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 篇一
《诗经》中的教育智慧
《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感《诗经》中蕴含的教育智慧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语言和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诗经》中的许多篇章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培养了学生的情感能力。例如《关雎》这首诗以描写两个女子的相思之情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甜蜜与苦涩。学生通过阅读和欣赏这样的作品,能够增强对于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对于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其次,《诗经》中的许多篇章通过描写人物的形象和情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卫风·木瓜》这首诗以描述一个木瓜树为主题,通过对木瓜的形象描写和对人物情感的赞美,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和情感的表达。学生通过学习和模仿这样的作品,能够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的作文更加丰富多样。
最后,《诗经》中的许多篇章通过描写人物的品质和行为,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周南·关雎》这首诗以描述一个男子的品质为主题,通过对他的行为和品质的评价,让人思考一个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和行为准则。学生通过学习和思考这样的作品,能够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判断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分析和评价他人的行为。
总的来说,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感《诗经》中的教育智慧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语言和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学习和欣赏《诗经》,学生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思辨和判断能力。因此,我会将《诗经》中的教育智慧融入到我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 篇二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方法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技巧和理解能力。
首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方面,我会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我会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如诗歌、小说和散文等,让他们感受到不同风格和表达方式的美。同时,我也会组织一些阅读俱乐部和朗读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和交流阅读体验,从而增加他们的阅读动力和兴趣。
其次,在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方面,我会注重教授学生一些阅读技巧和策略。例如,我会教导学生如何进行预读、略读和精读,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阅读材料。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提炼主题、把握重点和进行推理,让他们能够深入思考和分析阅读材料。通过这样的指导和训练,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方法和思维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效果和理解能力。
最后,在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方面,我会注重综合评价和个性化评价相结合。综合评价包括对学生阅读量、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的考核,通过这样的评价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而个性化评价则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要,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阅读能力。
总的来说,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和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教授阅读技巧和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综合评价和个性化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阅读观念,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和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 篇三
专业书籍应该是教师的案头必备。
有的专业书贴近实际,读起来通俗易懂。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百条建议都以问答的形式出现,当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只要按图索骥即可。再如张庆老师的《我的小学语文观》,分教学观念、教材教法、解疑析难、教师写作辅导、优秀课例点评等篇章,是张主编几十年教学实践的总结,读过之后肯定会对苏教版小语教材有更深入的理解。
有的专业书则理论性非常强,一线教师读起来会感觉比较吃力。如王荣生博士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说是论文,其实是一部三十多万字的巨著,光书后所附的参考文献就达260条之多,随文出现的注释更是不计其数。第一遍读,我硬着头皮“啃”了一百多页,还是搁在了一边。第二次捧起这本书,我改变了策略,先仔细阅读了倪文锦教授和王尚文教授所作的两篇《序》,对这本书的主要特点以及创新之处有了大概的了解。接着重点研读了第八章《语文教材的选文类型鉴别》,边读边写批注,并用手头的教材来对应文中的类型进行分析。因为王博士所采用的很多例证都来自外国的母语教材,所以我又买来《语文教育展望》参考印证。读完这一章,我还动手制作了卡片,用表格的形式对所读内容进行梳理,比较“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四种选文类型的异同。这样,以前一直萦绕在脑海中的有关教学内容的迷惑终于渐次清晰。
由此我想:读一些大部头的专业论著,我们一要注意“序言”“后记”以及目录,读懂了它们或许就拿到了开启整本书的钥匙,正所谓“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再者,读通整本书费劲,我们不妨先从容易读的或者自己喜欢的章节读起,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又何如?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多读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首先,读儿童文学作品能让我们找到儿童的语言。这些作品多以儿童的视角记述,以儿童的口吻描绘,语言充满着诗意与想象力。口诵心惟、耳濡目染,不知不觉间我们就会用上这样的语言,从而让孩子们觉得更加具有亲和力。
其次,儿童文学作品是师生共读的最理想的选择。我们要求孩子读什么,自己首先去读,这样指导起来针对性更强。同时,当书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一段段曲折的情节成为谈话的主题时,进一步拉近了师生间心灵的距离。我在课上为学生大声读《亲爱的汉修先生》,班队课上一起聊《查理的巧克力工厂》,班级中人人手捧一本《今天我是升旗手》静静地阅读,这样的场景令人回味。
另外,
班级中有的孩子家庭条件不好,买不起课外书,教师读过的`儿童文学作品正好放在班级图书角。教师多读一本,孩子们也就多读一本。这样,一本本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就化作了汩汩的清泉,滋养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
总之,学生成长我成长,学生幸福我幸福!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 篇四
如何使教师能更好的发展自己,使自己更符合新课程对教师专业知识层次的需求,《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已指出教师是“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终身学习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保证。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历史要求。现在越来越提倡学习化社会。学习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学习尤为重要。要有竞争力、应变力,首先要有学习力。我认为教师的责任是使学生由学会知识转向学会学习。“学校”就是作为学习者的学生和作为学习者的教师同时存在的场所。21世纪的教师已不是就时间意义而言,更多的是就教师身上所体现的新世纪人的素质而言,教师应当首先改变心智模式,意识到教育者再也不可能居于对教育的垄断性地位,他本身需要终身学习,才能够以引导者的身份进行教育,也才能够实现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平等性合作地位。
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现实需要。当前,随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教师质量与全国实施素质要求的差距明显表现出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初步建立、加入wto以及人才市场竞争局面的出现。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不断学习提高的能力,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师的创新能力需要终生培养,教师的创新动机需要终生激励,而无论是创新能力还是创新动机都来源于教师的终身学习。
从教师职业特点的角度看也要求教师要终身学习。教师迫切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概念;提高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的能力,适应综合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实践性教学的新要求;提高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能力;增强理解学生和促进学生道德、学识和个性的全面发展的综合水平,学会从哲学的角度思考,我们会发现——尽管每种人生千差万别,但从逻辑上存在着一个普遍的发展模式,即:“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所说:“没有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诚然,人生修养是一项极为复杂、艰难的工程,而一个乐于高度自我超越的教师是永不停止学习的人,我愿意进行终身的学习,形成完整的人格,实现自我超越,影响我的学生。
教师的专业成熟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经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教师的劳动不同于一般的劳动,教师的专业实际上包含两个专业:一个是学科专业,一个是教育专业。教师的工作要求教育工作者既是学科知识的专家,又是学科教学和教育知识方面的专家。优秀的教师既需要有深厚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青少年发展的规律,懂得教什么和怎样教,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认真负责的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职能,发展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总之,教师的继续学习是教师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加强教师专业化学习是新课程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 篇五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触很深。这本书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启示一: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李老师提出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心灵。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应该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作朋友。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启示二: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李老师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终如一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爱”是李镇西老师永恒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过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师爱”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间。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过去的教育方法。当学生犯错时,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
爱,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
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
爱,也不应是对学生的纵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惩罚”。
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一起欣喜”。
爱,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
爱,不是用一颗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颗颗童心,而是“需要一颗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