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农业谚语 篇一
在农田里,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关于农业的知识和经验。一年级的孩子们也可以通过学习农业谚语来了解这个领域。下面是一些简单易懂的一年级农业谚语,希望能给孩子们带来一些启示和乐趣。
1. 春耕不怕累,夏种有丰收。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在春天努力耕种,夏天就会有丰收的结果。农民们在春季耕地,耐心地种下了庄稼,等待着收获的季节的到来。这也提醒了孩子们要有耐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努力奋斗,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2.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种下什么,就会收获什么。如果种下瓜子,就会长出瓜苗,最终得到瓜果。同样地,如果我们在学习上付出努力,就会取得好的成绩;如果我们待人友善,就会得到别人的友善回应。这个谚语教导了孩子们要努力去选择和行动,才能得到他们希望的结果。
3.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农田的耕作要根据周围的环境条件来选择种植什么作物。如果山地多,就适合种植山地作物;如果有水源,就适合种植水稻等需要水的作物。同样地,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也要根据自己的环境和条件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4. 种树最好时,二十年前和现在。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种树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和耐心等待的事情。种下一棵树需要很多年才能看到它的成长和结果。同样地,我们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也需要坚持不懈,才能取得好的成绩和成就。这个谚语教导了孩子们要有长远的眼光和耐心,不怕困难和挫折,才能取得成功。
以上就是一些简单易懂的一年级农业谚语。通过学习这些谚语,孩子们可以了解到农业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经验,并且能够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希望孩子们能够从中受益,培养出勤奋、耐心和坚持不懈的品质,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年级农业谚语 篇二
农田中的智慧,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农业谚语来学习和理解。以下是一些适合一年级孩子们的农业谚语,希望能够带给他们一些启示和乐趣。
1.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结果与付出是相对应的。如果我们种下瓜子,就会得到瓜果;如果我们努力学习,就会取得好的成绩。这个谚语告诉孩子们要努力去选择和行动,才能得到他们希望的结果。
2. 老黄牛,劳动忙。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努力工作是取得成就的关键。农民们的黄牛每天都在田地里辛勤耕作,正是因为它们的努力,才有了丰收的结果。同样地,孩子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需要努力工作,才能取得好的成绩和成就。
3. 种树最好时,二十年前和现在。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一些事情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看到成果。种下一棵树需要很多年才能看到它的成长和结果。同样地,在我们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坚持不懈,才能取得好的成绩和成就。这个谚语教导了孩子们要有长远的眼光和耐心,不怕困难和挫折,才能取得成功。
4.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在农田的耕作中,要根据周围的环境条件来选择种植什么作物。如果山地多,就适合种植山地作物;如果有水源,就适合种植水稻等需要水的作物。同样地,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也要根据自己的环境和条件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通过学习这些农业谚语,孩子们可以了解到农田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经验,并且能够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希望孩子们能够从中受益,培养出勤奋、耐心和坚持不懈的品质,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年级农业谚语 篇三
1、腊雪如盖被,春雪冻死鬼。
2、荞麦见霜,粒粒脱光。
3、冬雪年丰,春雪无用。
4、春雪流成河,人人都吃白面馍。
5、不怕种子旱,就怕秋苗干。
6、霜打片、雹打线。
7、腊月大雪半尺厚,麦子还嫌“被”不够。
8、一场冬雪一场财,一场春雪一场灾。
9、冬雪是被,春雪是鬼。
10、冬雪是麦被,春雪烂麦根。
11、麦苗盖上雪花被,来年枕着馍馍睡。
12、桑叶逢晚霜,愁煞养蚕郎。
13、水荒头,旱荒尾。
14、圩田好种,梅雨难过。
15、冬雪一条被,春雪一把刀。
16、三年收两头,锅巴盖墙头。
17、风刮一大片,雹打一条线。
18、圩里死怕淹,山里淹死怕干。
19、晚霜伤棉苗,早霜伤棉桃。
20、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
21、春雪填满沟,夏田全不收。
22、春旱不算旱,秋旱减一半。
23、寒潮过后多晴天,夜里无云地尽霜。
24、大雪兆丰年。
25、春旱盖仓房,秋旱断种粮。
26、寒损根,霜打头。
27、下秧太冷怕烂秧,小秧出水怕青霜。
28、大雪飞满天,来岁是丰年。
29、北风无露定有霜。
30、水荒一条线,旱荒一大片。
31、不怕旱苗,只怕旱籽。
32、今冬大雪飘,明年收成好。
33、圩田好作,五月难过。
34、水荒百日,旱荒一年。
35、棉怕八月连天阴,稻怕寒露一朝霜。
36、圩田隔夜是荒年。
37、八月初一雁门开,大雁脚下带霜来。
38、雪化水成河,麦子收成薄。
39、春旱谷满仓,夏旱断种粮。
40、大雪下成堆,小麦装满屋。
相关阅读
农业谚语是我国农民在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生产实践经验。农业谚语有字句简练、音调自然、通俗易懂、容易记忆等特点,易被农民接受和流传,是普及、传播农业科学知识的一种好形式。
一、土壤
孩儿离不开母,庄稼离不开土。
米面油盐柴,全从土中来。
白米细面,土中提炼。
土壤是庄稼“吃”(养分)、“喝”(水分)、住(扎根)的地方。土壤除了供给植物所需要的氮、磷、钾、钙、镁、硫、铁等矿质元素和水分外,在土壤中还有空气可供根系呼吸。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除阳光外,所需的养分、水分等几乎都是靠土壤提供。可以说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没有土壤就没有农业。
二、肥料
地凭粪养,苗凭粪长。
人靠饭饱,地靠粪肥。
油足灯亮,肥足苗壮。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
种地不用问,深耕多上粪。
施肥又深耕,年年好收成。
惯养出娇子,肥田出秕谷。
底肥不足苗不长,追肥不足苗不旺。
肥料是庄稼的粮食(养料)。经研究证明,庄稼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从土壤中吸收的营养元素多达几十种,其中最主要是氮、磷、钾,称为大量元素,其次是硫、钙、镁、铁、锌、铜、硼、锰、钼等,称中微量元素。
土壤中的养分从那里来?除了土壤中原有的养分外,主要靠施肥来充补,因为农作物收获后,要从土壤中带走一定量的营养元素,只有
不断的施肥(充补营养元素),达到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需各种养分平衡,才能实现优质、高产。但是,施肥过多也会造成减产。如氮肥施用过多,常常会造成庄稼疯长,贪青晚熟,病虫加重,容易倒伏,籽粒秕小,品质下降,产量降低。“惯养出娇子,肥田出秕谷”就是这个道理。要想获得高产,首先要施足底肥。底肥有两个作用,一是可以培肥和改良土壤,二是可以不断地供给庄稼整个生长期的养分。一般用肥效持久的有机肥和复合肥作底肥,追肥主要是氮肥。如小麦的施肥方法为:有机肥和磷、钾肥的全部、氮肥的70-80%作底肥,氮肥的20-30%作追肥。玉米施肥方法为:占施肥量的10-20%作底肥(又称种肥),80-90%作追肥。追肥一般都在作物的需肥高峰期(大生长期),如小麦在起身期,玉米在拔节后。只有合理施用肥料,才能优质高产。农业谚语“底肥不足苗不长,追肥不足苗不旺”。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