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集体性规则游戏活动 篇一
在幼儿园中,集体性规则游戏活动是帮助孩子们学习和遵守规则的重要手段。通过这些游戏活动,孩子们可以在玩耍中培养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和自律能力。下面我将介绍几个适合幼儿园集体性规则游戏活动的例子。
首先是“椅子游戏”。在这个游戏中,教师会在教室中放置一些椅子,数量比孩子们多一两个。孩子们需要在音乐的伴奏下围绕着椅子跳舞,当音乐停止时,孩子们要尽快找到座位坐下。游戏的规则是,每一轮会移走一个椅子,孩子们需要在椅子减少的情况下争夺座位。这个游戏既能让孩子们感受到规则的存在和重要性,又能锻炼他们的反应能力和团队合作。
其次是“接力赛”。这个游戏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体验到团队合作的乐趣。教师会将孩子们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站在一起。接力赛的规则是,每个小组的第一位孩子需要跑到终点,然后回到起点,接下来是第二位孩子,以此类推。最后完成接力赛的小组将获得奖励。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可以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且学会尊重队友、互相帮助。
最后是“红绿灯游戏”。这个游戏可以让孩子们学习和遵守交通规则。教师会扮演红绿灯的角色,站在远处向孩子们发出指示。当教师举起红色牌子时,孩子们需要停下来,当教师举起绿色牌子时,孩子们可以继续前进。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可以学会等待和遵守规则,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集中力。
通过上述几个游戏活动,幼儿园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习和遵守规则,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同时,这些游戏活动也可以让孩子们在玩耍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幼儿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游戏活动,为孩子们创造一个积极、快乐和有规则的学习环境。
幼儿园集体性规则游戏活动 篇二
在幼儿园中,集体性规则游戏活动是培养孩子们自律能力和社交技能的重要途径。通过这些游戏活动,孩子们可以在玩耍中学会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和团队合作。下面我将介绍几个适合幼儿园集体性规则游戏活动的例子。
首先是“捉迷藏”。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会遵守规则和尊重他人的隐私。游戏开始前,教师会给孩子们解释游戏规则,例如不可以躲得太远或躲在危险的地方。然后,孩子们会选出一个“迷藏者”,其他孩子则负责寻找。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可以感受到规则的存在和重要性,并且学会尊重他人的权益。
其次是“拼图比赛”。这个游戏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教师会将孩子们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会得到一幅拼图。规则是,小组成员需要互相协作,将拼图正确地拼在一起。最先完成拼图的小组将获得奖励。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他们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最后是“模仿游戏”。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习和模仿规则。教师会给孩子们示范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动作或行为,例如刷牙、洗手等。然后,孩子们需要模仿教师的动作或行为。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可以学会遵守规则和模仿他人的行为,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通过上述几个游戏活动,幼儿园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自律能力、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这些游戏活动不仅能让孩子们在玩耍中获得快乐,还能为他们的成长和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机会。幼儿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游戏活动,为孩子们打造一个积极、有规则的学习和成长空间。
幼儿园集体性规则游戏活动 篇三
幼儿园集体性规则游戏活动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也提出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政策颁布十几年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教育行动纲领已经被幼儿园管理者和一线教师所熟知,游戏作为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一种重要活动形式,在幼儿园已被广泛运用。
当前,幼儿园的游戏依据其组织形式可以划分为两种:一种是集体活动类型的游戏;一种是个体活动类型的游戏。实践证明,教师对于集体活动型游戏的组织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集体性规则游戏的组织,比如活动内容选择不恰当、过分强调活动的学习功能、游戏过程组织不合理等等。本文在分析幼儿园集体性规则游戏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幼儿园集体性规则游戏的组织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幼儿园教师科学、合理地开展此类活动。
一、集体性规则游戏的特点
“规则是游戏本质的特征。在儿童的游戏中,如果没有儿童的规则行为,就没有游戏可言。因此,广义地来说,一切真正的游戏都是规则游戏。狭义地来说,以突出游戏的规则性,旨在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和行为习惯的专门的游戏活动,我们称为规则游戏。”本文中所谓的集体性规则游戏是指全体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既定的规则进行有序活动,以发展幼儿某方面能力为目标的游戏活动。我们将集体性规则游戏与区域游戏、集体性教学活动相对比,来提炼此类游戏的特点。
1.与幼儿园的区域游戏相比,集体性规则游戏的特点
(1)集体性。幼儿园区域游戏根据内容划分为若干区域,如娃娃家、建筑区、阅读区等。这些区域同时向幼儿开放,每个活动区的幼儿数量一般不会超过8个人,全体幼儿在同一时间段内可以参与不同的游戏活动;而集体性规则游戏则以全体幼儿为活动对象,全体幼儿在同一个时间段内进行相同的游戏活动。
(2)外显的游戏规则。区域游戏中的规则具有一定的内隐性,其规则是由游戏情境、游戏内容、游戏角色、游戏材料等所规定的,是幼儿默认的、不需要教师明确指出的;而集体性规则游戏中的规则是教师或者教师与幼儿共同确定的,需要教师明确指出的外显性游戏规则。
(3)有明确的教育倾向性。区域游戏中的游
戏偏向于自娱自乐,游戏性就是游戏活动本身的目的;集体性规则游戏则有较为明确的活动目标或者教育倾向性。(4)由教师设计、组织。区域游戏中,幼儿在教师设定的区域中具有完全的自主性,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进度进行游戏;而在集体规则游戏中,幼儿需要按照教师规定的区域、方式、时间进行游戏,体现了一定的教师主导性。
2.与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相比,集体性规则游戏的特点
集体性规则游戏与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相比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有明确的教育目标、由教师设计与组织,所以也有人把这种集体性规则游戏称为“游戏化的教学活动”。然而,这类活动与集体性教学活动最大的区别在于——游戏情境贯穿始终,活动具有更强的情境性、趣味性和体验性。
二、集体性规则游戏的组织策略
集体性规则游戏中的规则是教师根据幼儿发展的某种需要,结合游戏活动的内容设计而成的,“规则游戏(games with rules)强调游戏参与者必须能够根据游戏规则控制行为、活动和反应以有效参加到集体活动中去”。教师在组织该类活动的时候应该把握以下要点: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发展现状确定适宜的游戏规则
规则是游戏活动的灵魂,适宜的游戏规则是保证游戏科学、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前提。教师在确定游戏规则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现状,让游戏难易程度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例如,在小班游戏活动《碰碰车》中,教师为幼儿准备了有明显变化的两段音乐,在播放A乐段的时候让幼儿自由开车,在播放B乐段的时候让幼儿做“碰一碰”的动作。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在播放A乐段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可能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跟随音乐自由开车”没有挑战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健康领域的活动目标指出,3~4岁幼儿在动作发展上应该注重培养动作的协调、灵敏,如“分散跑时能够躲避他人的碰撞”[5]。所以我们认为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可以增加活动的难度,播放A乐段时让幼儿练习躲避他人、躲避障碍,在发展幼儿的动作能力的同时,让活动更具趣味性。
为了制定适宜的游戏规则,教师首先需要熟悉《指南》中的内容。《指南》对幼儿各年龄阶段的`典型表现提出了合理的期望,它指引着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方向。对于新手教师来说,可以以《指南》为抓手,控制活动的难易程度,以保证活动的科学性与适宜性。其次,教师需注意观察幼儿的日常行为表现,分析幼儿的现有发展状况。幼儿的发展一方面具有阶段性,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极大的个体差异,教师一定要注意观察本班级幼儿的发展状况,根据幼儿的差异确定几种不同层次的活动要求,以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发展需要。
2.准确无误地传达游戏的规则
(1)在活动开始之前或幼儿遇到问题之后介绍游戏规则。
在游戏活动开始之前,教师一定要用简单、易于记忆的语言向幼儿介绍游戏规则。这里的规则主要包括游戏活动中幼儿的活动目标、行为方式、活动顺序、活动范围等。当然,即使教师把规则讲述得非常清楚,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仍然有可能出现违反规则的行为,此时教师首先要确定幼儿违反了哪条规则,然后再对该条规则进行补充性的说明。以中班游戏《不倒的拖把》为例,教师在活动开始之前首先向幼儿讲述了游戏规则:“全体幼儿面向圆心站在圆上,一位幼儿站在圆心用手扶住拖把杆,在说完‘×××快来接’之后松开手,跑回到圈上;被喊到名字的幼儿从圈上迅速跑到圆心扶住拖把杆。如果拖把杆没倒就算成功,如果拖把杆倒在地上,游戏失败。”教师的这段介绍中包含的规则要素是:活动目标(让拖把杆不倒)、行为方式(跑过去扶住拖把)、活动顺序(在说完“×××快来接”之后迅速松开手,跑回到圈上;被喊到名字的幼儿从圈上迅速跑到圆心扶住拖把杆)、活动范围(圆心、圆上)。在接下来的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站在圆上的幼儿下意识地就往圆心方向靠拢,使得活动的难度降低。老师发现了这一问题后,就向幼儿补充了活动规则:“除了扶拖把杆的幼儿,其他幼儿一定要站在圈上,不能到处跑,更不能向圆心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