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认识球体》说课稿 篇一
一、活动背景和目标
活动背景:
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中,认识球体是一个基础而且重要的内容。球体是幼儿园学习几何图形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幼儿空间感知能力和观察力的有效途径。通过这个科学活动,幼儿可以通过触摸、观察和实践等方式,认识球体的形状和特征,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通过触摸球体,感受它的表面特征。
2. 让幼儿观察球体的形状和特征,了解球体是一种特殊的几何图形。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
二、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老师向幼儿展示一个球体,让幼儿触摸球体的表面,并询问幼儿球体的特点和形状。
2. 实践探究(15分钟)
老师引导幼儿进行实践探究。首先,老师向幼儿展示不同大小的球体,让幼儿观察并感受球体的形状和特征。然后,老师给每个幼儿发放一个小球,让幼儿自由触摸和探索球体的表面特征。
3. 总结归纳(10分钟)
老师带领幼儿集体讨论球体的形状和特征,引导幼儿总结归纳球体的特点,并帮助幼儿发现球体的几何特性。
4. 拓展延伸(15分钟)
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球体物体,如篮球、足球等,并与幼儿一起讨论这些物体是不是球体,它们与幼儿手中的球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5. 结束环节(5分钟)
老师与幼儿共同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并展示一些球体的图片,让幼儿再次观察和认识球体。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 让幼儿通过触摸和观察认识球体的形状和特征。
2. 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和观察力。
教学难点:
1. 如何引导幼儿通过触摸和观察发现球体的特点。
2. 如何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和观察力。
四、教学方法和教具
教学方法:实践探究法、讨论法、示范引导法。
教具:球体、图片等。
五、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是否能够正确触摸和观察球体,并是否能够通过观察和感知发现球体的特点和形状。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认识球体》说课稿 篇二
一、活动背景和目标
活动背景:
《认识球体》是一门基础的科学活动,旨在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幼儿认识球体的形状和特征,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和观察力。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通过触摸、观察和实践,感知球体的形状和特征。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二、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老师向幼儿展示一个球体,让幼儿触摸球体的表面,并询问幼儿球体的特点和形状。
2. 实践探究(15分钟)
老师引导幼儿进行实践探究。首先,老师向幼儿展示不同大小的球体,让幼儿观察并感受球体的形状和特征。然后,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一些不同大小的球体,让幼儿自由触摸和探索球体的表面特征,并与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3. 总结归纳(10分钟)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观察和发现,然后老师带领全班总结归纳球体的形状和特征,并帮助幼儿发现球体的几何特性。
4. 拓展延伸(15分钟)
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球体物体,如篮球、足球等,并与幼儿一起讨论这些物体是不是球体,它们与幼儿手中的球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5. 结束环节(5分钟)
老师与幼儿共同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并展示一些球体的图片,让幼儿再次观察和认识球体。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 让幼儿通过触摸和观察认识球体的形状和特征。
2. 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和观察力。
教学难点:
1. 如何引导幼儿通过触摸和观察发现球体的特点。
2. 如何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和观察力。
四、教学方法和教具
教学方法:实践探究法、讨论法、示范引导法。
教具:球体、图片等。
五、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是否能够正确触摸和观察球体,并是否能够通过观察和感知发现球体的特点和形状。同时,也评价幼儿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自主探索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认识球体》说课稿 篇三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认识球体》说课稿
一、教材内容分析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日常生活中,幼儿其实已接触很多球体玩具,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通过亲身经历探究,实验和操作感知球体的特征,获取有关球体的科学经验。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二、幼儿发展情况分析及目标制定
大班幼儿探究欲望增强,能较好地运用语言与同伴、成人进行沟通与交流,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因此,为了满足幼儿认知、能力、情感发展的需要。我确定本活动目标为:
1、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和探索能力。
2、通过观察比较,在操作活动中初步认识球体的特征。
3、引导幼儿运用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研究,体验与同伴探索交往的乐趣。在游戏中体验几何形体的有趣。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纲要》指出“提供丰富、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我将准备:
1、大量的几何形体玩具,皮球、乒乓球。
2、橡皮泥、报纸等可塑性操作材料(延伸活动)。
3、创设较为宽敞的场地,便于幼儿的操作。
四、本活动的重点是:
让幼儿在自主的探索活动中,感知球体的基本特征。对于突破重点采用的方法:丰富幼儿的经验,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在实际操作中来解决;建构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1、大量的几何形体玩具,皮球、乒乓球。
2、橡皮泥、报纸等可塑性操作材料(延伸活动)。
3、创设较为宽敞的场地,便于幼儿的操作。
五、活动过程:
1、导入课题。
师:“小朋友,请你们玩一玩这些玩具,找一找那些玩具可以滚动。”激发幼儿探索兴趣,我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自由,让他们任意选择玩具,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从而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幼儿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让孩子自由地玩玩具以激发幼儿想玩、想探索的欲望,初步感知球体的一个基本特征及可以滚动。在此基础上,我让幼儿进行了第一次操作,请幼儿任选两种可以滚动的玩具。
2、引导幼儿操作尝试
在幼儿选择过两种玩具后,幼师引导幼儿讨论:“你们选的这些会滚动的东西又有什么不同呢?请小朋友们比一比,试一试。”这一环节通过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来感觉到自己的新发现,体验到发
现的乐趣和求知的快乐。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并上前试一试,玩一玩,指出哪些玩具能向不同方向滚动。通过集中交流统一认识,感知球体可以向不同方向滚动的`特征。初次尝试后,孩子们对球体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我引导了幼儿进行第二次的操作。3、幼儿第二次的操作尝试
第一次操作,幼儿在自由玩的过程中发现球体可以向不同方向滚动的特点。第二次操作则更进一步,主要是让幼儿探究球体与圆形的不同,从而更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这是本活动的难点,首先引导幼儿与圆形比较观察,认识球体,动手比一比,说一说他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孩子依据比较观察到的情况得出的结论与同伴进行交流。
4、巩固对球体特征的认识。应用已获得的经验辨别哪些物体是球体。
纲要强调,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等现象产生兴趣,因此为了让幼儿从生活中感受到形、体的重要和有趣,我引导幼儿应用已获得的经验辨别我们周围的哪些物体是球体。先请幼儿在周围能看到的环境中找出与球体相似的物体。在深一层引导幼儿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与球体相似的物体。实现了教育在生活中的延伸,体现活动的价值。
5、延伸活动
在延伸活动中,我创设操作活动情景,请幼儿帮玩具加工厂制作球体的商品,激发幼儿制作球体的欲望。做好后可以试着滚一滚,是不是能朝任何方向滚动。教师提供报纸、橡皮泥等可塑性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利用这些不同的材料制作球体,通过自身的参与动手制作进一步巩固了对球体的认识。
本活动设计体现了《纲要》中科学教育的理念,紧密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为幼儿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力求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