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的哲理故事(通用3篇)

时间:2017-07-09 02:10:4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丰子恺的哲理故事 篇一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漫画家和作家,他的作品以幽默风趣、寓意深远而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丰子恺在他的漫画作品中融入了许多哲理故事,让人们在欣赏漫画的同时能够思考人生的真谛。下面我就来为大家分享一则丰子恺的哲理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小鸟,它生活在一片美丽的森林中。小鸟有着美丽的羽毛和灵巧的翅膀,它飞翔在天空中,畅享自由和快乐。然而,小鸟内心却常常感到孤独和不满足。

一天,小鸟遇到了一只老鹰,老鹰告诉小鸟,只有飞得更高,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小鸟听后非常兴奋,它想尽快飞得更高,看到更美丽的风景。

于是,小鸟拼命地振翅高飞,它时而躲避树林中的障碍物,时而避开其他的飞鸟,时而穿越云层。小鸟飞得越来越高,它看到了壮丽的山脉、广袤的森林和湍急的河流。它觉得自己已经达到了世界的巅峰,充满了自豪和满足。

然而,就在小鸟得意洋洋的时候,它突然发现自己的翅膀出现了问题,它不再能够飞得更高了。小鸟感到非常沮丧和失望,它无法接受自己无法再飞得更高的现实。

正当小鸟沉浸在失落和痛苦中时,它突然听到了一阵悦耳的鸟鸣声。小鸟抬头望去,发现有一只小鸟正飞向它。这只小鸟并没有金色的羽毛,也没有它们见过的那么大的翅膀,但它却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飞行技巧。小鸟被这只小鸟的飞行方式所吸引,它决定和这只小鸟一起飞翔。

于是,小鸟和这只普通的小鸟一起飞翔,它们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舞动着翅膀。小鸟发现,原来飞得更高并不是唯一的快乐,与朋友一起飞翔才是真正的快乐。小鸟明白了,人生的真谛不在于追求无止境的欲望,而在于珍惜眼前的幸福和真实的友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的快乐并不在于追求无尽的欲望和功名利禄,而在于珍惜眼前的幸福和真实的友情。我们不必拼命追求高度,而应该学会享受生活中的小确幸,与朋友分享快乐和困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人生的美好和快乐。

丰子恺的哲理故事 篇二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漫画家和作家,他的作品以幽默风趣、寓意深远而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丰子恺在他的漫画作品中融入了许多哲理故事,让人们在欣赏漫画的同时能够思考人生的真谛。下面我就来为大家分享另一则丰子恺的哲理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蝴蝶,它拥有美丽的双翅和丰富的色彩。蝴蝶飞翔在花丛中,享受着自由和美好的时光。蝴蝶非常自豪地展示自己的美丽,它觉得自己是花园中最美丽的生物。

然而,一天,蝴蝶遇到了一只蜜蜂。蜜蜂告诉蝴蝶,虽然它没有蝴蝶那么美丽的翅膀,但它却能够为世界带来甜蜜的美味。蝴蝶听后感到非常惊讶,它从来没有想过蜜蜂也有它独特的价值。

于是,蝴蝶和蜜蜂一起探索花丛,它们发现了各种各样的花朵。蝴蝶和蜜蜂开始尝试不同的花蜜,它们发现每一种花蜜都有着独特的味道和香气。蝴蝶和蜜蜂被花蜜的美味所吸引,它们决定一起为世界带来更多的甜蜜。

蝴蝶和蜜蜂开始合作,它们一起采集花蜜,一起制作蜂蜜。蝴蝶展示了它的美丽,而蜜蜂展示了它的辛勤努力和智慧。人们对蝴蝶和蜜蜂的努力和创造力表示赞赏,他们感受到了来自蝴蝶和蜜蜂的甜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特长。我们不应该只关注自己的外在美,而应该发掘和发展自己的内在潜力。只有发挥自己的特长,为他人带来正能量,我们才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快乐。

丰子恺的哲理故事启示人们要珍惜眼前的幸福和友情,不要过分追求物质的欲望;要发掘和发展自己的内在潜力,为他人带来正能量。通过这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丰子恺用他独特的方式给人们传递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这些故事不仅让人们在欢笑中思考,也让人们在思考中欢笑。

丰子恺的哲理故事 篇三

有关丰子恺的哲理故事

  丰子恺者,本名丰润,字子恺,浙江崇德石门湾人也。光绪二十四年(1898)生,有六姊,他的母亲将他生下来后,由于父母亲十分喜爱他,取小名“慈玉”。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有关丰子恺的哲理故事,一起来看一下吧。

  丰子恺的故事

  名字由来

  丰子恺原名丰润。他生下来后.由于父母亲十分喜爱他,取小名“慈玉”。他在家乡读小学时,有一次,乡下要搞什么选举。小学老师说,乡下人文化低,笔画多的字不好写,为日后考虑,名字应尽量用笔画少的字,因此,“润”字改为“仁”,字,老师说,浙江读音“仁”与“润”差不多,“仁”在意义上与“慈玉”的“慈”接近,因此,他的名字就叫“丰仁”了。他就以这个名字进人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

  在第一师范时,他因善于写文章,国文常得第一名,很受国文老师单不庵的器重。单不庵觉得在“丰仁”这个单名之外应该有一个双名,而“慈玉”是小名,应另取一个名字。因此单不庵就给他取了“子颛”。后改为“子恺”(“恺”与“颛”同,均为安乐意)。从此,他就取名叫“丰子恺”了。后来写文、作画均用此名。

  丰子恺在早期作画时,曾用TK署名。那是“子恺”二字的英文拼写缩写。

  放生趣闻

  丰子恺先生是中国有名的漫画家,他去世已多年,遗留给后人以丰富的艺术遗产。丰子恺的漫画可谓别具风格,他有着国画的深厚根基,寥寥几笔,就勾勒出生动的图像。特别是他取材多是人世间的辛酸事,为劳苦大家抱不平,因而他的漫画深受人们所喜爱。

  人道是丰子恺有一副菩萨心肠,这话可不假。丰子恺是笃信佛教的,他是一位虔诚的居士,一生都苦口婆心地劝人们护生戒杀。他也因放生而闹出了一则趣闻。

  抗日战争之前,在苏州缘缘堂期间,有一次,丰子恺先生从石门湾携带一只鸡,要到杭州云栖放生。但是他对鸡也起了恻隐之心,不忍心像常人一般在鸡脚的部位捆缚起来把鸡倒提着,于是撩起自己的长袍把鸡放在里面,外面用手兜着。由石门湾乘船经崇德,到长安镇转乘火车。因为他用手兜着的.布长袍裹面鼓起了一团东西,看过去这个怪模样很可疑,因此在长安镇火车站引起了一个便衣侦探的怀疑,便一直追踪着,同车到达杭州,一出站门便衣侦探便把他捉住,恰巧站外早有人迎候丰子恺,于是彼此说明原委,侦探才知跟错了人。丰子恺捧着要放生的母鸡,引得在场众人大笑不已。

  丰子恺为什么笃信佛教呢?他既是受了弘一法师的影响,而更主要的是受了父亲的熏陶。他父亲丰斛泉在一九二零年中了举人,但是因故未去北京赶上最后一科的科举会试,眼看清朝已在风雨飘摇,仕途无望,只好在家设塾授徒,维持生计。丰斛泉为人平易可亲,热心助入。邻里亲朋故凡有婚丧之事,都请他撰联题书。他也为人代笔书信,或代书契约等,都从不计较酬金。

  丰斛泉一次为渔人代笔,知道渔人穷苦,没有接受酬金。一天,渔人送来大小水鱼七只,水鱼亦即是鳖。丰斛泉平素诚心信佛,好为善举。当夜,他梦见有七位穿着裙子的女人向他跪拜求救,大呼“老爷救救,老爷救救—”丰斛泉猛地醒来,深感梦境奇怪,反覆思量,不得其解,检点平日自己所作所为,也没有见愧于心之事,但是梦境使他整日坐立不安。忽然悟到水鱼四周有一圈软皮,俗称作“裙”,因此相信是七只水鱼托梦向他求救,便立即全数放生。

  丰子恺幼承家教,在作为佛教居士之后,更加爱好放生。他绘有《护生画集》六集,流传于世。每年农历四月初八相传是释迦牟尼诞生日,佛教徒习惯在这一天放生。丰子恺在每年这一天,买来螺狮蚬蚌鱼虾,带领子女一同去放生,就是平日,也不时亲自放生。

  爱子女

  艺术家丰子恺爱子女是众所周知的,他的许多漫画作品直接就以他的子女作描绘的对象,比如《瞻瞻的车》画的是他的长子,《阿宝赤膊》描的是他的长女,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丰子恺自然也知道真正爱孩子是要让他们受教育,所以,他对孩子的读书学习极其重视。1932年他的缘缘堂在故乡石门落成后,丰子恺就隐居乡间读书作画、写文赋诗,在他看来,这是他梦寐以求的理想生活,然而,为了两个女儿的读书,他居然不惜金钱,另在杭州设“行宫”,为的是能让女儿就近在省城上学。丰子恺爱子女,而他的子女也十分争气,他的三子四女中,皆学有所成:长子丰华瞻攻比较诗学,现任上海复旦大学的教授;次子丰元草长期从事音乐出版,任北

京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幼子丰新枚通数国语言,任海外专利代表;长女丰陈宝,中外文水平具佳,曾任上海译文出版社编辑;次女丰宛音多年从教,长期供职中学;幼女丰一吟多才多艺,文学、书画、翻译兼通,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另有一女丰宁欣,虽非亲生,但丰子恺视同己出,此女亦曾在杭州大学数学系任副教授。

  丰子恺爱孩子。然而,他的爱不是毫无法度的纵容之爱,也不是毫无原则的溺爱。他希望孩子们独立、有自己的思想和生活。丰子恺共有七个儿女。1947年,丰子恺五十岁,他在杭州与子女立下“约法”。“父母供给子女,至大学毕业为止。放弃者作为受得论。大学毕业后,子女各自独立生活,并无供养父母之义务,父母亦无供给子女义务。”

  从这份“约法”可以看出,丰子恺给儿女以独立的爱,让已经“独立”的子女过自己的生活,这已远远超越了旧中国“养儿防老”的观念。既不向儿女索取回报,也不为儿女安排所谓的舒适的生活,而是让儿女走自己的路,过自己该过的生活。

  丰子恺的这种教育方式也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子女们。

  据丰羽回忆,工作后的第一个月,他就在父亲的要求下从家里搬了出来,“当时的工资也不多,租了房子一半都没了,但是他让我搬出去,他认为我已经有自力更生能力了。”丰羽理解父亲和爷爷的这种做法。“当时我也不觉得他狠,他要求你搬出去,不再供养你,是希望你独立,早日有自力更生的能力,也是对社会的贡献,不给别人添负担。”

  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

  1932年,日本发动了惨绝人寰的“一·二八”事变,江湾地区成了战场,丰子恺在漂泊了将近20年后,被迫从上海回到了老家。

  回到家乡的丰子恺全身心地投入了自己的艺术世界中,吟诗、作画……在舒适恬静的归乡生活中,丰子恺充分感受着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乐趣,也把自己的艺术生涯推向了高峰。画集《云霓》、《人间会》,随笔集《子恺随笔集》、《丰子恺作品选》,音乐著作《世界大音乐家与名曲》等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创作出来的。

  然而一颗突如其来的炸弹彻底“摧毁”了丰子恺的“桃源梦”。1937年11月16日下午,丰子恺正在阅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他准备将日本侵略中国的无数事件用漫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编一本《漫画日本侵华史》以示后人。突然,本该在学校上课的女儿一脸惊恐地冲入了家门,紧接着屋外响起了“轰…轰…”的爆炸声,顷刻间,屋倒房塌,街道上满是破落的残垣,昔日宁静的石门小镇顿时一片惨象……由于躲避及时,丰子恺和家人侥幸逃过了一劫。

  看着满地的残骸,无辜受伤、死去的乡亲,丰子恺彻底愤怒了:日本侵略者竟然连这个毫无军事设施的江南小镇也不放过!残酷的现实使丰子恺彻底清醒,他终于明白,在无情的战火下,是不会有桃源的。丰子恺毅然决定“我一定要离开!即使半路转入沟壑,但绝不愿居浙江,绝不做日军铁蹄下的顺民!”

  尽管丰子恺喜欢温暖安逸的趣味,追求自然适意的生活境界,尽管舍亲别友、举家逃亡需要极大的勇气,但是当国恨和家仇一通,怒火和炮火齐烧之时,他毅然将自己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

丰子恺的哲理故事(通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