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文明家庭事迹 篇一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温床,一个文明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将向大家介绍一个小学生在文明家庭中的事迹。
李明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的父母非常重视家教和家风建设。每天晚上,他们都会坐下来一起吃晚饭,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是为了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他们会分享一天中的见闻和快乐,还会互相鼓励和支持。这让李明在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培养了他的良好品德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除了家庭聚餐,李明的父母还注重培养他的生活习惯和礼仪。每天晚上,他们都会教李明洗漱、整理床铺和收拾玩具。在李明的家中,整洁和有序是家风的一部分。他们相信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自律能力。而且,他们还会教李明一些常见的礼仪,如问候、道歉和感谢等。这使得李明在与人交往时能够表现出文明和友善的态度。
在学校中,李明是一个受到老师和同学喜爱的学生。他总是能够尊重老师和同学,从不说粗话和恶作剧。他在班级中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同学,经常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他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为班级和学校做出了很多贡献。这些良好的品德和行为都源于他在家庭中培养出来的文明家庭观念。
小学生文明家庭事迹 篇二
一个文明的家庭是一个和谐的家庭,它能够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下面我将向大家介绍一个小学生在文明家庭中的事迹。
王小红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她的家庭十分注重家教和家风建设。每天晚上,她的父母都会陪她一起看书或者听故事,这不仅能够增进亲子关系,还能够培养她的阅读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她的父母也会鼓励她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如美术、音乐和体育等,让她全面发展。这样的家庭环境使得王小红在学校中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和良好的品德。
除了注重学习和兴趣培养,王小红的家庭还教育她如何与人为善和尊重他人。她的父母会教她一些基本的礼仪和行为规范,如遵守交通规则、队伍纪律和公共场所的秩序等。他们相信只有在文明的家庭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良好品德和行为,才能够使孩子在社会中受人尊重和喜爱。王小红在与人交往时总是能够表现出友善和体谅的态度,她的同学和老师都非常喜欢她。
在学校中,王小红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她总是能够认真听讲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她也是班级中的优秀学生之一,经常帮助其他同学解决学习问题。她还参加了学校的志愿者活动,为社区做出了贡献。这些都是她在文明家庭中培养出来的品德和习惯的体现。
总之,一个文明的家庭能够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并培养出积极向上的品德和行为。小学生在文明家庭中的事迹不仅能够影响他们的个人发展,还能够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小学生文明家庭事迹 篇三
xxx同学是潭渡小学四年级中队长,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她热爱祖国,热爱劳动,关心群众,乐于助人,团结同学,以身作则,带领全中队队员严格遵守《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上学期获得了所有课程全优的好成绩。
作为中队长,她认真负责,领导潜力强。每一天早晨提前到校督促同学温习功课,让班级的学风蔚然成风,中午午休时光对违反纪律的同学敢于大胆指出。放学后,时常能看到她在帮值日生打扫卫生;当老师不在时她总能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是同学们的“小老师”。每一天在老师未下班前她能带领同学做好自习,并主动为学习差的同学补课;班级每期的板报是她施展才华的好阵地。她这两年来被评为学校的“三好学生”、“优秀队员”;去年被评为镇“优秀少先队队员”。
她学习勤奋,有刻苦钻研的精神。上课时,她总能专心听讲,用心发言,回答问题时,她的声音总是那样清脆响亮,表达得流利完整,同学们常常忍俊不禁为她鼓掌。每次作业她都能做到整洁、质量高,得到了全班同学赞叹不绝。她学习肯努力,成绩一向持续在班级的前矛。今年四月份,在参加中心校组织的语文和数学竞赛中她获得了数学一等奖和语文二等奖的好成绩。她用心参加体育锻炼和文体活动。她爱好音乐,在班上每月一次的文艺汇演中总能看见她的身影。
她优异的成绩是同学的好榜样,她高度的工作职责心是老师的好帮手,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交口称赞。她的确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小学生文明家庭事迹 篇四
xxx,女,现年9岁,建设路小学三年级学生,校少先队中队长,班级学习委员。她品学兼优,乐于助人,热爱集体,积极争章。她年纪虽小,却以良好的思想品质,优异的学习成绩,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成为同学中的佼佼者,校园里的风景线。
一、积极进取,品学兼优
在学校里,她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同学们的好伙伴。她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对工作特别认真,每天早上收作业,检查作业都做得非常好。对于作业不认真或漏缺作业,都及时督促同学保质保量完成,为此,全班的作业都写的比较好,同学们都很怕她,敬佩她。同时热心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主动帮助补课。她还非常关心班级,主动打扫卫生,不怕脏不怕累。
除了关心同学爱护集体外,她更是班级的学习带头人。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并提前预习下一课。正是有了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性,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在她的学习风气的带动下,全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勤奋学习,开阔视野
在学习上,她刻苦好学,勤于动脑。从幼儿园到现在,各科成绩一直在年级名列前茅,年年获得学习奖章。读书是她课余的一大乐事,从童话故事到历史读本,从自然科学到天文知识,她都读得津津有味。广泛的于都开阔了她的视野,同时也提高了她的写作水平,她的每次作文都被当做范文在同学中传送。
三、全面发展,多才多艺
从橱窗里篇篇习作的作者到体育考试的全优,从国际青少年美术比赛、舞蹈比赛到各项荣誉证书的获得,她成了同学们最佩服,最感动的榜样,她用自己的言行向同学们昭示,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近年来她连续获雏鹰奖书五次,校优秀学生五次,各类美术比赛证书两次,舞蹈比赛一次。
她就是这样一名既有爱心、责任心和恒心,又多才多艺的优秀学生。祝愿:她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好,越飞越高。
小学生文明家庭事迹 篇五
xxx,山东省诸城市明诚学校南校区五年级二班学生,现年11岁,担任班级学习委员。她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品学兼优。她没有特别的人生际遇,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她天性至真至纯,追求尽善尽美,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真实、集中的展现新时代小学生应该具有的美德,似一朵清新的荷花悄然绽放,受到老师、同学以及所有认识她的人的喜爱。
虽然她如此可爱动人,让人喜爱,但是她确实和其他同学相比,有自己难以向外人启齿的辛酸史。她很小的时候,她的父母就离异了,她跟着她的妈妈生活。妈为了生计,经常从早忙到黑,两头不见太阳。她十分懂事,孝敬自己的妈妈。懂事、体贴的她总能在清晨第一时间起床,自己做早饭,吃饭后匆匆赶往学校,中午也是自己解决午饭问题,下午放学,当别的同学都沉浸在与家人团聚的快乐中时,等待她的则是匆匆回家准备好饭菜,能让劳累一天的妈妈得到充足的休息时间。当一切收拾妥当,夜幕已经降临,xxx就在静谧的灯光下开始完成当天的家庭作业。当妈妈拖着劳累的身子回到家后,她总能和妈妈聊天,诉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畅谈自己的心里话。她与妈妈相互理解,彼此信任,彼此依靠,共建和睦美好的家庭。xxx用美德和孝心感动着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她的事迹让人心酸并且感动。而她却能够积极乐观地微笑着面对生活,面对老师同学,她的笑容灿烂如花。
在学校里,她是个德才兼备的好学生。她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一丝不苟;兴趣浓厚,精益求精;学习刻苦,勤思善问;发展全面,成绩优异。作为班级干部,她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工作踏实,认真负责,严于律己,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们的好伙伴。一花独放不是春,万花齐放春满园。她从不与人斤斤计较,总是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别人,无论谁有困难,她都会不假思索地伸出援助之手。哪个同学笔坏了,她就悄悄地把自己的笔递过去,和那个同学笑笑;哪个同学忘了带作业本,她就不动声色地把自己的新本子送过去,安慰同学好好写作业;要是哪个同学学习退步了,她就主动和那个同学谈心,帮助他补上功课。在她的言行带动下,班级行成了“乐学好学、助人为乐”的良好学风班风,在学习和精神文明上获得双双丰收。她还积极参加学校活动,运动场上,留下了她矫健的身影。
如今,她正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凭着自己不懈地追求和努力,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畅游。她正用尚显稚嫩的歌喉,以热心与豁达为调,高奏着一曲质朴的暖人心扉的歌;她用理想和追求为笔,进取与奋发为墨,书画着一张多彩的人生图画。愿她在理想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道德的高峰上越攀越高!
小学生文明家庭事迹 篇六
在南谯区大柳镇曲亭村,有这样一户人家,只要当地人一提及,无不知晓,他们就是陈世荣老师一家。多年来该家庭,能够认真执行国家政策,全家和睦温馨,尊老爱幼,与邻里团结融洽,真正以“平等、文明、和睦、稳定”的形象,弘扬家庭美德,带动周边家庭共同建立和美环境。
一、尊重老人,孝敬父母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在他的家庭成员中,有三位是年过八旬的老人,他们年老体弱个个患有慢性病,完全丧失了劳动潜质,没有任何生活来源,生活不能自理,为了方便照顾,陈老师把自我的父母和岳母接到自我家中,不但从生活上关心老人,给老人买衣服和礼物,更从精神上关心他们,一有时刻就陪陪他们散步、聊天。在老人生病期间,他们夫妻俩悉心照料,尽量满足老人的要求,让老人感受快乐。
陈世荣老师的父亲其实是他的继父,今年已有84的高龄,患有肺心病,常年吃药,只要天气一变冷,吃药就不行了,需要打吊针输液治疗,年年如此,村卫生院治不好,就来到滁州二院。年老的父亲看到58岁陈老师为他治疗花去了超多的工资,为了支撑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而忙于生计时,竟然主动放下治疗,不愿意去滁州治疗。每当这个时候,陈老师总是耐心劝导她。就在20xx年的3月份,他父亲的病又加重了,在村卫生院看了十几天也不见好转,可父亲怎样也不愿意去滁城治疗。这时陈老师从亲友借了600多元,强行将老人扶上车送到滁州二院,经过治疗病情此刻大有好转。看到老人又一次从死神那里回来,陈老师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陈老师的母亲今年84岁,患有严重的腰间盘突出,平时直不起腰,同时她还患有严重的老年病,苦不堪言。陈老师平时到滁州第一件事就是到药房买一些筋骨方面和抗风湿的药。
他的岳母也有80多岁了,患有老年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睡觉时不明白脱衣、脱鞋,起床时不会穿衣,大小便也不能控制。但陈老师从来没有怨言,从不对老人发脾气,而是默默地给老人换衣服,帮他洗脸、梳头、擦背、剪指甲、洗弄脏的衣裤。邻居们都说这个女婿比儿子还要亲啊。
陈老师的老伴看到他在家庭、学校、农田来回奔波这么辛苦,每每暗自流下眼泪,同时也为能嫁给这样一个孝顺父母、吃苦耐劳的好老师而感到自豪。此刻陈老师夫妻俩主动挑起了赡养三位老人的重担,对待老人他们始终毫无怨言。
二、呵护子女,不离不弃
为了培养子女成长,他们夫妻俩重视对子女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教育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陈老师不仅仅仅注重子女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子女的独立生活、学习的潜质,时时教育子女沿着正道走,鼓励子女刻苦学习。
陈老师有个女儿,十几年前就出嫁了。从小受到良好教育的她,到了婆家勤劳能干、孝顺父母,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但是天有不测风云,陈老师的女婿因病治疗无效,丢下了他的女儿和他的小外孙。母子二人艰难度日,由于生活的压力,去年他的女儿患上了抑郁症,对生活丧失了信心,几次自杀未遂。陈老师夫妻俩心如刀绞,他含着眼泪把女儿接回家,他看着三位年迈的父母、看着女儿忧郁的眼神、听着小外孙口口声声“父亲、母亲”稚嫩的话语,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痛楚,抱着小外孙嚎啕大哭起来。是的,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悲哀时。应对困难,陈老师没有倒下,没有选取放下,而是以乐观的态度去用心应对。从此以后,他便利用双休日四处奔波,寻医问药,寻找偏方。大柳镇府听说陈老师家的不幸遭遇后,也用心伸出援助之手,陈老师把政府送的粮食、油送给女儿看,并告诉她有党和政府的帮忙、有父母的关心,日子务必会好起来的。他期望女儿鼓起勇气,用心应对生活,把孩子培养长大,回报那些帮忙过他们的'人,也算的上对得起孩子的父亲了。在陈老师夫妻俩的关心爱护下,他女儿的病情已经稳定了,情绪也好多了,3月底,陈老师用刚到的工资加上省吃俭用的零用钱凑了20xx元钱,带女儿又去巩固治疗了,坚信在社会各界的帮忙下,陈老师的女儿务必会好起来的。
三、扎根山区教育,任劳任怨
陈老师家住在曲亭村朱咀村民组,位于皇甫山脚下,地处偏僻,当地人戏称是南谯区的大西北。陈老师任教于曲亭村校,是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他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在山区,从未有过怨言。他是曲亭小学的骨干教师,多年所带班级在南谯区教育局组织期末检测时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多次荣获“先进个人”“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在工作中他不甘落后,敬业爱岗,深得大家的好评。
他虽然自我生活不富裕,但对学生视如自我的孩子,有家庭贫困的学生,他主动资助,直到小学毕业。陈老师身处在教学第一线,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每个学生都成才、成人。无论家里多忙、多累,始终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用心钻研业务,探索教学新方法,发奋提高教学质量。辛勤的`耕耘就有满意的收获,多年来,他深受学生喜爱,所任班级各项成绩均名列大柳镇前茅。
虽然陈老师家的状况特殊,但他从不把工作中的压力带回家,也从不把生活中的烦恼带进课堂,总是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学生。他的坚强,他的执着,他的孝顺,是学生们学习的榜样。
四、勤俭持家,邻里和睦
在处理家庭的重大事项时,夫妻俩平等对待,互相沟通,共同商议决定,只要是合理的推荐,求大同,存小异,做到办每件大事双方都情绪舒畅。他们勤俭持家,合理安排家庭经费,从不铺张浪费。夫妻俩应对困难,应对挫折,二人携手相伴,从没红过一次脸,从没斗过一次嘴,左邻右舍和亲朋好友没有不羡慕她们这对夫妻的。
虽然自我很忙,家庭不富裕,但只要亲朋好友、邻居有事说一声,他尽其所能帮忙,他深知人在困难时的难处,因此当他看到有残疾人在乞讨,便掏出自我的零花钱;自我所教的学生没钱买文具,他帮孩子们买;农村孩子天冷衣物不够时,便把自我家孩子的衣物送给学生。
在对待邻里关联上,全家人能够善待左邻右舍,帮忙他们排扰解难,邻里关联亲如弟兄,情同手足。记得有一次,他的邻居吴某身患重病,承担不起医药费,当陈老师老伴得知这个消息后,毅然拿出了自我准备带女儿看病的钱,帮忙吴某渡过难关。在他们夫妻俩的心中,人的生命始终高于一切。
居住同一村子里的两位老人,子女都在外面打工,家境也较困难,陈老师夫妻俩向这对老人伸出了热情的双手,不仅仅仅多次上门问寒问暖,照顾生活,多次买上一些好菜、水果送到了这对老人家,让他们感觉到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感觉到社会的温暖。邻居家有了事他主动过去帮忙,谁家有事相求,只要自我能办到的便尽力去办,从不推诿,大家相处在一齐,彼此感到情绪舒畅。
陈老师一家几十年如一日,他们夫妻恩爱、孝敬老人、关怀子女、热心助人、邻里和睦,用生活工作中平平凡凡的小事、点点滴滴的真情诠释了家作为爱的港湾的真谛,赢得了周围人们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