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10以内数量守恒》说课稿(精选3篇)

时间:2016-08-04 07:38:1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大班数学《10以内数量守恒》说课稿 篇一

标题:培养幼儿数量守恒意识,从《10以内数量守恒》开始

一、教学背景与教学目标

教学背景:本节课是大班数学课程的一部分,主要针对幼儿在10以内的数量守恒能力进行培养。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数量守恒的概念,即数量在不改变形状和排列的情况下保持不变。

2. 能够运用数量守恒的概念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 数量守恒的概念。

2. 运用数量守恒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教学难点:

1. 培养幼儿的数量守恒意识。

2. 运用数量守恒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三、教学准备

教学材料:教学卡片、计数棒、计数贴纸。

教学环境:教室。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老师出示一组计数棒,让幼儿观察并回答问题:“这是什么?”“你们能看到多少根计数棒?”

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幼儿注意数量的变化和守恒性质。

2. 概念讲解(10分钟)

老师出示两组计数棒,一组有5根,一组有7根,让幼儿比较两组计数棒的数量,并询问:“哪一组计数棒的数量多?”

引导幼儿发现数量的不同,并解释数量守恒的概念:“当物体的形状和排列不变时,数量保持不变。”

通过实际示范,让幼儿亲自操作计数棒,观察数量的变化。

3. 数学运算(15分钟)

老师出示一组计数棒,让幼儿观察并记住数量,然后将计数棒分成两堆。

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幼儿计算每一堆的数量,并比较两堆的数量:“两堆计数棒的数量相同还是不同?”

引导幼儿发现数量的守恒性质,并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4. 练习与巩固(15分钟)

通过教学卡片和计数贴纸,让幼儿进行数量守恒的练习。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或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巩固所学内容。

5.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数量守恒的概念和运用。

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观察和运用数量守恒的能力。

大班数学《10以内数量守恒》说课稿 篇二

标题:培养幼儿观察力与逻辑思维,从《10以内数量守恒》入手

一、教学背景与教学目标

教学背景:本节课是大班数学课程的一部分,主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 能够观察并比较数量的变化。

2. 能够通过逻辑推理运用数量守恒的概念。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 运用数量守恒进行逻辑推理。

教学难点:

1. 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2. 运用数量守恒进行逻辑推理。

三、教学准备

教学材料:教学卡片、计数棒、计数贴纸。

教学环境:教室。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老师出示一组计数棒,让幼儿观察并回答问题:“这是什么?”“你们能看到多少根计数棒?”

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幼儿注意数量的变化和观察力。

2. 观察与比较(10分钟)

老师出示一组计数棒,让幼儿观察并记住数量,然后隐藏计数棒并询问:“你们觉得数量有变化吗?”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数量的变化并进行讨论。

3. 逻辑推理(15分钟)

老师出示两组计数棒,一组有5根,一组有7根,然后将其中一组隐藏。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逻辑推理:“如果隐藏的那组计数棒数量不变,你们觉得它可能有多少根?”

引导幼儿进行逻辑思维,通过数量守恒的概念推理出可能的答案。

4. 练习与巩固(15分钟)

通过教学卡片和计数贴纸,让幼儿进行观察和逻辑推理的练习。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题或问题,让幼儿在实践中巩固所学内容。

5.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观察力和逻辑思维的重要性。

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能力。

大班数学《10以内数量守恒》说课稿 篇三

大班数学《10以内数量守恒》说课稿

  一、说教材:

  守恒包括数的守恒、长度守恒、液量守恒、物质守恒、面积守恒、质量守恒、容积守恒等。在幼儿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各样的物质都表现为一定的数量、一定的形状、一定的大小和长度等特征。守恒概念在数学活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影响着其他相关概念的学习。守恒概念的发展,有助于儿童运用逻辑思考来进行数学与自然科学。为使幼儿能对数量守恒进一步的感知,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大班幼儿认知活动的具体形象性和行为的有益性明显发展,能依靠表象进行思维,认知活动的概括性使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增强,但仍显表面化、肤浅化。

  本节活动中数量守恒是以10以内数的守恒,旨在让幼儿在游戏中愉快的学习数的守恒,通过自身的操作,初步感知物体位置发生变化,总数不变的数现象。让幼儿在看一看、说一说、玩一玩、摆一摆中理解数的守恒,使幼儿对数的守恒有初步的概念。数的守恒是指物体数目不因物体外部特征和排列形式等的改变而改变,物体的数目与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及排列疏密没有关系。

  二、说活动目标:

  《纲要》中提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

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根据《纲要》精神及本班幼儿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目标:

  1. 不受物体的大小、颜色、种类及排列形状的影响,正确感知10以内物体的数量。

  2. 会用目测、点数、群数等方法判断两组及以上物体。

  3. 知道遇事不急于下结论。

  三、说活动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不受物体的大小、颜色、种类及排列形状的影响,正确感知10以内物体的数量。难点是会用目测、点数、群数等方法判断两组及以上物体。

  四、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为此,我准备了丰富的活动材料,如下:

  1. 紫色、蓝色彩纸各5张

  2. 两组颜色不同、大小不同的花各7个

  3. 两组颜色、大小、形状不同的手工雪花各9个

  4. 幼儿人手操作盒一份,共16份 (10以内数卡4套及圆形圈、积木、雪花片等材料颜色大小不一各一份)

  五、说教学策略:

  1、教法:在本节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我运用了发现法、比较法、观察法、讨论法、操作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 发现法。皮亚杰认为: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刺激儿童心智的发展。本次活动根据大班幼儿好奇、好问,又具有一定知识经验这一特点,引导幼儿在看一看、比一比、玩一玩中进行探索,从而正确感知10以内数的守恒,体验发现的乐趣。操作法。在感知物体不受颜色、大小、排列形式等影响数量不变的情况下,采用了操作法,循序渐进的`引导幼儿在操作中学习知识,而且每次活动都提供了相应的、适宜的材料,有目的的探索中发现和巩固。

  2、学法:我根据活动设计:运用了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观察物体的不同过程中,幼儿通过目测、点数、群数的方法,幼儿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培养了幼儿初步的科学探究的精神和态度。 分享式学习的方法。小组操作的过程中,同伴作用的激励,潜移默化地促进了幼儿的发展,也必将带来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

  六、说活动过程:

  《纲要》中提出: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参与实际探索活动,感受探索的乐趣,感受发现的喜悦。为此,本活动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环节一:通过点数,体验数的守恒

  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法,幼儿采用的学法是动手操作法、比较法。(通过出示两种不同颜色彩纸)让幼儿数一数、比一比、彩纸颜色不同,但是数量是一样的。

  环节二:通过目测,体验数的守恒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采用直观教学法,幼儿采用的学法是观察法、比较法。(通过出示两组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手工花)让幼儿在目测、点数的过程中感知颜色不同、大小不同,但是他们的数量是一样的。

  环节三:通过目测、点数,体验数的守恒

  这个环节里主要是采用直观教学法,幼儿学法是观察法、比较法。(通过两组不同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排列顺序的手工雪花)引导幼儿在点数、目测、比较的过程中感知颜色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排列形式不同,但是他们的数量也是一样的。

  环节四:通过幼儿操作,再次感知10以内物体数量的守恒

  最后,孩子们在操作游戏中比比、玩玩,结束了本节活动。

  七、说教学评价:

  本节活动中注重师幼、幼幼之间的互动将大家的知识经验加以交流和反馈,这个过程中初步形成了形成性评价,达到了教学的目标。整个活动以手工纸为主线,贯穿于整个活动。在活动中,幼儿通过对颜色、大小、摆放方式、外形特征等几方面的比较和理解,理解数量守恒。在每一个环节实施过程中,教师及时肯定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形成了阶段性评价,在每一个环节结束后,教师及时进行总结活动,形成了总结性评价。

  本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解决的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实际需要。活动自始至终都是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进行的,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性,体现了“玩中学”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活动中,教师不是单纯地教授,而是以启发引导为主,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思考,寻求答案,调动了幼儿探索学习的积极性。注重了动手操作,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达到活动目标。活动时材料准备充分,人手一份,保证了人人都能操作。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生涩的概念生动地进入了幼儿的大脑,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大班数学《10以内数量守恒》说课稿(精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