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公式定理(通用3篇)

时间:2016-03-04 05:46:4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公式定理 篇一

一元二次方程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在初中数学中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定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2 + bx + c = 0,其中a、b、c为已知数,且a ≠ 0。公式定理是指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可以通过特定的公式求得方程的根。

首先,我们来看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根据公式定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求得:

x = (-b ± √(b2 - 4ac)) / 2a

其中,±表示两个根,√表示开方,b2 - 4ac被称为判别式。根据判别式的值,我们可以判断方程的根的情况。

当判别式大于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判别式等于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判别式小于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但有两个共轭复根。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如何使用公式定理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假设我们有一个方程2x2 + 3x - 5 = 0,我们可以通过公式定理来求解。

根据公式定理,我们可以得到:

x = (-3 ± √(32 - 4*2*(-5))) / 2*2

= (-3 ± √(9 + 40)) / 4

= (-3 ± √49) / 4

所以,我们可以得到两个根:

x1 = (-3 + 7) / 4 = 4 / 4 = 1

x2 = (-3 - 7) / 4 = -10 / 4 = -2.5

因此,方程2x2 + 3x - 5 = 0的根为1和-2.5。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公式定理的求解过程相对简洁明了。掌握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定理,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求解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公式定理 篇二

一元二次方程公式定理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它为解决一元二次方程提供了简洁有效的方法。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实例分析和应用探讨一元二次方程公式定理的实际应用。

一元二次方程公式定理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解决与抛体运动、几何图形和自然科学等相关的问题时。下面我们通过几个实际问题来说明一元二次方程公式定理的应用。

例题1:一个炮弹从地面上射出,高度可以用一元二次方程h = -5t2 + 20t + 3来表示,其中h为炮弹的高度(单位:米),t为时间(单位:秒)。求炮弹的最高点和最高点到地面的高度。

首先,我们需要找到炮弹的最高点,即求解方程h = -5t2 + 20t + 3的顶点坐标。根据一元二次方程公式定理,顶点的横坐标可以通过公式x = -b / 2a求得。将a = -5,b = 20代入公式,我们可以得到顶点的横坐标t = -20 / (2*(-5)) = 2。

将t = 2代入方程h = -5t2 + 20t + 3,我们可以求得炮弹的最高点高度h = -5(2)2 + 20(2) + 3 = 23。所以,炮弹的最高点坐标为(2, 23),最高点到地面的高度为23米。

例题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为100平方米,它的长和宽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元二次方程x2 - 20x + 99 = 0来表示,其中x为长方形的宽(单位:米)。求解长方形的长和宽。

根据题目中的描述,长方形的面积为100平方米,即x(x - 20) = 100。将方程化简后,我们可以得到x2 - 20x - 100 = 0。根据一元二次方程公式定理,我们可以求得长方形的宽x = (20 ± √(202 - 4*(-100))) / 2 = (20 ± √(400 + 400)) / 2 = (20 ± √(800)) / 2 = 10 ± 10√2。

所以,长方形的宽可以为10 + 10√2或10 - 10√2,而长方形的长可以通过长度和宽度的关系求得。比如,当宽度为10 + 10√2时,长度为100 / (10 + 10√2) = 10 - 10√2。

通过以上实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元二次方程公式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掌握了这一定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与其相关的实际问题。

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公式定理 篇三

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公式定理

  多同学在学校里的学习中感受不到压力,慢慢积累了很多各种小问题,包括数学知识和学习习惯和方式。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篇有关学习计划的相关内容,以供大家阅读!

  1、平方与平方根

  2、面积与平方

  (1)任意两个正数的和的平方,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和

  (2)任意两个正数的差的平方,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和,再减去这两个数乘积的2倍

  任意两个有理数的和(或差)的平方,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和,再加上(或减去)这两个数乘积的2倍

  3、平方根

  1正数有两个平方根,这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

  2零只有一个平方根,它就是零本身;

  3负数没有平方根

  4、实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有理数和

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5、平方根的运算

  6、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性质1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等于这个数本身

  性质2一个数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这个数的绝对值

  7、算术平方根的乘、除运算

  1)算术平方根的乘法

  sqrt(a)sqrt(b)=sqrt(ab)(a>=0,b>=0)

  2算)术平方根的除法

  sqrt(a)/sqrt(b)=sqrt(a/b)(a>=0,b>0)

  通过分子、分母同乘以一个式子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火把根号中的分母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3)被开方数的每个因数的指数都小于2;(2)被开方数不含有字母我们把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平方根叫做最简平方根

  8‘算术平方根的加、减运算

  如果几个平方根化成最简平方根以后,被开方数相同,那么这几个平方根就叫做同类平方根

  9、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

  1)一元二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

  1、化二次项系数为1用二次项系数去除方程两边,将方程化为x^2+px+q=0的形式

  2、移项把常数项移至方程右边,将方程化为x^2+px=-q的形式

  3、配方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是方程左边成为含有未知数的完全平方形式,右边是一个常数

  4、有平方根的定义,可知

  (1)当p^2/4-q>0时,原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2)当p^2/4-q=0,原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二重根);

  (3)当p^2/4-q<0,原方程无实根

  10、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求根公式:

  当b^2-4ac>=0时,x1,2=(-b(+,-)sqrt(b^2-4ac))/2a

  11、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方程ax^2+bx+c=0(a!=0)

  当delta=b^2-4ac>0时,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delta=b^2-4ac=0时,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delta=b^2-4ac<时,没有实数根

  12、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以两个数x1,x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为1)是x^2-(x1+x2)x+x1x2=0

  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公式定理(通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