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文化朗诵稿范文(精选6篇)

时间:2016-03-09 01:46:3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中原文化朗诵稿范文 篇一

传承中原文化的重要性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传承中原文化的重要性。

中原地区是我国最早的文化中心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中原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中原文化正面临着日益丧失的危险。因此,传承中原文化的重要性变得愈发明显。

首先,传承中原文化是保护我们历史记忆的重要途径。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传承中原文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中原人民的生活方式、智慧和价值观念,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传统的力量。只有通过传承中原文化,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尊重我们的历史,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

其次,传承中原文化有助于塑造我们的民族认同和自豪感。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传承中原文化可以让我们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有更深层次的体验和认识,从而加强我们对自己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只有通过传承中原文化,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中原文化所蕴含的智慧和力量,从而更加坚定地爱国爱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传承中原文化有助于推动我们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传承中原文化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智慧,启迪我们的思维和创造力。只有通过传承中原文化,我们才能真正发掘和利用中原文化的潜力,推动我们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传承中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作为中原文化的传承者,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和传承中原文化,让中原文化在我们心中永葆灿烂的光芒。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中原文化,让中原文化的瑰宝闪耀在世界的舞台上!

谢谢大家!

中原文化朗诵稿范文 篇二

中原文化的独特魅力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中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原地区是我国最早的文化中心之一,拥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中原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首先,中原文化以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而独特。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孕育了多个古代王朝和文明。中原文化以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中原地区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孕育了众多文化名人和经典著作。中原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文化爱好者和历史学者。

其次,中原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而独特。中原地区是中国古代文艺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孕育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比如,中原地区是中国古代音乐的发源地之一,创造了丰富多样的音乐风格和曲种。中原地区还是中国古代舞蹈的发祥地之一,创造了独特的舞蹈形式和舞蹈风格。中原地区还是中国古代戏曲的发源地之一,孕育了多种戏曲剧种和表演风格。中原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和表演者。

最后,中原文化以其独特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而独特。中原地区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创造了丰富多样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中原地区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原文化以其独特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吸引了众多哲学爱好者和思想家。

总之,中原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中原文化以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独特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中原文化,让中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世界的舞台上闪耀!谢谢大家!

中原文化朗诵稿范文 篇三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古人描绘的美好生活,,仙鹤长鸣,神鹿奔跃,日月轮回,世代不息。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东方文化美德几千年长盛不衰,文化是民族的生命,文化与民族共生共存,只有民族文化的复兴,才有完整意义上的民族伟大复兴。道德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灵魂,也是民族的价值观,更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传统社会的美德教育往往最初从亲缘关系开始,靠的是世世代代传承下来。幼儿从小就感受到亲情的薰陶:

中华传统美德,是世代相传并不断调整和更新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她既有强烈的历史遗传性,又有鲜活的现实变异性;她作为文化的基因,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中流淌;她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每个中国人和自己的后代。

一个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既是对民族传统的继承,又要不断适应时代的需要,使历史与现实相联,使民族精神真正体现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重在弘扬”、“重在培育”,但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尤其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继承是前提,创新才是根本,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永恒动力。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仅有历史的传承是远远不够的。惟有创新,才能发展;惟有创新,才能不朽。历史没有止步,创新就不应该停止,民族精神也就不会终结。中华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它始终是发展的、前进的。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每一个重要历史关头,都会孕育出新的民族精神。无论是中国xxx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还是建设和改革年代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等等,都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的延续与升华,是中国xxx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

正是这种闪烁着时代光辉的民族精神,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先进思想并顽强奋斗精神的杰出人物:林则徐、谭嗣同、xxx、方志敏、鲁迅、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他们为振兴中华上下求索、矢志不渝,推动了历史发展和民族进步,深刻地改变着时代的面貌,他们高扬着鲜明的时代精神,挺起了坚强的民族脊梁。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力量。

汉唐气象,时代华章。与中华民族迈向现代化的雄健步伐相伴,一种昂扬向上、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正在神州大地激越弘扬。

一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正是一部浩气长存正气磅礴的绚丽诗史,在这个历史长河中,不断有正气人物,正气故事出现。在我们宏伟壮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英雄人物、英雄事迹也是层出不穷的,在他们的身上真正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美德和社会公德,也张扬着浩然的民族正气和民族精神,这些是我们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公民道德和民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在他们身上有没有优秀的民族精神,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千秋大业的大事。因此,我们一定要切实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民族精神的教育,努力把其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

族精神教育的生动教材。只有不断弘扬和培育符合时代特征的民族精神,并用它来哺育下一代,我们的民族振兴才会有希望。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中华子孙的美德,爱国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生动的诠释。而中华民族精神则是中国革命胜利和建设的精神动力,是光照千秋的高尚情操,是伟大的中华之魂。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中原文化朗诵稿范文 篇四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弟子规》“信”这一章前两句就是“凡出言 信为先”,提到守信古人的故事中就有许多让我们深受启发的。其中《曾子杀猪》的故事最为典型。曾子,又叫曾参,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弟子。曾子深受孔子的教导,不但学问高,而且为人非常诚实,从不欺骗别人,甚至是对于自己的孩子也是说到做到。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儿子哭闹着要跟去,妻子就哄他说:“你在家等我,回来给你杀猪炖肉吃”。孩子信以为真。妻子回来,见曾子正磨刀霍霍准备杀猪,赶忙阻拦说;“你怎么,你真的要杀猪给他吃?我原是哄他的”。曾子认真地说:“对小孩子怎么能欺骗呢?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影响,我们说了不算数,孩子以后就不会听我们 的话了”。他果真把猪杀了。曾子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后世传颂。

古人一诺千金,言而有信为我们做了榜样,而现代的人也因为同样诚实守信告诉我们投机取巧的后果。一个士兵,非常不善于长跑,所以在一次部队的越野赛中很快就远落人后,一个人孤零零地跑着。转过了几道弯,遇到了一个岔路口,一条路,标明是军官跑的;另一条路,标明是士兵跑的小径。他停顿了一下,虽然对做军官连越野赛都有便宜可沾感到不满,但是仍然朝着士兵的小径跑去。没想到过了半个小时后到达终点,却是名列第一。他感到不可思议,自己从来没有取得过名次不说,连前50名也没有跑过。但是,主持赛跑的军官笑着恭喜他取得了比赛的胜利。 过了几个钟头后,大批人马到了,他们跑得筋疲力尽,看见他赢得了胜利,也觉得奇怪。但是突然大家醒悟过来,在岔路口诚实守信,是多么重要。

两个小故事,一个大道理,就是要告诉我们少年儿童从小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生活和学习中要遵守时间,与同学朋友交往时要真诚友爱,答应父母老师的事要努力做到,对待自己也要实事求是。墨子说过“言不信者,行不果。”只有我们言而有信才能取得学业的进步和未来的成功。所以我希望同学们和我一起时时诵读《弟子规》,事事践行《弟子规》,争做新时代的守信好少年。

中原文化朗诵稿范文 篇五

眨眼间,远山片片绿枫情叶,曾经绿得泛黑的青枝几时变了模样!

有点泛红,似旧时的明信片,点在枝条。不知是谁有幸能够沾的幸福的记忆,篡写爱的诗篇,寄给心中的他她!

天空刚直播完黑夜传说,晨雾嫉妒他的霸气,大地成了他的出气筒,毫不客气的下了好大的一场冷雾,侵湿了花草树木,使他们冷不叮咛的打了个寒颤!

特别是秋天的早上,我个人认为他是最美的时候!

虽有九陌无尘埃,聒噪一时的眉鸟远飞,只留下令人烦心的知了,没完没了的呢喃不停。终究扰不了我赏秋的乐趣!

假日,正是休闲的时候,旅游,散步。而我却选择了回乡的旅途!

秋晨珠露,醉人迷美。

老屋前,一排排稀疏的绿树黄叶掩映不了晨雾缭绕,我就站在树下思索着,丝丝缕缕缠枝桠,化成朝气,点缀了枝叶。

晨阳从东方云地平线上初升,神圣的光辉打在秋叶枝条,慵懒地光线穿过树梢,撒落一地金黄。

秋露接收到光束,如珠闪耀着珠光宝气的光芒,耀眼夺目。

光滑的水晶球连接叶尖,微风划过树木抚摸绿叶,不定向的摇曳,仿若上天降落的舞者精灵,在秋草地上华丽的舞蹈,醉人的美!

风,仿若轻灵的音乐,与秋草同舞,徜徉在天地间。那秋叶秋草阵阵摇晃,犹如滔滔湖水泛起的圈圈涟漪,荡起的层层波纹!

幸好我随身携带手机,拍下了这美丽的画面。

远方喧闹,谁家喜庆。

远处传来轰隆隆的机鸣声沉淀了我的思寂,我循声望去,柏树荫浓,遮掩视线,望不尽来声源头,我只有徜徉小径,路过绿竹荒草小路漫漫,到达目的地。

荒草小路的尽头是一片无际的稻田延伸远山脚下,秋风过耳,掀起稻谷万顷仿若大海波涛汹涌,从远处传来自我的面前,翻飞的稻香侵入鼻翼,令人陶醉,心旷神怡!

时有蜻蜓点水般在稻谷上纷飞,田里穿梭。好似找寻消失不见人影!

可以说蚱蜢是田里最高兴的昆虫,时东时西的乱窜,好似邻居小孩童真的游戏!

轰隆隆,轰隆隆的声音越来越近,我感慨系之刚才的思绪万千,怎么忘记了循声?

移视,望去,原来是邻家邀请的收谷机,正在割收金灿灿的稻谷。

稻香万里,丰收喜庆。

太阳正火,本是休息的好时候,农民伯伯却是停不下来!担心天气风云变幻无穷,难得这么好的天气,收割稻谷晒谷正是好时候。

每家每户亲朋好友,热闹非凡的聚集在田间劳作,收拾稻谷袋子搬回家,好酿晒。

稻谷飘香,好一个丰收年。

忙得正好,家家户户的房屋里冒出了缕缕白丝,那是农家做午饭的炊烟雾霭。

不一会儿,农家传来喜悦的声音,好似谈阅今年的丰收更比去年,大人小孩皆其中矣。

饭后,每个人甚是职责,妇人教导孩儿没有完成的作业,老人邀天喝地聚集一堂谈天论地,甚是开怀。

我也不例外,邻家的稻田紧挨着我家的田地,他们丰收完毕就是我家的丰收。

你帮我我帮你,不经意间,所有的田地全都收割干净,轰隆隆结帐远去,收割其他地方的任务。

夕阳甚美,神秘仙境。

不到落日荷锄人归家,现在乡下就是这幅景象,劳作完了,就是晒谷而已。

太阳偏西,大地的温度变化,他们忙碌的收谷。

落日藏在夕阳里,红云片片晕彩,白鹤云里飞翔,仿若踱上金光,灿若晨星一闪而逝。

乡灯初上,华丽转身,新月初学扇,星辰迷你眼,云雾缭绕,朦胧了大地。

月下庭院深深,晚饭后的愉悦,就是几家庭院树下几家大小围绕乘凉,老人蒲扇摇动,斜躺躺椅上,闭目歇息。倾听蛙鸣摇篮曲。年轻人各自玩着手机或者言语。小儿左右追赶,好不热闹。心事重重,也被驱散。享受秋日的美丽。

夜深了,万籁俱寂,新月中上,灿若繁星依稀围绕轨迹。

庭院深深,大家各自回屋休憩,等待明日新的一天的来临。

夜风撩起夜的纱衣,我独自站在窗前欣赏着秋的朦胧的夜色。

蟋蟀弹琴,晨钟点滴,敲打着我的思弦。我不舍好久没有看到这样的美丽的秋夜,转身回到桌案,笔墨同用,一笔一画书写着秋的华丽的诗篇。

假日完后,又要面对现实。穿过车手马龙,回到原来的地方,工作。

我把秋的美丽放在可以看得见的地方,转眼间,回想到我手机里储存的风景,我毫不犹豫把它放在了电脑屏幕上当作壁纸………

就这样,我把藏在秋天悄悄溜走的岁月拾起,小心的珍藏着!

中原文化朗诵稿范文 篇六

人类文化具有多样性,知识有不同的体系,至少可以分为科学知识体系和人文知识体系,这也是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别所在科学强调精确,是一种线形思维,具有普遍适用性。而中国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人文,注重整体的关联、动态的平衡、经验的实效,很多是随机性的而不是那么确定,思维是曲线性,逻辑是相对模糊的。这两种思维方式对人都非常需要。中国文化最核心的精神是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注重人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强调天人合一,以史为鉴,以天为则。我们应该树立文化主体意识,对传统文化认同、尊重、自信,再来继承发展。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寻根

现在关于传统文化的话题大家都很关注,探讨这样的题目也是时代给予我们的使命。我们国家经过一百多年跟西方列强抗争的过程,在政治经济上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落实到文化上的问题,开始反思怎么样继续走下去。这一百多年我们都处于救亡图存的环境下,抛弃了传统,主张向西方学习。现在是继续沿着西化的道路走,还是返回自己的文化传统上来?这不只是我们国家面临的问题,而是普遍的现象,从不发达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变的过程都要思考这个问题。当时对文化传统的批判,是有历史时代的合理性的,但同时也造成了传统的断裂。对于我们的传统越来越多人会感到陌生了,甚至读不懂它了。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把西方的文化看成进步的,把自己传统的文化看成是落后的文化,把中西文化放在时代差异的基点上来进行比较。一个是近代的、工业的文明,一个是农业的文明。两个不同文明时代的文化,大家都比较注重文化时代性的差异。走向现代,抛弃自己的传统,向工业文明学习,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一种思维方式。其实文化一旦形成以后,无论是在农业文明还是工业文明,都具有一种超越时代的性质,并不是说农业时代时期产生的文明只适用于农业时代。

文化有多样性,不能用单一的来代替。我们并不是盲目地去搞复古,而是要反思自己历史文化的特性,这种特性对于世界文化有什么意义。现在有一种趋同的思维模式,好像什么都要有一个共同的标准,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可取。知识体系可以有多种,不是单一的。现代化最突出的就是科技化,什么都要放到科学的标准里加以检验衡量。中国近代对传统的批判也是在科学的概念下进行的,新文化运动举起两面大旗:科学与民主。所以一切都拿这两个标准来衡量。凡是不符合科学的、民主的就要淘汰。问题是,人类知识体系中除了科学知识体系外,就没有其它的了吗?我们的传统究竟以什么为特色?我认为不同的文化因为类型的不同,有各自的特色,没有优劣可讲,不能做价值判断,这个好那个坏。

中国文化重视人事

中国传统文化不是像西方那样以科学知识体系为主,而是以人文知识体系为主的文化。近代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学者,也可以说是一位政治家,他参加过辛亥革命,也是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他曾经对中西方哲学作过一个比较,他说:西方哲学是从物质发生的,比如古代希腊、印度的哲学,认为地火水风为万物的根源,注重物质,很精细,讲究精确。中国哲学是从人事发生的,老子孔子都很注重人事,而人事是变幻不定的,所以中国哲学有应变的长处,短处就是不怎么确切。章太炎的叙述是比较简略的,也很平常,但他确实指出了中西哲学差别的根源所在。西方哲学从静态物质发生,他们的思维方式就以注重静态分析为主,注重的是部分和细节,习惯分别计较,物是物,心是心,分析物可以与心无关。注重理论的框架,逻辑的推论,体系的结构,追求语言的精确清晰,求其言中之意。中国哲学则从动态的人事发生,所以观察方法也是注重动态方式为主,注意整体和全局,习惯关联的思考,心物不能分开,分析物的时候不能离开心。注重实践的经验,具体的运作,应变适用,追求语言的文采简明,求其言外之意。这些都是因为文化根源的不同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而这些特点应该是并存,相互补充的,并不是一个替代一个。这就形成了两个大的知识体系。从西方发展出来庞大的科学知识体系,不仅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中国文化则形成庞大的人文知识体系,它就是缺乏具体的技能工具,只是讲一个整体笼统的。这两种知识体系今天我们都需要。我们生活中间不仅面对物质,还面对着人事,而人事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变幻不定的,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思维方式。上世纪曾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东西方的政治家思想家都在反思,这两次世界大战为什么会发生,跟西方的文化是否有一定的关系?很多思想家都感觉到了,在西方近代发展以来,片面注重对物的追求。所以许多思想家开始提倡一种人文的精神,不约而同地讲,要发扬一种新的人文主义,资源要到东方,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去寻找。

我们要发扬传统文化的特色,中国文化最核心的精神就是,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在天地万物当中,注重人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能动性,人不要沦为外在世界的奴隶。我们面对上面的天,下面的地,中国人讲“天生地养”,人在天和地中间,人应该保持主体性、独立性、能动性。西方文化其实也在讨论天地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天的概念是非常复杂的,有多重含义。天是万物生命的根源,“天地者,生之本也”。天的状态是一种气,阴阳之气,“阴阳合气,万物自生”。天生长万物,物有各种分类,禽类、兽类、人类,人有不同的种族,不同的部落。往上推,祖先也是天,天是万物的父母,祖先是每个类的父母。天也有神的含义,就是生养之神。所以要祭天祭祖,拜祭生命的来源。祖先对于个人来讲,不是要绝对听命于天。到西周的时候就形成了基本价值观念,“皇天无亲,唯德是辅”,皇天不是看你是不是我的子女,就保佑、照顾你,而是要看你是不是有品德。由此可以看到,主动性掌握在自己手上,人跟天的关系是决定于人自己。春秋左传里有一个说法,神聪明正直,但依人而行。所以西周时就形成了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人不是盲目地听从于天,相反自身品德的提升是取得神保佑的决定因素。这样人就有了主动性。西方古希腊罗马也有人的主动性力量,到了中世纪以后,就有了至高无上、绝对唯一的上帝,每人都要听命于上帝,这跟中国文化特点迥然不同。先秦时期也产生过这样的斗争。中国的思想家墨子,现在说他是劳动人民的代表,他强调天决定一切。如果墨子的思想占了一个主导地位的话,中国也会走上西方的进程。然而中国是以儒家为代表,强调人主体性的思潮占据了主导地位。人把自我修养、品德提升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天的意志。和西方相比的话,中国缺少基督教那种对神的绝对敬畏,所以常常讲中国人宗教观念比较淡漠,因为中国没有至高无上的神,神是无所不在的,家里就有不少的神,门有门神,灶有灶神,山有山神,河有河神。

西方文化曾受中国文化影响

西方由中世纪走向近代,就是要冲破这种基督宗教的独断论,显示人的自由意志和理性。他们首先到古希腊罗马传统文化中去寻找肯定人的自由意志价值的思想资源,所以发生了文艺复兴运动。以后又发生了启蒙运动,启发人的理性自觉。在这些过程中,曾受到东方文化尤其中国文化的影响。16世纪的时候,欧洲发生了宗教改革,有一批传教士到东方发展,到中国的有一大批,最有名的是利玛窦、南怀仁,这两位是最后死在北京的,他们的墓现在北京市委党校的院子里。他们到中国以后,发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当时是宋明理学占统治地位,讲天理,以世俗的道德来治理国家,和西方以上帝的意志来治理国家是不一样的。在当时欧洲的社会环境下,这是要被排斥的。从《圣经》里可以看到,有很多批评理性的东西。中世纪对于理性极端排斥,很多科学家被判刑,被火烧死。而中国理学的统治稳定地发展了几千年,这种情况被传到了欧洲。当时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像伏尔泰,他们看到中国的文化,发现用人理性的自我约束同样可以使国家稳定发展,他们就批评欧洲,说在东方有这样一个理性的乐园,反对宗教独断论。西方中世纪可以说是神本主义,所以要用人本主义来破除。二战后的反思,人和地的关系。天生地养,地上有很多物产来养育人,地是物质财富。从天(在西方就是上帝)的独断论被摆脱之后,人们的理性得到充分发展,推动科学的发展,人有强大的力量改造自然,可以向地索取一切,与此同时,人又开始异化为地的奴隶。一战的时候已经有人呼喊,人已经沦为机器的奴隶,现代工业文明发展起来以后,工厂都是机器生产,人坐在机器旁边,一天到晚就一个动作。随之蓬勃发展起来一种拜金主义。中国强调人的主动性,见利思义,对利要有一定的约束。在先秦战国末期,荀子曾提到古训有“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的说法。君子要支配物,而小人是被物支配的。在物面前保持高度的警惕,自觉遏制人对物的无限追求,强调人不能纵欲,当然也不主张禁欲,而是讲节欲、导欲、养欲。在西方,当人可以用自己的力量来控制自然以后,就拼命向自然攫取,结果人异化为物的奴隶。以人为本,就是要做人自己,不要做神、物的奴隶。把中国以人为本的精神充分发扬起来,对于世界来讲都是有意义的。

中原文化朗诵稿范文(精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