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国学《大学》读后感(实用6篇)

时间:2013-06-07 09:35:4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经典国学《大学》读后感 篇一

《大学》是中国古代经典国学著作之一,它是《礼记》中的一篇,也是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这本书以其思想的深邃和理论的完备而被人们广为传诵和研究。我在读完《大学》后,深深地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念。下面,我将谈谈我对《大学》的一些理解和体会。

《大学》的核心思想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字是儒家思想的基本准则,也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其中,“格物致知”是指通过实践和观察来认识世界,追求真理和知识;“诚意正心”是指做人要诚实守信,心怀真诚,修身养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指个人修身齐家治国,为天下人谋福祉。这些原则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大学》中,我最受启发的是关于修身养性的论述。书中提到“学而优则仕”,意思是说学问和品德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学问和品德都达到一定程度,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深刻的教训。在当今社会,很多人都追求功利和利益,很少有人关注自己的品德修养。然而,《大学》告诉我们,只有修身养性,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另外,我也很受《大学》中关于学习方法的启发。书中提到“温故而知新”,意思是说通过不断回顾和复习已学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以前,我总是追求新知识,而忽视了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复习。然而,《大学》告诉我,只有通过不断温故,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总之,《大学》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经典国学著作。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还受到了很多启发和教益。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将其中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我们一定能够成为更好的人,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经典国学《大学》读后感 篇二

《大学》是一部中国古代经典国学著作,它以其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了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这本书对于人类思想史和文化传承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我读完《大学》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念,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大学》中的核心思想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字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观。其中,“格物致知”强调通过实践和观察来认识世界,追求真理和知识;“诚意正心”则强调要做到诚实守信,修身养性。这些原则不仅对个人的修身齐家治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也对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读《大学》的过程中,我最受启发的是关于修身养性的论述。书中强调“学而优则仕”,意思是说学问和品德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学问和品德都达到一定程度,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这让我深思。在当今社会,很多人只注重学问而忽视了品德修养,然而,《大学》告诉我们,只有修身养性,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另外,我也很受《大学》中关于学习方法的启发。书中提到“温故而知新”,意思是说通过不断回顾和复习已学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以前,我总是追求新知识,而忽视了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复习。然而,《大学》告诉我,只有通过不断温故,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大学》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经典国学著作。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还受到了很多启发和教益。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将其中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我们一定能够成为更好的人,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经典国学《大学》读后感 篇三

  《大学》总结了人一生实现远大理想抱负的模式,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为人生的第一大学问。“修身”就是我们所讲的“做人”。一个人只有先学会了做人,然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进而才有能力去治理一个国家,达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如果一个人没有学会做人,连自己的事、自己家庭的事都管不好,那么,他就没有资格去做官、去治理国家,否则,将会给他人、给社会造成损害。所以说,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怎样做人,不管他学富五车,有亿万财富,他的人生最终都是失败的人生。正如古人所说的:“官品即人品,做官先做人”。反过来讲,那些懂得做人,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的人,则永远被怀念、被学习。所以,古人说:“才智,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

  大雁南飞就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互相协作、互相鼓励、直至实现共赢的过程。它们总是喜欢排成“人”字飞行,在这种结构中,每只大雁翅膀的扇动都会给紧随其后的同伴增添一股向上的力量,支持它们顺利完成长途旅行。

  有人这样总结说:一个团队的生命力,不是技术,不是人才,不是资金,而是共同的信念和团结一致的步调。要做像白求恩一平的“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我们都是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这个集体中来的。这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种机遇,一种在履行管理职责中实现个人价值的机遇。而集体是我们每个人施展才能和抱负的舞台,是走向成功的载体,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不断增强工作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就能自觉地把个人融入集体这个大家庭里,与之同喜同乐,无私奉献,贡献出自己全部的力量。

  身体力行去实践。按照日常对自己的反思以及改正计划,要毫不迟疑地付诸于行动,把自己对做人的点滴领悟,迅速运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在运用中学习,在实践中体会,相信一定会有明显的收获。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失败是自大;人生最大的无知是欺骗;人生最大的悲哀是嫉妒;人生最大的错误是自弃;人生最大的法宝是精进;人生最大的礼物是宽恕;人生最大的罪过是自欺欺人。

  希望我们都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对人民有益的人,团结携手建设我们的美好明天!

经典国学《大学》读后感 篇四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以此没世不忘也。”

  “於戏!前王不忘”源自《诗经。周颂。烈文》,是周成王祭祀时赞颂先王并诫勉助祭之句。也就是说先王建立如此显赫之伟业,吾等后人不能忘记这样的伟业传承。具体又指什么呢?

  也就是“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君子仰慕古贤圣人之德行,见贤思齐,见圣渴仰;而小人也乐得借用先贤之名来以此获得自利。

  在东方另一个国家印度文明传承也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瑜伽这样结合、联通、合一和相应来表述。与内心心性合一而明身乃心性之化身;与天上神灵合一,如阿凡达;与古贤先圣合一而智慧似我。以至于佛教盛行而演绎到无比殊盛而繁复,君子探求无限,小人用其无限。可见正信和迷信混杂一起,难以清晰。

  而儒家直探龙珠,直揭精辟,仅此一句,使真意灵魂大白与世,简单平实,仁心直露,使人深省,言下大悟。

  《大学》总在不断引用先人智慧说当下实际,没有半点拖泥带水,也无修饰,更是中立直接,真实华族智慧之精要,深读其乐无穷。也由此成全了《大学》的历史地位。

  生活中,我们总在道理中纠缠不清,与其说道理无非就是自我认知的一面之词,放在阳光下暴晒,还能有多少客观。一切道理皆废话,不中立,所以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中,说什么才是最根本的呢?那就“贤其贤而亲其亲”,其贤其亲变成自然之道,用在社会中就是合真之道,明辨是非之道。至此,心性洞开,与天地合一。

经典国学《大学》读后感 篇五

  《大学》原属《礼记》中的一篇,在唐宋时期开始受到重视。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

  《大学》指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句话告诉我们,从天子到平民百姓,一切都以修养身心为根本。修身这个根本抓好了,长大以后就可以做到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办不到的。

  古代圣贤非常重视修身,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许衡是元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有一次,许衡在天气非常炎热的时候路过河南沁阳,当时非常口渴,路边正好有一棵梨树,路人纷纷去摘梨吃,惟独许衡静坐树下不动。有人不解地问:“何不摘梨解渴?”许衡答道:“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其迂腐:“世道这么乱,梨树哪有主人!”许衡正色道: “梨虽无主,难道我们的心也无主了吗?”许衡这种“我心有主”的精神是多么难能可贵呀!这种“我心有主”的精神,就是《大学》提出的修身之道。

  修身的“身”,指言行而言,“修身”就是修养自己的言行。人有身体,从具体的洒扫应对进退,到动静、周旋,所言所行都要合乎礼仪、礼节、与礼貌。当今,社会上有一些干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就没有做到“修身”,他们与《大学》的要求相比,与古代圣贤相比,是多么可耻,多么渺小啊!

  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也要把“修身”放在第一位,按照圣贤经典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比如:当有客人到家里来做客,我会先给客人倒水。放学时,有同学摔倒了,我会主动去把她扶起来。到别人家里串门,或者到学堂上课,没有经过允许,不能动他人的东西。

  读了《大学》我明白了许多道理。今后我要努力学习,做一个好学生。

经典国学《大学》读后感 篇六

  最近,我在紫阳国学堂学习了《大学》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使我懂得了许多修身的道理。

  《大学》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是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的德行,在于使民众日新又新,并达到最完善的境界。那么,什么是光明的德行呢?我想,最基本的就是孝敬父母。

  读了这段话,让我想起古代的一个故事。赵善应是南宋的一名官员,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子。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需要用人血和药进行治疗。赵善应二话没说,马上买药,然后用刀刺破手臂,用自己的鲜血和药,给母亲服用。在赵善应的精心照料下母亲的病很快就好了。病虽然好了,但母亲却落下了心悸的病根。一有打雷等大点的响动,母亲就会害怕。因此,每遇到雷雨天气,赵善应都会走进母亲的房间,陪伴母亲。有一个寒冬的夜晚,赵善应出远门归来,走到家门口时,随从正要敲门,赵善应却马上制止说:“别敲了,我怕惊吓到母亲。”就这样,他和随从坐在门口房檐下,挨冷受冻直到天亮。赵善应这种孝敬父母的精神是多么难能可贵呀!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大学》这本书提出的“为人子,止于孝”的目标。自从学习了《大学》,我在家里也能孝敬父母。妈妈工作了一天回到家,我高高兴兴地敬妈妈一杯茶,妈妈就很开心。到了晚上,我来到卫生间倒一盆水,然后让妈妈洗脚,妈妈说我是个懂事的孩子。爸爸回来了,想去餐厅洗碗,我就让爸爸休息,我来洗碗。

  学习了《大学》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孝道。作为孩子,孝很重要,只有做到了孝,长大以后才能做到忠和义,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做事。

经典国学《大学》读后感(实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