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活着》读书笔记【推荐3篇】

时间:2016-07-04 09:46:3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余华《活着》读书笔记 篇一

《活着》是余华的一部经典小说,它以一个普通农民的生活为主线,通过描述主人公福贵的遭遇和经历,展现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苦难和人性的辉煌。这本小说令人深思,引起了我的共鸣。

首先,小说中描绘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且生动。福贵是一个普通农民,但他的坚韧不屈和对生活的执着让我深深地感动。他在一次次的困境中,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希望和对家庭的责任感,不断努力去生活下去。无论是在饥荒、战乱还是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中,他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坚守着对家庭的忠诚。他的坚强和勇敢无疑是对中国农民的一种崇高赞美,也是对人性的一种拯救。

其次,小说中的历史背景和人性冲突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说发生在中国近代历史的动荡年代,福贵一家在这个背景下经历了无尽的苦难。作者通过福贵的遭遇,揭示了中国历史中的许多痛苦和悲剧。无论是饥荒、战乱还是文化大革命,都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悲伤。同时,小说中也展现了人性的辉煌,福贵的坚韧和乐观让我深受感动。这种对人性的描绘让我对人类的力量和希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最后,小说中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余华的文字干净利落,没有多余的修饰,但却能准确地表达出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他使用了大量的对白和直接描写,使故事更加真实而生动。这种简洁而有力的写作风格,让我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小说中的情感和冲击力。

总的来说,余华的《活着》是一部令人震撼和感动的作品。通过福贵的遭遇和经历,小说展示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苦难和人性的辉煌。我为福贵的坚韧和乐观所感动,也为中国农民的崇高品质所敬佩。这本书让我对历史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深刻地思考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余华《活着》读书笔记 篇二

《活着》是一部令人深思的小说,它通过描写主人公福贵的生活经历,展示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苦难和人性的辉煌。这本小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发了我对生死、人性和社会的思考。

首先,小说中的生死问题是我最深刻的感受之一。福贵经历了无数次的生死边缘,他在饥荒、战乱和文化大革命中多次面临死亡的威胁。然而,他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家庭的责任感,坚持活下去。这让我思考生死的意义和价值。在面对死亡的时刻,福贵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选择了生存下去。他坚信活着就是一种胜利,这种精神让我深受触动。

其次,小说中对人性的描绘也令我深思。在苦难和困境中,人们的本性往往暴露无遗。福贵在生活中遇到了许多坏人,他们对他进行了残酷的对待和剥削。然而,福贵并没有因此变得冷酷和无情,他依然保持着对人性的善良和对家庭的爱。这让我思考人性中的善与恶,以及在困境中如何保持人性的光辉。

最后,小说中对社会的批判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福贵所经历的饥荒、战乱和文化大革命,都是中国历史中的黑暗时期。这些苦难和痛苦的背后,是社会制度的问题和人们的无奈。通过小说,我对中国近现代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有了更多的思考。

总的来说,余华的《活着》是一部令人深思和感动的作品。通过福贵的遭遇和经历,小说展示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苦难和人性的辉煌。它引发了我对生死、人性和社会的思考,让我更加珍惜生活,思考人性的复杂性,以及努力改变社会的意义。这本书将继续影响着我,并让我对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余华《活着》读书笔记 篇三

余华《活着》读书笔记

  《活着》一书讲述的是中国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一个富有家庭里发生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夫妇,丈夫富贵,妻子家珍。由于吃喝享乐,沉迷于赌博,富贵最终把家里的财产输得一干二净。父亲因为他的堕落气得生病而死。从此,家破人亡,他们两口子不得不面对苦难的生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活着读书笔记,希望对你有帮助。

  活着读书笔记(一)

  余华在此书中讲述了,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家业,变成了一贫如洗的人。父亲一气之下去世了。妻离子散,整个家都衰败了。为了生活,福贵开始了艰难的起步,为生活而努力。

  两年后,妻子带着年幼的儿子回来了。我为文中的福贵高兴,我以为,他的命运会好转了。没想到,命运如此艰难,岁月不饶人,母亲也由于年老,一病不起。为了生病的母亲,福贵前去城里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等他好不容易终于回到了家,女儿已经因为生病而成了一个永远也无法开口再讲话的人,母亲也因病在两年前去世了。

  然面这些灾难还只是开头,我为文中的主角们抓了一把汗。心情也随着书的情节动荡起伏。福贵,命运真是不福也不贵啊。一次又一次战乱和动荡,这个家庭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新中国成立,在大跃进运动中,福贵的妻子家珍得了软骨病,生活举步为艰。当饥饿来临时,邻居们为争抢剩余的发了霉的红薯大打出手,福贵的儿子有庆,为救县长的老婆产后大出血,踊跃献血,忙乱中被抽多了血,献出了年幼纯真的生命。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每看几页,都有我眼泪湿润的感觉,坏运气总是降临到福贵的头上,在小说的最后,悲剧和失败越来越多,眼泪和痛哭几乎成了家常便饭。

  随着女儿凤霞的.出嫁,孕育,我以为他们从此可以结束悲惨的命运了。但接下来,我不禁有点责怪余华,为什么要把人家写得这么悲惨。

  女儿因生产而死,妻子也跟着病死了。女婿二喜做工时被板车压死了,外孙子吃豆子吃多了也死了。死亡一个个的接着来,最后,只留下了福贵。最后,福

贵老了,故事也就结束了。但年老的福贵依然乐观豁达地面对人生。到风烛残年之时,依然牵着一头老牛做伴过日子。

  书的最后似乎没有忘记又留下的讲述者自己在慢慢降临下来的夜幕中说的一句令人回味的话,“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

  活着在一般理解上是一个过程,但是,活着本质上其实是一种静止的状态。我猜测着,余华想不是想告诉读者: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有一丝孤零零的意味。

  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人只要活着就是一种胜利。没有比活着更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难的事!生不可选,死不该选,惟有硬着头皮活着!

  这本书好像一面镜子,可以照出社会的疏漏,同样也可以照出我们自己身上的缺点。从这方面讲,它也很有教化的意义。强烈推荐这本书,我认为此书适合再读。

  活着读书笔记(二)

  《活着》一书讲述的是中国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一个富有家庭里发生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夫妇,丈夫富贵,妻子家珍。由于吃喝享乐,沉迷于赌博,富贵最终把家里的财产输得一干二净。父亲因为他的堕落气得生病而死。从此,家破人亡,他们两口子不得不面对苦难的生活。

  俗话说:“有果必有因”。富贵家境衰落,他妻离子散的悲剧是他走上堕落的不归路,成日不思进取吃喝赌博的结果。在此之外,还有别的原因吗?是不是他的父亲和妻子不关心他呢?答案是否定的。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得出富贵固执的本性。他漠视父亲和妻子的多次规劝,执迷不悟,最终致使家境衰败、贫穷潦倒,天天过着痛苦的生活。他曾被国民党抓住并差点丧命;他曾在被别人鄙视的环境中醒悟。也就是在那时候,他才反省以前的事,才真正懂得幸福的价值。影片中有一个关于他教训孩子的情节值得我们思考。“小鸡长大会成鹅,鹅长大会成羊,羊长大会成牛。”小鸡怎么能变成鹅呢?或许想告诉孩子,再贫困弱小的人也能成为生活的强者吧。是啊!生活虽然不是什么时候都尽如人意,但只要付出努力,拥有信心,明天将会更好。

  另外,书中另一重要的人物——家珍又是怎么样的人呢?书中描绘她的部分虽没有富贵多,可是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个既通情达理又温柔贤惠的妻子。人总是有喜怒哀乐的,家珍有时也生丈夫的气,所以她才在怀孕时带着个哑巴女儿回娘家。可是富贵那时候怎么知道家珍——一个已经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他,一个夜夜哭泣劝告丈夫不要赌博的妻子正在家乡艰难地供养着孩子,并且期盼着他早点醒悟。要是没有毅力,没有信心,说不定这个柔弱的农村妇女早已经没有勇气生活在这世上了。这个女人的生命是很苦的,也是很坚韧的。怪只怪富贵这个男人不懂得珍惜她,所以他们俩才只能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

  富贵和家珍的故事伴着前进的历史走到中国建国初期。这期间,他们的孩子友庆被春生(他们的老朋友)骑车撞死了。其实春生不会开车,却自以为是,结果这个可怜的孩子再也没有机会品尝妈妈给他做的12个饺子了。作为作者为什么安排了这样一个情节呢?是否想通过加深富贵和家珍的痛苦,来表现他们生活的毅力?我想除此以外,他还想提醒人们,做事时不要不懂装懂,否则酿成悲剧再怨天尤人也无济于事了,有庆的死真是令人扼腕叹息啊!

  《活着》是一部意味深长的书,富贵和家珍夫妇的人生经历带给我们的启示是:生活就像是一条路,不总是平坦而笔直的。人只有一勇气、毅力和信心去面对和克服种种的挫折与不幸,体会幸福的不易与甜蜜,才会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活着是一种证明,是一种历练。

余华《活着》读书笔记【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