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重阳节黑板报内容资料 篇一
第一篇内容:重阳节的起源与传说
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据记载,战国时期的一个秋天,有一位名叫曹娥的女子,她的父亲因为犯了错被贬到了远方。为了去看望父亲,曹娥踏上了一段艰难的旅程。当她到达目的地时,她的父亲已经去世了。曹娥非常伤心,她为了纪念父亲,每年的九月九日都会登山祭拜。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曹娥的孝心和父爱,将九月九日定为重阳节。
重阳节的传说还有一个版本,那就是古代有一种叫做“蛇”的恶魔。这种恶魔会在九月九日出来伤害人们。后来,一个智者发现,蛇怕嗅到菊花的香气,于是人们便在重阳节时佩戴菊花,以避免受到恶魔的侵害。
不论是哪个版本的传说,重阳节都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通过各种活动来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
第一篇内容到此结束。
小学生重阳节黑板报内容资料 篇二
第二篇内容:重阳节的习俗和活动
重阳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通过各种习俗和活动来庆祝这一天。
登高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在这一天,人们会去登高,欣赏秋天的美景。登高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增进亲情和友情。家人和朋友一起登高,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风景,还可以增进感情。
佩戴菊花也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之一。人们会在这一天佩戴菊花,以避免邪灵的侵害。菊花是秋天的花朵,它的花香可以驱散邪气,保护人们的平安。
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是吃重阳糕。重阳糕是一种传统食品,它的外形像一个小山包,象征着平安和吉祥。人们会在重阳节这一天互赠重阳糕,以表示对彼此的祝福。
此外,一些学校和社区还会组织一些特别的活动来庆祝重阳节,比如举办登山比赛、制作菊花手工、品尝重阳糕等等。
通过这些习俗和活动,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可以增进亲情和友情,希望大家在重阳节这一天,能够度过一个愉快的时光。
第二篇内容到此结束。
小学生重阳节黑板报内容资料 篇三
重阳节里话茱萸
九月九日重阳节,很早就成为中国的一个节日了。
九月九日采菊花、佩茱萸,大约始于汉代。南朝吴均《西京杂记》记载:“戚夫人侍儿贾佩兰,后出为扶风人段儒妻……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严有翼《艺苑雌黄》中也提到:“九月九日,作绛囊佩茱萸,或谓其事始于桓景。”到了唐、宋时代,佩茱萸的风俗已逐渐改为插茱萸了。
茱萸,又名越椒,或称艾子,是一种茴香料的药用植物,夏日开花,秋季
结果,其味香烈,有驱虫、除湿、逐风邪、治寒热、利五脏、延年益寿等作用。所以古人将茱萸作为驱邪的神物,每逢重阳节,人人佩带茱萸,后世称之为“茱萸会”,或称重阳节为“茱萸节”。古代重阳这一天,人们都佩茱萸,携菊花酒登山游玩,历代诗人写下了许多有关茱萸的诗篇,其中最脍炙人口的要数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其他还有不少提及茱萸的诗句。杜甫《九月蓝田崔氏庄》写道:“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他在《九日五首》诗中说:“茱萸赐朝士,难得一枝来。”孟浩然有句云:“茱萸正少佩,折取寄情亲。”李颀《九月九日刘十八东堂集》云:“风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
宋人还给菊花和茱萸起了两个雅致的别号,称菊花为“延寿客”,茱萸为“辟邪翁”。宋代的诗人和词客,也留下了众多关于茱萸的诗句。杨万里《九日即事呈尤延之》有句云:昨日茱萸未苦香,今朝篱菊顿然黄。苏东坡的《西江月·重九》说: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周邦彦的《六幺令·重九》云:明年谁健,更把茱萸再三嘱。
扬州有一个地方叫茱萸湾,现改建为茱萸湾公园,除广种茱萸外,还种有许多其他花木。迎面牌坊上刻有清代大学士阮元所题“茱萸湾”三个大字。明人徐渭《九月朔与诸友醉得花字》诗云:“不教酩酊归何事,望到茱萸节尚赊。”刘长卿诗云:“半逻莺满树,新年人独还。落花逐流水,共到茱萸湾。”明人郝明龙《九日》诗云:“寂寞园林天宝后,道旁谁复问茱萸?”清代诗人赵彦俞《愁倚栏令·晚泊茱萸湾写望》云:“东风起,水悠悠,古湾头。尚有旧时残垒在,使人愁。黄昏细雨扁舟,垂杨外来往群鸥。灯火寂寥三两处,是扬州。”李国宋诗云:“芜城墩下唱歌来,舴艋轻舫暗橹催;家在茱萸湾里住,五更月落打鱼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