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语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篇一
教案主题:品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案目标:
1. 了解唐代文学背景和文人墨客的交往方式;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案步骤:
Step 1: 导入(5分钟)
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入诗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提问学生对唐代文学、唐诗以及黄鹤楼的了解程度。
Step 2: 文学背景介绍(10分钟)
通过PPT或讲解的方式介绍唐代文学的繁荣和文人墨客的交往方式,让学生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和重要性。
Step 3: 诗歌分析(20分钟)
教师解读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黄鹤楼、孟浩然、广陵等意象的含义,以及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的情感。
Step 4: 鉴赏讨论(15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诗歌的见解,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Step 5: 创作任务(10分钟)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首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主题相关的小诗,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Step 6: 总结回顾(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醒学生复习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对唐代文学的兴趣。
教学评估:
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对诗歌理解的准确度和深度;
3. 学生创作的小诗的质量和创造力。
拓展延伸:
学生可进一步了解唐代文学的其他代表作品,并进行对比分析,拓宽对唐代文学的了解和认识。
上册语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篇二
教案主题:感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案目标:
1. 通过诗歌的欣赏,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案步骤:
Step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诗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或图片,引发学生对诗歌的情感共鸣,并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Step 2: 诗歌朗读(10分钟)
教师朗读诗歌,让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Step 3: 诗歌分析(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通过讨论和解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Step 4: 情感表达(2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表达自己的情感,可以是文字、图片、音乐等形式。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Step 5: 分享交流(10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情感表达作品,并与同学进行分享和交流,互相欣赏和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
Step 6: 总结回顾(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学生的情感表达成果,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教学评估:
1. 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2.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的准确度和深度;
3. 学生的合作和分享能力。
拓展延伸:
学生可进一步了解唐代文学的其他代表作品,并进行情感诵读或表演,提升对古典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上册语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篇三
上册语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的意境。
2、体会末两句诗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学过李白写的一首诗《赠汪伦》还记住吗?(学生背)这首诗写的是谁送谁的呢?(汪伦送李白)
2、介绍李白(多媒体)
据说李白常在黄鹤楼上与人饮酒赋诗。有一天,他听说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隐居在附近的襄阳,便立刻前往拜见。孟浩然听说李白来了,顾不得整理衣冠,赶忙来到堂前。李白一见孟浩然,抢上一步说:“孟兄,李白早知道您诗名天下,特来求教啊!”“哪里哪里,贤弟过奖了,过奖了!你才华横溢,我也久仰了呀!”两人一见如故,从此一起游山赏月,饮酒赋诗,谈人生,谈抱负……就这样,好几个月形影不离。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一带远游,李白有事不能同往,特地选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送行。望着帆船远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于是写下了这千古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解题
①学生读题,让学生先自己理解题目。
②引导学生理解: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之”的意思是去、往; “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这首送别诗写的是 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送谁到那里。
(三)预习检查
让学生读准下列五个字的读音、记住字形:孟(mèn
g)、浩(hào)、陵(líng)、辞(cí)、 唯(wèi)。(四)理解诗意
1、学生自学古诗
2、自学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3、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①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1个学生讲解古诗
②教师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前两行: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句诗的意思是:我的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由黄鹤楼出发,乘船东行到扬州去。
后两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句诗的意思是:我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船愈行愈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
诗意:老朋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花红柳绿的三月去扬州。你乘坐的船儿越行越远,驶向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我眼前只有那浩瀚的长江水,还在向天边奔流。)
(五)体会诗境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景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结合末两句体会诗人的感情)
5、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六)能力训练: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
1、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设计这分别情景的表演,要注意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2、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选也最佳表演小组。
3、根据表演效果,再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诗句的意境。
五、教学结束:
1、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