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小雨》幼儿园小班说课稿(精彩3篇)

时间:2011-02-07 02:18:2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大雨小雨》幼儿园小班说课稿 篇一

第一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大雨和小雨的特征。

2. 能够正确朗读儿歌《雨儿下个不停》。

3. 培养幼儿观察和感知的能力。

4. 培养幼儿表达和分享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认识大雨和小雨的特征。

2. 正确朗读儿歌《雨儿下个不停》。

三、教学准备

1. 儿歌《雨儿下个不停》的录音和歌词。

2. 大雨和小雨的图片或卡片。

3. 模拟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或道具。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老师与幼儿一起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幼儿回答:“我们学习了《晴天》。”然后问:“今天的天气怎么样?”引导幼儿观察窗外的天气,回答:“今天下雨了。”师生一起用手模拟下雨的声音。

2. 学习(15分钟)

a. 引入儿歌《雨儿下个不停》。播放录音,让幼儿听歌曲,观察歌词中的“大雨”和“小雨”字样。

b. 给幼儿展示大雨和小雨的图片或卡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c. 引导幼儿跟随录音朗读儿歌《雨儿下个不停》,重点强调“大雨”和“小雨”部分。

3. 巩固(15分钟)

a. 教师用模拟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或道具,让幼儿模仿声音并表演大雨和小雨的动作。

b. 分组活动,每个小组给幼儿发放大雨和小雨的图片或卡片,让幼儿根据图片或卡片的特征进行分类。

4. 结束(5分钟)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幼儿总结大雨和小雨的特征,并齐声说出儿歌《雨儿下个不停》中的关键词。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能够认识大雨和小雨的特征,能够正确朗读儿歌《雨儿下个不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幼儿的观察和感知能力,并通过模拟声音和分类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表达和分享能力。但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幼儿的参与度,鼓励他们积极发言和展示自己的想法,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大雨小雨》幼儿园小班说课稿 篇二

第二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和辨别大雨和小雨。

2.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大雨和小雨的特点。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创造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认识和辨别大雨和小雨。

2. 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大雨和小雨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

1. 描述大雨和小雨特点的图片或卡片。

2. 模拟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或道具。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模拟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或使用道具,引导幼儿观察和感知。然后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引导幼儿回答:“下雨了。”进一步问:“今天是大雨还是小雨?”引导幼儿观察窗外的天气,回答:“今天是小雨。”

2. 学习(15分钟)

a. 给幼儿展示描述大雨和小雨特点的图片或卡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它们的不同之处。

b. 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大雨和小雨的特点,如大雨声音大、雨滴大,小雨声音小、雨滴小等。

3. 实践(15分钟)

a. 分组活动,每个小组给幼儿发放描述大雨和小雨特点的图片或卡片,让幼儿根据图片或卡片的特点进行分类。

b. 引导幼儿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大雨和小雨的场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描述表演出来。

4. 结束(5分钟)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幼儿总结大雨和小雨的特点,并鼓励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能够认识和辨别大雨和小雨,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观察和感知能力,通过分组活动和角色扮演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和表达能力。但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幼儿的细节观察和准确描述,引导幼儿用更多的形容词和句子来表达,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大雨小雨》幼儿园小班说课稿 篇三

《大雨小雨》幼儿园小班说课稿

  下雨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而孩子们特别喜欢雨天,他们喜欢听雨的声音还经常跑到雨中手舞足蹈,用小手接接雨滴、用小脚踩着水坑等等。针对孩子们对雨的这一兴趣爱好,所以我设计、组织了本次活动《大雨小雨》。本活动就是让幼儿通过说说、唱唱、动作表现及乐器演奏等不同的方式表现对雨的认识。

  目标定位: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真正接触乐器的时间较短,对于演奏方面的知识了解较浅。所以,我把活动目标简单定为以下三点:首先是引导幼儿用声音的强弱表现大雨、小雨,并选择合适的乐器进行演奏。其次是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形体动作表现大雨、小雨。最后是初步培养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活动的重难点:学习用乐器演奏。

  活动准备:

  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本次活动,我做了如下准备:1、幼儿事先学会歌曲《大雨小雨》;2、自制图谱3、录音《大雨小雨》;4、打击乐器:自制响罐活动流程:

  我的活动流程大体分以下四个环节:

  1、导入活动,复习歌曲。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形象、鲜明的事物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在活动的开始,我以两个大、小不同的纸偶“大雨点、小雨点”直接引入主题。我借助形象、直观地教具充分激发幼儿演唱的兴趣和对大雨点、小雨点的喜爱。

  2、引导幼儿用声音的强、弱分别表现大雨、小雨。

  为了让幼儿更好的表现声音的`强弱变化,我首先请幼儿回忆大雨、小雨的特点。通过让幼儿学大雨、小雨的声音、比较它们声音的高低。进一步引导幼儿感受和表现声音的大、小。“大雨的声音是大大的,我们在唱到‘大雨’的时候声音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唱‘小雨’的时候声音又是什么样的呢?”让幼儿在演唱过程中,对声音的强弱变化有一个更深入的感受。

  3、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形体动作、节奏表现大雨、小雨。

  为了让幼儿更形象地表现大雨、小雨,我首先出示“大雨的节奏谱”并调动幼儿的思维提出问题,“你发现了什么?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呢?”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表现自己。通过幼儿的动作表现,让他们知道大雨适合选择幅度、力度较大的动作表现;小雨的声音小就适合幅度、力度较小的动作表现。

  在创编动作的基础上,教师再启发、引导幼儿看图谱徒手拍节奏。教师可以启发、引导幼儿用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来表现。让幼儿从易到难,最后到练习拍总谱。练习过程中,幼儿随教师边指边拍节奏,这样做使得在练习节奏型上就得心应手了。同时也为乐器演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引导幼儿用合适的乐器演奏《大雨、小雨》,培养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本环节是整个活动的重难点:在幼儿选择乐器时,我首先出示响罐,让幼儿自己观察,并倾听声音的不同。通过让幼儿听声音,进一步引导幼儿选择演奏大雨、小雨的乐器并说出选择该乐器的原因。

  为了能提高幼儿演奏的兴趣,我通过向幼儿介绍自己的指挥手势,告诉幼儿在演奏过程中要注意在教师的手势及语言提示下进行演奏。教育幼儿在不演奏时能有意识地控制乐器,使其不发出声音。让幼儿在乐器演奏的同时,真正体验到打击乐带来的快乐。

  1、用身体动作感受乐曲节拍节奏,表现乐曲的情绪。

  2、自己创编节奏型,学习看节奏图谱打节奏。

  3、能根据节奏图谱上的打击乐标记,用打击乐分声部合奏。注意和大家保持和谐。

  准备1、幼儿已认识台湾,知道高山*。

  2、中国地图,《阿里山的姑娘》乐曲磁带,录音机。

  3、节奏图谱,打击乐器:三角铁、铃鼓、双响鼓、圆舞板等,人手一件。打击乐标记。

  步骤1、引导幼儿在中国地图上找出宝岛台湾,谈起高山*。引出乐曲名称。

  2、听乐曲《阿里山的姑娘》,引导幼儿用动作感受乐曲的性质。(注意接前奏)3、幼儿听乐曲观看教师表演活泼优美的舞蹈,感受乐曲的情绪。同时,按乐曲的节奏一拍一拍地拍手,感知乐曲的基本节拍。

  4、幼儿听乐曲,创编节奏型。

  5、请愿意表演的幼儿到前面表演自己创编的节奏型。教师要鼓励和肯定有创造性的幼儿。

  6、教师出示节奏图谱,幼儿看谱到节奏(可用手拍、跺脚、拍腿等动作表现)。

  (1)分两声部练习不同的节奏型。

  (2)两声部合奏。提醒幼儿注意变换节奏型的地方要准确。

  7、乐器演奏(播放乐曲)(1)教师在节奏谱上附上打击乐的图形标记。

  (2)幼儿自选乐器,看图谱分声部自由练习。

  (3)幼

儿按声部坐下(拿三角铁、铃鼓的幼儿为一个声部,坐在一起;拿圆舞板、双响筒的幼儿为另一声部,坐在一起)。看节奏谱,分声部反复练习。

  (4)教师指挥幼儿两声部合奏。要求配合和谐,不受干扰。

  (5)幼儿交换乐器,分声部练习。

  (6)教师指挥幼儿两声部合奏,提醒犹如配合默契。

  建议可组织系列活动1、赏识活动:认识台湾,介绍高山*。

  2、音乐欣赏:《阿里山的姑娘》

  3、节奏活动:《阿里山的姑娘》

《大雨小雨》幼儿园小班说课稿(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