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说课稿(推荐6篇)

时间:2016-08-05 09:12:3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班语言说课稿 篇一

一、说课目标

本次语言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小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升他们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语言进行简单的表达和交流。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词汇:教授一些常见的日常用语,如问候语、感谢语、道歉语等。

2. 句子模式:通过教授一些简单的句子模式,让学生学会构建句子并进行简单的对话。

3. 语音练习:通过练习一些常见的音素和语音规律,提高学生的语音准确性和流利度。

4. 对话练习:通过角色扮演和对话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进行对话。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简短的动画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提醒学生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与生活有关。

2. 词汇教学:通过图片和实物等教具,教授一些常见的日常用语,如"hello"、"thank you"、"sorry"等,并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3. 句子模式教学:通过教授一些简单的句子模式,如"Hello, my name is..."、"Thank you for..."、"I'm sorry for..."等,让学生学会构建句子并进行简单的对话练习。

4. 语音练习:通过练习一些常见的音素和语音规律,如元音音标、辅音音标和连读等,提高学生的语音准确性和流利度。

5. 对话练习:通过角色扮演和对话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进行对话。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如在商店购物、在家庭聚会上、在学校问候等,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进行对话练习。

6. 总结:通过回顾所学内容,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等。通过图片、实物和视频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词汇的意思和用法;通过角色扮演和对话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进行对话。

五、教学评价

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的参与度: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现,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进行评估,评价学生在词汇、句子模式和语音准确性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3. 学生的对话能力:通过对学生在对话练习中的表现进行评估,评价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进行对话的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难,并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辅导和提高。

小班语言说课稿 篇二

一、说课目标

本次语言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小班学生的听力和理解能力,提升他们的语言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听懂简单的英语对话,并能够通过图片和实物等教具理解对话内容。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听力训练:通过播放一段简短的英语对话,让学生进行听力训练,提高他们的听力和理解能力。

2. 图片教学:通过展示一些与对话内容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对话的意思和情境。

3. 实物教学:通过展示一些与对话内容相关的实物,让学生通过触摸和感受的方式理解对话的意思和情境。

4. 对话练习:通过角色扮演和对话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进行对话。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简短的英语对话,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提醒学生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与听力有关。

2. 听力训练:通过多次播放英语对话,让学生进行听力训练。教师可以提问一些与对话内容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对话的意思和情境。

3. 图片教学:通过展示一些与对话内容相关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的方式理解对话的意思和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描述图片中的内容,并与对话进行对比。

4. 实物教学:通过展示一些与对话内容相关的实物,让学生通过触摸和感受的方式理解对话的意思和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触摸实物,并描述实物的特征和用途。

5. 对话练习:通过角色扮演和对话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进行对话。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如在家庭聚会上、在学校问候等,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进行对话练习。

6. 总结:通过回顾所学内容,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听力训练法、图片教学法和实物教学法等。通过多次播放英语对话,让学生进行听力训练;通过展示图片和实物,帮助学生理解对话的意思和情境。

五、教学评价

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的听力和理解能力:通过观察学生在听力训练和对话练习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英语对话的听力和理解能力。

2. 学生的参与度: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现,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学生的对话能力:通过对学生在对话练习中的表现进行评估,评价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进行对话的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难,并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辅导和提高。

小班语言说课稿 篇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中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故事教学《方脸和圆脸》。

  一、分析活动教材

  语言故事《方脸和圆脸》选自小班第二学期的主题活动。这则故事虽然是老教材,但蕴含着诸多的教育价值。所以我从以下四方面对教材进行了分析。

  1、故事的情节:故事从老公公老婆婆因分家引出矛盾,在分家中发现生活中的物品有圆有方不能分开。故事情节幽默有趣,从一开始分家里的物品到后来分凳子、被子、房子时发现东西不能分开,最后发现脸上的五官也有圆有方不能分开。看到这里时,我们都会为此哑然失笑。老公公老婆婆的情感也从分家时的气愤到最后的两人相视一笑,说不分了不分了的喜剧结束。让整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情感也随之不断变化。整个故事富有悬念,结局又在预料之中,充分表达了不分家的美好情感。

  2、故事的内涵:整个故事深入浅出的告诉我们生活当中,方形和圆形是相互联系的,各有各的用处是不能分开的,同时也升华为人与人之间不分开的美好情感。故事不仅有欣赏性,又有科学知识渗透其中,还有社会情感潜移默化,多方面的有机结合,能让一个活动体现多领域的发展。

  3、故事的语言:整个故事运用了大量的对话,体现了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很好的描述了吵架、分家的过程。小班幼儿是语言发展敏感期,这则语言以短句为主,通俗易懂,适合小班幼儿学习理解。

  二、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情节,感受故事中老公公老婆婆最后不分家的美好情感。

  2、进一步感知物体的形状,初步了解物体方中有圆、圆中有方的形状特征。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情节,感受故事中老公公老婆婆最后不分家的美好情感。

  活动难点:初步了解物体方中有圆、圆中有方的形状特征。

  三、活动准备

  背景图片、贴图教具、PPT

  四、活动流程

  《指南》: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我把活动的主线通过幼儿的已有经验——欣赏理解故事——发现故事矛盾——建构新的经验——生活延伸进行开展本次活动。

  主要环节

  主要策略

  设计意图

  一、经验回顾

  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通过谈话,回顾生活中圆形的东西,方形的东西。

  二、分段讲述理解故事内容

  对比老公公老婆婆的脸型,区分图中物体的形状。请幼儿游戏操作对比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进一步感知与发现圆形物体与方形物体的主要特征。通过分家游戏引出学习的矛盾,认识到有的物体是圆形和方形不能分开的。

  三、完整欣赏故事

  加深理解故事

  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内容

  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四、经验延伸

  提升原有经验

  观看讨论PPT

  认识生活中圆形和方形共同存在的东西,明白有的时候方形和圆形是各有各的用处不能分开的道理。

  五、我的重难点突破

  1、前期准备工作

  对故事进行改编,更适合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年龄特征。比如故事中:椽子幼儿在生活中没有见过,没有经验。我就用圆圆的窗户来代替。故事中的褂子,还有走路用方步。离幼儿的生活经验比较远,我就省略了这些内容。在故事当中,有的语言比较书面化,我进行了改编,让语言更易于幼儿理解。比如说,吵了嘴。我就用吵架了代替。这样的改编更容易让幼儿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帮助突破活动的重点。

  2、教学准备的重难点突破

  重点的突破——教具:贴图教具具有灵活性的特点,便于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边讲故事边操作,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的内容。

  难点的突破——活动教具、PPT:通过活动教具演示和多媒体的形式,直观形象的让幼儿了解物体中方中有圆,圆中有方的形状特征。

  3、教学环节的重难点突破

  (1)经验回顾

  幼儿对于方形和圆形的理解来自于生活,而我把这种生活经验直接引入到故事当中,为后面的学习不仅引发了兴趣而且奠定了知识经验的基础。同时将难点前置。

  (2)分段讲述理解故事内容,将故事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初步理解故事:我将故事从头讲述至——分家吧,讲述两遍。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孩子理解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初步理解分家的含义。

  第二部分设置故事悬念,由分家引发矛盾,发现故事当中有的东西是不能分的。

  第三部分引发故事高潮,引导幼儿观察老公公老婆婆的脸型发现有的东西有圆有方不可分的道理,并且感受老公公老婆婆在一起的美好情感。

  (3)难点突破:在活动分段讲述的第二和第三部分,通过图片操作结合故事讲述,直观的看到物体有圆有方是不能分的。

  在最后经验延伸活动当中,出示实物图片,更加深层次的帮助幼儿理解物体方中有圆,圆中有方,不可或缺的道理。

  活动的反思:在本次活动中,我发现有少数幼儿的积极性还不够,需要加强调动,让每个孩子都有说的机会。

小班语言说课稿 篇四

  一、说教材分析:

  《太阳感冒了》这个故事切合幼儿的生活经验,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容易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有话可讲。通过太阳感冒生病了,来引出故事的情节,让幼儿猜猜太阳公公吃了什么以后会生病的?自然地过度到故事内容。让他们有话说,敢说,有机会说,充分调动他们的说话欲望和积极性,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通过故事内容的学习讨论与情感教育相结合,知道不能多吃冷饮和饮食的过量。

  二、说活动目标:

  因为小班的孩子对观察事物还缺乏完整性,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完整,所以对一切事情的表达只需理解和简单的讲述,在讲述的基础上能够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1、根据图片的线索简单推测太阳感冒的原由并加以表达。

  3、知道吃冰淇淋等饮食不能过量。

  三、说活动重点:

  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并能进行大胆地表达。

  四、说活动难点:

  通过故事的理解,知道再好吃的东西也不能过量。

  五、说设计意图:

  第一部分是以情景引题来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为第二环节起铺垫作用。

  第二部分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让幼儿在看看说说中理解故事内容、讲述故事。

  第三部分经验迁移,结合生活经验,让幼儿知道冰淇淋等冷饮不宜多吃。

  六、说过程与反思:

  (一)、情景导入

  1、看!太阳公公来了,它怎么了?

  2、太阳公公怎么会生病的?

  3、太阳公公感冒了,他的感冒可真够厉害的,你们瞧!

  4、请幼儿观看图片上的太阳感冒的情景

  5、太阳公公为什么会感冒的呢?

  (反思)开始部分:从一出示太阳时,是让幼儿猜猜太阳为什么会感冒的,不知幼儿已经领会了太阳的表情,尽让知道它已经感冒了。在“太阳怎么会感冒了?”的问题中,可以让孩子先来说说自己为什么会感冒,在引导孩子感受太阳感冒的原因。这时,自己缺乏自然地过度情节内容,没有用角色的语言进行深入挖掘,导致幼儿至于表面上的过度。

  (二)、太阳为什么会感冒

  1、太阳究竟怎么会感冒的呢?我们来看。

  2、出示第一、二幅挂图,请幼幼儿根据画面结合经验进一步推理和表达。

  3、教师归纳幼儿的想法后,结合以上两张图片进行讲述,道出太阳感冒的原因:原来是冰淇淋、冰汽水吃的太多的缘故。

  4、第二天,太阳公公的身体好了吗?师幼一起看第四幅挂图。

  5、教师和幼儿一起倾听录音故事一遍。

  (反思)基本部分:从观察图片的内容看,自己的提问显得单调,没有起到提审作用,再加上图片有点模糊,使幼儿看起来不太清楚,当出示每一幅图片时,应该作适当的小结。讲述故事后,能有一些问题,提点孩子对故事的理解点。应根据故事情节中的发展,为孩子留空,为幼儿的语言发展,让孩子自主讲述。

  (三)、不敢吃冰淇淋的太阳

  1、太阳公公身体好了以后,还爱吃冰淇淋吗?为什么?

  2、你们喜欢吃冰淇淋吗?吃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

  (反思)最后部分:是结合生活经验来进行经验迁移,当提到太阳公公以后还会吃那么多的饮料吗?幼儿有了不同的建议,有的幼儿说会、也有的幼儿说不会,这是自己没有马上的回音,缺乏了师幼的互动效果。

  从整个活动来看,对教材的把握度还不够清晰的渗透了解,也对教学的内容研究不够。迁移经验时,应让幼儿对本活动进一步产生兴趣,这样效果会更好一点。

小班语言说课稿 篇五

  一、说教材

  1 、教材分析:儿歌《谁最羞》是小班语台活动,这个活动是从孩子来园离园时的现状中得到的启发。每天清晨,我们发现,小班的孩子有的是自己走进来的,有的是拉着大人的手进来的,还有一部分孩子是大人抱进来的;到了放学时,一踏出教室门,他们就要大人抱,不愿意自己走。《谁最羞》这首儿歌简短精炼、生动形象、富有童趣、排比押韵,通过小动物跟着妈妈上幼儿园的情景表现了小动物自主独立的心理,使幼儿通过活动知道自己长大了,不能再要大人抱,要自己走了。

  2 、教学目标:

  (l)学习儿歌,掌握“xx跟着妈妈,xxx ”的句式,感知小动物们的运动方式,掌握动词:飞、游、爬,跳。

  (2)感受儿歌中天真活泼的情趣,初步尝试儿歌的仿编。

  (3)体验小袋鼠的害羞心理,知道小朋友长大了要自己走。

  根据目标,活动重点定位于:学习儿歌,掌握“xx跟着妈妈,xxx ”的句式,掌握动词:飞、游、爬,跳。活动难点:体验小袋鼠的害羞心理,初步尝试儿歌的仿编。为了使活动的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协调统一,我做了与儿歌内容匹配的Flash课件,并制作人手一张小动物卡片。

  二、说教法

  1 、多媒体应用法:动画激发情趣。

  2 、探索仿编法:尝试儿歌仿编。

  3 、动作配合法:动作激发兴趣。

  三、说学法

  1 、多感官参与法: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要。

  2 、讨论法: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3 、情景体验法:引起幼儿共鸣

  四、说活动过程

  整个活动分为四个流程:

  1 、渲染气氛,打开形象之门,使幼儿乐学

  2 、展示情景,打开情感之门,使幼儿勤学

  3 、支架引领,打开思维之门,使幼儿善学

  4 、启迪深思,打开创造之门,使幼儿活学

  (一)渲染气氛,打开形象之门,使幼儿乐学。

  利用Flash,以“小动物们去上学”的游戏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渲染学习气氛。师:今天森林幼儿园开学啦,小动物们都来上学了,看谁第一个来了?(哦,是小鸟来了)

  (二)展示情景,打开情感之门,使幼儿勤学。

  采用设置情境的形式引导幼儿学习儿歌第一句和第二句:

  1 、提问:小鸟跟着谁来的?(点击第一句的课件)(小鸟跟着妈妈来的)小鸟跟着妈妈怎么来的?(和幼儿学习动词并做动作:飞飞飞)引出诗句:小鸟,跟着妈妈,飞飞飞。

  2 、(点击小鸭)“嘎嘎嘎”听,这是谁的声音?

  小鸭跟着谁来的?小鸭跟着妈妈怎么来的?(点击课件:学习动词:游游游)引出诗句:小鸭,跟着妈妈,游游游。

  幼儿对妈妈总有着永恒不变的情感,采用“xx,跟着妈妈,xxx ”的句式,激起幼儿的共鸣,使幼儿在课件的引导下,乐意跟着一起说说,做做,在愉悦的情绪中勤学,好学。

  (三)支架引领,打开思维之门,使幼儿善学

  启发幼儿根据儿歌原有的结构,通过主动猜测、合理想象,尝试仿编儿歌的第三第四句。

  提问:1 、谁来了?小乌龟是怎么来的?(和幼儿观看动画,鼓励幼儿根据画面说出“小乌龟,跟着妈妈,爬爬爬。”)

  2 、谁蹦蹦跳跳的来了?(小兔子)。猜一猜小兔子是怎么来的?(引导幼儿根据儿歌的结构猜想)当幼儿猜想后一起看动画,引出诗句:小兔,跟着妈妈,跳跳跳。

  3 、情景表演第一

到第四句儿歌,提出:“我们要把小动物们不一样的动作表现出来。”的要求

  在学习第一第二句儿歌的基础上,幼儿感受到了“xx,跟着妈妈,xxx ”的句式。通过观看动画,幼儿尝试仿编儿歌,并用不同的动作塑造小鸟、小鸭、小乌龟、小兔子的形象,在师幼、幼幼互动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4 、学习第五句儿歌,体验小袋鼠的害羞心理。

  师:看,小袋鼠来了,它躲在什么地方?(点击课件)

  提问:小鸟、小鸭、小乌龟、小兔子都是跟着妈妈自己来的,小袋鼠呢?(要妈妈抱)引出诗歌:小袋鼠,它要妈妈抱,羞羞羞。

  提问:小袋鼠看到别的小动物都是自己来的,它却要妈妈抱,觉得很难为情,害羞了。想一想,害羞的时候会做什么动作?当幼儿用各种身体动作表示“羞”后,引导幼儿带着害羞的表情朗诵这句儿歌,注意纠正“羞”的发音。

  5 、完整欣赏并学习儿歌,感受儿歌中天真活泼的情趣。

  提问:你觉得这些小动物中,谁最羞?(小袋鼠)这首儿歌的名字就叫《谁最羞》

  进行第二次儿歌表演,要求幼儿表现出小动物跟着妈妈上幼儿园自豪快乐的心情和小袋鼠要妈妈抱时害羞的表情。

  (四)启迪深思,打开创造之门,使幼儿活学

  1 、从小袋鼠要自己走的变化让幼儿知道长大了自己走。

  师:小袋鼠听到小朋友的话,对妈妈说:“妈妈,我长大了,也要自己走。”师:看,小袋鼠是怎么做的?小袋鼠不要妈妈抱,跟着妈妈蹦蹦跳。

  2 、给幼儿人手一张不同的小动物卡片,引导幼儿根据卡片上的小动物创编儿歌。这样给每位幼儿表达和创想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创编‘

  3 、小朋友也来上学了,看平时小朋友是怎么来的?(观看录像)师:有的宝宝是自己走进幼儿园的,有的宝宝拉着妈妈的手来上学的,真能干!看看这个宝宝呢?(妈妈抱在手里)

  师:我们对他说什么?(小朋友长大了,自己走)

  师:看,这位小朋友听到了你们的话,怎么样?(自己走)我们拍拍手表扬他。4 、森林幼儿园的小动物们每天都自己高高兴兴地来上学,我们一起学着这些小动物们到草地上玩吧。

  附:诗歌谁最羞

  小鸟,跟着妈妈,飞飞飞!小鸭子,跟着妈妈,游游游!小乌龟,跟着妈妈,爬爬爬!小兔子,跟着妈妈,跳跳跳!小袋鼠,它要妈妈抱,羞羞羞!

小班语言说课稿 篇六

  对于渗透式领域的`教材,还只是刚刚接触,对于单个领域目标的系统性把握还没有仔细研究,对于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把握也只是在接触到的活动中在思考,不够成熟,希望我的教学活动能引起大家的兴趣,我的个人观点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为什么选择本教材

  今天的活动主题是对新一轮教材的研讨,所以在活动前,选择渗透式领域课程中的什么内容作为今天的研讨案例,我曾经这样思考:

  1、选择的内容一定要遵循渗透式领域课程中的精神,针对刚开学的实际情况,尽量选择第一个话题中的内容,不破坏课程的系统性。

  2、教材要有领域间相互渗透,能体现渗透式课程的“渗透”两字,但不是简单组合。

  3、选择的教材应该有一点新意,或者说审视教材时有新的视角或观点,这样才能引起大家对活动的兴趣;

  4、教材反映的内容应该贴切或接近幼儿生活经验,便于幼儿的理解,能引起幼儿的共鸣。

  有了这样的思考后,我就把目标锁定在了今天的语言活动《小鸭找朋友》上,因为它比较适合今天的研讨活动。

  二、对教材的理解与修改

  小鸭找朋友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语言比较简单,有重复性,利于小班孩子的理解与学习。故事中根据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让幼儿知道有的动物能和小鸭在池塘里玩,有的动物不能和小鸭在池塘里玩。重复性的动物对话,适合小班孩子的语言发展水平。但是课程的提示中从另一个角度——学说拒绝别人的礼貌用语来理解故事,我觉得跳出了平常故事教学的局限圈,是将语言与社会领域的有机结合,既可以在故事中发展语言,又可以在活动享受礼貌交往的快乐。

  教材中也有我个人认为不尽合理的地方,我作了一些修改。如故事中原来的

  开头是这样:“池水在睡午觉呢!静静的,柔柔的。一只小鸭就在这样的池塘里游水。”我觉得既然池水在静静的睡觉,小鸭怎么可以打扰它呢?而且还想请朋友一起在池塘里玩。这就有背于礼貌,与故事的含义相冲突,所以,我把故事中的池水睡午觉去掉了,改编为“池塘里的水静静的、柔柔的,小鸭很喜欢在池塘里游泳。”这样可以用池塘的恬静与美感染孩子,感受小鸭在美境中享受的快乐。另外,语言活动中帮助孩子理解新词很有必要,但是在理解“孤单”的同时,故事中却用“孤单单”来表达,我认为也不是很贴切。所以在教材的运用上,我有了一些个人行为的改变,不知道是否正确,有望与大家探讨。总之,我们既可以运用教材,吸取精华,但也不要照搬照抄,做教材的奴隶与传声筒。

  三、活动设计中的思考

  活动设计中,我想在应用教材的过程中,即尊重教材,又要结合实际,更应该体现纲要精神。主要考虑了以下几点:

  1、创设语言环境。在讲述故事时,我是边讲边问,引导幼儿参与,共同讲述故事,避免幼儿当听众,教师自言自语的情况。然后扩展故事,让幼儿有自己与小鸭交流的机会,给大家提供均等表达的机会,让孩子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交换指偶时,有与朋友交流的机会,产生互动。这样整个活动中大家都有语言表达的机会,符合新《纲要》中的语言目标。

  2、确定活动目标。分析了教材提示中的活动目标后,我觉得与我们小朋友的实际有一些出入。整个渗透式领域课程中很注重活动目标达到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但是本活动中三方面的考虑并不够,因此我结合小朋友的实际,从该三方面进行了确立。

  3、尊重幼儿意愿。活动中让幼儿交换指偶时自己去商量,都是建立在幼儿自愿的基础上,如果有孩子不愿意,可以不勉强。这样让孩子感受一些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符合新《纲要》中的社会目标之一。对于小班孩子看见别人的东西总想自己要,是一种潜移默化引导作用。

  4、有效利用教具。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制作教具往往需要很多的时间,尤

  其是公开课中,总觉得不能过于马虎。我认为在制作教具时,尽量做的能多次应用,在多个活动中提高教具的使用率,也可以在一个活动中多次运用,这就是节约了时间与精力。指偶在本活动中用于故事扩展中幼儿能借助它与小鸭交流,用于与同伴交往,还可以在区域、游戏活动中使用。

  四、活动中的及时感受

  活动中的最初感受:

  1、教师不能拘泥于自己的思考和习惯,要放开些。我提问时总时想请小朋友举手回答,常常边提问边举手暗示,实际上小班孩子喜欢集体讲,大家都争着讲,活动开始时我有些放不开,怕引起秩序的混乱,后来才及时调整。活动中应该大胆的放开,不要有过多的包袱。

  2、交换指偶时,幼儿间的对话信息收集不多。因为几个孩子喜欢我手上的指偶,都要与我交换,我在与这孩子交换的过程中,就来不及顾及其他孩子的情况,收集到的幼儿交往信息不够。在活动中确实应该有耳听八方的能力,多一些收集幼儿信息的方法,才能及时观察、指导到每个孩子。

  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往往有许多可变因素,尤其是公开课的时候,心情很紧张,有时自己出现了错误、失误都没有感觉到,可谓当局者谜,旁观者清,所以还希望得到大家的指点,促进我的提高。

小班语言说课稿(推荐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