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教学设计(最新3篇)

时间:2018-03-05 04:39:4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鹬蚌相争》,学生能够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并能理解其中的寓意。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故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勇气、智慧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故事的寓意,并能够把握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引入故事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故事,并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和解答,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些与故事相关的任务,例如写一篇故事梗概、演绎故事情节等。

4. 总结归纳: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总结故事中的寓意,并展示自己的归纳结果。

5. 课堂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进行课堂展示,让其他同学对其展示进行评价和提问。

四、教学评价

1. 基于问题的评价:通过对学生问题的解答和讨论的参与程度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2. 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是否积极参与、与他人的合作程度等。

3. 课堂展示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展示中的表现,包括流利程度、语言表达能力等。

五、教学延伸

1. 阅读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他寓言故事,比较不同故事中的寓意和价值观。

2. 写作拓展:让学生写一篇寓言故事,并分享给其他同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艺术拓展:组织学生进行舞蹈、音乐等相关艺术形式的创作,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在学习《鹬蚌相争》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合作与沟通能力。同时,通过寓言故事的学习,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勇气、智慧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鹬蚌相争》,学生能够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并能理解其中的寓意。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故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勇气、智慧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故事的寓意,并能够把握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引入故事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故事,并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和解答,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些与故事相关的任务,例如写一篇故事梗概、演绎故事情节等。

4. 总结归纳: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总结故事中的寓意,并展示自己的归纳结果。

5. 课堂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进行课堂展示,让其他同学对其展示进行评价和提问。

四、教学评价

1. 基于问题的评价:通过对学生问题的解答和讨论的参与程度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2. 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是否积极参与、与他人的合作程度等。

3. 课堂展示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展示中的表现,包括流利程度、语言表达能力等。

五、教学延伸

1. 阅读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他寓言故事,比较不同故事中的寓意和价值观。

2. 写作拓展:让学生写一篇寓言故事,并分享给其他同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艺术拓展:组织学生进行舞蹈、音乐等相关艺术形式的创作,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在学习《鹬蚌相争》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合作与沟通能力。同时,通过寓言故事的学习,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勇气、智慧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通过品读课文语言,理解文章内容,并能从中明白做事要懂得退让,一味相争只会两败俱伤,有时还会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点:了解鹬蚌相争的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懂得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方法:引导、谈话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入:(6分钟)

  1、师导入:战国时期,赵王要出兵攻打燕国,苏代以一则寓言故事打消了赵王这个念头。这则寓言故事和两种小动物有关。

  2、出示图片,认识鹬和蚌。

  出示鹬的图片。

  (1)板书:鹬。

  (2)指导学生观察图,看看鹬的外形最突出的特点。

  (3)指名说鹬的外形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鹬的嘴巴又尖又长)

  (4)师简介鹬的生活习性。

  出示蚌的图片。

  (1)指导观察,说说蚌有什么特点。(蚌有坚硬的外壳儿)

  (2)板书:蚌。

  3、揭示课题,猜想质疑。

  1.揭示课题,齐读。

  2.根据课题猜想,你了解到什么?(鹬和蚌相互争吵)

  3.再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预设:鹬和蚌为什么会争吵?它们是怎样争吵的?结果怎样了?)

  4、出示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通过品读课文语言,理解文章内容,并能从中明白做事要懂得退让,一味相争只会两败俱伤,有时还会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二、自主学习:(10分)

  (一)自主学习提示:

  1、请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结合译文和工具书理解以下词语意思:

  方瀑箝喙两者相舍禽

  3、说说这则寓言的意思。(先逐句说,再连起来说。)

  4、再读课文,思考:鹬和蚌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主学习

  (三)全班交流:

  1、正音字瀑喙鹬蚌

  2、难写字、易错字瀑喙鹬蚌

  3、形近字

  瀑()既()拔()

  爆()即()拨()

  4、师领读,强调重音和节奏。

  5、对照译文理解词语意思。

  方:刚刚。瀑:晒太阳。箝:即“钳”,夹住。

  喙:鸟兽的嘴,这里指鹬的嘴。两者:双方,指鹬和蚌。

  相舍:彼此放弃,放过对方。禽:通“擒”,捉走。

  6、强调重点句的意思。

  7、请学生按提示说一说鹬和蚌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河蚌刚张开壳晒太阳,鹬(),蚌(),双方(),结果()。

  三、合作交流:(10分钟)

  1、鹬和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们最后的结局怎样?这个寓言故事又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2、分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指名朗读鹬蚌相争时的对话内容的文字片段。

  (1)品读鹬说的话。

  ①通过指名读、学生评议、老师的示范朗读,引导理解“威胁”这个词语的意思。

  ②指导感情朗读,读出鹬当时说话的语气。

  (2)指名读蚌说的话。

  ①指导抓住“毫不示弱、得意洋洋”来体会蚌当时说话的神态和语气。

  ②出示词卡:毫不示弱

  a.指导读准生字:弱

  b.指导书写生字。

  c.通过查字典理解“弱”的意思。

  d.理解“毫不示弱”的意思。

  (3)指导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感受鹬蚌相争的激烈场面。

  (4)师生分角色对话,再现鹬蚌相争的激烈场面。

  (5)指导造句

  “毫不示弱”用到什么地方比较合适呢?

  试着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6)指导:你要是这只蚌,你会怎么毫不示弱地说?

  (7)分角色朗读,同桌互读。

  4、鹬和蚌谁也不肯放开谁,谁也不肯让着谁,双方互不相让,结果怎样呢?(被渔夫捉去了。)

  5、请学生戴上鹬和蚌的头饰进行表演。

  四、质疑探究:(6分钟)

  1、指名分角色朗读全文,请学生思考:鹬和蚌为什么会一起被渔夫捉去了?你认为鹬和蚌怎样做就可以不被渔夫捉去?

  2、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最好让学生用上好的成语,易懂的语言。

  五、小结检测(8分)

  1、小结:学完课文,生谈谈体会。

  2、课堂检测:

  1)通过学习《鹬蚌相争》,我明白了

  。我也可以给这则寓言的题目加个词来作总结。

  2)背诵课文。

  六、布置作业:

  背诵寓言。

  板书设计:

  鹬蚌相争

  鹬——啄(生气)

  互不相让——>被捉

  蚌——夹(毫不示弱)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