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作文600字初中(精简6篇)

时间:2017-02-02 09:43:4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作文600字初中 篇一: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丰富多样,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中秋节传统习俗。

首先是赏月。中秋节的最大特色就是赏月,赏月是中秋节的主题活动之一。人们在这一天会聚集在一起,欣赏明亮的月亮。有些人会在家中的阳台上或者屋顶上搭起一个临时的观赏台,方便更好地观赏月亮。同时,还有一些地方会举办赏月晚会,有各种各样的表演节目,人们可以尽情欣赏和欢度中秋。

其次是吃月饼。中秋节最重要的传统食品就是月饼。月饼是一种圆形的糕点,有很多种馅料,比如豆沙、莲蓉、五仁等。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习俗之一,人们会互赠月饼,展示和分享丰收的喜悦。在中秋节当天,家人团聚,一起品尝月饼,增进亲情和友情。

再次是玩花灯。中秋节的另一个传统习俗就是玩花灯。花灯是由纸、竹子或者塑料等材料制成的,形状各异,五颜六色。人们可以自己制作花灯,也可以购买市场上的花灯来欣赏。在中秋节晚上,人们会点亮花灯,一起欣赏花灯的美丽和灿烂。

最后是祭拜月神。中秋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祭拜月神。人们会在中秋节这一天,在庭院或者阳台上设立一个小祭台,供奉月神。人们会向月亮祈祷,祈求家庭幸福、事业顺利和身体健康等。同时,还会在祭拜仪式中燃放烟花,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丰富多彩,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习俗。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人们欢度中秋节的重要方式。中秋节的传统习俗让人们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也增进了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让我们一起欢度中秋,共享美好时光吧!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作文600字初中 篇二:我眼中的中秋节传统习俗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它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与春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中秋节有许多传统习俗,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我眼中的中秋节传统习俗。

中秋节最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就是赏月。在中秋节这一天,人们会聚集在一起,欣赏明亮的月亮。我记得小时候,每逢中秋节,全家人都会围坐在一起,在院子里搭起一个临时的观赏台,摆放一些小桌子和椅子,方便我们欣赏月亮。我们会一边吃着月饼,一边赏月,感受着月光的温暖,享受着家人团聚的幸福。

中秋节的另一个传统习俗是吃月饼。月饼是中秋节最重要的传统食品之一。我喜欢吃豆沙和莲蓉馅的月饼,每年中秋节,家人都会准备各种口味的月饼,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月饼,增进亲情和友情。有时候,我们还会互赠月饼,把月饼当作礼物送给亲朋好友,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祝福和关心。

除了赏月和吃月饼,中秋节还有其他的传统习俗。比如,玩花灯。我喜欢玩花灯,每年中秋节,我都会自己制作一个花灯,然后点亮它,欣赏花灯的美丽和灿烂。此外,还有一些地方会举办花灯展览和花灯游行活动,吸引了很多人前来观赏和参与。

总的来说,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丰富多样,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习俗。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人们欢度中秋节的重要方式。中秋节的传统习俗让人们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也增进了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我希望大家能够在中秋节这一天,与家人团聚,一起欢度中秋,共享美好时光。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作文600字初中 篇三

  上海中秋节风俗,有祭月和烧香斗等。祭月时,当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供以月饼、瓜果、毛豆、芋艿和藕等食物,还供有执着捣药杵站立的玉兔月宫符画。旧以月属阴,祭月时由妇女先拜,男子后拜,也有说是“男人不拜月”的,祭月完毕,一家吃团圆酒、赏月饭等。妇女回娘家暂住的,中秋夜必须返回夫家,因为这是团圆节的缘故。中秋夜出游赏月,上海人叫做“走月亮”。妇女们结伴夜游,称为“踏月”。上海小东门外的陆家石桥,桥下面水中荡漾的皎月倒影,与天空中的皓月形成美妙对照。因此中秋夜游人如织,争相观赏。这“石梁夜月”在上海很有名气,被称作“沪城八景”之一。

  上海民间还有烧香斗的风俗。所谓香斗,也有称为斗香的,是由纸扎店制作的,形状四方,上大下小,大的四周各宽约有二尺多。香斗四周糊着纱绢,绘有月宫楼台亭阁等图画,也有的香斗用线香编绕而成,斗中插有纸扎的龙门魁星以及彩色旗旌等装饰。上海中秋节烧香斗的场面,向以南园为最盛。此外,城里城外许多大桥的桥堍都点燃有特制的大型香斗。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作文600字初中 篇四

  月光纸,又称为“月光祃”、“兔儿祃”、“兔爷祃”,是木刻版水彩印制的神像,是中秋节必备的月神像。

  祭月时拜月神像(月光纸)的风俗起源于明代,明刘侗、于奕正著《帝京景物略》卷二中记载:“纸肆市月光纸,绩满月像,趺坐莲华者,月光偏照菩萨也。华下月轮桂殿,有兔杵而人立,捣药臼中。纸小者三寸,大者丈,致工者金碧续纷。”另据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旧时,每到中秋节,北京城中的南纸店的月光纸便会热销。旧时扬州刻印木刻月光纸的除清代小东门的会文堂纸店外,后来砖桥上的“松竹斋”、大东门街的“莲青斋”、缺口街的“生记”等十余家纸店也纷纷刻版印制月光纸售卖。月光纸是糊在秫秸架子上的,周围还有腊花低镶的边,被人们“请”回家去祭祀,然后焚毁。

  月光纸中形象最初为道教形像,是一整张毛边纸印刷的,是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上面有“太阴星君”的形象,后慢慢变为佛教形象和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画面上呈现一轮满月的圆轮,月轮内则有一尊女菩萨端坐于莲花之上,太阴星君被菩萨的形象所取代,民间信仰中称其为“月光遍照菩萨”、“月光菩萨”或“月光娘娘”。在菩萨之下还绘有广寒宫的仙阁殿影以及玉兔捣药的形象。

  还有以一张整幅顺红纸印制的,上端是“关圣帝君”、“增福财神”,是给铺户用的。店主希望自己可以财源广进。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作文600字初中 篇五

  提起中秋节,谁都知道,“八月十五中秋节”嘛。可我们舟山人过中秋节却在农历的八月十六日。那么,我们舟山人过中秋节的习俗是什么呢?吃月饼、赏月、和家人团聚……这些都已成为我们舟山人必不可少的习俗。

  在八月十六这一天,多数人家的餐桌上都会有一碗传统小菜“芋艿鸭”。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传说在很早以前舟山人不知有芋艿,到后来食用芋艿,这中间与明爱国将领抗倭有关。明嘉靖三十二年八月十六,琼州参将俞大猷奉命在舟山围歼倭寇,不料在离舟山不远的海面上遭到袭击。幸亏俞大猷指挥有方,将部队安全撤退到普陀山附近一个小岛驻扎,只是运粮船被倭寇劫走,吃饭成了问题,当时实行海禁,岛屿上居民已被强迫迁走,岛已变为荒岛,部队面临粮草断绝的困境。士兵们饿得发慌,遍地去找可吃之物,发现沼泽地里有种野生植物,根部长有球茎,于是便挖来煮着试吃。一吃味道很好,且又耐饥。俞大猷得知后发动大家都去采挖。就靠这种球茎,俞大猷的部队渡过了难关。所以俞大猷把这种不知名的食物取名为“遇难”。第二天,俞得到情报,那些枪粮的倭寇在普陀集结,设计水陆夹击大败倭寇,普陀山潮音洞畔到今留有纪念明将抗倭石刻,上镌“明嘉靖癸丑秋,副使李文进,参将俞大猷,都司刘恩至,督兵灭倭于此”字样。

  舟山人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作文600字初中 篇六

  对于几十年前来到美国的老一代移民家庭来说,不少人还保留着从前的传统习俗,尤其是风俗较多的广东潮汕一代,中秋拜月的习俗更是必不可少,在这个中秋佳节,在此祭拜月神是不少广东老移民的保留仪式。

  中秋节在中国有不同的意义,几十年前从中国漂洋过海来到美国的移民家庭更是把这种多元的文化带到美国,几十年来保留着他们的传统。与新一代移民不同,老一代的移民将中国的文化继续保留了下来,沿袭传统习俗和节日成为他们与中华文化重新连接的神秘接口。

  上世纪80年代从广东中山来到洛杉矶的黄先生(化名)一家4口已经在美国生活了30多年,两个儿女已经长大成人而且也成了家,现在还有两个孙女。在圣盖博谷阿罕布拉拥有一个三居室的房屋。逢年过节,这里就成了一家人团聚的重心地。黄先生和黄太太计划在这个中秋节继续拜月的习俗,当皓月初生,黄太太就会在院子里的草地上设下祭台,点上香和蜡烛,摆满水果和月饼作为祭礼。

  这是广东人的一个传统,为了祈求福泽,全家人在月光下祭拜完月神之后,大家就会将祭过月神的祭品一同分享。黄太太说,在这个日子除了祭拜月神还要祭拜祖先,所以家人都要在自家的祖先牌位前用香祭拜。祭拜之后一家人再聚到一起吃月饼、石榴和芋头。

  黄太太说,黄家30年来一直这样过中秋节,家庭成员不断增加,有了女婿、孙女,现在又有了儿媳,将来可能还会再添孙子、孙女。她说,不知道儿女是否会将传统沿袭下去,但是作为老人还是希望儿女不要忘记祖先和自己的根。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作文600字初中(精简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