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老师》的读后感 篇一
《做最好的老师》是一本非常感人的书籍,它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这本书通过讲述故事中的主人公,一位名叫鲁宾的老师,展现了他如何以真诚和爱心成为学生们心目中的偶像。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被鲁宾老师的行为和教育理念所震撼,也对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鲁宾老师是一个非常有爱心和耐心的人。他从不厌倦地倾听学生们的心声,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他总是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鼓励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老师,更是一个懂得引导学生的人。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在鲁宾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们感受到了真正的关爱和尊重。他教会学生们珍惜友谊,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他让学生们明白,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个人的努力,更需要团队的支持和合作。在鲁宾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变得更加自信和乐观,他们学会了坚持不懈,努力追求梦想。这让我想起了我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我意识到作为一名老师,除了传授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品格和价值观。
这本书还让我思考了教育的本质。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鲁宾老师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他不仅仅是告诉学生们答案,更是引导他们找到答案的方法。这让我明白,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做最好的老师》,我对教育的理念和方式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我意识到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不仅仅是传递知识的工具,更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塑造,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本书让我明白,做最好的老师不仅仅是教书育人,更是倾听学生的需求,陪伴他们成长的过程。我希望以鲁宾老师为榜样,成为一名真正做到最好的老师。
《做最好的老师》的读后感 篇二
《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本充满温情和感动的故事,通过讲述一个老师的故事,展现了教育的力量和影响。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被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所感动,也对作为一名教师的角色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鲁宾的老师,他以自己真诚的爱心和耐心成为学生们的偶像。他不仅仅教授学生知识,更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成长。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不仅仅是学习成绩。他的行为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对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鲁宾老师的课堂充满了爱和温暖。他倾听学生们的心声,关心他们的困惑和问题。他鼓励学生们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们感受到真正的关爱和尊重。
在鲁宾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变得更加自信和乐观。他教会学生们珍惜友谊,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他告诉学生们,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个人的努力,更需要团队的支持和合作。通过鲁宾老师的教育,学生们学会了坚持不懈,努力追求梦想。这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不仅仅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品格和价值观。
通过阅读《做最好的老师》,我对教育的理念和方式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我意识到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应该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爱和温暖。这本书让我明白,做最好的老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我希望以鲁宾老师为榜样,成为一名真正做到最好的老师。
《做最好的老师》的读后感 篇三
《做最好的老师》的读后感三篇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一
顶岗工作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在这期间我有过悲伤,也有过快乐,有过失败,也有过成功。在工作岗位上,自己雄心壮志,想着做一个优秀的老师,想着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可是由于缺少丰富的工作管理经验,常常会有棘手的突发事件让我束手无策。什么是最好的老师?我一直在寻觅答案。
前段时间在自己的指导老师那里发现一本教育名家李镇西写的《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记载了李老师从教多年的经验与收获,书中从作者步入岗位初期写起,从青涩写起,到有一定的经验,到经验丰富,满腹经纶,将自己的成长与成熟一步步介绍给了我们,颇有感触。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发展。爱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书育人的动力。李镇西老师在序言中说:“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读到这里不禁问自己,在两年的工作中,我有没有达到自己最初给自己设立的目标呢,有
没有超越自己呢?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爱表现为对教育事业的爱,对教育对象的爱。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要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所以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只喜欢学习优秀的孩子,而忽略了后进生,他们更需要关心。那些“不可爱的孩子”、“后进生”更加需要你的爱,他们就像迷途的“羔羊”,需要温暖,需要阳光。对于“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群体,教师必须给他们一个空间,给他们更多的关怀,让这些饥渴的花朵,沐浴阳光,健康成长。
真正的教育之爱,并不是迁就学生,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而是要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帮助和服务,我们要给与学生的,是他们走出校园多年以后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习惯和性格。这种带有养成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并然带有“强制性”,离开了严格要求,便不是真正的爱。
老师也只是个普通人,也有自己普通的感情,教师要怎样拥有“师爱”呢?李镇西老师用一句话告诉了我们:“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带着儿童的兴趣去探寻学生的心灵深处的途径,怀着儿童情感去理解儿童的心灵世界,那样才能真正走近学生的心灵世界,能理解学生的做法,从而让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和谐一致,这样的老师善于发现学生缺点中的可爱之处,甚至智慧之处,那他看到的学生,都是带着“可爱缺点”的可爱孩子。同时,如果想和学生相处愉快,你就不能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这些孩子,毕竟他们还不是大人。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错很多事情。如果你的要求很高很严厉,这样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要做最好的老师,那就要带着“爱”这个教育理念行走在教育道路上,爱教育事业,把教育当作自己的一项事业,爱学生,用真正的爱——师爱,去对待学生,为学生的的未来服务!
今天读李老师的书,仿佛进行了一次精神洗礼。我也愿“做最好的老师”!从现在开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争取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二
最近读了李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这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做最好的老师”,是任何一个做教师的人的理想,可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用李老师的话说,“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看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说实话,我对自己的某些方面是缺乏信心的,总觉得自己不管怎样努力都是无济于事的,李老师的话使我受到了启发,也增强了信心,只要我争取每天多读些书,每天都有点进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我想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正如同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每天进步一点是一样的道理。只要自己肯付出,认真地去想,努力地去做,使自己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每天都有新的领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那每天就都会有新的快乐。
“我一直都在一线,一直都在讲台,一直都和学生零距离!我时时提醒自己,我是一名教师,我的生活在讲台,我的生命在学生。” 是的,只有和学生们零距离接触,才能感受到学生们的可爱之处,才能更多地用文字记录下和学生们的点点滴滴,才能体现老师的真正价值!
对于老师,教学经验来自于与学生们零距离的交流与接触,而不是一堆一堆的大道理,一套一套的理论。试着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你会觉得教学原来是如此精彩!
总之,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我会多试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 看待,用“学生的情感” 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最后,我还是要把李老师的一段话献给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
“‘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三
读书的氛围已不知不觉围绕在我们每个人身边。闲暇之余,我静静学习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在阅读中,时时会被李镇西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
阅读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我的收获很多。李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他在书中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说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使缺点的杂草最后无立足之地。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对于那些让人头疼的孩子李老师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如班集体建设呀!"后进生"转化呀,早恋呀,作弊呀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当然,李老师也认为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总之,"爱","理解","尊重","平等"与"责任"在李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教师的气度,教师的魅力。
最好的老师,他们的人格,学识,能力乃至天赋,我是永远无法比的,但我可以和自己比,也就是用今天的工作与昨天的工作相比,一日三省——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更贴近学生,更适合我的学生,我今天在课堂上的发挥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我组织的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驾驭课堂的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灵活,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就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近。
"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