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星期二读书笔记【最新3篇】

时间:2017-08-03 03:47:4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相约星期二读书笔记 篇一

《相约星期二》是一本由美国作家米奇·阿尔博姆撰写的小说,本书以故事集的形式呈现了一系列关于人生、爱情和友情的故事。作者通过深入的人物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刻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温暖和智慧的世界。本文将通过对其中几个故事的阅读和思考,分享一些个人的读书笔记。

首先,我想谈谈《相约星期二》中的第一个故事《人性的美德》。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年轻的男子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看到一个流浪汉在寒风中发抖,于是他心生怜悯,将自己的外套给了流浪汉。然而,当他走进一家咖啡馆时,他发现自己的外套被一个女子偷走了。于是,男子开始追逐那个女子,最终追到了一个公园,他看到那个女子正将外套给一个又饿又冷的小孩穿上。这个故事让我深思,人性的美德是无私的,即使自己受到了伤害,也要坚持善良。同时,故事也告诉我们,善良的行为会得到回报,即使不是立即的回报,也会在某个时刻得到体现。

第二个故事是《星期二的特别时刻》。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孩在星期二的下午放学后,经常去一个老太太的家里。这个老太太是她的邻居,她们经常一起度过美好的时光。然而,有一天,老太太告诉女孩她要搬到养老院去了,女孩非常伤心。但是,她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来纪念和感谢老太太。于是,她发起了一个活动,邀请所有的邻居们在星期二的特定时间,去老太太的家里,一起度过快乐的时光。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告诉我,我们应该珍惜和感恩身边的人,用行动来表达我们的爱和关心。

最后一个故事是《一颗虚拟的心》。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年轻的男子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失去了他的心脏,但他的心脏被移植给了一个需要的人。然而,这个年轻男子的心脏并没有完全离开他的身体,它在虚拟世界中继续存在着。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年轻男子可以进入自己的心脏,与它对话和交流。这个故事让我思考人与科技的关系,虚拟世界给了人们更多的可能性,但同时也让我们反思人与人之间的真实联系是如何建立和维系的。

总的来说,米奇·阿尔博姆的《相约星期二》是一本温暖而智慧的书籍,它通过一系列故事,探讨了人生、爱情和友情等主题。通过阅读和思考这些故事,我从中获得了一些关于人性、善良和感恩的启示。读书不仅是一种娱乐和放松的方式,更是一种思考和成长的机会。我希望能够继续保持阅读的习惯,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相约星期二读书笔记 篇二

《相约星期二》是由米奇·阿尔博姆所著的一本小说,通过一系列故事展现了人生的智慧和真情。本文将围绕两个故事展开讨论,感受其中蕴含的深意。

第一个故事是《相亲》,讲述了一个女孩和她的妈妈去见一个相亲对象。女孩发现这个男人是一个难以接近的人,他总是沉默寡言,不愿意与人交流。然而,在女孩坚持的努力下,她发现了这个男人内心深处的柔软。通过一次次的交流和互动,他们逐渐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关系。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告诉我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是多么重要。有时候,我们不能只看表面,要用心去发现别人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只有真正理解和尊重对方,我们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友谊和爱情。

第二个故事是《时间之章》。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老人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回忆起过去的时光。他思考着自己在人生中所做的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对他的影响。他意识到,时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刻,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这个故事给我启示,让我更加珍惜和利用时间。人生如一本书,每一天都是新的一页,我们要用心去书写自己的故事。

通过阅读《相约星期二》,我深深感受到了米奇·阿尔博姆的智慧和情感。他通过这些故事,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真情的可贵。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小说,更是一本关于人生的指南。它引导我们思考,反思和成长。读书的过程是一种启迪和感悟的过程,我相信,通过不断阅读和思考,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扰。

相约星期二,让我们在阅读的世界中相遇,一同品味人生的智慧和真情。

相约星期二读书笔记 篇三

相约星期二读书笔记大全

  导语:《相约星期二》是美国作家米奇·阿尔博姆创作的自传式长篇纪实小说。该故事真实地讲述了作者的恩师莫里·施瓦茨教授在辞世前的14个星期的每个星期二给米奇所讲授的最后一门人生哲理课。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读书笔记,希望对你有帮助。

  【相约星期二内容梗概】

  米奇·阿尔博姆在书中采用第一人称独白的方式,回忆了1979年春天他在布兰戴斯大学毕业时的情景。一拿到毕业证书,米奇就去找他最喜欢的教授——莫里·施瓦茨,送给教授一个印有字母的皮包。在布兰戴斯上学时,米奇在莫里教授的社会学课程上几乎节节必到。面对喜极而泣的莫里教授,米奇许诺要跟他保持联系,但是后来米奇食言了。米奇从布兰戴斯毕业几年后,莫里教授被诊断患上了ALS症,不得不放弃了最热衷的爱好——跳舞。这种病让人逐渐无力,使其“灵魂清醒无比,却被禁锢在脆弱的躯壳里”。莫里的妻子夏洛特也是大学教授,她对丈夫关怀备至,然而在莫里的的坚持下,她还是继续在麻省理工大学教书。

  从布兰戴斯大学毕业后的第16个年头,米奇感觉很沮丧,觉得自己选择的生活了无生趣。在叔父因患胰腺癌去世后,米奇放弃了做音乐家的梦想,成为底特律一家报社的记者,收入颇丰。他答应妻子珍妮他们总会有自己的孩子的,但是报道任务繁忙,终日劳顿不已。一天晚上,米奇正在调换电视频道,无意间听到了莫里教授的声音。莫里正参加一档名为“夜线"的电视节目,接受泰德·科佩尔的三场访谈,那天正好是第一场。莫里和科佩尔很快成了朋友。在同意接受访谈前,莫里教授就让这位著名的新闻评论员大受震撼并被深深触动,因为他问了科佩尔“什么离你的心最近”。在电视上见到昔日师长,米奇一时不知所措。

  看过莫里的电视访谈,米奇跟这位自己最崇敬的教授联系上了,并且专门从底特律来到马萨诸塞州西纽顿市,准备登门拜访。可是在开车去教授家的路上,米奇接到了制片人的电话,于是不得不推迟会面,这个决定令他日后后悔不已。

  与教授重逢后又过了些日子,米奇到伦敦去采访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忙得心力交瘁。工作间隙,他把通俗小报都丢在一边,认真思考着莫里的话,他发现自己找到了更多人生的意义而那是无法从名人行踪和小道消息中悟到的。成群的记者疯狂地追踪着安德烈·阿加西及其女友波姬·小丝,米奇差点被撞倒,这时他发觉自己真是舍本逐末,人生找错了方向。温网结束后他回到了底特律的家中,却得知连日来苦心撰写的文章甚至不能发表,因为他所在的工会正在抵制这家报社。于是,米奇又一次前往波士顿拜访莫里。

  与莫里共同度过了第一个星期二后,米奇每周的星期二都去聆听教授关于“人生意义”的课程”。每周米奇都给莫里买吃的,然而莫里的身体每况愈下,已经不能吃固体食品了。在科佩尔三期“夜线”访谈的首次亮相中,莫里说面对日渐衰弱的身体,他最担心的是不知哪天上完洗手间,自己都无法弄干净身体。最终,这种担心变成了现实。每次米奇到访,两人总是回忆起在布兰戴斯共同度过的岁月。米奇觉得那时自己是个行为粗鲁的学生,却总是试图学会像莫里一样举止优雅。在布兰戴斯时,米奇和莫里情同父子,而非一般的师生情谊。弥留之际,已经极度衰弱的莫里呼吸困难,动弹不得;此时,他说出了心声:如果自己还能有个儿子,非米奇莫属。

  童年时,莫里家境贫寒。其父查理为人冷漠,不近人情,对莫里兄弟冷淡至极,甚至毫无抚育之情。8岁那年,莫里不得不念写着母亲去世噩耗的电报,因为他是家里唯一认字的人。查理续弦娶了伊娃,这个好心肠的女人给莫里和他弟弟带来了渴望已久的爱。伊娃也慢慢培养莫里爱读书和爱学习的好习惯。然而查理坚持让莫里保守其生母去世的消息,因为他想让莫里的弟弟以以为伊娃就是生身之母。对于小莫里而言,将母亲已经不在人间的事深藏心底无疑是对情感的的摧残;他一直保留着那封电报,以证明母亲确有其人。由于幼年极渴望亲情和爱,莫里长大后一直追求着家庭的.幸福,并广交朋友。行将就木之际,莫里感觉就像重回童年,一定要尽力“重温婴儿时光”。和米奇在一起时时两人总是紧紧地握着手。

  在星期二的课上,莫里启发米奇建立一种新型的自己的文化,以杜绝流行文化的影响。莫里鼓励米奇创造的个性文化是建立在爱、容忍和善念基础之上的,是包含着一套伦理道德观德观念的文化,而不是像流行文化那样离经叛道。至于流行文化,莫里觉得那是贪欲、自私和浅薄的产物,他希望米奇能洁身自好。莫里也强调两人都要坦然面对衰老和死亡,因为这都是人生必经之路。

  某个星期二,珍妮和米奇一起去探望莫里。珍妮是个职业歌手,莫里盛邀她高歌一曲。平时珍妮是不接受点唱的但这次她欣然应允。听罢一曲,莫里不禁流下热泪。莫里很容易落泪,而且他鼓励米奇不要强忍感动的泪水。莫里的身体状态不断恶化,他书房窗台上的那株粉色木槿也日渐枯萎。米奇越来越看透媒体丑恶的一面,版面上充斥的都是凶杀和仇恨。例如O·J·辛普森谋杀案就是其中之一,这个案子导致白人和黑人之间不可调和的巨大种族分歧。

  米奇将他与莫里的讨论录成磁带以便能够编辑记录,从而整理成一本书。《相约星期二》,米奇和莫里都把它看做是“他们最后的合作论文”。莫里不断告诉米奇他想与全世界分享他的故事,而该书正好能满足他的愿望。

  在此期间,在莫里的反复劝说下,米奇试着和住在西班牙的兄弟彼得重归于好。这些年来,身患胰腺癌的彼得一直拒绝家人的援手,坚持自己求诊问药。米奇给彼得打了无数电话,发了无数信息,只换来他坚持说他很好这样简短的回复,而且彼得提醒米奇他不想谈论他的病症。莫里预见米奇兄弟将一笑泯恩仇。果然,在老教授辞世后不久,预言成真了。在莫里的葬礼上,米奇想起自己要跟老师保持联系的承诺,于是一场心灵对话开始了。以前,米奇总觉得这样阴阳两隔的对话令人无法自持,然而他发现实际上自己并没有想象中那样悲痛欲绝。

  【相约星期二作者简介】

  米奇·阿尔博姆(1959—),美国专栏作家,电台主持,电视评论员。代表作有:《相约星期二》、《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一日重生》、《来一点信仰》、《时光守护者》。

  【相约星期二艺术特色】

  叙述方式

  该文本的前三个星期的课程采用交叉叙述的方式,将现实与回忆结合起来,让读者随着现在事件的发展回忆过往的事情,分阶段地让我们感受一个真实而饱满的莫里教授。将文本前三个星期的课程分成两部分看,一、三、五,七节等奇数章节叙述现在,二、四、六、八节等偶数章节叙述过往。这种构思有新意,可让读者在现实与回忆中来回穿梭。

  词语意象

  1、粉色木槿花

  在莫里的身体日渐衰弱时,他种的木槿花也日渐枯萎。植物粉色的花瓣片片凋零,它的主人也越来越依赖护工的帮助,越来越离不开氧气瓶。莫里教授离开人世的时候,木槿花也死去了。植物自始至终都用来比喻莫里的生命以及生命之本身。同这株植物一样,人类(此处尤指莫里)都逃不脱大自然的生命轮回,最终都要归于死寂。莫里必须接受无法避免的命运,米奇亦然。

  2、海上的浪花

  莫里转述了一个故事,讲的是一朵小海浪看见跑在前面的层层海浪被击碎在海滩上,最终变得踪影皆无。小海浪的心中突然充满恐惧,因为他想到了自己,害怕也将“被击碎在沙滩上”。小海浪向同伴诉说了心中的绝望,后者安慰他说,他不会粉身碎骨,也不会灭亡,而是将回归大海,成为广阔海洋的一部分。小海浪象征着莫里,他的生命也即将消散在假想的海滩上,而海滩则是死亡的化身。同海浪一样,莫里也得到了宽慰,因为他知道自己死后将融入更广大的生命中去。莫里对这个寓寓言的热衷表明了他笃信着轮回,因为那是大自然生命轮回的固有部分。

  3、莫里的床

  莫里有句名言:“当你躺在床上时,你就是死人。”最终,一切都成为现实。在与ALS斗争的过程中,他从来不愿卧床休息,因为卧床对他而言无异于向病魔妥协,于是莫里只委身于书房的小沙发上。他宁愿将最后的日子过得尽可能充实些。他觉得,要是终日卧病在床,就等于向死亡低头,同时也失去了在书房中得到的小小乐趣。莫里的书房里到处是亲朋好友的照片,到处是穷其一生搜集来的书籍。就算因染病无法外出,他也可以眺望窗外,赞叹四季的美景,欣赏大自然中的各种动植物。病至垂危之日,莫里做好了迎死亡到来的准备,这时他才终于选择了躺在床上。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课”,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却成为本书的内容概括。面对这样的概括,你或许不会对这本书产生怎样的兴趣?可是,看一看这本书的目录吧:世界、自怜、遗憾、死亡、恐惧、永恒…看到这些,你还能说它是“简单”的吗?

  作者,我们权且叫他米奇吧,在他一如平常人一样忙碌于工作的缝隙中偶然看到了一次电视采访,嘉宾是他的大学老师,社会心理学教授莫里·施瓦茨,他才想起毕业时曾与老师有约相见。而此时的莫里已经患了肌萎缩症(ais),一种不治之症,莫名的冲动驱使米奇急切的盼望去看望老师。于是,在此后的每周星期二,米奇都会应老师的要求来上课。十四周后,课程学完了,老师也如流星般消逝了,留下来的却是一本200页的畅销书,名字叫—“相约星期二”。

  我们的人生是在不停的奔波当中的,上学、就业、升职、结婚、生子、创业、赚钱,太多的羁绊使我们感到劳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需要,大多数人至死都好不怀疑这一点。但是,莫里教授告诉我们:这不是“需要”,而是“想要”。他说:“拥有越多越好。钱越多越好。财富越多越好。商业行为也是越多越好。越多越好。越多越好。我们反复地对别人这么说——别人又反复地对我们这么说——一遍又一遍,直到人人都认为这是真理。大多数人会受它迷惑而失去自己的判断能力。简单来说,我们总落入‘他人的圈套’”。

  所谓我们的需要,却经常是他人的圈套。超出自己能力之外买了lv的皮包,是你的需要还是品牌的圈套?千辛万苦送孩子出国,是你的需要还是西方世界的诱惑?追逐名利,不择手段,是你的需要还是世俗的胁迫?最快乐是人,不是神。只要有可能,你就摘下面具,放松别人,也是放飞自己。

  生活是很艰难的,生命中有太多的不能承受,面对它们,我们该怎么办呢?莫里教授给出他的答案:世间病与痛,尽付笑谈中。

  “千万别把我烧过了头。”这就是教授死亡前设想被火化时的话语。最后一堂课,他希望学生有空时能去去墓地,还有什么问题尽管问。爱徒说:“我会去,但到时候听不见你的说话了。”恩师说:“到时候,你说,我听。说说你遇到的一切麻烦问题,我已作过提示,答案由你自己去寻找,这是课外作业……”

  听一听这幽默的对话吧,死亡也可以这样的诗意。

  假设生命中只剩下一天,你该如何度过?莫里是这样设想的:“早晨起床,进行晨练,吃一顿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请朋友们共进午餐,我一次只请一两个,于是我们可以谈他们的家庭,谈他们的问题,谈彼此的友情。然后我会去公园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丽小鸟,尽情地享受久违的大自然。晚上,我们一起去饭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食,也可能是鸭子——我喜欢吃鸭子——剩下的时间就用来跳舞。我会跟所有的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然后回家,美美地睡上一个好觉。”

  平常的不能再平常了,但也许这就是所谓幸福的本质吧!在这纷纷扰扰的世界中,需要不知足的奋斗,来满足我们多欲的身,更需要知足的享受,来抚平我们焦虑的心。

  死亡是黑色的,莫里的心态却是金黄色的,他说:“我感觉到了依赖别人的乐趣。现在当他们替我翻身、在我背上涂擦防止长疮的乳霜时,我感到是一种享受。当他们替我擦脸或按摩腿部时,我同样觉得很受用。我会闭上眼睛陶醉在其中。一切都显得习以为常了”……“这就像回到了婴儿期。有人给你洗澡,有人抱你,有人替你擦洗。我们都有过当孩子的经历,它留在了你的大脑深处。对我而言,这只是在重新回忆起儿时的那份乐趣罢了”……“如果早知道面对死亡可以这样平静,我们就能应付人生最困难的事情了。”

  死亡带给莫里的不是痛苦,而是安详的“圆寂”。高明的是,莫里不仅可以把悲剧变成喜剧,甚至可以将这一切升华为课程。14堂课的旅程,不就是我们人生的主题吗?

相约星期二读书笔记【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