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芦柑幼儿园说课稿 篇一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材是《儿童英语》第一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该单元主要围绕着“我是谁”的话题展开,通过学习英文名字和询问别人的名字来培养幼儿的自我认知和社交能力。教材内容简单易懂,适合幼儿园小班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会并掌握四个常见的英文名字,能够听、说、认读这些名字。
2. 能力目标:能够用英文名字自我介绍,并询问别人的名字。
3. 情感目标:通过互相介绍和交流,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学会四个常见的英文名字,能够自我介绍和询问别人的名字。
2.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能够准确理解和使用英文名字。
四、教学准备
1. 教具准备:幼儿园英语教材、幼儿英语教学卡片、幼儿磁性白板、幼儿字母磁贴等。
2. 环境准备:教室布置整洁,学习区域准备了幼儿英语学习角。
五、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教师通过自我介绍和询问幼儿的名字,引导幼儿对话,创设学习情境。
2. 呈现教材:教师用英文卡片呈现四个常见的英文名字,并帮助幼儿正确发音和认读。
3. 操练活动:教师与幼儿一起模仿示范,互相使用英文名字进行自我介绍和询问。
4. 拓展活动:教师以小组形式组织幼儿进行对话练习,鼓励幼儿用英文名字进行交流。
5. 总结归纳: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所学的英文名字和自我介绍的表达方式。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幼儿回家与家长进行英文名字的对话练习。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培养了幼儿的听说能力和社交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幼儿对英文名字的发音和认读仍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针对性教学。同时,在拓展活动中,部分幼儿不够积极主动,需要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以后的教学中,将更加注重个别差异的照顾和引导,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够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永春芦柑幼儿园说课稿 篇二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材是《儿童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该单元主要围绕着“认识和比较数字1-5”的内容展开,通过数学游戏和实物操作来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知和比较能力。教材内容生动有趣,适合幼儿园中班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认识数字1-5,能够准确说出数字的顺序。
2. 能力目标:能够用手指指出相应的数字数量,能够比较数字的大小。
3. 情感目标:通过游戏和实物操作,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通过游戏和实物操作,帮助幼儿认识数字1-5,并能够准确说出数字的顺序。
2.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对数字数量的感知和比较能力,能够独立指出相应的数字数量。
四、教学准备
1. 教具准备:幼儿园数学教材、数字卡片、数字图案卡片、数字磁贴等。
2. 环境准备:教室布置整洁,学习区域准备了数学游戏角。
五、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教师通过数学游戏和实物操作,创设学习情境。
2. 呈现教材:教师用数字卡片呈现数字1-5,帮助幼儿正确认读和理解数字的顺序。
3. 操练活动:教师与幼儿一起进行数字数量的比较游戏,引导幼儿用手指指出相应的数字数量。
4. 拓展活动:教师以小组形式组织幼儿进行数字图案卡片的比较和分类,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归纳能力。
5. 总结归纳: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所学的数字1-5和数字数量的比较方式。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幼儿回家与家长进行数字数量的比较练习。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游戏和实物操作的方式,培养了幼儿对数字的认知和比较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幼儿在进行数字数量比较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和巩固。同时,在拓展活动中,部分幼儿的观察和归纳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更好地引导和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将更加注重巩固复习和差异化教学,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够有效地掌握数字的认知和比较能力。
永春芦柑幼儿园说课稿 篇三
永春芦柑幼儿园说课稿
导读:永春被誉为“柑桔之乡”,芦柑是孩子们所熟悉的、所喜爱的,然而小朋友虽然喜欢吃芦柑,但对芦柑的特征、用途等还不太了解,很少有人知道芦柑是永春的特产。
一、说目标:
本活动既有认知能力的培养,又有情感和动作能力的培养,我根据中班幼儿的特点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如下: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芦柑的明显特征;2、在操作和探索中体验成功的乐趣;3、知道芦柑是永春的特产,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这些目标都充分体现了《纲要》中:“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进行操作与探索,体验活动的乐趣;运用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培养幼儿初步爱家乡的情感”的精神。
二、说教材:
永春被誉为“柑桔之乡”,芦柑是孩子们所熟悉的、所喜爱的,然而小朋友虽然喜欢吃芦柑,但对芦柑的特征、用途等还不太了解,很少有人知道芦柑是永春的特产。所以,有必要加深小朋友对芦柑的特征、用途的了解,激发其爱家乡的情感。升入中班后,我班孩子的动作能力明显地发展起来,活动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且探索欲望更为强
烈。因此,我设计具有乡土气息的科学活动――永春芦柑。活动前我带小朋友到芦柑园参观芦柑的采摘、分果及包装芦柑的过程,了解公分卡的使用方法感受果农劳动的艰辛。其次,还带小朋友参观逢源饮料厂工人制作芦柑汁的过程,了解榨汁机的使用方法。
本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芦柑的明显特征,知道它是永春的特产,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难点是幼儿能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大胆地操作和探索。这主要是依据《纲要》中的科学目标而制订的。
三、说教法: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幼儿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的有效作用。”因此我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1、情景教学法。此教法运用于活动的全过程,我围绕目标和内容先设置“芦柑园”的情景,激发孩子活动的兴趣,让孩子们在这个情境中对芦柑进行观察与探索;然后设置包装厂、饮料厂、设计室、陈皮加工厂等情境,让他们在这些情境中扮演各种角色进行大胆操作、探索,积极思维。
2、逐步分解法。观察是认识各种事物的门户,是学习和获得各种知识的重要途径。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性,运用逐步分解法可让幼儿学习正确观察、探索事物的顺序。因此,我在活动的第二个环节逐步引导孩子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探索,培养感知能力,从而由外到内感知芦柑的特征,了解其用途,这就是本活动的重点。
3、操作教学法。此教法主要运用在“分组活动”中,让小朋友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大胆地操作和探索,这也就是本活动的难点,所以在这个操作环节中我所投放的材料有层次之分,注重个体差异,为不同水平的幼儿提供适宜的材料。如:“包装厂”提供公分卡、包装袋、大透明胶、芦柑箱等让小朋友包装芦柑;“陈皮加工厂”提供塑料刀、砧板、芦柑皮等材料让小朋友制作陈皮,这两组的操作材料较简单又容易操作,适用于能力较弱的幼儿。“芦柑饮料厂”提供榨汁机、干净的杯子、筷子和瓶子等材料让小朋友探索芦柑汁的制作方法,从而发现用哪种方法制作的果汁更快,更简便;“小小设计室”提供油画棒、图画纸、浆糊、筷子、毛线等材料让小朋友设计芦柑的商标和利用芦柑皮进行创造活动。这两组的操作材料有一定的难度,适用于能力强的`幼儿。因此,在“分组活动”这个环节中我要给能力弱的幼儿以具体的帮助指导。
4、游戏法。由于中班的幼儿非常喜欢象征性游戏,他们常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特定的角色进行活动。因此,在活动中,我让小朋友扮演各种角色进行操作、探索活动,并通过孩子的操作、探索来达到本活动的目标。
四、说学法:
在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活动,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渠道参与法。在活动中我引导孩子通过摘一摘、数一数、排一排、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孩子观察、探索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加深对芦柑的认识。
2、尝试法:蒙台梭利认为,“不动手做的孩子是不会知道如何去做的。”因此在分组活动中,我让孩子通过商量、合作并尝试多种操作方法,培养孩子的操作能力;发现、创造的能力。
五、说活动过程:
本活动我采用环环相扣的形式进行,活动流程为:
激发兴趣——感知探究――操作探索——交流分享——活动延伸
(一)激发兴趣。
活动一开始我就为孩子创设了“芦柑园”的情境,让孩子消除心理压力,并运用激欲式设问,“芦柑丰收了,请小朋友当果农到芦柑园摘芦柑,好吗?”的问话,唤起孩子活动的激情,引发孩子观察芦柑的兴趣。
(二)感知探究。(采柑活动)
我设计“采柑活动”这个环节,主要目的是落实重点,为难点突破奠定基础。
我先让小朋友在音乐的伴奏下,自选篮子或推车,快乐地到“芦柑园”摘芦柑;接着让孩子们摘数一数自己摘的芦柑的数量,并鼓励孩子将采下的芦柑,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然后运用逐步分解法,逐步引导幼儿通过看、摸、闻、尝等多种感官,从外到内了解芦柑的特征和用途,并丰富有关的词汇(如:橙黄、扁圆、一瓣又一瓣)。最后,通过集中提问的形式,让幼儿互相交流、分享各自的探究结果,从而加深孩子参芦柑的认识。
(三)操作探索。(分组活动)
小朋友在感知芦柑的特征后,很自然地就想要进一步探究芦柑的用途。因此,我就立足于幼儿的自我服务领域,为孩子创设体验成功的多种机会-------分组活动,让小朋友扮演包装工包装芦柑;扮演设计师设计芦柑的商标并用芦柑皮进行创造活动;扮演饮料厂、陈皮加工厂的工人制作芦柑饮料和陈皮。这个环节是本活动的难点,在分组活动前我言简意赅地向孩子交待清楚任务和要求。活动时我做好活动的支持者和孩子探索的指导者,重点指导能力强的幼儿探索制作芦柑饮料最快、最简便的方法,或用芦柑皮进行创造活动;指导能力弱的幼儿巩固切芦柑皮及包装芦柑的技能。
(四)交流分享。(分享活动)
近几年来,从我园的省级教研课题《幼儿自我服务中的成功体验探究》到现在的《幼儿交流活动中的成功体验探究》的不断延伸与拓展,我们都有目的地将“成功体验”有机渗透到所组织的活动中,这也是贯彻《纲要》的精神所在。因此,我设计了“分享活动”这一环节,让小朋友在分组活动后进行集中交流,再现其探索过程,从而感受成功体验。在小朋友交流了操作经验以后,我还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孩子学习社会交往技能――与人分享,我请他们与小班幼儿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芦柑汁或芦柑;并将打包的芦柑送到敬老院,激发孩子尊老爱幼的情感。
(五)活动延伸:
为了让小朋友进一步体验劳动的艰辛,我设计了此延伸活动:指导孩子将芦柑皮凉、晒,并将晒干的皮送到制药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