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推荐稿范文(优质6篇)

时间:2018-03-05 03:29:1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王阳明心学推荐稿范文 篇一

王阳明心学的价值与当代教育

王阳明心学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王阳明所创立的一种哲学思想体系,其核心理念是“致良知”,强调人的内在道德本质和自觉。这一思想体系在当代教育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王阳明心学对当代教育的推荐和指导。

首先,王阳明心学注重培养人的内在道德觉悟和自觉,这与当代教育倡导的素质教育理念相契合。在当今社会,知识和技能的发展已经不再是唯一的追求,人们对于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关注越来越高。王阳明心学提供了一种能够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塑造能力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在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品德培养。

其次,王阳明心学强调人的主体性和自觉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者,缺乏主动思考和创造的能力。而王阳明心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主动思考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当代社会中需要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王阳明心学还强调实践和行动的重要性。在当代教育中,往往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学生们在学习中缺乏实践和应用的机会。而王阳明心学强调“知行合一”的思想,认为只有通过实践和行动才能真正理解和应用知识。因此,王阳明心学的教育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更好地应对现实问题。

最后,王阳明心学强调的“致良知”理念也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人际交往能力有着积极影响。在当代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处理和情感管理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能力。而王阳明心学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觉悟和自觉,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关系,提高他们的情感智慧和人际交往能力。

综上所述,王阳明心学对于当代教育具有重要的推荐和指导作用。它强调培养学生的内在道德觉悟和自觉,注重学生主体性和自觉性的培养,强调实践和行动的重要性,以及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人际交往能力的积极影响。在当代教育中,我们应该积极借鉴和运用王阳明心学的理念和方法,为培养有道德品质、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学生而努力。

王阳明心学推荐稿范文 篇二

王阳明心学的发展与应用

王阳明心学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王阳明所创立的一种哲学思想体系,强调人的内在道德本质和自觉。在当代社会中,王阳明心学的发展与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将从教育、企业管理和个人成长三个方面探讨王阳明心学的发展与应用。

首先,在教育领域,王阳明心学的理念和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王阳明心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内在道德觉悟和自觉,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品德修养。在现代教育中,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使得人文教育和品德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王阳明心学的思想与之相契合。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已经将王阳明心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纳入教学内容,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塑造能力,提高他们的道德觉悟和品德修养。

其次,在企业管理中,王阳明心学的思想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王阳明心学强调人的主体性和自觉性,注重个体的内在动力和激情。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才培养和激励成为了重要的课题,而王阳明心学的思想提供了一种能够激发员工潜能和激发内在动力的方法。许多企业已经开始借鉴和运用王阳明心学的思想和方法,通过培养员工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能力,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最后,在个人成长领域,王阳明心学的思想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指导。王阳明心学强调实践和行动的重要性,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当代社会中,人们常常陷入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困境,缺乏实践和应用的机会。而王阳明心学的思想提醒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和行动才能真正理解和应用知识,从而实现自我成长和进步。因此,王阳明心学的思想为个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指导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现实问题和挑战。

综上所述,王阳明心学的发展与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教育、企业管理和个人成长领域,王阳明心学的思想和方法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通过借鉴和运用王阳明心学的理念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觉悟和自觉,激发员工的潜能和激情,促进个人的成长和进步。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推广和发展王阳明心学的思想,以更好地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王阳明心学推荐稿范文 篇三

读《王阳明心学》有感

求圣于心,求圣于行

——读《王阳明心学》有感

(海蓄公司 杨彦青)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由其开创的阳明心学无论是在在哲学还是道德伦理体系的历史进程之中都占有不可忽略的地位。朱熹理学之后三百余年,真正能与其学说相抗衡者,也正是阳明心学。阳明心学可以看做是一种建立在陆九渊心学的基础上,同时批判朱子理学,具有他们那个时代内容和精神的新型的一种道德哲学体系。这种新型的道德哲学将良知之心上升到哲学本体的高度,简化道德理性与道德感情之间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以'心即理'为前提,以'致良知'为目标,通过'知行合一'动机论来解决传统儒家道德理性与道德实践互相脱节的问题,其学说的现实意旨在于实现'破心中贼'的道德净化目的与政治教化目标。那么,在阳明的心学之中我们就必须把握三个重要的概念,即:心即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王阳明主张'心即理',这里的心指的并不是物质性的心,而是一种精神上的'灵明',具体表现为人的认知能力、道德精神和道德本性。也就是说阳明心学中的'心'至少有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是感觉与认知之心;第二是人与物都共同具有的一种怜悯之情;第三是人本然具有的道德良知,是一种判断是非的道德理性。这里引用一段话来更简单的了解王阳明的心外无物。

王阳明心学推荐稿范文 篇四

程朱理学指点的路是:先从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当中去领会天理,然后把它说明白,让全体中国老百姓都懂他,然后来克服自己的个人私欲。这叫做存天理,灭人欲

。这是朱熹破心中之贼的方法和道路。问题在于天理如果在人心之外,在人心之上,脱离人性,它就是僵死的教条。它没有力量,你认识它也一样,对你的生活和行为、生命事件毫无影响。如与父母对簿公堂的子女也知道孝之理,头脑里知道但没用,这个理在他的心之外,他照样跟父母对簿公堂,争夺财产。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陆象山、王阳明发现程朱理学走的路不对,把天理高高在上的端坐在那里,向老百姓解释清楚,然后大家去服从它,这个天理就成了僵死的教条。

天理在人心里,陆象山这样讲,后来王阳明接着讲这话,心之德----明德就是良知。《大学》说明德,在王阳明那里叫良知,“良知乃是天理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是天理”。王阳明抓一坏人,其称:”你能不能把良知拿出来给我看看。”王阳明说好,他说我现在决定放了你,但你要把所有的东西留下来,待到他被脱到最后一件衣服时大喊,能否留此一件。王阳明大喝一声:良知当下呈现了

。(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仁义礼智之端)

良知就在你身上,就在你心里,如孟子所说,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任何一个人犯了错或做了错事,他一定会有为自己的这个行为做辩护的愿望,他这个做辩护的愿望表明他有羞恶之心。

王阳明心学推荐稿范文 篇五

???致良知。如何致?致就是听、如何听?知行合一。在自己的生命实践中去听到良知,知和行不能分作两件事,它本不是两件事,它是一件事。不能以为在行之前先要有知。否则就是朱熹的理学了。我先认识天理然后再去行动实践,这叫朱熹理学。王阳明话怎么说?

王阳明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行才完成了知。并不是在行之前有一个知,知就是心的开端。头脑中认识的道理那叫头脑中的知,它带不来行动。所谓知是行之始

,这个知是对真理的领会,凡是真理一定是我们心向往之的,心向往之就是行之始。你看到美好的景色,非常想要融入其中,因为你心向往之。所以心向往之表明了知是我们行动的动力。人知道这东西好,就心向往之。知道那东西不好,叫唯恐避之不及。这叫行之始,不由自主心向往之。比如我们中国人曾经一度以为西方文明是真理所在,所以中国近代史开端上一批又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纷纷向西方寻求真理,当时西方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就是心向往之,现在才终于发现他解决不了中国的问题,终于西方文明不再是真理了,不再是东方人,阿拉伯人心向往之的了。由此我们看到凡是我们确认为真理的东西,它同时一定是我们心向往之的。心来了,这叫行之始。那么行为什么是知之成

呢?这真理你既然心向往之,你就想要和它融为一体,你想做的事情就是让自己跟这个你所向往的东西融为一体。如何融为一体?行;不行则不能融为一体。因为我们向往了,所以我们去行动,行动就是让我们自身跟他融为一体,这样我们的生命因此有了意义,有了精彩,让我们生活在真理中。这叫行是知之成

。全部这一切都是实践的,而不是理论的,心学这个学不是理论,而是实践。学了就要习,合起来就叫学习。

论语第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拿习字来说,学做圣贤这个学就是不断实践,一日数飞,如鸟一般。学而不习非学也。孔子没有完全阐发它,只是第一句话说了,后来的儒家就要阐发它,到了王阳明叫知行合一。学---学做人,让自己的生命有意义和精彩,让我们生活在真理中,这叫学而时习之,这叫知行合一。整个心学绝不是抽象的理论,学者可以研究它,但王阳明心学是叫我们去身体力行的。行有未到处,一定是知没到。所以致良知乃是生命实践之功夫,而不是单纯认识的活动。不然知是不曾知,如果你不能实践,就是你还没知呢,一知就行动,因为心向往之。他说不然知是不曾知

,未曾知过,此却是何等紧切着实的功夫

如我们学书法练毛笔字。按照王阳明心学,不要求字好看,只是一个用敬的功夫

。现在你一练习书法就想书法大成,有人欣赏。错了。你要做的只是浇灌你的树根,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枝想

。种树时你在想它应该开出灿烂的花朵,应该有茂盛的叶,应该有很好的枝,你就带着这样的目标去种树了,殊不知花也罢叶也罢枝也罢是树根只要扎的深,它自然出来的东西,而不是你求的。你如果练书法不图字好看(这是第一个前提),你如果办企业不图晋升五百强,你把这件事情认认真真做,用敬了,这叫功夫。在根子上落手,那叫浇灌,只要树根浇灌的好,只要根扎的深,它还怕什么呢?冬天一定会来,这棵树的花叶都要凋零,那么光秃秃的树枝死了,没关系。当春天到来的时候,它又花繁叶盛起来。如果那个树的根扎的不深,就冻死了。就是这个道理。

王阳明心学运用到我们生活中来了,它是实践、知行合一。如何知行合一,这就是做什么事情都要听良知,良知乃是我们生命的意义的根本。因为它和天在一起,那就是天理。不要专门的吱吱呀呀的去学那个来来回回积攒了一百多条的王阳明教我的人生箴言,也记不完,它到处都应用自如。王阳明一生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立功,多次带兵打仗,平定叛乱。立德,是说他一生行为,是一个榜样。立言,讲的是他的学说。王阳明的心学如果他没有自己实践给我们看,我们恐怕会认为这只是空论。王阳明为何让许多人折服了,他如果光立了一个言,你们会觉得叫空言,他做给你们看了。儒家讲最高成就是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他都具备了。中国一部近代史上一些重要的人物无一不是王阳明的信徒。曾国藩、李鸿章、xxx。毛未公开承认。因为他反对儒家学说,但他的精神跟王阳明一脉相承。这就是王阳明。更何况他还影响了日本,这是他的知行合一的学说。不要在那里空翻书讨论来讨论去,真理不在口中的辩论,真理就是在你的生命实践当中去听到天理了。如果我们用王阳明心学来阐发孟论,让我们别忘记三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因为你有止于至善的目标,就是你有人生目标了,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叫定静安虑,定静安虑来自知道目标叫知。知止而后能定,人才定下来了,我们现在年轻人就定不下来。定而后能静,不管周遭怎样的混乱,你静。静而后能安,有信心有自信。安而后能虑,把事情考虑的周祥,虑而后能得。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王阳明心学推荐稿范文 篇六

趁暑假假期,读了一本朋友介绍的《知行合一王阳明》。

此书主要解读了知行合一这一哲学理念以及其创始人王阳明的通俗全传,也可以说是一部从知行合一的角度来呈现王阳明传奇人生的传记。这就不得不说到王阳明。

王阳明,浙江宁波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心学创始人,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其阳明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它从道德修养的角度批判了格物致知的内在矛盾,并主张心即理,提出知行合一的口号。

知行问题是中国哲学中一个相当古老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王阳明的立场是知行应当合一。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实践。“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也就是道德是人的指导思想,人的行动要按照要始终遵循道德才能达到“良知”的工夫。

王阳明的心学,讲究的是人人平等,讲究的是光明良知,讲究的是内心的平静。朱熹主张去心外格物,而王阳明则认为物就在己心,只要良知是光明的,就能得到其中的真谛,现在所做的事不过是对心学悟道的践行而已。自龙场悟道以来,王阳明的仕途就变得光明起来,南赣剿匪以及平定宁王都是他心学的运用。我认为在他的心学中有心理学的应用,似乎他的心学可以运用到任何领域,而王阳明则解释为这都是良知的作用。

王阳明提倡众生平等,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所以每个人都不应该把自己看的轻贱,但其在剿匪时却因为士兵剿匪时士气不高,当众砍杀了几名士兵以儆效尤。既然他提倡众生平等,那他又为何以别人的生命来换取其他人的前进,这无疑违背了他提出的观点。不过王阳明也说自己在运用战术的时候是违背良知的,所以他在以后的讲学过程中从没有提过这些战术的运用。天地间的心是人,而人的中心则是良知,只要良知光明,便可所向披靡。

正如-所说,贯彻核心价值观、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都一样贵在知行合一。“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带“知”,做到知行合一;也要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统筹兼备、多管齐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看得见、信得过、学得来的日常行为规范。

所以“知行合一”这一思想,更强调的是个人精神修养与精神境界对道德行为的影响。谈及人的行为我们就要知道,正确的认识可以积极影响人的行为;错误的认识则消极人的行为。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正确认识,因此只要我们对其进行必要的正确引导就会积极影响人的行为。在我们进行必要的正面教育、使人们在内心存在对核心价值观的“知”后,还要在持久的实践中不断产生正面的社会效果,最后才可能使人们自觉行动。

知行合一,--推荐了六次的哲学理念。以其为基本,强调了党的群众路线该如何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该如何培育和践行;以及对当代年轻人“十六字诀”新要求。

看完这部书后,感觉更深的是对自身认识的提高,不仅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认识,还有自己在道德行为上的认识。

王阳明心学推荐稿范文(优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