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素材:千古风流人物诸葛亮【推荐3篇】

时间:2015-09-09 07:22:2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中考作文素材:千古风流人物诸葛亮 篇一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千古风流的人物。他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被誉为“卧龙先生”。他才智过人,谋略出众,被后人称为“智者之师”。

诸葛亮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但他从小就显示出非凡的才智。他刻苦学习,广泛阅读,掌握了许多知识。在他年轻的时候,他就被人们称为“千里眼”和“顺风耳”,因为他能够通过观察和听取别人的谈话来预测未来的事情。他的才华和聪明使得他受到了刘备的重视,成为了他的重要谋士。

诸葛亮作为丞相,他的智慧和胆识在很多历史事件中得到了体现。例如,在葫芦谷中,诸葛亮利用火攻计策成功击败了曹军,保卫了蜀国的领土。在攻打南蛮的战役中,他采取了兵分三路的策略,最终征服了南蛮。他的战略和智慧使得他成为了当时最受尊敬的人物之一。

除了在战争中展现出的才智,诸葛亮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化人。他提倡儒家思想,鼓励人们尊重礼仪和道德。他还致力于改善人民的生活,推动农业发展,提倡节约和勤勉。他的政策和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诸葛亮的千古风流不仅在于他的聪明才智,还在于他的品德和人格魅力。他一生都坚持诚实、正直、忠诚和谦逊的原则。他深受人民的爱戴和尊敬,被誉为“卧龙先生”。

在今天,我们可以从诸葛亮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他的智慧和勇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的品德和人格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他的千古风流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中考作文素材:千古风流人物诸葛亮 篇二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千古风流的人物。他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被誉为“卧龙先生”。他才智过人,谋略出众,被后人称为“智者之师”。

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在历史上有许多传说和故事。其中之一就是他的“空城计”。据说,在蜀国与魏国的战争中,诸葛亮率领兵马在一座空城中等待魏军的进攻。当魏军看到城中无人守卫,以为诸葛亮已经撤退,于是放松了警惕。诸葛亮趁机派出使者向魏军索要粮草,并威胁说如果不给他们的要求,他们将会放火烧毁整个城市。魏军惊慌失措,最终被诸葛亮成功吓退。

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不仅在战争中得到体现,还在治国理政中有所表现。他提出了“空城计”的思想,即通过示弱和欺骗来达到目的。他认为,通过这种策略可以使敌人产生恐惧和犹豫,从而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和优势。这种思想对后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智慧和谋略,诸葛亮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化人。他广泛阅读,精通经典,他提倡儒家思想,鼓励人们尊重礼仪和道德。他的政策和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诸葛亮的千古风流不仅在于他的聪明才智,还在于他的品德和人格魅力。他一生都坚持诚实、正直、忠诚和谦逊的原则。他深受人民的爱戴和尊敬,被誉为“卧龙先生”。

诸葛亮的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品德是成功的关键。无论是在战争中还是在治国理政中,我们都应该像诸葛亮一样,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和智慧,坚持正直和诚实的原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中考作文素材:千古风流人物诸葛亮 篇三

中考作文素材:千古风流人物诸葛亮

  导语:诸葛亮已成为智慧的化身,才略的象征,修身之典范。“三顾”之前,隐居隆中,躬根陇亩,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为刘备制定了战略目标,勾画了政治蓝图。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千古风流人物诸葛亮作文素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诸葛亮生平简介

  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刘备称帝后,任蜀汉丞相,后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当政期间励精图治,推行屯田政策,改善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他曾五次出兵伐魏,意图中原,未能如愿。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病死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勉县境内)军中。

  诸葛亮死后,后人为了缅怀他的功绩,曾在他居住过的地方建造了一座武侯祠堂,以示追念。自西晋以来,历代的文人墨客络绎不绝来此凭吊,留下了一副副脍炙人口的名楹佳联。在这些楹联中有一些对联巧妙地将数字嵌入其中,别出心裁,独具匠心。

  位于河南南阳市的卧龙岗相传是诸葛亮当年躬耕之地,这里景色幽雅,建筑别致。武侯祠内有这样一副对联:“收二川,摆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设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按金土木爻之卦,水面偏能用火攻。”从这副楹联中不难看出,上联嵌入了数字一至十,下联嵌入了“五方”和“五行”,对诸葛孔明的一生作出了高度概括。

  四川成都市南郊的武侯祠,是西晋末年十六国李雄为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而建的。祠内古柏苍郁,殿宇雄伟,这里也有一副对联,是赞颂诸葛亮在蜀川的功德的:“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尊教受;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此外,“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这副对联仅用了短短的十个字,赞颂了诸葛亮才高睿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功绩。所谓“两表”是指诸葛亮入川后为蜀汉大业所作的前、后两个《出师表》;还“一对”是指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时所作的《隆中对》,在文中诸葛亮有“三分天下”的精辟分析。

  陕西省勉县定军山有“武乡侯”诸葛亮的陵墓,当年诸葛亮出川伐魏病死五丈原后就埋葬于此,这里的武侯祠有这样一副对联,可谓对诸葛亮一生盖棺论定了。该联曰:“义胆忠肝,六经以来二表;托孤寄命,三代而后一人。

  二、诸葛亮的平生作为

  “智圣”诸葛亮的智慧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不贪权势

  他位极人臣,却不追求个人权势,不弄权也不为权所努役。

  二、不谋私利

  他只靠俸禄为生,不以权势谋私利。

  《诫子书》中,他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以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处世。他对后主说:“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他死时确实如其所言。

  三、严于律己

  街亭之役,马谡违节,造成败局,但他主动承担责任:自贬三等。

  他几次发布鼓励将士直言极谏的文告,要求大家批评自己过失和缺漏。在他执政期间,如果出现失误,他都决不委过他人,而自省自律。李严等人罪责虽然深重,但他都引咎自责,检讨自己的失损。

  四、知人善任

  他以宽广的胸怀,纯正的心灵,选拔重用了一大批人才。

  他取士用人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他不讲门第、资历,破格用人,大胆地授以要职,委以重任。何祗原为蜀郡太守杨洪手下的一个书佐小吏,杨洪亦是犍为郡太守李严之功曹小吏,何、杨都先后被诸葛亮擢为太守与李严同列。因此事他被誉为“是以西士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也。”

  诸葛亮任蜀相时,为了广揽俊才,曾在成都南郊筑招贤台。刘备死后,他重用了一批德才俱佳的卓越人才。如蒋琬、李邵、马勋、宗预、杜微、马忠、秦宓、董允等,这次用人之举被时人赞为“德举”。

  在《前出师表》中,他从“亲贤臣,远小人”的原则出发,向后主郑重推荐了董允、向宠等,其心之公明纯正

实所罕见。诸葛亮所重用的文武大员中,既有荆楚之士,又有蜀地人材,既有刘璋旧部,也有魏降将,无结党之弊,大有“五湖四海”包容一切之襟怀,团结了绝大多数人。

  五、谦恭待人

  若把诸葛亮同当时的名士孔融、祢衡等人相比,显然后者的声望不可同日而语,即使和才智过人的周瑜、鲁肃、司马懿相比也略高一筹。诸葛亮无私无畏,谦虚谨慎,深思熟虑,卓识远见,善于博采众长,融化于胆识之中。

  六、治蜀有方

  孔明治蜀刑法颇严,他与法正等人制定法典《蜀科》,还拟出,《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等科条。

  孔明促进了蜀地农业的发展。他很重视都江堰水利工程,创设“堰官”专职管理,采用以农养战、耕战结合的政策,解决军粮问题。诸葛亮对手工业也非常关注,恢复盐铁专营,并亲到现场视察利用天然气煮盐的情况。并于城内设置“锦官”,专门管理。后世称成都为“锦官城”,即源此。诸葛亮说:“今民困国虚,决敌之资,惟仰锦耳。”

  由于诸葛亮不仅是从征战的角度推动生产发展,而且更重要的是从稳定人民生活着眼制定政策发展生产的,其结果蜀地是“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一片繁荣安定景象。

  七、勤政为民

  诸葛亮是位知其不可为之的.英雄。他相信成事在天,谋事在人。在《隆中对》中即提出“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这种信念贯穿于诸葛亮的一生,他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事必躬亲,受命以后,夙夜忧虑,振兴蜀汉,统一中国。

  八、高风亮节

  诸葛亮不居功自傲,不追求过分的名位与特权。李严为曾怂恿诸葛亮加九锡,加爵称王。诸葛亮不为所动,严词拒绝:“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庭,坐自贵大,非其义也。若灭魏斩睿,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

  国家兴衰高于个人荣辱,不为权欲所惑,不为名利所累。其忠心不二,效死知己,堪称中国历代忠臣良吏之典范。

  综上所述,诸葛亮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殚精竭虑,辅佐刘备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提出了“跨荆、益”,“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抗拒曹操”的治国方略。他儒法并用,以法治国,执法必严,赏罚分明;他重用人才,任人以贤;他审时度势,不断的调整内政外交政策;他重视农业生活,安抚流亡,轻徭薄赋,发展社会经济;他亲率大军北伐,革新武器装备,发明了孔明灯和木牛流马等。他的一生充满了智慧,为中国历朝历代所推崇成为智慧的化身。

  三、有关诸葛亮的诗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阁夜

  [唐]杜甫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咏怀古迹

  [唐]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四、诸葛亮的正确评价

  诸葛亮被《三国演义》大为美化后,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智的化身。但最近,批评诸葛亮的人越来越多,说他“不足以言智”。对词,我觉得应该对诸葛亮作出正确的评价。 虽说诸葛亮用兵如神,但他毕竟不是神,因此他当然有缺点,而最主要的缺点是出在人事问题上。尤其是他对魏延的看法。魏延向刘备投降,诸葛亮居然根据骨相说他久后必反,这多么荒唐。虽然孔明未能杀死魏延,却对魏延抱有成见,认为他不忠不义。然而魏延是否如此呢?其实不然。虽然魏延不断被孔明排斥,却仍中心地效劳与蜀国,屡建奇功:斩王双,战张颌等都足以证明魏延是个不可忽视的人才。孔明最错的是在毫无根据之下,留下锦囊杀死了魏延。诸葛亮在人事上的失误还有让马谡守街亭,导致第一次北伐中原失败、关羽守荆州的失误,从某种意义上是诸葛亮一手造成的。在识人方面,刘备明显比孔明胜一筹.

  当然,诸葛亮也是有许多优点的。刘备三顾茅庐后,说“如鱼得水”。这说明诸葛亮的确是个奇才。诸葛亮能严守军事机密,攻其不备。而且他办事很具有深谋远虑。诸葛亮让刘琦守江夏,其实是为了实施自己的战略思想。因为诸葛亮知道,新野小城,终不能长驻。他让刘琦守江夏,其目的不但要救刘琦,而且为后来躲避曹军奠定了退守的路。还有在安排刘备去东吴招亲时,孔明留下的三个锦囊,使刘备平安回到了荆州。还有一点,也是诸葛亮最妙的战斗策略:让关羽于华容道放走曹操。为什么说他妙呢?杀掉曹操不是很好吗?其实不然。假如在华容道上杀了曹操,孙权就回趁机占领北方,孙权势力大了,刘备就没有了安身之地,更别谈什么三国鼎立,复兴汉室了。因此孔明一方面让关羽放走曹操,落个人情,另一个方面就是让曹操抑制孙权,这说明孔明真乃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才。 再者,诸葛亮不打无准备之战,他知己知彼,能巧妙对对方心理及天气季节的情况作出不同的计策,如“骂死王司徒”、“破西羌兵”、“巧借东风”等。

  有些人言孔明不具有将略之才,那么试问一下,孔明没有军事才能,如果助刘备入川,如何北伐中原?还有甚者居然批评《出师表》是垃圾。首先《出师表》中文字慷慨激昂,激励后辈子孙,其次它反映了当时蜀中人们的思想,假如说它是封建时期的垃圾,这只能说现在与当时时代不同,人们的思想也不同,因此我们要评价事物时,主要考虑的是当时人们普遍的期望。诸葛亮当时提出北伐中原,与人们统一中国的思想相符合,因此孔明的行动深受人们表扬。因此,我们评价历史人物时要从不同角度正确分析,不能就一些错误而全面否决他在当时的领导才能。曹操不是曾经大败于赤壁,大败于汉中吗?但人们还是认为他是乱世之英杰。那人们也不能为孔明的一点错误而说他不足以言智。

  总其上述,诸葛亮的政治才能无以伦比,军事才能也有很高造诣,不过还是比其政治才能略逊一筹。因此陈寿评价诸葛亮“治戎为长,将略为短”是即正确又谨慎的评语。

  五、数字妙联悼孔明??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三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中考作文素材:千古风流人物诸葛亮【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