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 篇一
在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为幼儿教育的从业者,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以更好地引导幼儿的成长。因此,阅读成为了我们不可或缺的一项任务。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最近的一本读书笔记。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书籍。这本书以心理学的视角来探讨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作者通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阐述了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交等方面的发展特点,并提供了相应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获益良多。首先,书中详细介绍了幼儿的认知发展阶段。我了解到幼儿的认知能力在不同年龄段有着显著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来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例如,对于3-4岁的幼儿,我们可以通过故事、游戏和观察等方式来促进他们的观察和记忆能力。而对于4-5岁的幼儿,我们可以引导他们进行逻辑思考和问题解决,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此外,书中还强调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幼儿正处于情感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对周围环境和他人的情感反应非常敏感。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需要给予幼儿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最后,书中还介绍了社交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社会的地方,他们需要在这里学会与他人相处、合作和分享。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创造积极的社交环境,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例如,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协商和解决冲突。
通过阅读《幼儿教育心理学》,我不仅加深了对幼儿心理发展的理解,还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教育方法和策略。我相信这些知识将对我未来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将继续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 篇二
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时刻都在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我不断阅读相关的专业书籍。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幼儿园教育方法与技巧》的书籍,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读后感和笔记。
《幼儿园教育方法与技巧》这本书从教学的角度出发,介绍了一系列适用于幼儿园教育的方法和技巧。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实用的教学策略和教育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首先,书中强调了情景教学的重要性。情景教学是一种通过创造具体的情境,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的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幼儿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知识的意义和实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在教授数学概念时,我们可以利用教具和游戏等方式,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数数、比较大小等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其次,书中还介绍了合作学习的方法。合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合作来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方式。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幼儿可以通过互相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例如,在进行艺术创作活动时,我们可以组织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合作完成一个作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合作意识。
此外,书中还强调了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指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独立探索和发现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布置开放性的任务和问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幼儿园教育方法与技巧》,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方法和技巧对于幼儿园教师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教学中的各种挑战和问题,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我相信这本书中的知识和方法将对我未来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会努力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 篇三
宁鸣而生、不默而死——读《胡适的声音》有感
对于成长于文化断层年代的我们,胡适先生似乎只是历史的一个符号,他曾经走在文字改革的先端,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等,由于种种原因,难得看到胡先生的文字,对于他的了解多来自片段性的轶事或宏大感受。近日于南图觅得一本《胡适的声音》,虽然只是一册不同时期的演讲集,但也足以窥见胡先生博大精深学养的沧海一粟。
“宁鸣而生、不默而死”,是《胡适的声音》一书的卷首语,这是胡先生一生主张并奉行的人生格言,由此看来,不论在什么语境下先生都会是一个“大右派”。作为一个有深厚旧学背景,在完善的西学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学者,胡先生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是真正学贯中西的大家。他的文字晓畅明白,朴实自然,没有精英意识,即使现在阅读也有极强亲近感,很符合他倡导的白话文应该是“活”的文字。
书中涉猎的领域和年代跨度很大,从“五四”时期到五十年代,几乎收录了胡先生一生中不同时期的各种演讲内容,让我们看到胡先生历经学者到官员(驻美大使)直至“中央研究院”院长等不同角色转化中为人,治学的态度,可以充分体现他毕生倡言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言必有证”的治学方法以及"认真的作事,严肃的作人"的为人之道。
对书中感触颇深的是一篇对“五四”事件的回顾演讲稿,具体而详尽的过程描述让我们身临其境。一方面,他承认“经过了这次轰动全国青年的大解放,方才有中山先生所赞叹的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另一方面,他坚持说,五四运动“实是这整个文化运动中的一项历史性的政治干扰。它把一个文化运动转变成一个政治运动”。他明确表达了:对抗争政府的同情和对运动方式的拒斥。胡先生作为独立知识分子,一贯坚持以自己的方式“宁鸣而生”。
另一篇极具特色的演讲稿是关于中国禅宗的发展史,从中国哲学史的角度系统讲述了佛教在中国成长发展的过程。胡先生关于禅宗发展史的研究考证翔实,表述客观风趣。胡先生本人没有宗教信仰,他的佛教研究完全从学问的视野进入。胡先生的禅宗研究源于他编著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到他离世只完成《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禅宗史是研究的不足之处,他一直在进行这方面的弥补。胡先生对禅宗史下过很多功夫,颇有心得,在研究的基础上专门为影响很大,成为一代宗师却不识字的六祖慧能的弟子,作了一部《神会和尚传》;晚年,又花很多时间去考证《虚云和尚年谱》。虽然禅宗史只是胡先生治学一隅,但严谨的态度足以描述中国佛教发展的历史,他的研究甚至曾引发日本禅宗学者铃木大拙与他的一翻论战。胡先生对于禅宗史的研究体现了他在治学中的“不默而死”。
多看看胡先生的研究,会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感受到他作为独立知识分子,用独立、理性、责任、正见、负责的言论来发表个人思考的行为特点。
如何深入的探寻与认同自己的文化,如何以独立知识分子的思维来“宁鸣而生、不默而死”,是我们需要一生探寻的问题。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 篇四
清风明月自在寻觅——《做温暖的教育者》读后感
对一本教育类书籍的的阅读方式有多少种可能性呢?安静地进入,让作者带着你轻松游弋在各种教育观念间,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陈震老师的《做温暖的教育者》一书做到了。
陈震老师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语言功底深厚,善于敏感把握身边事物,对各种话题,信手拈来,皆从教育的角度进行叙述,日积月累,坚持书写,形成了二十七万余字的教育类著作。
书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炼,无赘言赘语,给人很强的阅读愉悦感。书中话题涉及丰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师为师、为学、为人的自在寻觅过程。面对现实的琐碎与繁杂,陈震老师始终以教育者的智慧关照教育现实,展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姿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态。
书中对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姿态提出了很多建议,如: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努力创设宽松的和谐环境,调节形成宽容的内部心境,坚持宽厚关爱的沟通心态;“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进”,能够努力培养出有怀疑态度,批判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学生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不断寻求的!
对于教育者的工作姿态陈震老师认为有境界为上,借鉴王国维先生对于境界的经典描述,即: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调,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大小、高下之分,并无优劣。教知识,教方法,教心态可以成为教育的三种境界,对于成长中的人来说,知识,方法,心态都是重要的,境界由低到高,低层次是知识获得,高层次是心态培育,只要能够有效整合,就能促进终生的和谐发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品质的生活姿态。
有品质的生活姿态是内涵多元的,阅读是良好的通道。读书可以愉悦身心、提升自己。读书让生活更有品位,读书使人内心更加宁静,读书使职业更有智慧。
教育工作者是文化的传承与引领者,读书不仅是提升自我的需求,也是职业的要求。一位教师只要愿意与书为伴,坚持“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就能寻觅到心中的清风明月,就能塑造出有品质的生活姿态
让每一点感动在心中融化,让每一点感触在心中发芽,并将思考记录笔端。陈震老师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为我们提供了工作与生活姿态的良好范本。
让我们以温润的内心,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成为温暖的教育者!白下进校俞洋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 篇五
读《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有感
童年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最美好的岁月,也许长大以后他不会记得童年发生的事情,哪怕仅仅只是其中的一件都可能不会记得,但是童年的生活、生长经历都会影响他未来的认知、情感、思维方式。在现代一个高负荷的信息时代,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是孩子们所渴望的,是家长、社会应当给与的,是一名合格的老师应当配合的。
读了虞老师的《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并结合工作这几个月以来的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关于幼儿园的表演区
一位学者说过,幼儿的童年是成人生活的演练。对于这句话我并不赞同,但是我认为幼儿需要通过表演来感受、认知、理解这个他尚且不太熟悉的社会以及其中的各种行为规范和准则。因此,幼儿园有为幼儿创设表演的机会和条件的必要性。我所在的幼儿园比较注重幼儿的表演,在此过程中,我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将表演真正有效的融入到小班活动中?小班幼儿年龄尚小,语言、动作、表情等发展尚属于初始阶段,我认为该阶段幼儿的表演更多的是情感的投入。其中,表演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根据教师提
供的素材进行表演。教师可以通过准备充分的表演材料以及好的剧本,让幼儿去感受,从而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其中。在这类表演中,角色的选择应当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并且随着活动的进程可以进行转换、改变。一个剧本是否好,应该观察幼儿的表现。如:我们班有一个剧本大约一个月没有进行表演了,一个幼儿问我,“老师,我们怎么不表演XXX啦?好久没有表演了。”我问:“你还想表演那个吗?”幼儿很用劲的点头,说,“恩!”因此,我认为,一个经典的剧本应该让大多的幼儿想要去表演。
二、关于课程设计
书中提到“在观察和了解幼儿的基础上,设计符合班级和幼儿园实际的课程,应该是未来课程发展的基本方向。”因此,课程是“活”的,是因地制宜的。除此之外,我认为课程设计的关键是关注幼儿的反馈。一个好的课程设计的基本范畴应该是幼儿喜爱的、乐于参与的课程。然而,对于课程设计中,有效反馈和无效反馈是教师应当去思考的。作为一名新教师,在这个环节中仍有许多需要思考的地方。
三、关于幼儿教师知识
虞老师认为,幼儿园教师知识具有广博性,但并不是浅显的。幼儿园课程所涉及的领域很多,音乐、美术、体育、语言、数学、自然、科技、社会、健康等方面的内容都是幼儿老师的必备知识,但这并不意味着幼儿教师的知识就是浅显的。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必须对这些内容进行深究,才能够将深奥的知识简单化、复杂的语言明了化。我刚入园的时候,在与幼儿交流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卡壳”的现象,和幼儿说着说着就不知道该如何去表达,怎样的表达方式才能够让幼儿明白我的想法。这些看似“浅显”的语言其实是需要老师去思考、锤炼的。
学前课程的主体是幼儿,关注幼儿才是学前课程的重中之重。学前课程应以游戏化的方式融入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在其中感受快乐。但并不是说就放任幼儿,任何的活动都应该有相应的常规需要幼儿去遵守,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够更好的参与活动。并且,幼儿园的所有活动都需要家长、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只有三者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才能够给幼儿一个幸福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