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一根竹竿容易弯》教案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案名称:音乐课《一根竹竿容易弯》教案设计
教案目标:
1. 通过学习歌曲《一根竹竿容易弯》,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体验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3. 通过合作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1. 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合作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1. 歌曲《一根竹竿容易弯》的音频或视频资源。
2. 班级音乐播放器。
3. 学生手鼓、铃鼓等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课 (5分钟)
教师播放歌曲《一根竹竿容易弯》,让学生仔细聆听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Step 2:学习歌曲 (15分钟)
1. 教师分段教唱歌曲,学生跟读。
2. 教师逐句教唱歌词,学生跟读。
3. 教师带领全班合唱歌曲。
Step 3:体验歌曲 (15分钟)
1. 教师分组,每组分配打击乐器。
2. 教师给出节奏,学生用打击乐器模仿。
3. 教师带领全班合奏歌曲,学生在指导下运用打击乐器。
Step 4:合作演唱 (20分钟)
1. 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段落。
2. 每个小组练习演唱自己负责的段落。
3. 教师指导并帮助学生合理安排演唱节奏和呼吸。
Step 5:展示演唱 (10分钟)
1. 每个小组轮流上台演唱自己负责的段落。
2. 教师和全班学生给予鼓励和评价。
Step 6:总结与反馈 (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并鼓励学生继续练习歌曲。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进行创编,改编歌曲的旋律和节奏,以展示个人的音乐才艺。
2.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歌曲,进行类似的合作演唱活动。
音乐课《一根竹竿容易弯》教案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案名称:音乐课《一根竹竿容易弯》教案设计
教案目标:
1. 通过学习歌曲《一根竹竿容易弯》,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体验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3. 通过合作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1. 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合作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1. 歌曲《一根竹竿容易弯》的音频或视频资源。
2. 班级音乐播放器。
3. 学生手鼓、铃鼓等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课 (5分钟)
教师播放歌曲《一根竹竿容易弯》,让学生仔细聆听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Step 2:学习歌曲 (15分钟)
1. 教师分段教唱歌曲,学生跟读。
2. 教师逐句教唱歌词,学生跟读。
3. 教师带领全班合唱歌曲。
Step 3:体验歌曲 (15分钟)
1. 教师分组,每组分配打击乐器。
2. 教师给出节奏,学生用打击乐器模仿。
3. 教师带领全班合奏歌曲,学生在指导下运用打击乐器。
Step 4:合作演唱 (20分钟)
1. 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段落。
2. 每个小组练习演唱自己负责的段落。
3. 教师指导并帮助学生合理安排演唱节奏和呼吸。
Step 5:展示演唱 (10分钟)
1. 每个小组轮流上台演唱自己负责的段落。
2. 教师和全班学生给予鼓励和评价。
Step 6:总结与反馈 (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并鼓励学生继续练习歌曲。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进行创编,改编歌曲的旋律和节奏,以展示个人的音乐才艺。
2.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歌曲,进行类似的合作演唱活动。
音乐课《一根竹竿容易弯》教案设计 篇三
音乐课《一根竹竿容易弯》教案设计
教材页码:24
教学内容: 学唱合唱歌曲《一根竹竿容易弯》高声部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能用明亮和谐的声音演唱《一根竹竿容易弯》
教学目标:
1、能用明亮和谐的声音演唱,《一根竹竿容易弯》,从中感受湖南民歌风格特点。
2、从音乐活动中感受领悟“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教学准备:音乐带和琴
教学过程:
一、问候组织教学
二、导入
演示折断一根筷子和不能折断众多筷子的实验,让学生感受众人力量大的道理。
三、感受歌曲特点
1、同学们除了刚才的试验能众人力量大的道理,还有不少能表现众人力量为主题的'歌曲,一起来听听吧!
2、聆听感受乐曲
请大家欣赏湖南民歌《一根竹竿容易弯》
3、听完歌曲谈谈你对歌词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4、归纳方言韵味,
找到歌曲中的方言,
5、聆听了解歌曲的方言特点,并可学唱
6、再听,说说曲调特点——湖南
7、说说,唱唱你喜欢的歌句。
8、学唱主旋律
轻声跟唱歌词,感受湖南民歌特点
9、观察曲谱找找湖南民歌主要由哪些音组成?
10、跟琴唱曲谱,解决难唱的曲谱
11、随琴完整唱歌词
共同探讨情感的处理
四、教师小结: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五年级合唱歌曲的教学比较难。结合学生们上课的合唱情况来看,效果不容乐观。学生们普遍存在着“大白声”、喊叫、二声部训练困难等现象。如何让学生明确什么样的声音是最美的声音呢?我尝试在课堂中侧重合唱知识的渗透。
1、 讲解合唱的重要性。合唱重要的是“合”,这包括团体的合作,声音的和谐之美。
2、 让学生简单了解合唱的气息、声音位置、让学生通过老师的示范比较出什么样的声音是正确的,什么样的声音是不好听的。然后引导他们体会气息的位置,并让他们采用轻声高位置来找感觉的方法进行
3、 对于二声部的合唱,第一声部的旋律通常是主旋律,旋律比较流畅,好听,易学,易唱,易记。而第二声部则让学生很是头疼,畏难。对此,我采取先难为主的方式,让学生先学第二声部的旋律。然后再合作。
4、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识谱教学。加强学生的识谱与节奏。
合唱是一门集体性的声音艺术。统一、和谐是合唱的要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摸索探究合唱在课堂中的教学。让学生优美的歌声响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