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持久战读书笔记 篇一
持久战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战争战略理论,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的核心思想之一。在《论持久战》这本书中,毛泽东详细阐述了持久战的原理和方法,并以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为例,展示了持久战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论持久战》进行读书笔记,以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战略理论。
首先,持久战的核心思想是依靠人民群众。毛泽东指出,人民是战争的决定性因素,只有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在持久战中,人民群众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他们提供了宝贵的情报信息、物资支持和参战力量,同时也是士气和意志的源泉。因此,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积极争取他们的支持和信任,做到与人民群众心连心、息息相关。只有深入人民群众中,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的心。
其次,持久战强调以小打大、以弱胜强的战略原则。毛泽东认为,敌人是强大的,我们是弱小的,如果按照传统的正面硬碰硬的方式进行战斗,必然会失败。因此,我们要善于运用灵活的战术,通过分散、游击、包围等手段,消耗敌人的力量,逐渐削弱敌人的战斗力,最终取得胜利。在持久战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避开敌人的强项,选择敌人薄弱的地方进行战斗,打破敌人的战略部署,迅速转移战场,使敌人无法捉摸我们的行动。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在敌人的压力下迅速恢复实力,保持战斗的持久性。
最后,持久战要注重政治工作的开展。毛泽东认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于政治斗争的胜利。只有在政治上取得主动权,才能在战争中保持主动。因此,我们要注重政治工作的开展,加强组织建设,提高政治觉悟,坚持正确的路线和方针政策,确保战争的政治目标得到实现。同时,我们要注重群众工作,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增强群众的战斗意志和士气,使他们成为战争的积极参与者和支持者。
通过阅读《论持久战》,我深刻地认识到持久战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持久战不仅仅适用于军事战争,也适用于其他领域的斗争,如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和文化斗争等。只有坚持持久战的原则和方法,才能在长期斗争中取得胜利,实现我们的目标。因此,我将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应用持久战的理论,为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持久战读书笔记 篇二
持久战是一种战争战略理论,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在《论持久战》这本书中,毛泽东详细阐述了持久战的原理和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战略指导。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论持久战》进行读书笔记,以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战略理论。
首先,持久战强调政治斗争的重要性。毛泽东指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于政治斗争的胜利。在持久战中,我们要始终坚持正确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加强组织建设,提高政治觉悟,确保战争的政治目标得到实现。同时,我们要注重政治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增强群众的战斗意志和士气,使他们成为战争的积极参与者和支持者。只有在政治上取得主动权,才能在战争中保持主动。
其次,持久战要注重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毛泽东指出,人民是战争的决定性因素,只有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在持久战中,我们要深入人民群众中,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积极争取他们的支持和信任。同时,我们要注重群众工作,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只有与人民群众心连心、息息相关,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的心。
最后,持久战要善于运用灵活的战术。毛泽东认为,敌人是强大的,我们是弱小的,如果按照传统的正面硬碰硬的方式进行战斗,必然会失败。因此,我们要善于运用分散、游击、包围等战术手段,消耗敌人的力量,逐渐削弱敌人的战斗力,最终取得胜利。在持久战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避开敌人的强项,选择敌人薄弱的地方进行战斗,打破敌人的战略部署,迅速转移战场,使敌人无法捉摸我们的行动。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在敌人的压力下迅速恢复实力,保持战斗的持久性。
通过阅读《论持久战》,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持久战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持久战不仅仅适用于军事战争,也适用于其他领域的斗争,如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和文化斗争等。只有坚持持久战的原则和方法,才能在长期斗争中取得胜利,实现我们的目标。因此,我将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应用持久战的理论,为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持久战读书笔记 篇三
在感觉在电脑前呆久了有点疲惫的时候,就停下来随意拿本书看下。开始看到是《论持久战》只是为了想看看毛主席是怎样治理军队的,看了才知道有感颇深。我想那就是因为有了他的战略原则才赢得了中国的8年抗战胜利。
要是我们在这次网络营销大赛中也把她的战略原则应用到其中:
(1)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进行完成阶段任务,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的方针:
(2)采取运动战和游击战的作战形式。这就说明了怎样进行营销和怎样争取最后胜利的问题。《论持久战》运用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不仅科学地论证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阐明了持久战的总方针,在思想上武装了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更重要的是给我们在学习中的启迪——应该如何辩证的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战术。作为一名大学生,首先要对自己学习的整体状况有一个比较客观、清晰的分析认识,承认自己学习的不足,在此基础上要有长远的目标,确定具体的近期奋斗目标,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使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而在此过程中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持久战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
相信如果能够得到推广,那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了。
论持久战读书笔记 篇四
原来只知道《论持久战》是毛泽东写的一篇很有名的文章,今天查了相关资料,看了原文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它是毛泽东在1938年写的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演讲稿。当时抗战全面爆发,在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在共产党内,也有一些人寄望于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轻视游击战争。针对这些言论和战争的具体情况,毛泽东作了具体分析并且对于战争也作了预测和战略部署。可以说是一部超前的战略分析著作。
文中首先对于“速胜论”和“亡国论”予以否定并提出抗日战争将是持久战。中国不会亡,中国人不会沦为亡国奴,我们必然会取得战争的胜利。全文总结起来原因有四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由于敌强我弱,所以这场战争一定不会很快结束。而后三点则可说明我们一定会胜利,只不过要经过持久战。文章条理清晰,娓娓道来。据理力争的推翻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的无科学理论,使人们对这场战争持正确的态度。同时,条条阐述我们会取得战争胜利的原因,增强了我们对战争的信心。
随后文中阐述了我国将采取的战略,分析了战争趋势。我们的战略方针是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同时强调“兵民是胜利的根本”,应团结广大农民群众,只有人民战争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可见他把胜利的最重要因素放在人上面而非武器,也许日本在武器上比我们先进,但是胜利最终还是属于我们的。而历史也足以证明他的理论的正确性。
同时,也指明了中日都不会妥协以结束战争。与日本方面,他们的胃口很大,单纯几个省份的割让并不能满足他们的狼子野心;对于中国,我们也不容许日本保留中国的寸土。我们是绝不会妥协的,战争也是必然会进行下去的。
最后,而对于战争的趋势,他预测将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三个阶段的具体情况不能预断,总体趋势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这一点是我最为佩服的,当时毛泽东写这篇文章时刚处于战争初期,而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对战争的推测准的让我们吃惊。足以显示了他对战争独特而敏锐的洞察力和他的军事才华,也难怪这篇文章会被奉为经典,成为一部伟大的马列主义的经典军事理论著作,同时被誉为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一。
在文中,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战争的根本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制订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证明了其无比的正确性。它可用于指导反侵战争,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他在文中所展示的思考模式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即使在社会主义的今天,学习这篇著作也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成语战略战术:泛指指导或决定全局的策略和作战具体部署和克敌制胜的谋略。如: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红军的战略战术,是在这种尖锐的对比上发生的。”
成语克敌制胜:克:战胜;制胜:取得胜利。制服敌人,取得胜利。如:《孙子·虚实》:“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又如:只今番克敌制胜,便见得先生妙法。——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回
论持久战读书笔记 篇五
毛泽东,提到这个名字我们很多人就会心生敬意,即使是他曾今犯下的错误也掩盖不了他创下的辉煌。我们伟大的毛泽东领袖,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拥有令人惊叹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亦怀有令人折服的文学创作能力。在那个急需有人拯救中华民族的年代,他创造了令全世界都赞叹的军事奇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论持久战》等都是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留下的宝贵的军事思想财富。
《论持久战》明确的点出了中国与日本打的是一场持久战——战争不能速胜,中国不会灭亡,最后的胜利是中国的。文中还明确指出“亡国论”、“速胜论”这些思想的错误性。毛泽东同志是站在一个超越了军事的角度来对军事行动进行表述。他的思想方向实现从政治层面着眼,再结合其特点运用哲学思想理论来进行认识,使我们能看得更加深远更加深刻。以下就知我对其中的一些片段的认知和理解。
“抗战十个月以来,一切经验都证明下述两种观点的不对:一种是中国必亡论,一种是中国速胜论。前者产生妥协倾向,后者产生轻敌倾向。他们看问题的方法都是主观和片面的,一句话,非科学的。”这是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讲述的一段话。从中看来,我们平时看问题不能太片面也不能太极端,要学会全面的思考,而不要走两个极端,要权衡这件事情的利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透它,从而解决这件事。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事情,有顺心的也有不顺心的,那些不顺心的事不一定就是坏事,因为事情都有两面性,换一个角度看,或许坏事就会变成好事,那我们面对这件事情的心情自然就会好起来,进而就能够更好的处理这件事,做出理智,正确的决策。
“抗战十个月以来,各种表现急性病的意见也发生了。例如在抗战初起时,许多人有一种毫无根据的乐观倾向,他们把日本估计过低,甚至以为日本不能打到山西。有些人轻视抗日战争中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他们对于“在全体上,运动战是主要的,游击战是辅助的;在部分上,游击战是主要的,运动战是辅助的”这个提法,表示怀疑。”这也是这篇文章中提到的一段话,总有人会认不清中国现在的实力以至于对日本作出盲目的,不切实际的判断。这样就会影响我方的作战力。在我们实际生活中也是这样的,面对困难时不要过度悲观也不要过于乐观,这都不是面对问题的最好心态,高估自己的能力和低估对方的实力都是失败的隐患。只有正确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优点和弱点,才能扬长避短或者是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从而游刃有余地解决自己面度对的困难。
“平型关一个胜仗,冲昏了一些人的头脑;台儿庄再一个胜仗,冲昏了更多的人的头脑。”平型关和台儿庄是抗日战争中少有的大捷,之后几乎就没有打过什么胜仗,其中的原因之一可能就是人们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这就告诉我们:不能被一点点小小的胜利就冲昏了头脑,我们要冷静的面对一切。骄兵必败,这是历古以来的规律。冷静分析当前局势才是上上之策。
以上只是读了这篇文章后的一部分感受。现在新世纪的我们,要秉承这样的优良传统,以高昂的精神和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学习毛泽东思想,生活态度,和思考方式,以及那种人生理想,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论持久战读书笔记 篇六
《论持久战》是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六日至六月三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讲演稿。
认真研读的论文。抛开思想性、军事话题和历史背景,单从议论文写作的角度学习这篇文章。学习作者论文的整体框架设计、论证流程和论证方法。
按照逻辑顺序,先提出问题,叙述历史背景和当前形势,之后分析中日双方的特点,得到问题的根据,也就是论据,最后得出观点。因为时光关系,我只看了问题的根据和驳亡国论,这是最重要的2部分,能以小见大也。
在问题根据部分,作者一针见血指出战争本质,然后分析中日双方的特点。主要分析影响战争的因素:军力、经济力、政治组织力,战争的性质(进步性、退步性和野蛮性)。分别分析了日本、中国在这几大因素的比较。得出,日本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强的,但其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人力、物力又不充足,国际形势又处于不利。中国反是,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比较地弱的,然而正处于进步的时代,其战争是进步的和正义的,又有大国这个条件足以支持持久战,世界的多数国家是会要援助中国的。问题的根据建立在要讨论的事物的特点上的,因此是十分具有说服力的根据。分析十分精辟。
结下来,开始驳亡国论。作者并没有开门见山驳斥,而是采用循序渐进的驳斥方法。列出亡国论的所谓的一般论据,之后说出自我的反对根据,然后继续引用亡国论更有力的根据,之后举出针对性的根据。论证中,思路是抓住论证的需要的关键根据——日本的退步和寡助,中国的进步和多助。抓住亡国论的根据中的片面和主观性(主要是分析中国现状和印度、阿比西尼亚的不一样,说明亡国论的根据站不住脚),同时带给自我全面、客观的论据(中国当前状况存在胜利的条件)。论证十分精辟,有层次感和说服力。论证中,超多使用了矛盾论,紧紧抓住了事物发展的根本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总之,本文是一般论文的典范,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