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篇一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提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通过提问,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然而,要想在语文课堂上提出有效的问题,需要教师在提问策略上做出一些努力。
首先,教师应该在提问前充分准备。在课前,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在准备提问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具体的情境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其次,教师在提问过程中要注意问题的层次和难度。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水平有限,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能力,提出一些适当的问题。一方面,问题不能过于简单,否则学生会觉得无聊,没有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问题也不能过于复杂,否则学生会感到困惑,无法理解和回答。因此,教师在提问时应该注意把握问题的难度,提出一些既能引导学生思考,又能让学生有所收获的问题。
此外,教师在提问时还要注重问题的引导性和启发性。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比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最后,教师在提问过程中要注意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回答。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即使学生的回答有错误,教师也应该耐心指导和纠正,让学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不断提高。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的提问策略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充分准备、把握问题的层次和难度、注重问题的引导性和启发性以及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提出有效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篇二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提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通过提问,教师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然而,要想在语文课堂上提出有效的问题,需要教师掌握一些提问的策略。
首先,教师应该采用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是指那些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与之相对的是封闭性问题,这些问题通常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学生只需要简单回答即可。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封闭性问题,而是多采用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其次,教师还可以采用情境问题。情境问题是指那些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将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教授古诗词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古诗词内容相关的情境问题,让学生通过对情境的思考,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意境和内涵。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启发性问题。启发性问题是指那些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知识的问题。通过启发性问题,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在教授写作技巧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发现写作的规律和技巧。
最后,教师在提问过程中要注重问题的递进和渐进。递进问题是指那些按照一定的顺序和层次提出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可以逐步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渐进问题是指那些难度逐渐增加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地提高学习能力和水平。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一系列递进和渐进的问题,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提问策略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采用开放性问题、情境问题、启发性问题以及递进和渐进的问题,教师可以提出有效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问题的引导性和启发性,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回答,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篇三
一、要注重矛盾性
当学生已学的知识和新知识不一致,或者原有知识不足以解决新问题时,学生的头脑中就会产生认知冲突。课堂提问有助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给学生在心理上造成一种困惑,驱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回忆与建构,诱发学生进行信息的收集活动和探索行为,帮助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意识。同时学生在不断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地将知识内化,形成自己的“见识”和“观点”,并且思维能力逐渐得到提高,只有助于学生提出高水平的问题。所以,教师要科学合理所谓利用课堂提问,通过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有效地发现和提出问题。
为此,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上设置问题的"矛盾",应从实际出发,不能故弄玄虚,把学生弄糊涂。
二、要注重趣味性
低年级学生天真可爱,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利用这个特点,在语文活动中,对小学生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他们就能积极主动地去参加活动,从中获得经验和乐趣,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如在学习《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切开苹果,自己发现问题,同事引导他们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奇怪的现象,请他们回去自己学会观察,学会收集。这样,既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又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这正如古语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要注重层次性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者站在高处,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由难到易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活动也必然遵循这一规律。在教学中,对于那些具体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学生难以一下子理解、领悟,可以采用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办法,把一些太复杂的问题设计成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以降低问题难度。在设计问题组时要注意各问题之间的衔接和过度,既要给学生指出思维的方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又不能将学生的思维限制过死,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实际操作中,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肯定乐于接受。
四、要注重发散性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者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如:日前看到这样一篇教学笔录,一位老师在教学《推敲》时问:“通过朗读这一段,你们体会到什么?”大多数学生都说贾岛和李凝的感情很深,不知是谁忽然冒了一句:“贾岛是用什么来写诗的?”于是课堂上同学们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说:“贾岛是用树枝在地上写的。”“绝对不可能,李凝不知道贾岛来过他家,自然也就不会留意地上还有诗,说不定还会被他无意中踩坏。”有的说:“我想贾岛肯定是把笔墨随身带着,而备即兴写作时用。”“有道理,古代很多人衣服的袖子很大,可以把笔墨纸砚放在衣袖里。”“砚台很重怎么放在衣袖里呀?再说贾岛家里很穷,穷得都出家当了和尚。
他怎么能舍得让衣服整天被砚台磨损呢?肯定是把手指咬破在门上写的。”有的说:“有可能是贾岛进李凝家里用毛笔写的,因为李宁家里没有门闩,再说僧推月下门的推子说明他进了李宁家。”“我想贾岛是用毛驴的尾巴写的。”当时这位老师很纳闷,毛驴的尾巴怎么写诗呢?“把毛驴尾巴上的毛拔下来,再到河边拔一根芦苇,把驴毛插在芦苇上面,不就成笔了吗?”他说得头头是道。还有的说:“他肯能是拿石头或树枝写在李凝家的墙上的,因为那时侯的墙大都是泥墙。”
随后,这位老师让学生把他们的解答在班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对各种不同的解法给予肯定,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通过交流,充分展现每位学生的思考过程,最后通过全班讨论选取最佳创意说法。这样既鼓励求异,又重视多中选优,好中求佳,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纵上所述,可以看到: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作为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篇四
一、提出的问题要有思维含量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仅要考虑提什么样的问题,还要考虑为什么要提这样的问题,使每一个问题既为活跃学生思维服务,又要成为完成本课教学任务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提问时,问题设计要从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着眼点。要有较好的启发诱导性,清晰的层次性和丰富的挑战性。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满足学生的好奇心。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其本身暗含着一种学习策略。课堂提问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以提问等形式试图引出言语反应,实现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学为中心展开,学生无疑成为被动的灌输对象;重分析轻感悟,重结论轻过程,让课堂失去了互动和活力。而国内学者新推出一种“反映-思考-反馈”的IRF循环结构对话教学模式改变这一现状,单项教学变为双向对话,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思考,“问题-探究”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实现了课堂提问教学的多方位、多层次、高效性发展。
二、把握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方式和效果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因此首先需要从宏观角度去把握课堂提问,这里分两方面去探讨:
(一)问题设计要有层次
在课堂上不是说不能进行较大问题的讨论。而是可以采取有步骤,有层次的方式来进行。把那些学生不能一步想到的问题分成多个层次,逐渐加深思索的难度。但要注意各层级之间的平稳过渡。问题不仅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逐渐深入,而且不能限制学生思维。这就要求问题的设计要有坡度,要步步相连,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一步一个台阶地把问题引向深入。
(二)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要留给学生一定的静静思考时间。教师要相信自己的学生,要学会等待。“三勤”就是要求教师做到腿勤,眼勤,脑勤。要善于环顾全班同学,走到学生中去,捕捉学生一些非言语的暗示,判断学生对问题的反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从而产生顿悟的突破。并且根据学生的表现,选择合适的对象,针对性的提问学生。
(三)教师需要深刻理解问题的内涵
运用合适的提问方式,方能取得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我们常把问题分为知识型、理解型、应用型、分析型、综合型、评价型等类型,每类问题有着不同的内涵和意义也体现不同的思维技能。还要考虑高水平提问如何促成有效思维,那么教师还需对学生回答问题进行推敲及深入判别,在制定行之有效的提问策略。
(四)提问的复杂性
学习小学课文时,提问从导入课堂开始,从知识的角度提出验证性问题理解文章主题,进入段落学习时可提出限定性问题理解段落内容,在分解段落时可提出支持性问题来分析其结构和重点,在重组段落时提出综合型问题,在总结大意时可提出探询性问题,在回顾文章时可提出评价型问题。
三、及时经验总结
教师的发展也是从幼稚走向成熟,不断进行完善的过程。专家型教师在解决问题时更具有灵活性,能够迅速地转变看问题的角度,而熟练型教师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稍嫌生硬,普通教师则更无法熟练掌控课堂提问。专家型教师所具有的关于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的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的总和,所具有的复杂的认知技能和即席创作的能力,是伴随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一朝一夕难以掌握,所以每个教师要找到自己的参照对象,在比较、学习、反馈中成长,切忌模仿,而应从深层次去内化自己的课堂提问技能。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靠个人作战是难于完成的,它还需要教研组通力合作。
(一)组织“课堂提问”专题学习与交流
要求教师学习有关书籍,并作好摘录,写下感想,待组内交流;由学校出面邀请部分专家作专题讲座;去兄弟学校或杭州等地听课。
(二)组织专题研究型活动
根据课题的进展需要,对备课形式作了重要改变,对教师的课堂后反思主要围绕三方面:第一,反思哪些问题是问在了关键处?重点突出了吗?第二,这节课哪些问题较好地体现了课改精神和和课题理念?哪些问题是成功的,哪些是失败的?第三,这节课再上一次,你准备如何修改?这样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在反思中寻求努力方向,在反思中不断提高自我,最后真正做到的是反思后的改善教学。
(三)开展扎实有效的主题教研活动
教研组以“紧扣教学的重点、难点、三维目标来设计提问,体现出有效性”和“提问不在于多少,关键要适时、适度,使问题问得有广度、深度和精度”等为主题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研讨时,要求听课者要“少戴花多挑刺”,重点找出低效或无效的课堂提问,与执教者共同商讨改进措施,力求每一堂课的教师课堂提问都向有效靠拢。
总之,新课程小学语文已不满足于传统机械式教学模式,而更注重的是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提问-探究”成为最重要的策略。那么教师就应该从宏观管教读取把握课堂教学;从微观角度去把握提问教学细节,再与更优秀的教师交流对照中逐步提高自己,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篇五
有效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营造一种积极探索、求知创造的人文化的课堂氛围。
一、细读文本内涵,奠定有效提问基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不过是一个例子!”但为什么偏偏选那一篇篇课文作为例子?我们如何用好这些例子?到底要教给学生些什么?哪些地方可以设计怎样的语言训练?这些问题都要通过研读教材、细读文本来解决。
《秦兵马俑》是苏教版第10册中的一篇课文,第2节作者用翔实的数字突出了秦陵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我精心设计,分3个层次,抓住语言的关键处进行课堂问题的有效设计。“这段话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初读文本,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秦陵兵马俑规模宏大;“这段话有什么特点,课文哪些地方表现了秦陵兵马俑的宏大”,引导学生再读文本,品味作者列数字的作用,通过追问,引导学生把这些数字进行分类,让学生感悟到作者是从俑坑的面积广和兵马俑的数量多两个方面来展现其规模宏大的,也了解到作者把俑坑和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如五十多个篮球场),更形象地写出了俑坑的面积广;最后,引导学生体会“达”“足”“多”“近”的作用,进一步感悟作者运用语言的精到和准确。
二、学会倾听分享,创设积极氛围
智慧的课堂必须基于一种思考、对话与民主的课堂文化之上,好的课堂氛围能促进课堂师生的互动。在这样的课堂中,倾听和分享应该成为其主旋律。
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时,我注意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去说,为学,搭好说的“台阶”,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说。本节课上,在学习见面这部分时,为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我共铺设了4层“台阶”:
(l)找出描写洪教头的词句,体会其人物特点;
(2)找出描写林冲的词句,体会其人物特点;
(3)通过对比进一步感知林冲人物形象;
(4)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完全自主地进行了学习,明确了交流的内容,说也就不难了。
三、创设问题情境,促进有效提问形成
课堂提问是否有效与提问技巧息息相关。在课堂里,老师要善于将问题转变为陈述性的语言,将提问转化为创设情境性的语言,这样学生就不是在单纯地回答老师的提问,而是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情境中去学习。
在教学《半截蜡烛》一课时,我从“镇定”人手,引导学生自由读文,思考文中的伯诺德一家遇到了怎样紧急的情况,适时地补充关于二战的资料,让学生对当时严峻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再引导他们想象自己遇到同样情况时的反应。通过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下面引导学生充分感知伯诺德一家的“镇定”作好铺垫。然后,我紧紧抓住了“蜡烛”这条线索,请学生默读课文,讨论伯诺德家的每个成员是如何具体地应对紧急状况的,借助这样的问题情境,进一步深入引导学生仔细读文本。
四、把握提问时机,有效提问深入文本
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要创设问题的情境,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选择恰当时机,采用适当的形式向学生提出问题,提高课堂发问的艺术性,以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思维。
1.捕捉时机,实时追问。一个好的追问,往往能激发学生兴趣,承上启下,激发智慧火花。适当的追问要善于处理学生回答“卡壳”。学生答问“卡壳”时,可能是由于问题过大、过难或思维定式等原因。有时即便问题难易适度,学生的思路仍会出现“卡壳”。教师此时应顺着所提问题在思考方向和学习方法上加以指点,接通学生的思路,或者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提法进行疏通和引导。
2.深度探问,不断升华。所谓探问,就是课堂上当学生由于知识欠缺、问题本身模糊或有一定难度等原因无法回答时,教师变换角度,或化大为小,或化难为易,或化虚为实,让学生换一个路径接近问题的答案,也就是一种问题分解的策略。通过层层探问,教师不断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文本展开更深层次的对话,不断升华学生的理解。探问追求多样化,恰如其分,不断“推陈出新”,抓住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感到新奇,乐于接受。
3.适时转问,丰富对话。转问一般是在追问无效时,或为了问题得到更多学生的讨论而采用的。课堂上我们老师一般会用“谁还有补充”“谁对这句话有更深的理解”等将问题转向另一个学生,使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课堂发展性的提问要求教师能合理巧妙地运用三问,不断引导学生在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中不断推进学习。此外教师还要注意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一个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巧妙的“留白”“候答”。这时学生的回答内容将会有显著的改善,不仅是“对或错,是或不是”等简单的回答,同时,回答的正确率会提高,回答的复杂性和认知水平也会提高。 五、善于运用评价,积极促进生成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评价,通过评价及时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引领提升,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性。
1.激励式。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得到肯定性评价,会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极大地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产生奋发向上的积极性,得到自我发展。如教学《埃及金字塔》时,在学生介绍得精彩的时候,我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听了你的介绍,我仿佛看到了那宏伟精巧的金字塔。”“真是个优秀的小导游,我想你的介绍一定能吸引每一个游客。”
2.提炼式。受年龄的制约,有时学生的回答要么是比较零散的,要么没有一定的深度。这时就需要老师进行梳理,并通过评价进行反馈,帮助学生对所提问题有一个全面的深入的理解。在教学《烟台的海》时,在学习了全文以后,我引导学生去思考:读了课文,课题是“烟台的海”,为什么却还要写人呢?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我对学生的理解进行了概括提升——“人离不开海,海孕育了人,海给人带来了丰收,带来了浪漫,带来了快乐。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正是这样的海孕育了这样的人,也正是这样的人赋予了烟台的海独特的气息。人与海,海与人,紧紧相依。”
3.修正式。当学生回答的语言有问题时,老师可以通过修正式评价语把学生的语言纳入更准确的轨道。如:“如果你能把×××说得更具体些那就更精彩了。”“你讲得很有道理,如果能把×××讲清楚,那就更有说服力了。”
富有智慧的教师要善于通过有效积极的提问去演绎精彩的课堂,或抛砖引玉,或画龙点睛,或点拨指示,或目示点头,或取喻明理,使学生对问题心领神会,如入幽微之境突见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篇六
【摘 要】
课堂提问是小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尤其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课堂提问可以帮助老师激发小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小学生表达能力以及对他们学习状况进行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策略,以发挥课堂提问的最大效用。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课堂,是老师和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的主要地点,而小学语文,对于小学生以后对语文的学习和兴趣及思维方式的培养起着重要的启蒙作用,因此,有效的教学行为对小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课堂提问作为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的一种最重要的教学行为,必须要得到足够重视。本文着重对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提出一些相应的策略,希望能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所帮助。
一个好的课堂提问,可以帮助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也可以考察学生的逻辑表达能力和学习思考能力,因材施教,从而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行为。但是在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着课堂提问这一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一、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首先,很多教师过于依赖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不能够与时俱进。当前,很多教师习惯以自己惯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讲课方式,提问方式甚至于提问的内容和答案都千篇一律,多年不变,这种程式化的教学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
其次,教师课堂提问的目标性太强。大部分时候教师课堂提问的目标是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忽略了其他同学。有的时候会选择主动举手要求回答问题的同学,这样无法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激发其他同学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再次,教师对课堂提问的内容难易程度把握不好。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周围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差异等因素,导致了学生对提问的内容理解程度不一。如教师提问的问题太难,会让学生有挫败感,从而降低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如问题过于简单,无法达到考察学生学习成果的目的。
最后,对学生的答案评价过于简单。很多时候,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只单纯的评论好或不好,小学语文是培养小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最好途径,如果这种时候教师没有起到引导和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作用,很容易破坏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策略
首先,改变提问方式,如:小组讨论学习。由于陈旧教学观念的阴影,很多小学生最害怕的就是课堂提问,如果能给他们创造一个和谐,放松的思考环境,使他们明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等关系,将大大加强每个学生的参与性课堂提问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放低姿态,学会和学生做朋友,不要单纯的进行讲解,尽量减少举手回答问题这种模式,而应该激发鼓励他们自己去理解,把时间交给学生,在提问时,如果学生回答错误,不要盲目批评,要指出其中的亮点并引导他们到正确的方向,如果教师有错误的地方,也应该立即承认并改正,给学生做一个好榜样,缩小和学生之间的代沟。小组讨论学习模式也是一个可以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不仅可以让学生们有充足的时间来考虑和分析教师提问的问题,而且学生之间的讨论可以起到互相启发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有助于帮助推进同学间的人际关系,一举多得。同学们在讨论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去解决问题,互相影响启发,增加了实践性。
其次,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提问不同的问题,照顾到大部分学生。由于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生活环境,家庭环境等各方面的差异,导致了每个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角度、方式和程度的不同,教师不应该只提问成绩好或者举手的同学,而应该也照顾到其他的同学,提问的内容也不应该千篇一律,而应根据不同的学生,结合教学目标提问不同的问题。比如,如果提问对象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最后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可以让他们获得一种满足感。如提问对象是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这是占班级比重最大的一部分学生,也是最需要被照顾到的学生,提问的应该是可以提高他们学习兴趣并加以引导的问题,从而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如果提问对象是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则需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因此,应该以引导类问题为主。
再次,教师的课堂提问应该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在课堂提问中,对问题的难易程度的把握很重要,如果问题太简单,所有的学生都能答出来,就无法发挥课堂提问考察的作用,如果过难,学生无法答出,也无法体现问题的价值。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应该是循序渐进的,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自行思考,然后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设计出不同的问题,让每个学生感到自己的独特性和被尊重。另外,教师的提问内容不宜过于抽象化,要能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加强学生的理解和实践性。提问的难易程度以班级四至六成学生能够答出为宜。问题不宜过于直白,要让学生通过自行理解然后分析,最终得出答案为宜,以增加他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一个放松和谐的环境,有针对性且难度适中的问题,再加上教师风趣幽默又详细的点评,将会培养学生的主观思考能力和求知欲,极大的激发他们的扩散性思维,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希望广大小学语文老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发现问题,改进问题,以发挥课堂提问这一教学行为的最大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