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国》读后感(通用6篇)

时间:2017-04-09 04:12:2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雪国》读后感 篇一

《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主人公石原光太郎和山嵐之间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一种深沉而悲凉的情感。这本小说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爱情的独特理解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故事发生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寒冷小镇上,主人公石原光太郎是一个来自大都市的年轻人,他被派到雪国去与妻子分居的山嵐进行谈判。然而,在与山嵐相处的过程中,石原光太郎逐渐陷入了对她的深深的爱恋之中。山嵐是一个神秘而寡言的女子,她的美丽和冷漠给人一种难以捉摸的感觉。尽管石原光太郎知道他们之间的爱情是不可能的,但他依然无法自拔地投入其中。

在小说中,川端康成以独特的笔触描绘了雪国的寒冷和孤独。雪花飘飘,覆盖了整个小镇,给人一种冷漠而无情的感觉。这种环境与主人公们的内心境遇相呼应,他们都是孤独而寂寞的存在。作者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深刻地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关系的脆弱性。

《雪国》中的爱情故事也让我深受触动。石原光太郎对山嵐的爱情是一种纯粹而无法言说的情感。尽管山嵐对他保持着一种冷漠的态度,但他依然愿意为她付出一切。这种爱情既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又是一种美丽的追求。通过对爱情的描写,川端康成让我感受到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无法预测性。

读完《雪国》,我深深地被小说中的情感所打动。川端康成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爱情的描写,展现了人类内心的脆弱和孤独。他通过主人公们的故事,让我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情感的真实性。这本小说让我感到悲凉,但同时也让我对人类情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雪国》读后感 篇二

作为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雪国》展现了一种充满诗意和哲学思考的美丽。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情感的描写,川端康成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小说中,雪国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被大雪所覆盖,给人一种与世无争的感觉。这里的人们过着与外界隔绝的生活,他们与大自然的关系更加紧密。作者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雪的纯洁和寂静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同时也体现了人类的孤独和无助。川端康成以他细腻的笔触,将雪国的美景描绘得如诗如画,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除了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川端康成还通过对人类情感的描写,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人公石原光太郎对山嵐的爱情是一种纯粹而无法言说的情感。山嵐的美丽和冷漠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她的存在成为石原光太郎内心的一种梦幻和迷惑。川端康成通过对爱情的描写,探讨了爱情的本质和人类情感的复杂性。他让读者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爱情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读完《雪国》,我被川端康成独特的艺术表达所打动。他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情感的描写,让我感受到了无法言表的美丽和哲学思考。《雪国》展现了一种与世隔绝的美丽,让我对自然和人类情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本小说让我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让我对艺术的力量有了更深的体会。

《雪国》读后感 篇三

  翻开《雪国》,有些不习惯,因为这书开头没有我国书籍中的“序”之类的导读介绍。只有简单的作者介绍: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作家。生于大阪。1968年以“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日本人的精神实质”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山音》《古都》《睡美人》等。

  《雪国》让我读出了萧条、苍凉、寒冷、凄婉、唯美。

  《雪国》开篇,美丽的叶子进入了男主岛村的视线。作者用细腻地笔触描写了深深吸引男主岛村的叶子姑娘的外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例如“黄昏的景色在镜后移动着。也就是说,镜面映现的虚像与镜后的实物在晃动,好像电影里的叠影一样。出场人物和背景没有任何联系。而且人物是一种透明的幻象,景物则是在夜霭中的朦胧暗流,两者消触在一起,描绘出一个超脱人世的象征世界。特别是当山野里的灯火映照在姑娘的脸上时,那种无法形容的美,使岛村的心都几乎为之颤动。”“这是一束从这方投来的寒光,模模糊糊地照亮了她眼睛的周围。她的眼睛同灯光重叠的那一瞬间,就象在夕阳的余晖里飞舞的夜光虫,妖艳而美丽。”诸如这样的细腻描写很多,以致于我后来不再划线了。不仅是对叶子,对女主驹子也有许多,还有景物描写也是极其的细腻的。

  由此可见,作者精于观察,在写作上极其有耐心。这正是我所欠缺的,我写作时总是想尽快地把事情表达完整,人物和景物的描写只是点缀于文章中。读川端康成的作品,每个人物都像是从散文诗中走出。

  每个国度风土人情不同,每个时期的社会背景不同,文中男主岛村明里恋着驹子,心里满满的中意的是叶子,家里还有太太孩子,这是我不可接受的。然,驹子为救老师的儿子当艺妓,文章的结尾,叶子葬身于火海,这一切的一切又是多么的悲戚和无奈。

  雪国是寒冷的,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无助无奈,身不由己地挣扎。《雪国》留给读者的都是细腻、凄婉、寒冷而唯美的画面。

  我读完整本书,被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不急不躁

娓娓道来的叙述,耐心地描写人物和世间百态的功力折服。

《雪国》读后感 篇四

  一片白茫茫的雪国,连绵起伏的山峦,火车向前行驶着。窗外的暮景以及一位美丽姑娘的身影在玻璃上构成虚无缥缈的梦。她叫叶子,仿佛人如其名终究要飘落。他没有抗争,她认命,在一场大火中从高楼向下缓缓的寂静的向人间道别。她像是黛玉还完泪后再回到天上去,她送走了师傅,送走了情人行男,再也了无牵挂。她的最终离去仿佛是要告诉你:在人间,一切都是徒劳的。

  如果叶子代表着精神上的美,空幻迷离的美,那么驹子便是真实的美,一种像春天像小草生机勃发的美。与现实对抗,与生命抗争。她十六岁开始阅读小说并做了简单的笔记,可在岛村眼里她并无深刻的理解。

  岛村心想:要是见到驹子,就劈头给她一句“徒劳”。然而,对岛村来说,恰恰相反,他总觉得她的存在非常纯真。

  她未婚夫行男卧床不起,师傅中风,她为了医药费为了生存去做艺伎,而在岛村看来又是徒劳的,关于书中第二次提到徒劳:

  他明知对于这女子来说不会是徒劳的,却劈头给她一句“徒劳”。这样说过之后,反而觉得她的存在变得更加纯真了。

  驹子弹着三弦琴,以山谷大自然为知音,美妙的琴声里满满是对生活的热烈与迷茫。可在岛村看来:

  驹子这种生活可以说是徒劳无益的,也可以说是对未来憧憬的悲叹。不过这种生活也许对她本身是有价值的,所以她才能弹出铿锵有力的琴声。

  生命是一场徒劳又怎样,我喜欢着我的喜欢,热爱着我的热爱,我身心沉浸着我就觉得有意义。驹子始终怀着一份纯真与真挚,而这正是岛村所怜悯与叹惋的东西

  她深深的爱着那个来自异乡的岛村,可同时又觉得不可能,因为岛村是有妻子的。他对她也只是爱怜,是对美的一种疼惜。在他眼里,驹子不过是:

  一个在乡村水果店里的奇怪的水果,独自被遗弃在煤烟熏黑了的玻璃箱内似的。

  在最后,天上出现一望无际的银河,而地上是一场熊熊的大火。火势向天喷去,银河倾斜下来。叶子的死无疑是对美的致敬,美的诠释。而驹子疯了,或许叶子曾是她的精神支柱。小说到此结束,诗一般的收了尾。

《雪国》读后感 篇五

  《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一部中篇小说,主要讲了东京的一位西洋舞蹈评论家岛村来到雪国的温泉旅馆邂逅了驹子,并被她吸引,后来又两次来到雪国与她相会。在他第二次来到雪国时,在电车上又看见了美少女叶子,并心生恋慕。因此,他们三人构成了微妙的情感关系。最后,小说以叶子的意外死亡而告终。

  这部小说主要在写岛村与两个女人的情感,但是在我读完后,发现这本小说所要表达的并不仅仅是那种男女间的情感,而是一些别的东西。

  整部小说中,然人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的虚幻,但是又是那么真实,“虚无”与“徒劳”贯穿了整部小说:岛村对真实的渴望与追求,到最后变为一场空,只得以虚幻来定义现实;艺妓驹子憧憬着自己美好的与未来,她为岛村送行连行男病危了也没有去看,这一切却得不到回报,只是“美丽的徒劳”罢了。这也是一方面的表现出了当时日本社会的状况。

  至于叶子,可以说这个人物是“不存在”的,她的出现其实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的一种向往,在结尾处的那场火灾,叶子意外的丢掉了生命,如果照常理来说,岛村应该是会像驹子那样悲痛,但是他没有,反而是得到了精神上的顿悟,驹子与叶子的离开,更是让人感受到人生如梦的虚无感。

  这部小说大多是对话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自然环境描写不仅仅有那种唯美的体现,又同时为人物的心理或是接下来的情节发展做了暗示。就比如说在叶子逝世的那场火灾,作者将其描写成诗一样的画面,就意在叶子的超凡脱俗,在这种意境下,表达出了对真善美的渴望。

  如果光这么说,也许还是不够,我们不妨对比一下日本的另一部名著: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它主要是以物写哀情的,而在这部小说中,也有相似的地方。《源氏物语》是写于日本还在封建制度相对和平的时代,而《雪国》则是写于日本在大肆侵略的时代背景下,小说中的思想感情与之结合不难看出作者反对战争,但是,小说中关于战乱只字未提,通过虚实结合来表达,反映了在那个社会日本平民对美好生活追求却总遥不可及的徒劳,以及有甚者沉浸在那种虚无的幻想的状态,这也是我喜欢这本小说的原因。

  总的来说,这部小说脱离了“正轨”,在虚幻中表达情感,营造出了脱离了现实的境界,反而是对现实的一种最好的批判与诠释。

《雪国》读后感 篇六

  雪国这本书是我在不知道的情况下看完的,因为我看的这本书是由川端康成的两本书合订的,在我以为才看到一半的时候,故事突然停止了。在没看以前,我去看了书的简介,简介说故事是东京的一位名叫岛村的舞蹈艺术研究家,三次前往雪国的温泉旅馆,与当地一位名叫驹子的艺伎、一位萍水相逢的少女叶子之间发生的感情纠葛。所以我认为书中会出现感天动地的爱情,出现令人心痛的背叛。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岛村对叶子的爱是一直埋在心底的,他甚至只和叶子正式交谈过一次。而驹子却是在雪国一直陪伴他的女人,驹子起初是一个漂亮纯洁女子,一个让岛村不敢亵渎的女人,所以岛村才会二次来找她,然而第二次岛村来的时候,驹子已经沦为艺妓,每日喝的醉醺醺的,不断接单,特别的忙碌,但是却仍然频繁的来看岛村,哪怕只有几分钟。如果说驹子是深深爱着岛村的,那这也真是个可笑的爱情,一个整日陪伴男人喝酒取乐的艺妓深深的爱上了一个已经有妻室的坐食遗产的男子。

  作者唯美的文笔下展现出了两个美丽的女子,一个是曾经美丽纯洁然后逐渐堕落的驹子,一个是在驹子沦落后代替她撑起岛村心中美好的叶子。然而无论是驹子的纯洁美丽,还是叶子的清新脱俗,都是岛村所得不到的,一个沦落了,一个消逝了,叶子最终在火灾中身亡。川端康成作为亚洲第二个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在最后却选择煤气自杀。我认为,川端康成能够发现生活中、自然中的美丽,所以他的文笔是那么的唯美,就连“雪国”这个名字,也给人一种一尘不染的感觉,然而他也看到了无论什么样的美,都无法生存,要么沦落,要么毁灭,这是他所接受不了的。

  我们每个人也都是向往美的,但是也许我们对美不那么敏感,所以它沦落了就沦落了,最多浪费一汪泪水,然后我们更加坚强了,这就是所谓的适应生活吧!我们不能像川端康成一样,在看到美的虚无之后,变得悲观。但是同样不能变得麻木,变成摧残美的帮凶。就算美不能存在于现实,也应该时刻存在于我们的心中,唯有心中有美,才能发现生活中那处处的美丽。

《雪国》读后感(通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