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中华鲟》教学设计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和了解中华鲟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幼儿对中华鲟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3. 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中华鲟的图片、实物或模型。
2. 与中华鲟相关的绘本故事书。
3. 彩色纸、剪刀、胶水等手工制作材料。
4. 音乐播放器、CD或音频文件。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活动:
教师播放一段中华鲟的音频,让幼儿听到其中华鲟的声音。然后,教师出示中华鲟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中华鲟的外貌特征。
2. 拓展活动:
教师读一本关于中华鲟的绘本故事书,让幼儿了解中华鲟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幼儿,引导他们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3. 制作手工:
教师准备好彩色纸、剪刀、胶水等材料,让幼儿制作中华鲟的手工作品。可以先给幼儿提供一个示范,然后引导他们自己动手制作。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创作心得。
4. 游戏互动:
教师组织一个游戏互动环节,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可以设计一个中华鲟的抓鱼游戏,教师扮演中华鲟,幼儿则扮演小鱼,通过游戏的进行,幼儿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华鲟的捕食方式和生活习性。
5. 总结活动: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所学的知识,并进行总结。可以让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中华鲟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等,并通过教师的辅助引导,让幼儿形成对中华鲟的保护意识。
幼儿园中班《中华鲟》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和了解中华鲟的生长过程和生存环境。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对中华鲟的保护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准备:
1. 中华鲟的图片、实物或模型。
2. 与中华鲟相关的绘本故事书。
3. 彩色纸、剪刀、胶水等手工制作材料。
4. 水槽或鱼缸、水生植物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中华鲟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中华鲟的外貌特征。然后,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观察中华鲟的生长过程,通过图片或实物让幼儿了解中华鲟从卵到成鱼的变化过程。
2. 拓展活动:
教师读一本关于中华鲟的绘本故事书,让幼儿了解中华鲟的生存环境和与其他生物的关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幼儿,引导他们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3. 制作手工:
教师准备好彩色纸、剪刀、胶水等材料,让幼儿制作中华鲟的手工作品。可以让幼儿制作一个中华鲟的模型,或者制作一个中华鲟的成长图,让幼儿用图片和文字描述中华鲟的生长过程。
4. 水族馆参观:
教师带领幼儿参观水族馆,让幼儿近距离观察中华鲟。可以让幼儿观察中华鲟的游动方式、食物来源等,同时也可以观察其他水生生物,了解它们与中华鲟的关系。
5. 总结活动: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所学的知识,并进行总结。可以让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中华鲟的生长过程和生存环境,并通过教师的辅助引导,让幼儿形成对中华鲟的保护意识和环保意识。
幼儿园中班《中华鲟》教学设计 篇三
幼儿园中班《中华鲟》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中华鲟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激发幼儿对中华鲟的探索欲望。
2.知道中华鲟是我国的重点野生保护动物,要保护中华鲟。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中华鲟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对中华鲟产生初步的印象。
请幼儿大胆说说自己对中华鲟的认识,激发幼儿对中华鲟的探索欲望。
二、认识中华鲟
1.引导幼儿了解中华鲟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
(1)这种动物叫什么名字?你在哪见过?
(2)仔细看看中华鲟长得什么样子?
头是什么形状的?头上有什么?
(引导幼儿观察后知道头上有触须)
(3)教师讲解触须
教师:触须也叫触角,是各种昆虫、软体动物感觉器官的'一种,生长在头上,一般是丝状。
教师小结:三角头,椭圆身,四条触须口前伸,软骨硬鳞歪型尾。
(4)中华鲟生活在哪里?
(让幼儿知道,中华鲟是河里出生海中长。)
三、保护中华鲟
1.通过讨论,让幼儿知道中华鲟是我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大家要保护它。
(1)为什么说它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教师:中华鲟是一种珍贵稀有的鱼类。
你还知道哪些珍稀动物?
如大熊猫、金丝猴等都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2)让幼儿简单了解我国采取了什么措施进行保护中华鲟。
四、学习儿歌:中华鲟
1.欣赏儿歌:中华鲟
2.儿歌里是怎么介绍中华鲟的?引导幼儿说说儿歌里的句子。
3.集体学习儿歌《中华鲟》。
五、活动延伸
表演儿歌《中华鲟》,进一步熟悉儿歌。
附:儿歌《中华鲟》
三角头,椭圆身,四条触须口前伸。
软骨硬鳞歪型尾,名字叫做中华鲟。
河里出生海中长,十年回来把家寻。
一级动物受保护,珍稀物种永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