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设计 篇一
教案主题:认识数字0-5
教学目标:
1. 能够认识数字0-5,并能正确书写。
2. 能够用手指和物体进行简单的计数和比较。
3. 能够将数字与相应数量的物体进行对应。
教学准备:
1. 数字卡片或数字磁贴(0-5)。
2. 各种不同数量的小物体,例如积木、豆子、按钮等。
3. 纸和笔。
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向学生展示数字卡片或磁贴,引导学生观察数字形状和数量。教师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数字,鼓励学生回答。
2. 学习数字0-5:
a. 教师用手指指向数字0,并读出数字。学生跟读数字,并模仿教师用手指画出数字的形状。
b. 教师逐个教学数字1-5的书写和读音,让学生跟读和模仿。
c. 教师提供纸和笔,让学生尝试自己书写数字0-5。
3. 计数和比较:
a. 教师拿出一些小物体,例如积木,让学生用手指指着每个物体,同时说出相应的数字。教师引导学生用手指和物体进行简单的计数。
b. 教师拿出不同数量的物体,例如2个和4个,让学生比较数量的多少,并用手指指出数量多的一边。
4. 数字和数量对应:
a. 教师展示数字卡片或磁贴,并放置相应数量的物体在数字旁边。例如,教师放置2个积木在数字2旁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数字和数量的对应关系。
b. 教师将物体移动到其他数字旁边,让学生观察数量的变化,并引导学生说出新的数量。
5. 小结:
教师复习数字0-5的书写和读音,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数字和数量的对应关系。教师鼓励学生用手指和物体进行简单的计数和比较。
教学延伸:
1. 让学生用手指和物体进行更复杂的计数和比较,例如比较3个和5个物体的数量。
2.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数字和数量的对应关系,例如在玩具盒中数数玩具的数量。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设计 篇二
教案主题:形状认知
教学目标:
1. 能够认识常见的几何形状,例如圆形、方形、三角形和矩形。
2. 能够用手指指出物体的形状,并说出形状的名称。
3. 能够将形状与相应的物体进行对应。
教学准备:
1. 形状卡片或磁贴(圆形、方形、三角形和矩形)。
2. 不同形状的物体,例如球、方块、三角形图案和长方形图案。
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向学生展示形状卡片或磁贴,引导学生观察形状的特点。教师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形状,鼓励学生回答。
2. 学习形状名称:
a. 教师用手指指向圆形,并说出形状名称。学生跟读形状名称,并模仿教师用手指画出圆形的形状。
b. 教师逐个教学方形、三角形和矩形的名称,让学生跟读和模仿。
c. 教师展示不同形状的物体,并让学生说出物体的形状名称。
3. 形状识别:
a. 教师拿出一些物体,例如球、方块和三角形图案,让学生用手指指着每个物体,同时说出物体的形状名称。教师引导学生用手指和眼睛观察物体的形状。
b. 教师展示形状卡片或磁贴,并让学生指着相应的物体,说出物体的形状名称。
4. 形状和物体对应:
a. 教师展示形状卡片或磁贴,并放置相应形状的物体在形状旁边。例如,教师放置一个球在圆形旁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形状和物体的对应关系。
b. 教师将物体移动到其他形状旁边,让学生观察形状的变化,并引导学生说出新的形状名称。
5. 小结:
教师复习圆形、方形、三角形和矩形的名称,并与学生一起回顾形状和物体的对应关系。教师鼓励学生用手指和眼睛观察物体的形状,并说出形状的名称。
教学延伸:
1.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寻找不同形状的物体,例如在教室或家中找出圆形、方形、三角形和矩形的物体。
2. 让学生用手指和眼睛观察物体的形状,并说出形状的名称。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设计 篇三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物体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
2、在操作及游戏活动中,感
受对应的关系。3、乐于参与集体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小熊一家”“大象运木头”“方方的搭”
2、学具准备:“大象运木头”;“方方的塔”。
3、《操作册》第1册第10页。
活动过程:
1、出示“小熊一家”导入。
今天小熊一家人又要来我们小二班了,我们来看一看。(熊爸爸、熊妈妈、熊哥哥、熊姐姐、熊宝宝)
2、集体活动。
(1)演示教具“大象运木头”
今天小熊家要造房子,可是盖新房子要用很多的木头,(在黑板上出示木头随意排列),他们请来了力气最大的大象一家人来帮忙了。(出示大象并按大到小排列)
教师扮演最大的象爸爸:这么多的木头,我应该运哪一捆呢?
幼儿:象爸爸应该运最大的木头。
教师将最大的木头放在象爸爸下面。
教师:象宝宝应该运哪一捆木头呢?
幼儿:象宝宝应该运最小的木头。
教师将最小的木头放在象宝宝下面。
教师分别找到给其它象找到对应的木头,再将木头一一对应摆放在大象的下方。
(2)利用学具“方方的塔”进行大象与塔的一一对应。
小熊的房子盖好了,小熊一家要住到新房子里去啦!(教师出示方方的'塔),这些房子一样大吗?请你们帮他们找到适合他们的房子,好吗?
熊爸爸应该住哪个房子呢?(最大的)
依次给小熊一家找到对应的房子。
教师小结:大小不同的小熊分别住在合适的房子里。
3、幼儿操作。
大象一家给他们盖好了新房子,小熊他们真高兴呀,他们决定回去也要盖一座新房子让自己住。请你们帮忙和大象一起盖一座漂亮的房子,好吗?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教师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感受物体对应的关系,并将学具收拾好。
我们帮大象盖好了新房子,大象真高兴呀,说要谢谢我们小朋友。
5、活动延伸。
有几个小动物找不到它们的新家了,请你们来找一找他们的家在哪里?用笔将小动物和他们的家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