、电力、等项目建设,持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五、加强领导,形成工作合力。按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总体目标任务,积极探索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是坚持党政齐抓。全县调整充实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2016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实施方案》等配套文件,先后召开动员部署,现场推进、观摩督查等专项考评6次,县委、县政府领导、分管领导亲自深入一线跟踪调研,加强工作指导,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各级干部同心同力,狠抓落实,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建的工作合力。二是加大扶持力度。按照省市要求,县上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县财政配套资金2 000万元,整合资金亿元,用于扶持示范村建设,并严格按照资金管理办法,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保障了示范村项目的顺利实施。在达标村、示范村村容村貌整治建设上,将一事一议、农村道路等项目进行整合集中,重点用于水、电、路、气、房和垃圾处理等建设上,有力推动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任务的落实。三是完善工作机制。根据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实际,明确了工作职责和相关要求,健全完善了工作推进机制,把美丽乡村示范村、达标村等重点工作纳入乡镇综合目标责考核,建立了“一月一督查、一季一考评、半年一小结、一年一总结”的跟踪落实机制,狠抓督查落实,及时掌握建设进度,确保了美丽乡村建设成效。

总体上,今年我县在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整体情况来看,还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乡镇与乡镇之间工作不平衡。二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改善人居环境建设专项资金投入较少,我县财力有限,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缺资金、缺项目、缺投入的问题突出。四是运行机制不活,如规划的审批事项、一事一议的可建项目等管理运行方式,极大的影响和制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项目建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着力解决突出存在问题,以改善人居环境为主线,更加注重统筹规划、集约开发、突出特色、综合提升,持续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富有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新格局。

优化乡村环境论文范文 篇五

摘要: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原动力,是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就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但当前广东省粤中西地区农村职业教育还存在教育水平偏低、人才供需矛盾突出、保障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因此,需要提高农民认知水平和专业水平、加强产教融合、发挥专业服务产业功能,并在政策保障、招生制度、就业制度等方面实现创新,增强农村职业教育吸引力,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服务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职业教育

2018年6月,xxxxxx在山东考察时强调,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2018年,xxx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提出中等职业教育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村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职业教育作为连接教育与“三农”的枢纽和培养新型农业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质量强国战略的大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必须同步优先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广东省粤中西地区的农村人口比例大,农村整体文化素质偏低。以肇庆为例,肇庆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一员,占有独特优势的地理位置,但同时也是大湾区城市群中农村化程度高城镇化程度最低,经济相对落后的一个城市。如何更好更快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发展是首选,而乡村振兴首要任务是发展农村教育事业。职业教育是提高村民职业技能、就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解决粤中西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困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1粤中西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教育水平偏低

城市经济及生活水平高,就业空间大,农村经济收入来源严重受限,因而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当前,来自农村的从业人员学历低、专业技能欠缺等问题非常突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广东省“各种人口受教育程度”结果显示,高中或中专及以下学历的人员占全省常驻人口的,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员占。另外,我国第三次农业普查中“广东省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的数据显示,高中或中专及以下学历的农村生产经营人员高达,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可见,在广东省常驻人口中,文化教育程度整体还是偏低,这不仅不利于产业转型和科技创新,也阻碍了乡村产业振兴。以肇庆为例,农村孩子受教育情况呈金字塔形,整体学历水平偏低。农村孩子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毕业时,根据学业成绩及家庭经济条件等因素在高中、中等职业教育及辍学打工中做出选择,这三者分别约为25%、45%、30%,其中选择中等职业教育的占比最高,家庭经济条件成为做出选择的关键性因素。选择读高中的那部分孩子最后由于学业成绩及个人志向等原因,在大学本科、高等职业教育和辍学打工中做出选择,这三者分别约为20%、45%、35%,其中选择高等职业教育的占比也是最高,这时学业成绩成为做出选择的关键性因素。农村教育水平偏低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多数人的传统意识里,职校是普教落选、落榜的学生选读的,在所有全日制的教育机构来看,职校是相对低层次的,由此导致很多农民都看不起职业学校,认为在职业学校学不到什么东西,普教才能培养出精英人才,既然孩子考不上普教,那还不如早点外出打工赚钱。二是现有的大多数职校毕业生在求职市场上无法发挥自身的优势,待遇低、就业范围窄,大多数学生到了职校后学习松散甚至弃学。由于政府经费投入有限,职校师资力量薄弱,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比较欠缺,真正合格的“双师型”教师甚少,普遍出现一个老师同时讲授多门课程的情况。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处于弱势地位,教学质量提升缓慢,由此导致职业学校和职业教育发展动力不足。

人才供需矛盾突出

目前,中等、高等职业学校以会计、电子商务、计算机、物流等热门专业为主,农村农业发展相关的专业如农林畜牧等比较少。《2018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8)》显示,2018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布点数3850个,涵盖教育部专业目录的19个专业大类,排在前3名的是财经商贸类(852个)、信息技术类(786个)、加工制造类(460个),而农林牧渔类专业布点数仅100个。《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9)》中2018年广东省高职院校在校生结构显示,农林牧渔大类专业在校生仅占,水利大类,在19个专业大类中排名分别为第18、19,学生报读涉农专业的意愿不是很强,农业人才供给能力可想而知。目前,肇庆包括中职高职在内的20所职业院校中,只有一所农业职业学校,其他职业教育供给难以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学校也没有设置农业相关专业。可见,专业服务产业的功能尚未实现,使得农民游离在职业教育的边缘地带,人才供需矛盾突出。此外,从现有的专业建设情况来看,农业职校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其一是专业设置未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新要求。要么专业陈旧,要么忽略自身优势只顾追求新兴、热门专业,没有形成专业特色[1]。其二是实践技能培养不突出。主要表现为理论教学比重过大,过于关注升学而轻视专业技能的培养。实践教学实施落后,实践教学环境简陋,而现代农业技术已实现智能化、自动化,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学生学习陈旧过时的知识和技能,毕业后将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不能满足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需要。

保障机制不健全

近年来职业教育越来越受重视,但相较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保障机制还不是很健全。资金和政策主要向补基础教育短板和建设一流高等教育方面倾斜。从目前体制来看,农村职业教育办学经费主要源于地方政府[2],经费来源单一,地方财政收入受制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的地区往往会导致职业教育经费得不到有效保障。此外,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功能难以在短期内立竿见影,导致个别地方政府忽视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尤其在经济下滑、财政紧张的时候,就会首先考虑削减农村职业教育专项经费投入。经费是根本保障,如果经费投入不足,将会产生一系列问题,比如课程开发力度不够、教学设施陈旧落后、实训环境简陋、师资力量薄弱、教学信息化水平低等,最终导致学校缺乏竞争力,毕业生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农村职业教育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乡村振兴的功能无法发挥,而越贫困的地区,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力度越弱,以上问题就会越突出,也会因此陷入恶性循环。

2粤中西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策略

职业教育是能着实提高村民职业技能、就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宝。要实现粤中西地区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迫在眉睫。

提高全农民认知水平和专业水平

优化乡村环境论文范文 篇六

[摘要]乡村振兴是xxx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关键措施。然而,由于农村区域广阔,农村发展极不平衡,大部分农村公共设施和基础条件落后,农村经济发展动力严重不足,部分农村空心化现象突出,因此,乡村振兴面临新的课题。本文对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的治理措施,希望对于拓宽乡村振兴思路有所帮助。

[关键词]乡村振兴基础建设支柱产业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志码:A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xxx重大战略部署,要走出现阶段乡村振兴面临的困境,必须加快乡村经济的发展,根据乡村实际做好发展统筹规划。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乡村经济实力不足,乡村基础条件较差,乡村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缺少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的硬件资源,乡村建设资金不足,乡村经济发展缓慢,尤其是乡村人员外流较多。部分乡村出现“空心户”“空心村”现象,因此,必须增强乡村吸引力,重视乡村人员外流问题。在这种背景下,研究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

一、当前乡村振兴面临的突出问题

第一,乡村建设严重滞后,城乡差距愈加明显。现阶段,随着城镇化速度加快,城市扩张明显,一些大中型城市建设表现突出,与广大农村形成鲜明对比,建设资源和公共资源向城市聚集,乡村建设严重滞后,城乡差距愈加明显,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大部分农村基础设施与城市相差明显。现阶段,虽然国家加大了对乡村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但由于乡村范围广阔、受众面广,能够改善的环境条件相对有限[1]。二是农村人居环境条件相对较差。农村与城市差异逐渐扩大,原因在于乡村农业生产的特殊性,由于广大农村条件千差万别,大部分农村仍然依靠手工为主以户为单元的家庭劳作方式,使改善农村的生产条件存在较大难度。乡村人居环境因乡村规划滞后呈现无序状态,乡村环境状况堪忧。三是农村公共服务能力较差。由于公共资源向城市倾斜,农村公共服务能力较差,如小学、中学撤并使部分农村孩子就近上学难;乡村医院医疗条件较差、待遇差,难以留住医护人员,医疗资源向城市集中,农村居民就近就医难。

第二,乡村发展动力不足,大部分乡村经济缺少主体产业支撑。乡村经济是社会管理较为特殊的对象,它是以乡村管理为主体的治理单元,由此导致乡村经济发展受到很大障碍,特别是许多乡村没有发展规划,排除在统一的城镇建设规划之外,乡村建设处于自发状态。加上政策对于农村土地利用的限制,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性质,除了土地流转之外,不能进行其他开发活动,影响农村利用土地发展经济的步伐,导致大部分乡村以农业经济为主,缺少主体产业支撑,乡村发展缺少必须的资金来源,乡村发展后劲不足。以村为单元的大多数村级集体经济空心化。承包制和农村税费政策改革后,村集体缺少了以收取提留为主的收入来源,集体经济呈现空心化。大部分乡镇经济实力较差,投入建设改善基础设施的能力不足,难以吸引到优势项目和优势企业入驻,经济发展缺少动力[2]。

第三,乡村吸引力功能弱化,乡村人员外流现象严重。由于社会优势资源向城市集中,农村吸引力明显下降,乡村人员外流现象十分明显。部分家庭中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乡村值守的人员只有老人和孩子,出现了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部分家庭举家外迁,只留下空房子,成了“空心户”,由此出现了部分“空心村”。在农村中从事农业劳动的青壮年劳动力缺乏,大部分乡村中老年人成为农业劳动的主体,从事简单的农事劳作,甚至部分出现了农田荒芜现象。

主要原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家庭的田亩少,农业投入成本高,农业收益低,农村居民从事农业劳动不能满足生活的需要,由此导致乡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二是新一代农村居民的乡村观念淡薄,缺少传统乡村文化价值观念吸引,在城市环境熏陶下对乡村依赖性减弱,选择离开乡村,而乡村吸引力差,没有可以补充的人力资源回流;三是现阶段城镇化与乡村建设脱节导致乡村人员外流增加,使乡村发展缺少劳动力,而且有加剧趋势。

二、乡村振兴路径选择

我国乡村范围广,地理形态差异较大,发展环境参差不齐,因此推行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结合各地发展实际,按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统筹规划,选择好乡村振兴路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加大乡村基础建设投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现阶段,要消除城乡差别,必须增加对乡村的投入,在政策和资金上向农村倾斜,针对各个区域内乡村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推进,有序进行乡村治理。一是做好区域内乡村建设规划,促进乡村建设有序开展。我国乡村范围广,地理形态差异较大,因为发展状况和区位差别形成的经济条件悬殊,因此,推行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有序开展。要充分重视大部分乡村发展缺少规划的问题,以县域为单位编制乡村发展规划,纳入全域發展范围,统筹运行;要将城镇化与乡村建设结合起来,促进乡村环境的整体改善。二是加大乡村农业水利建设资金投入力度,改善农业生产状况和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的稳定发展。三是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进行乡村道路规划建设、乡村人居环境建设,通过城镇化改变乡村分散难管的状况,从而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四是做好乡村公共配套服务措施。在教育资源、医疗资源方面增加对乡村的投入,做好乡村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优化乡村资源条件,提升乡村宜居指数[3]。

第二,加快培育乡村支柱经济,促进农村支柱产业发展。乡村经济增长缓慢、发展后劲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缺少支柱经济,因此,要加快培育乡村支柱经济,改变乡村经济状况,促进乡村支柱产业发展。一是加快推进现代乡村农业建设,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各地要根据区位特点,寻找并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产品,集中开发农户单个的土地,实行农业产业园管理,推广“一村一品”或“一乡一品”集中耕作模式,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壮大乡村经济实力,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二是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田园经济。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必须考虑农业经济效益,对传统的种粮种菜模式进行改革。比如,针对城市居民对乡村旅游的向往需求,有条件的乡村可以从发展休闲农业入手,做好相关配套服务,在满足城市居民的旅游娱乐需求的同时,提升休闲农业的附加值。又比如,可以让部分少地居民体验田园生活,组织他们从事乡村田园管理,从而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三是发展乡村工商业。振兴乡村经济,必须加大乡村招商力度,做实乡村发展基础,壮大乡村经济实力,使乡村发展有资金保障。

第三,重视乡村人员外流现象,增强乡村吸引能力。人是发展的决定因素,乡村振兴必须依靠乡村人员发展,因此,乡村人员外流问题,应引起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现阶段,在城市化加速发展和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必须针对乡村实际,增强乡村吸引力,使乡村人员流动保持在合理范围,优化村级结构,进行乡村、村组间的合理布局,有效节约与利用农村土地资源,防止空心村的出现。一是要加强乡村人文建设,培育本土乡村文化,让乡土文化价值观能够吸引新一代的农村居民,使他们增加对乡村的留恋,从而愿意投身到乡村建设。二是加强乡村组织建设,发挥乡村各级组织的凝聚作用。要选用有号召力愿意投入乡村建设的人士充实到乡村各个岗位,发挥他们的影响作用,从而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吸引更多的人回归乡村、热爱乡村,投入乡村发展。三是加强乡村社会管理,促进乡村和谐发展。要在乡村培育文明新风,改善乡村公共卫生环境脏乱差的现象,丰富乡村业余文化生活,提升乡村生活幸福指数。

三、结语

由于我国乡村范围广,发展条件千差万别,乡村振兴任重道远。要改变乡村落后面貌,防止人员外流,必须加快乡村经济发展。具体来说,应加强乡村基本设施建设,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因地制宜做好乡村规划,培育乡村支柱产业,做好乡村社会治理,提升乡村幸福指数,从而吸引乡村人员回归,促进乡村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管程程.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9(1):6-7.

[2]刘亚玲.乡村振兴视角下乡村治理问题研究[J].新西部,2018(34):59-62.

[3]刘兴景.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有效治理的路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8(35):25-27.

优化乡村环境论文范文(优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